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水痘知识(修订版)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在学校这个集体环境中,水痘的传播速度可能会更快,因此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学生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预防水痘的知识和措施。
1. 水痘的基本知识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患者在患病初期到发疹结束期间都具有传染性。
水痘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全身不适、红疹和水疱等。
水痘一般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发疹后1-2周内痊愈。
但对于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如孕妇、新生儿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水痘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
2. 学校水痘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水痘在学校的传播,学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2.1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水痘预防知识宣传活动,向学生和家长普及水痘的基本知识,包括水痘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2 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应该加强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宿舍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教室、餐厅、洗手间等公共场所,特别是经常触摸的物品,如门把手、桌椅等。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2.3 发现病例及时隔离一旦发现学生感染水痘,学校应该立即将患者隔离,避免病毒的传播。
同时,学校也应该及时通知患者的家长,让他们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4 加强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等。
学校还可以设置洗手池和消毒液,方便学生随时洗手和消毒。
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5 推行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推行水痘疫苗接种,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选择是否给孩子接种水痘疫苗。
3. 水痘应急处理措施如果在学校发生水痘疫情,学校应该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3.1 及时通知家长学校应该及时通知患者的家长,告知他们孩子感染水痘的情况,并提醒他们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由于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水痘的传播风险较高。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防止水痘的传播。
以下是一些学校预防水痘的知识和建议:1. 水痘的基本知识: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皮肤上浮现红疹和水疱,伴有瘙痒感。
水痘通常在感染后10-21天内浮现症状,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具有传染性,直到水疱结痂为止。
2. 早期识别和隔离: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水痘的早期识别,如浮现发热、红疹、水疱等症状,应即将通知家长,并要求家长将学生带回家隔离。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隔离室,将疑似水痘病例隔离开来,以减少传播风险。
3. 教育宣传:学校应定期开展水痘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普及水痘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可以通过班会、家长会、学校网站等途径进行宣传,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4. 加强卫生管理: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清洁卫生。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特殊是对时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如桌椅、门把手、洗手间等进行重点消毒。
同时,鼓励学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 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与家长商议,推荐学生接种水痘疫苗。
水痘疫苗通常在12个月至15个月龄之间接种,第二剂疫苗可在4-6岁时接种。
接种水痘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水痘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6. 健康监测:学校应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学生的健康状况。
如发现有学生浮现水痘症状,应及时采取隔离和通知家长的措施,以避免疫情扩大。
7. 病例报告和跟踪:学校应建立病例报告和跟踪机制,及时上报水痘病例情况给相关卫生部门,并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8. 应急处置:学校应制定水痘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应对措施。
一旦发生水痘疫情,学校应即将采取隔离、通知家长、消毒等措施,同时配合卫生部门的工作,做好疫情的控制和处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学校是孩子们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措施预防水痘的传播,保护学生的健康。
以下是学校预防水痘的一些知识和措施:1. 水痘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皮肤上出现红色疹子、水疱和瘙痒等。
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水痘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通过飞沫进入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后就会感染水痘。
2. 学校室内环境的卫生学校应保持室内环境的卫生,定期清洁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特别是通风不良的地方。
定期清洗和消毒桌椅、门把手、窗户等常接触的物品,减少病毒在学校内的传播。
3. 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等良好习惯。
学校可以在教室和洗手间等地方张贴宣传海报,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
4. 学校疫苗接种计划学校可以与卫生部门合作,制定水痘疫苗接种计划。
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接种水痘疫苗可以降低感染水痘的风险。
学校应向家长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提供接种服务。
5. 患病学生的隔离和治疗当学生出现水痘症状时,学校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通知家长及时就医。
患病学生应暂时停课,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才能返回学校。
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医疗帮助,如提供药物治疗建议、提供休息和饮食建议等。
6. 学校的公共场所清洁和消毒学校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特别是教室、图书馆、食堂、洗手间等。
清洁人员应使用具有消毒效果的清洁剂,彻底清洁桌椅、地板、洗手池、马桶等。
7. 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开展水痘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水痘防护意识。
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传达水痘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8. 学校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学校应建立水痘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学生感染水痘的情况,并向卫生部门报告。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引言概述: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尤其在学校中容易传播。
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学校应该加强对水痘的预防和控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学校预防水痘的知识。
正文内容:1. 学校水痘病例监测与报告1.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水痘病例监测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
1.2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鼓励家长及时向学校报告学生患水痘的情况。
1.3 学校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水痘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 学校水痘疫苗接种宣传与推行2.1 学校应加强水痘疫苗接种宣传,让学生及家长了解疫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2.2 学校可以组织疫苗接种活动,提供方便的接种服务。
2.3 学校应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提供专业的接种指导和咨询。
3. 学校水痘传播控制措施3.1 学校应加强水痘传播的控制措施,如加强教室和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
3.2 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并加强对学生的洗手教育。
3.3 学校应及时清洁和消毒学生接触频繁的场所和物品,如桌椅、门把手等。
4. 学校水痘患者的隔离与护理4.1 学校应对患有水痘的学生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学生。
4.2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保障患者的休息和饮食。
4.3 学校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5. 学校水痘知识宣传与教育5.1 学校应开展水痘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水痘防控意识。
5.2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医生进行水痘知识讲座,增加师生对水痘的了解。
5.3 学校应加强水痘防控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防范水痘的方法。
总结:学校预防水痘是保护学生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病例监测制度、推行疫苗接种、加强传播控制措施、患者隔离与护理以及水痘知识宣传与教育,学校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的传播,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引言概述: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在学校中容易传播。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学校应该加强对水痘的预防与控制。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学校预防水痘的知识。
一、了解水痘1.1 水痘的病因和传播方式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疱疹液传播。
1.2 水痘的症状和高发季节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疱疹、瘙痒等。
水痘通常在春季和冬季高发,特别在学校中容易浮现疫情。
1.3 水痘的并发症和危害水痘并发症包括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水痘的危害更大。
二、加强学校卫生管理2.1 提高学校环境卫生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教室、宿舍等场所,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2.2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咳嗽礼仪等,以减少病毒传播。
2.3 做好公共设施的消毒工作学校应定期对公共设施如门把手、水龙头等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毒。
三、加强学生健康监测3.1 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学校应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疫苗接种情况和疾病史,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2 定期体温检测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3.3 学生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教授水痘的预防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四、推行疫苗接种4.1 水痘疫苗的推广学校应积极推行水痘疫苗接种,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减少水痘的发生率。
4.2 疫苗接种宣传和咨询学校应定期开展水痘疫苗接种宣传和咨询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了解疫苗的重要性和接种的程序。
4.3 学生疫苗接种记录管理学校应建立学生疫苗接种记录管理系统,确保每位学生的接种情况得到有效记录和管理。
五、应对水痘疫情5.1 及时隔离病患学校应及时发现并隔离水痘患者,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5.2 通知家长和协调医疗资源学校应及时通知患者的家长,并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资源。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引言概述: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尤其在学校环境中容易传播。
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学校应该加强水痘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学校预防水痘的知识。
一、加强学校卫生管理1.1 定期清洁和消毒教室和公共场所:水痘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教室和公共场所是病毒易于传播的地方。
学校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这些场所,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1.2 保持室内通风: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学校应该保持室内通风,尤其是在患者出现症状时,及时开窗通风。
1.3 提供个人卫生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包括正确洗手、避免与患者共用个人物品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二、加强学生健康监测2.1 建立健康档案:学校应该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疫苗接种情况和病史。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2 严格的健康检查: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学生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病毒易传播的水痘等疾病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患者,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2.3 鼓励学生接种疫苗: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措施。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三、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3.1 教育学生认识水痘的症状: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红疹、水泡等。
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或他人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2 告知学生不要搔抓水痘疱疹:水痘疱疹容易感染细菌,搔抓会加重感染。
学校应该告知学生不要搔抓水痘疱疹,以免引起并发症。
3.3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学校应该教育学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患者出现症状时。
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四、及时处理水痘疫情4.1 隔离患者:一旦发现学生患有水痘,学校应该及时隔离患者,避免病毒的传播。
隔离期通常为患者出现症状的一周左右。
4.2 通知家长并咨询医生:学校应该及时通知患者的家长,并建议他们咨询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隔离措施。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引言概述: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在学校环境中容易传播。
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学校应该加强对水痘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学校预防水痘的知识。
一、了解水痘的传播途径:1.1 飞沫传播:水痘病毒通过患者的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其他人吸入病毒后易感染水痘。
1.2 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或者接触患者的衣物、床上用品等,也可能导致传播。
1.3 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曾经接触过的物品,如玩具、桌椅等,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二、加强学校环境的卫生管理:2.1 定期清洁:学校应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洁,特殊是时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等。
2.2 通风换气:保持学校内部的良好通风,及时排除室内污浊空气,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2.3 健康教育:向学生宣传水痘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教育他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等。
三、加强学生个人卫生管理:3.1 勤洗手: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殊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进食前和上厕所后。
3.2 个人物品分开存放:学生应将个人物品与他人的物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3.3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学生应避免与患有水痘的同学直接接触,特别是在水痘症状明显的时候,如发疹期。
四、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4.1 早期发现: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学生浮现水痘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2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确诊的水痘患者,学校应将其隔离,避免与其他学生接触,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4.3 家庭配合:学校应与患者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五、加强学校的疫情监测与报告:5.1 监测疫情:学校应定期监测水痘的疫情,及时了解学生的感染情况和病情变化,做好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5.2 疫情报告:一旦发现水痘疫情,学校应即将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像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遏制疫情的扩散。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水痘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但成年人也有可能感染。
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预防水痘的措施。
一、水痘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喉咙痛和食欲不振,随后出现红色疹子,疹子会逐渐变成水泡,并伴有瘙痒感。
水痘通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水痘的人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进入空气中,并被其他人吸入。
此外,水痘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皮肤疹子传播。
二、预防水痘的措施1. 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接种水痘疫苗,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同时,学校可以与当地卫生部门合作,开展免费或优惠的疫苗接种活动。
2.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避免与患水痘的人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等。
此外,学校应该定期清洁和消毒教室、宿舍和公共场所,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做好病例监测和隔离: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病例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报告水痘病例。
一旦发现病例,学校应该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患者隔离在单独的房间,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
4.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水痘预防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和家长普及水痘的知识和预防方法。
这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宣传海报、家长会等形式进行。
5. 建立紧急应对机制:学校应该制定紧急应对预案,一旦出现水痘爆发或疫情扩散的情况,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包括提供医疗救助、调整学校日程安排、通知家长等。
三、学校应对水痘疫情的措施1. 及时通知家长:一旦学校发现水痘疫情,应立即通知所有学生家长,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应对建议。
同时,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2. 调整学校日程安排:如果水痘疫情严重,学校可以考虑调整学校日程安排,如延迟开学、暂停课程等。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接触,避免疫情的扩散。
3.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学校应加强对教室、宿舍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接触面积较大的物品,如门把手、桌椅等进行定期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近两周,我校学生出现几名学生感染水痘,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为了预防水痘在学校大面积传染,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印发此资料,请家长和学生仔细阅读,并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主要为2~15岁的儿童发病。
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
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
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
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
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
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
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
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
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
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
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
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
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
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
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
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
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
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早期采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无环鸟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
每日肌注维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疗效。
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预防: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为止。
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学校主要预防措施:
1.及早启动流行病预防预案,学习要做到领导重视,措施得力,金费保障,方法落实。
2.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学校要把个人卫生检查纳入到班级管理中去。
特别是农村学校,不但要督导学生勤洗澡,勤晒被,勤洗衣,更要学生指导家庭卫生工作。
3.通风是学校预防水痘的最科学、最经济的方法。
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科学通风,门窗对开,形成空气对流。
教育学生会在家里通风,指导家长通风,告诉家长通风的重要性。
4.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5.消毒工作。
在水痘易发季节,要提前对教室消毒,特别是易出现疫情的教室,更是重点消毒。
出现疫情后,更是要重点消毒。
消毒要讲究科学消毒,注意工作人员的安全。
教室消毒前,教室要密封,然后消毒。
每次进教室,要提前30分钟给教室充分通风,然后学生才能进教室,消毒后的教室通风,消毒教师要亲自指导和检查。
6.有住宿生的学校,特别要加强卫生、通风、消毒工作。
寝室管理员要定期开发浴室,督促学生洗澡。
有大阳的日子,一定要安排学生晒被子。
寝室管理员要合理安排,轮换进行,不能轮空。
学生上课后,寝室管理员逐一打开寝室的门和窗,进行通风。
到消毒的时间,进行消毒,学生进入寝室,寝室管理员要提前通风到一定时间后,学生才能进入。
7.水痘高发期,要教育学生不要到以下娱乐设施去玩,如蹦蹦床等。
避免交叉感染。
8.开足体育课,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家庭护理要点:
1.患了水痘的病人一经确诊,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
主要靠隔离好病人,尽可能避免健康人群与患水痘的病人接触。
2.发热时要让病人休息,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和果汁水。
3.嘱咐和管理病人不要用手抓破痘疹,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
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
如果疱疹破了,可涂1%的紫药水,如有化脓可涂抗生素软膏。
4.病人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清洁宽大,防止因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而造成过热引起疹子发痒。
5.个别水痘病人可合并发生肺炎、脑炎。
如发现病人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6.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也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
7.进行体育锻炼。
这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
锻炼要从小开始,满月后的孩子,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会儿,冬天可开窗在室内呼吸新鲜的空气,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
从小培养孩子适应较冷的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就不容易得感冒。
户外活动不令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而且对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的发育以及全身的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
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食欲,使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素,这样体质就会增强,抵抗力就会明显增加。
8.提供足够的营养。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由于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且食谱往往比较单调,故容易发生营养素的缺乏;营养不足,抵抗力就比较差。
多吃一些富含终生C的新鲜有色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的B-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终生A)或补充一些多元终生制剂(如小施尔康)确实能有效地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水痘的食疗:
1.水痘的饮食原则
(1)宜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
宜饮绿豆汤、银花露、小麦汤、粥、面
片、龙须鸡蛋面等。
忌油腻、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及发物。
宜多饮开水及饮料。
2.水痘食疗方
疏风清热宜选用下列食疗方:
胡萝卜芫荽羹:胡萝卜、芫荽各60克、洗净切碎,加水煮烂,加冰糖服,每日1剂,分3次服完。
连
服一星期,婴儿只服汤汁。
金银花甘蔗茶:金银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
金银花水煎至100毫升,兑入甘蔗汁代茶饮。
可频频服之。
日1剂,7~10天为1疗程。
解毒祛湿宜选用以下食疗方:
苡薏红豆粥:苡薏仁20克,红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净共煮,粥熟豆烂拌冰糖。
每日1剂,分3次服完。
适于水痘已出,发热、尿赤、神疲纳差者。
马齿苋荸荠糊:鲜马齿苋、荸荠粉各30克,冰糖15克,鲜马齿苋洗净捣汁,取汁调荸荠粉,加冰糖,用滚开的水冲熟至糊状。
每日1剂。
适于水痘已出或将出,发烧、烦燥、便稀溏。
拉旺中心小学
201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