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性白血病-病例分析
白血病病例总结范文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45岁,因“乏力、发热、皮肤瘀斑、牙龈出血1个月”于2021年3月入院。
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在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0.0×10^9/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计数30×10^9/L。
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给予化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二、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斑,口腔黏膜无溃疡,牙龈出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三、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0.0×10^9/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计数30×10^9/L。
2. 骨髓穿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比例达90%,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特征。
3. 免疫分型:CD33+,CD13+,CD34-,CD56-,CD117+,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特征。
4. 分子生物学检查:BCR-ABL融合基因阴性,FLT3-ITD突变阴性,NPM1突变阳性。
四、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五、治疗方案1. 化疗:采用D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进行诱导化疗。
2. 支持治疗:输血、血小板输注、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
3. 骨髓移植:患者年龄适宜,病情稳定,考虑进行骨髓移植。
六、治疗过程及疗效1. 诱导化疗:患者接受DA方案诱导化疗,化疗后血常规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症状明显缓解。
2. 支持治疗:患者接受输血、血小板输注、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病情稳定。
3. 骨髓移植:患者于化疗后2个月进行骨髓移植,移植成功,目前病情稳定,无复发迹象。
七、总结本病例为一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在治疗过程中,重视患者的整体情况,给予综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髓系白血病M3病例分析

2013—2014年度案例分析患者范某,男,19岁。
主诉: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M3”8月余,强化治疗现病史:8月前因头痛、视物不清至当地医院,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5×109/L,红细胞1.8×1012/L血红蛋白61.3g/L,血小板156×109/L后为进一步诊疗,遂至我院,行骨髓穿刺术及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查结果符合AML(早幼粒细胞型)。
确诊为ML—3。
1月半前至我院给予“AA”方案化疗,今为强化治疗来我院,门诊以“急性髓系白血病M3”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
既往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献血史、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20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20/80mmHg。
1.该患者最可能的护理诊断是什么?答:急性髓系白血病M32.主要的护理问题有哪些?答:(1)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化疗有关(2)预感性悲哀与疾病性质、治疗反应、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有关(3)疼痛与白血病浸润骨髓有关(4)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3,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答:(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贫血症状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要注意观察有无内脏出血的表现;观察有无身体感染的迹象;并注意血象、骨髓象、记录出入液量(2)生活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化疗期间保证足够的营养,可补充机体的热量消耗,提高病人对化疗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以帮助治疗顺利进行。
给予患者喜爱吃的饭菜并保证每日充足的饮水量。
要限制病人活动量以减少体力消耗,做到适量运动。
加强生活方面的护理,将常用物品置于易取处,避免因体力消耗而加重心悸、气短症状。
(3)用药护理静注化疗药物时,避免药物外渗以保护血管,输液速度应缓慢,减轻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恶心呕吐剧烈时,可遵医嘱给镇吐剂;静注柔红霉素时注意心率、心律,病人出现胸闷、心悸应做心电图,及时通知医生;甲氨蝶呤引起口腔溃疡时,可用0.5%普鲁卡因漱口,减轻疼痛,保证进食和休息。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病例分析

化疗药物推荐剂量--标准剂量Ara-C 100200mg/m2/天7天。 IDA 8-12mg/m2/d3天、DNR 4590mg/m2/d3天、Acla 20mg/d7天、HHT 2-2.5mg/m2/d7天(或4mg/m2/d3 天)、Mitox 6-10mg/m2/d3天。
AML-10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贫血:如苍白,无力,心悸,气短 等,老年病人贫血更为多见。
2.感染:化疗和皮质激素的应用使机 体免疫功能下降皮肤、粘膜(口腔、胃 肠道等) 、溃疡导致屏障破坏是引起感 染的主要因素。
3.出血:皮肤黏膜(鼻、口腔及牙龈) 出血最常见,女性可有月经增多。
4.白血病浸润:AML髓外浸润可发生在 本病各亚型。皮肤、眼部、口腔牙龈、 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痛、中枢 神经系统受L)
M5(AMoL )
AL
M6(EL) M7(AMeL)
L1
ALL
L2
L3
病因
1.病毒因素 RNA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2.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 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 3.放射因素 各种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 4.遗传因素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M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分 化型)
①原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 %~89%
②其他细胞>10%
③单核细胞<20%
(我国将M2分为M2a和M2b, M2a即M2,M2b特点:骨髓 中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 但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 为主,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 平衡,核仁常见,此类细胞 >30%)
+
话 疗
白血病
白血病分类
急急性性
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病例分析

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病例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由骨髓中原始或幼稚髓细胞不受控制地增生导致的恶性疾病。
粒缺期是AML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特点是骨髓中的粒细胞减少,同时伴随感染风险的增加。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的病例,探讨其病理生理过程、诊断及治疗策略。
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伴呼吸困难、乏力、纳差等症状入院。
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为3.2×10^9/L,中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比例为15%,淋巴细胞占比例为75%。
骨髓穿刺涂片显示原始髓细胞增生明显,而粒细胞明显减少,符合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的特点。
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MLL基因重排和RUNX1/RUNX1T1基因融合有关。
这些基因异常导致幼稚髓细胞的增殖和成熟受阻,同时抑制了正常粒细胞的发育。
粒细胞减少使患者易感染,且感染常以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为主要发病部位。
诊断方面,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和免疫组化分析是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关键诊断手段。
骨髓穿刺涂片可观察到异常的髓细胞增生,并进行分类、计数和染色体分析。
免疫组化分析可检测相关基因融合产物的存在,如MLL基因重排和RUNX1/RUNX1T1基因融合。
治疗方面,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化疗和抗感染。
在化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案,常用的方案包括7+3方案(阿糖胞苷+顺铂)及DA方案(阿糖胞苷+达拉铂)。
在抗感染方面,应根据患者发热的程度和免疫功能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
此外,病例中的患者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与肺部感染有关,因此还需及时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总结起来,急性髓性白血病粒缺期伴感染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其病理生理过程与基因异常密切相关。
急性白血病急危重病历讨论范文

急性白血病急危重病历讨论范文患者简况:患者,男性,46岁。
入院前两周出现进行性乏力、发热,并伴有皮肤瘙痒症状。
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骤增,分类检查提示白血病可能。
入院后,患者出现头昏、意识模糊,且伴有呼吸困难。
经血液学检查确诊急性白血病。
急需紧急治疗。
入院体格检查: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不稳,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皮肤可见多处瘀斑。
心率120次/分,血压80/50mmHg,体温39.5摄氏度。
全身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肝脾未及肋缘下。
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30×10^9/L,中性粒细胞占40%,淋巴细胞占20%。
2.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示骨髓增生过多,中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增多,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3. 免疫学检查显示骨髓细胞CD34、CD117阳性,表明为急性白血病。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急需进行紧急治疗。
治疗方案:紧急患者需立即进行化疗,以控制病情、减轻症状。
1. 化疗方案:采用ADM、CTX、如今等方案进行化疗,以排除体内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
2. 对症治疗:给予镇痛、抗感染、支持疗法,维持体内稳定。
3. 治疗监测:监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讨论:急性白血病为一类以白血病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骨髓恶性疾病,具有快速发展、生命威胁性较高的特点。
患者在入院时已出现严重的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需要紧急处理。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例患者入院时情况紧急,需要立即进行化疗。
化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对症治疗也很重要,在化疗过程中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监测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体征也是关键,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总之,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应该尽快进行治疗,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提高生存率。
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由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常见于血液和骨髓中的幼稚白细胞。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贫血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例来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
患者为一名49岁男性,主诉体虚乏力、骨痛、发热超过两个月。
初步检查发现患者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达到200,000/μL。
其他血常规指标正常,但骨髓涂片检查显示异常增殖的白细胞明显增多,容易发现一些早幼粒细胞。
基于这些情况,患者被初步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
根据该病例,我们可以发现白血病患者的一些典型症状及体征,其中包括体虚乏力、骨痛和发热。
这些症状常常源于白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正常造血功能的受损和骨髓的充填。
血常规检查和骨髓涂片则是白血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用手段。
对于该患者的治疗,诱导化疗是关键一步。
通过使用细胞毒药物,特别是含有顺铂、阿糖胞苷和阿诺沙,这些药物可以杀灭白细胞和恢复骨髓正常造血功能。
经过诱导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达到正常范围(4,000-11,000/μL)。
然而,患者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来防止复发。
为了预防复发,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移植。
通过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并提高治愈率。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恢复期,并定期接受骨髓检查、血液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重养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以及长期的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疾病的复发或并发症。
通过上述对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白血病的治疗涉及化疗、干细胞移植等多个方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同时,白血病患者的康复也需要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家庭的支持。
CLAG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例分享

复查(流式) MRD:0.30%
第五疗程(2017.2.16---2017.2.22): MA方案+恩替卡韦口服+腰穿鞘注 具体方案:米托蒽醌10mg(1-3d)+阿糖胞苷300mg(1-5d)
复查(流式) MRD:0.19%
第六疗程(2017.5.3---2017.5.7): TA方案+恩替卡韦口服+腰穿鞘注 具体方案:吡柔比星40mg(1-3d)+阿糖胞苷300mg(1-5d)
AML非特指型: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TET2 mutation
The frequency of TET2 mutations:
MDS:10%-26% MDS/MPN:22%-58% MPN:7%-13% AML:24%-32%
TET2 mutation is an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in AML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risk cytogenetics[J].Blood,2011.
第三疗程(2016.8.6---2016.8.10): MA强化+恩替卡韦口服+腰穿鞘注 具体方案:米托蒽醌10mg(1-3d)+阿糖胞苷1g Q12h(1-5d)
<1.00E3IU/ml <1.00E3IU/ml
治疗过程
复查(流式) MRD:0.54%
第四疗程(2016.10.20---2016.11.2): 地西他滨联合全量CAG方案+恩替卡韦口服+腰穿鞘注 具体方案:地西他滨50mg(1-3d)+阿柔比星20mg(3-6d)
急性白血病CBL病历摘要

病历 1
患者男,20 岁,间断鼻出血伴牙龈出血 1 月余入院。患者近 1 月来间断出 现皮下出血点、鼻出血及牙龈出血,就诊于当地医院,口服云南白药,上述症状 好转。25 天前又发鼻出血伴乏力,活动后气促,就诊于当地人民医院,行血常 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明显增高、贫血及血小板降低(具体不详)。随来我院行血常 规显示 WBC102.3×109/L,Hb61g/L,PLT82×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原幼 细胞,考虑为急性白血病,随行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M2b。收入我院。
病历 3
患者女,47 岁,2 周前全身皮肤多发出血伴发热于外院行血常规外院示:WBC 2.46×109/L, Hb 83g/L,Plt 5×109/L,予以抗感染并输注血小板治疗,行骨 髓穿刺,结果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红系受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淋 巴细胞 92%,其中原幼细胞 87.0%,POX(-),全片未见巨核细胞。流式细胞检测 示:异常细胞群占骨髓有核细胞 91.5%,表达 CD10、CD19、CD20、c CD22、 CD38、 HLA-DR、 CD34( 52.1%), 不 表 达 CD15、 CD117、 CD11b、 CD13、 CD33、 CD14、CD64、CD56、CD2、CD4、CD5、CD7、c CD3、MPO、IgG、IgM,融合基因回 报 BCR/ABL(+)。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 史,无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入院查体:T 38.5℃ , P 92 次/分, R 18 次/分, BP 120/70mmHg。神 清,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双侧颈部、腋下可触及淋巴结,1-2cm 大小, 质中无触痛。胸骨有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 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 2cm,质中,无触痛。 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两性霉素B需与麦角固醇结合 而发挥作用. 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则抑制其合成。 二者联用目前尚有争议。
目前卡泊芬净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 疗IFI受到关注。 •因卡泊芬净可增加细胞的通透性, 因此有利于两性霉素B和唑类穿过细 胞壁,这就意味着卡泊芬净与其他两 种药物联用可能表现出很好的协同作 用。
白血细小胞板计数变化趋势图
粒缺期预防感染
<<2010 IDSA--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临床实践指南>> : 高危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发热的初始经验性抗菌 治疗:推荐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例如: 头孢吡肟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A-Ⅰ)
半数为早期表现
主乏发要 所与致热粒的细感胞染缺或
白血病本身有关
半数患者就诊时已
有贫重度血贫血,尤其
是继发于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征者
主要与PLT减少
和出凝血血功能异常
有关
临
床
现
表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骨组骼和织关器节官疼浸痛润、中 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粒细胞肉瘤、皮疹等
病例简介
3月12日
维甲酸综合症
本次入院后化疗方案 第2周期化疗, 方案采用高三尖杉酯碱 4mg×7d、
阿糖胞苷 150mg×7d, 临床需注意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予粒1/细8头细多血h菌孢静胞次液热培哌滴严血科养,酮,重培沟可暂舒预缺养通继未巴防乏及,续发坦,感中 患目现3建染心 者氟g真前致刘 欠议。、静 近康菌用病主 佳脉 两唑治菌药任 ,导 日胶疗,表 须每管 高囊,与示 联日伏首单 合5立剂0用卡m康量伏泊g唑7静立芬0粉滴m康净针g唑强,效化以果抗后
:RAS的发生率为3%~30%,病死率为5%~29%。于ATRA诱导治疗
的第1~3天早期进行化疗,其发生率为6%~15%,病死率为6%(1/17)。
: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细
胞因子(IL-1、IL-6、TNFα)大量释放和粘附因子(CD116、CDw65、 VLA-4、CD11a/CD54)表达增加有关。
小结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预防和治疗粒缺期感染
谢谢!
美罗培南0.5g,4/日
20世纪80年代前,真菌感染……
疾病谱(白色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
治疗方式
后期……
卡泊芬净可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 胞壁β-l,3-D葡聚糖的合成,破坏 真菌细胞壁糖酶的合成。
抗真菌药
哺乳类细胞无细胞壁.故该类药物
耐药性(固有、获得、临床) 对人体的毒性较低。由于两性霉素B 需与麦角固醇结合而发挥作用
:发热、体重增加、肌肉骨骼疼痛、呼吸窘迫、肺间质浸润、
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皮肤水肿、低血压、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ATRA 的其他不良反应有头痛、颅内压增高、骨痛、肝肾功损害、皮肤与口唇 干燥、阴囊皮炎溃疡等。
:暂时停服ATRA、吸氧、利尿、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
白细胞单采清除和化疗等。APL合并出 血者,除服用ATRA外还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ATRA联合其它治 疗可提高CR率和DFS,还可降低“维甲酸综合症(RAS)”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
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 粒缺期伴感染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孙宇
Contents
1
病例简介
2
药学监护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7岁,因“出现乏力、颌下淋巴结肿大4月余”入院。 2013年2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牙龈疼痛,发热、双侧
颌下淋巴结快速肿大,自用抗生素无效,查血象发现全血三系大 幅下降,行骨穿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3a型 。 (APL) 已完成诱导化疗及第一周期化疗,本次入院行第二次化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甲 心功能不全
酸诱导化疗
白血病合并出血
行首周期化疗
阿糖胞苷150mg×7d
5月3日至9日 柔红霉素总量220mg 重度骨髓抑制 (d1-2每日80mg、d3 60mg)
7月10日
……
……
维甲酸综合症
:维甲酸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发生的最
严重并发症。多见于APL单用ATRA诱导过程中。
卡泊芬净粉针 伏立康唑片
万古霉素粉针 1000mg 2/日
美罗培南粉针 0.5g 4/日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 美罗培南粉针
莫西沙星
晚38间.南9℃出50,现Ⅳ0给高m度未g予热骨开8伏4美,月髓始/表立日罗体6恢抑康示日培温复制唑患血尚者静培脉目养前应初用真步菌,恢结患停入复果者用血为,发白,氟头可现细康需孢抗停真胞立唑哌用真菌、口即酮菌美孢粒予服治罗舒子细,巴疗培,胞,南坦逐、监3渐.0测万g升古相q高8关霉h,指静素骨标滴,髓。降,功级继能抗续开生始素
分类
依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及自然病程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
急性白血病(A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慢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其他:HC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