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面、背面。
(5)运动镜头。
分为:变焦距镜头、摇镜头、移动镜头。
①变焦距的镜头: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
②摇镜头:摇镜头的获得过程称作摇摄。
摇摄是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
做旋转运动进行拍摄。
③移动镜头:所谓移动镜头,就是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
摄到的镜头。
它可以全方位地变换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和拍摄角度,形成推、拉、
移、降、跟等各种运动方式。
64.(6)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5.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原
则?①易于接收接受②可听性③准确性④完整性⑤通俗性。
广播新闻中音响与
文字的关系?广播新闻中解说词通常起到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提
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用。
在节目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写解说词的
时候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
音
响报道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
达报道的主题。
文字要对音响做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凡能用音响表现的,就不
要用文字,凡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
电视新闻中画面、音
响与文字的关系:负载电视新闻的三大元素-----画面、同期声、
文字解说,相
对于电视新闻的整体而言,都是不完整的,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电视新
闻的画面,同期声和文字稿要紧密配合画面,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写作。
应根据
新闻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在的涵义,交代画面无法交待而又必须传达的
信息,使同期声,解说词与画面形成一体。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1.广播的起源:广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2.电视的起源: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模拟广播电视到现代的数字广播电视,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技术和制度革新。
4.广播电视的作用:广播电视具有传播信息、娱乐休闲、教育宣传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1.广播:广播是指将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电磁波传播到广大受众的一种传播方式。
2.电视:电视是指通过电子技术将图像和声音传送到使用者的一个传媒工具。
3.传媒:传媒是指用于传播信息的各种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4.媒介:媒介是指传递信息和传播声音图像的工具和设备。
三、广播电视的组织形态1.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台是指负责制作和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机构,分为电台和电视台两种形态。
2.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是指由广播电视台建立的一种机构和工作方式,可以实现节目的互联互通和全国范围内的播放。
3.广播电视产业:广播电视产业是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广告投放等相关的产业链。
四、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1.广播技术:广播技术包括调频广播、调幅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技术,通过调制和解调电磁波来传送声音。
2.电视技术:电视技术包括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等各种电子技术,通过扫描线和电子束来传送和显示图像。
3.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传媒技术,通过数字信号传输和处理来提供更多的节目和服务。
五、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1.政府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在很多国家都是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管。
2.行业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在一些国家中由行业协会或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概论知识的重点包括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基本概念、组织形态、技术手段、管理体制等内容。
学习和掌握广播电视概论知识有助于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了解和理解,对于从事广播电视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一、广播电视概述
广播电视是一种实现电波传播的收听和观赏的信息媒介,是视听传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渠道,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形式中的综合媒体。
它是由将语音、图像、视频等信息以电子波形的形式从一个点传输到另一个点的通信形式,通过演绎、编播等方式传播给接收端,并被拿起的接收器接收,它具有面向全国范围、覆盖面广、实时性强、传输容量大、声音精细、象征性强等特点。
二、广播电视技术的原理
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要发射的信息,即音频、视频等以信号形式经过复杂的加工和处理,通过电波发射机的发射天线发射出去,其中间的空间传播以特定的速率和频率,因此,它可以被自然和人工制造的接收器接收,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
在接收器(接收机)中,收到的信号又经过精密的处理,以达到能够被接收者接受的电子信号质量,从而实现了电视与广播的功能和效果。
三、广播电视的优势
广播电视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可以同时传播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传媒工具之一,它们通过无线电波和电视信号的传输,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涵盖了广播电视的起源、传输原理、技术发展与影响等方面。
首先,广播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第一次无线电广播是在20世纪初实现的,最初广播电台主要通过无线电波将声音和音乐信号传输给附近的接收器。
广播电视的传输原理基于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广播电台通过无线电发射器将声音信号转化成无线电波,然后将波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器中的天线接收到无线电波,随后信号被解调和放大,最终转化为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也逐渐改变。
除了原有的无线广播和电视广播,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和卫星信号传输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也成为人们获取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方式。
广播电视的技术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数字化和高清晰度的到来为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更好的音视频质量和更多的频道选择。
互联网的普及也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在线播放和点播提供了便利,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时随地收听或观看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传递新闻、信息和娱乐节目,还能促进社会和文化的交流。
广播电视在国家安全、紧急救援、教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工具,通过无线电波和电视信号的传输,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它的起源、传输原理、技术发展与影响构成了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广播电视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娱乐节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远不止于起源、传输原理、技术发展与影响,还涵盖了广播电视的种类、节目制作和播放流程、以及广播电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
首先,广播电视可以分为广播和电视两大类。
广播以声音为主,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播,让听众通过收音机收听节目。
而电视则以图像和声音为主,通过电视信号传播,让观众通过电视机观看节目。
大一广播电视学知识点

大一广播电视学知识点广播电视学是一门研究广播电视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在大一阶段,广播电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运作机制以及相关的技术与制作方法。
下面将逐一介绍大一广播电视学的知识点。
1. 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广播电视是指通过电磁波传输音频和视频内容的一种传媒形式。
广播电视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和载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广播电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技术发明。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广播电视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广播电视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重要技术的应用。
3. 广播电视的运作机制广播电视媒体的运作涉及到广播电视台的建立和运营,节目的制作与播出,以及与观众的互动。
了解广播电视的运作机制有助于我们对媒体产业链的理解。
其中包括广播电视台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节目制作的流程与技巧,以及广播电视的收视率与收听率的测量方法。
4. 广播电视技术与制作方法广播电视媒体离不开各种技术设备的支持和运用。
在学习中,我们将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分类与特点,以及相关的制作方法。
例如,播音与主持技巧、摄影与剪辑技术、音频与视频编码等。
5. 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与伦理问题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思考广播电视在社会中的作用与责任。
同时,也需要关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伦理问题,例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广告的欺骗性等。
6. 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行业。
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包括市场格局、竞争对手和最新趋势。
同时,也需要关注新技术、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影响与挑战。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本质与运作机制,培养广播电视实践的技能与能力,为日后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

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一、引言广播电视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技术的常用知识,包括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以及广播电视的应用等方面。
二、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电缆等方式将声音和图像传递给大众的一种媒体形式。
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是将声音和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天线或电缆传输到接收设备上进行解码和播放。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原理,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将信号转化为特定的频率范围,再经过天线或电缆传输到接收设备。
三、信号传输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有两种方式: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
无线传输是通过天线将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到接收设备,而有线传输则是通过电缆将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
无线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适用于移动接收等优点,但受到天气、建筑物等干扰影响较大;有线传输则能够提供更稳定的信号传输,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质量要求的场景。
四、调制解调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转换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常用的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不同的调制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信号传输要求,如AM适用于语音信号的传输,FM适用于音乐信号的传输。
解调则是调制的逆过程,通过解调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原始的声音和图像。
五、编码解码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编码和解码。
编码是将声音和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原始的声音和图像。
编码解码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得到了提高,包括压缩编码技术、数字音频编码技术、数字视频编码技术等。
编码解码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信号可以以较低的码率进行传输,同时保证较高的音视频质量。
六、广播电视的应用广播电视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广播电视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的重要渠道,还在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二次电 子
灯丝:6.3V,0.6A。 (12寸以下12V,0.085 至0.089A。) 阴极:几十V至100V 栅极:低于阴极几十伏。 截止电压-20V至-90V 加速极:120V至400V 聚焦极:0V至400V 第二、第四阳极:9KV至 16KV
灯丝
阴极 栅极 (加速极) 第一阳极 铝 荧光粉 膜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956年,法国亨利· 法莱西博士提出了另一种由NTSC制 迪· 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彩色电视制式SECAM制,1960年被法国采 用。 1960年,西德德律风根公司的赫尔· 伯鲁赫工程师提出了 PAL制,1966年西德和英国确定PAL制为国家标准,我国采用 PAL制。 1965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 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 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 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不久, 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 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条, 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荧 光 屏
(聚焦极)
第三阳极
铝膜
高压嘴
管颈
锥体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2)电→光转换 无信号作用时:
电子束扫描方向
负极性信号作用于阴极:
电子束扫描方向
低电平重现 高亮度图像
等亮度光栅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2 电视扫描原理
1.2.1 行扫描和场扫描 扫描:电子束在显像管屏面上有规律 的运动 行扫描正程:电子束从左往右运动。 行扫描逆程:电子束从右往左运动。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传媒媒体,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娱乐和教育资源。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广播电视的基础知识。
首先,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号的一种媒体。
广播主要通过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来实现,而电视除了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之外,还需要使用电视机等设备来接收和显示信号。
广播电视的传输距离一般较广,可以覆盖较大的地理范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节目。
其次,广播电视将音频和视频信号传播给大众。
广播主要传播各种声音,包括新闻、音乐、广告等,通过收音机等设备进行接收;而电视在传播音频的基础上,还能够提供丰富的视频信号,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通过电视机进行接收和播放。
广播电视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和多样的节目内容。
广播通过调频和调幅等方式进行传播,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汽车音响等设备接收广播信号。
而电视则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电视信号传播,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机、电视盒子等设备进行接收和播放。
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新闻、娱乐、教育、体育等各种领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
广播电视的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资讯来源,通过广播电视,人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新闻和各种信息。
其次,广播电视还能够提供丰富的娱乐内容,让人们在生活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同时,广播电视还扮演着教育和宣传的角色,播放各种教育节目和宣传片,提供给人们学习和了解各种知识和信息的机会。
总之,广播电视是传媒领域中的重要部分,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教育和信息资源。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媒体,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知识。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无线电技术的兴起。
最早的广播信号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音频信号,使得人们可以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首次收听到无线电广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广播电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通过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来传输声音和图像数据的一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故行频为: 25×625=15625Hz
▪ (3).一秒钟内共传送的象素:
▪ 25×440000=1100M
a
12
图像信号的带宽:
▪ 如果每相邻两个象素的电压不同,则图 像的最高频率为5.5MHZ,
▪ 我国为此规定图像的最高频率定为 ▪ 6MHz。 ▪ 最低频率为0,即图像信号的带宽为 ▪ 0-6 MHz。
a
7
▪ 场扫―从上到下的垂直扫描 称为正程,重现图像。
▪ 从下到上的垂直扫描称为逆 程,不出现扫描线。
▪ 由场偏转线圈产生水平磁场, 使电子束产生上下移动。
a
8
a
9
磁场的形成:
▪ 当改变电流的方向时,电子束将往下 移动,同样,将偏转线圈转移90°度, 可以产生垂直磁场,使电子束左右移 动。为此,偏转线圈中必须通过线性 良好的锯齿波电流,用于产生线性良 好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形成符合 要求的光栅
▪ 而在电视中则采用隔行扫描的方式也 达到了目的。
a
15
奇数场和偶数场
▪ 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将一帧图像分为两场完 成,
▪ 第一场为奇数场,第二场为偶数场。 ▪ 场频=50Hz,场周期=20ms, ▪ 场正程=18.4 ms,逆程=1.6 ms ▪ 每场行数=312.5行 ▪ 行频=15625 Hz,行周期=64μs, 行正程
a
10
我国电视中的规定:
▪ 从上往下垂直方向的像素有:
▪
575个
▪ 从左往右水平方向的像素有:
▪ 4/3 * 575=766个
▪ 一帧图像具有的像素有:
▪ 575*766=440000个
a
11
我国规定:
▪ (1).一秒钟传送25帧图像,故帧频
▪
为:25Hz
(2).一帧图像中行正程为575行,逆
程为50行,共625行。
a
13
存在问题:
▪ 一秒钟传送25帧图像会产生图像的闪烁, ▪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一秒钟内要传递50帧 ▪ 图像,则会使图像的最高频率变为 ▪ 12MHZ,使电视机的频道增宽, ▪ 使资源紧张, ▪ 如何解决?
a
14
隔行扫描
▪ 在电影中采用了遮光的方式一秒钟虽 然传送24幅图像,
▪ 但是中间采用了遮光的方式,所以我 们在一秒钟内看到了48幅图像。
余辉
a
5
扫描:
▪ 从上往下扫描------场扫描 ▪ 从左往右扫描------行扫描 ▪ 光栅------纸, ▪ 电子枪------笔
a
6
电视扫描原理
▪ 产生光栅的方法是扫描,由场扫和行 扫完成,分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二种。
▪ 逐行扫描: ▪ 行扫―从左到右的水平扫描称为正程, 重
现图像。从右到左的水平扫描称为逆程, 不出现扫描线。 ▪ 由行偏转线圈产生垂直磁场,使电子束 产生水平移动。
第二讲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 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
2 电视扫描原理 3 重现电视图像的基本参数 4 全电视信号 5 电视信号的发送
1
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
▪ 只所以能看得见景物-----是由于 反射的光线, 远距离传送景物需 将光线→转换成相应的电流→再 转换成光线→图像。
▪ 电视广播技术是传播和接受图像 的技术,原理为光电转换,器件为摄 像机和显像管。
有偏差,这将影响场扫描的准确,严重
时会产生并行现象,使垂直清晰度下
降。
a
21
▪ 为此,要求积分后两场的场同步积分 起始电平相同,电视台在场同步信号 的左右各加5个均衡脉冲,
▪ 周期为TH / 2,脉冲宽度为2.35μs,从
而保证了奇偶两场场同步信号在开 始位置时,波形完全相同,经积分电路 以后两场同步控制电平相同,保证了 场扫描电路的准确同步工作。
a
23
电视信号的发送
▪ 为了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发 射出去必须进行调制的方法,
▪ 图像信号采取调幅的方式、 ▪ 伴音信号采取调频的方式。
a
24
图像信号的调幅方式
▪ 图像信号调幅波有两个边带, ▪ 上边带和下边带; ▪ 有三个频率:载频、上边频、下
▪ 幅度为75%—100%之间,
▪ 行同步脉冲宽度=4.7μs 场同步脉 冲宽度=160μs
a
19
槽脉冲
▪ 原因:场同步脉冲有2.5个行同步的宽度,在
场同步脉冲期间会造成行同步脉冲的丢失,从而造成 行不同步。直到场同步脉冲过后,再经过若干个行周 期才能使行扫描逐步同步,从而造成图像起始部分不 同步,
a
2
发送方框图:
摄像机
图像扫描 发生器
话筒
视频 信号放大
同步信号 发生器
音频 信号放大
图像 发射机
双 工 器
伴音 发射机
a
3
接收端方框图
视频 信号放大
接收机公用 信道
音频 信号放大
扫描 电路
a
4
象素及其传送:
▪ 象素的定义------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 ▪ 一幅图像有40多万个象素。 ▪ 象素的传送方式--------顺序传送系统, ▪ 在发送端:光—电; 在接收端:电---光 ▪ 条件: ▪ 速度、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显像管的
▪ 为此在场同步脉冲期间开了5个小槽来延续行同步。 在场同步脉冲期间由槽脉冲起到行同步作用。
▪
▪ 槽脉冲宽度=4.7μs
a
20
前后均衡脉冲
▪ 原因:由于偶数场中行同步脉冲与 场同步脉冲之间差一个行周期,
▪ 而奇数场中行同步脉冲与场同步脉
冲之间差半个行周期,通过积分电路
以后造成两场控制电平出现的时间
=52μs,逆程=12μs
a
16
4.7us
2.5TH,160us
12us 64us
前均衡脉冲
1612us
槽脉冲 后均衡脉冲
……
2.5TH
2.5TH
1612us
a
17
全电视信号
▪ 黑白电视机的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同 步信号, 消隐信号
▪ 图像信号:在场扫和行扫的正程时间传送,黑 电平为75%,白电平为12.5%。
▪ 均衡脉冲宽度=2.35μs
a
22
全电视信号的特点:
▪ 脉冲性 ;
▪
在全电视信号中,同步脉冲,消隐脉冲均属于脉
冲信号 ,而
▪ 图像信号虽然是随机的,但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 脉冲跳变的。
▪ 周期性 ;
▪ 电视信号以行频,场频作为周期,故主频谱仍为 线性离散谱
▪ 性质。
▪ 单极性;
▪ 信号数值均在零值以上。
▪ 复合消隐信号:
▪ 包括场消隐和行消隐,用来保证在逆程期间使 电子束截止,不出现回扫
▪ 线,使图像清晰。
▪ 场消隐脉冲宽度=1.6ms,
▪ 行消隐脉冲宽度 =12μs
a
18
▪ 复合同步信号:
▪ 为了保证电视台发射的信号与电视机的 扫描信号同频同相,能稳定的收看图像。 同步信号由电视台的同步发射机随图像 信号一同发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