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1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1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1例体会2019年9月,我在肿瘤科工作期间,遇到了一位胃癌患者王先生,他是一位50余岁的中年人,因腹痛、消瘦等症状就诊于我科。

根据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初步怀疑为胃癌,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检查确诊。

王先生的胃癌属于晚期,已经转移到肝脏,并伴有明显的腹腔积液。

面对这样的病情,我们医生团队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到病人的身体状况、疾病进展、病理类型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我们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在西医治疗方面,王先生进行了胃癌的手术治疗,术后立即进行了化疗和靶向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了病情的变化。

在东方医学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了中药辅助治疗,配合传统中医调理以促进病人身体的康复。

手术过程较为顺利,切除了病灶及局部淋巴结,并进行了引流。

术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并能正常进食。

化疗方面,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种基因靶向药物,并结合传统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在化疗过程中,病人出现了一些不适反应,但经过及时的调整和处理,不适反应逐渐减轻,病人的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

在中医辅助治疗方面,我们根据病人的辨证施治理论,将其辨证分为脾胃虚寒和瘀血凝滞两种证型。

对于脾胃虚寒证型,我们采用了健脾益胃的中药汤剂,以温中散寒,健脾除湿的功效,帮助病人消化吸收,并增强体质。

对于瘀血凝滞证型,我们运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效果。

在综合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病人的营养调理和心理疏导。

为了提高病人的营养摄入,我们为病人配备了合理的饮食,经常进行营养指导,并适时给予营养支持。

我们还积极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和抗击力。

经过几个月的综合治疗,王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定期的复查显示,肿瘤的体积有所减小,肝脏转移病灶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病人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体重有所增加,精神状态良好,腹痛等症状也明显减轻。

通过这个案例,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优势。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而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胃癌方面,中医药在舒经活络、化瘀消肿、益气健脾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舒适和有效。

研究表明,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药可以辅助西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缓疾病的进展,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二、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的一些特异性蛋白质、酶或其他物质,其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活动情况、预后以及治疗效果。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不仅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内环境,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改善预后。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且其降低程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这表明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减少肿瘤标志物的释放,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因子的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但疗效并不理想,患者的生存率依然较低。

在临床实践中,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西药治疗相比,中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调节免疫功能等优势,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一、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1. 综合疗效显著中药在治疗胃癌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药与西药相结合后,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减少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2. 减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伴有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的镇痛和祛痛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率中药在治疗胃癌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肿瘤的成功率,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4. 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复发率中药能够促进手术后的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降低胃癌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肿瘤标志物的降低在胃癌患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

经过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表明肿瘤的活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除了肿瘤标志物的下降外,还有部分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能够保持在稳定状态,不再出现明显的波动,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1. 调节免疫功能中药在治疗胃癌患者的过程中,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2. 增强体力,改善身体状况胃癌患者常常伴有身体虚弱、纳差等症状,经过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后,患者的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胃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胃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参 考 文 献
结合辨证 , 随证加减 , 每次化疗 前开始用 药 , 每日1 剂, 连
用7 d , 可以减 轻化疗 的副反应。
2 . 2 化疗期 间的用药 , 由于化疗药物具有骨髓抑制 、 胃
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 害等不 良反应 ,所 以采用气 血双补 、 八 珍 汤加 味 , 具体 方 药如下 : 党参 2 0 g 、 黄芪 3 0 g 、 白术 1 0 茯 苓 1 0 g 、 法半 夏 1 0 g 、 陈皮 1 0 g 、 当归 1 5 g 、 红花 1 0 g 、 补 骨脂
1 临床 资 料
药治疗 1 8 例, 3 年生存率 l O . 9 %, 无1 例生存超 过 5 年。 所 以认 为 胃癌根治术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 可以延长 胃癌术后患者的生
饮; 偏 湿盛者 , 加藿香 和佩 兰芳香化 湿 以醒脾气 , 猪 苓利 水渗 湿; 偏 气滞 者 , 加陈皮理气开 胃 , 木香芳香化湿 , 行 肠 胃之滞 气 ; 偏气虚下陷者 , 加黄芪补中益气 、 升 清气 , 升麻 以升 阳举 陷。用
药后未 发现不 良反应 , 则将 该方汤剂 改为丸剂 , 乃是 取 自祖 国 医学 “ 缓则 缓之 ” , 用 丸剂治疗慢性病。 应用 四神丸加 味治疗 溃疡性结 肠炎 ,有 着显著的疗效 , 值 得推广 。
党参 2 0 g - . 生黄 芪 3 0 g 、 生 白术 l 0 g 、 仙鹤草 3 O g 、 茯芩 1 0 g 、 山 药1 5 g 、 石见穿 1 0 g 、 七叶一枝花 1 0 g 、 白英 1 0 g 、 生薏仁 3 0 g 、
白花蛇舌草 1 O异 、 炙甘草 1 0 g 。
5 例 。化疗采用 MF V方案 , 术后 1 个月开始 , 连续 6个月 , 每个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期胃癌的临床效果
2 01 0, 1 0( 7) : 6 4 .6 9 4 4 .
E 5 3 王蒙 , 施爱明 , 华雯妍 , 等. 头孢丙 烯片生 物等效性研 究 [ J ] . 中
国抗 生 素 杂 志 , 2 O l O , 3 5 ( 3 ) : 2 1 4 — 2 1 8 .
收 稿 日期 2 0 ] 4 - 0 8 —0 1
2 . 2 两 组 患 者 不 良 反 应 的 发 生 率 通 过 对 恶 心 、 呕 吐、 头




晕、 腹痛 、 皮疹等不 良反应的观察 , 发 现头孢丙烯 组患者不 良
反应率( 8 . ( ) O ) 高于头孢克洛组 ( 6 . 0 0 ) , 但 两 组 之 间 的 比 较 无 明显 差 异 , 统计学无意义( P >O . 0 5 ) 。详情 见 表 2 。 表 2 两组 患者 不 良 反应 发 生 率 的 比较 ( ) ]
6 1 8 广 ] J Me d T h e or &P r a ̄ V o 1 . 2 8 , No . 5 , Ma r 2 o 1 5
发 生 率 。临 床 症 状 和 体 征 都 恢 复 到 正 常 为 痊 愈 ; 病 情 明显 好
2 o 1 5年第 2 8卷第 5 期 医 掌 理 论 与 窦 霞 薹
为无效 ; 总有 效 率 一痊 愈 率 + 显效 率 +进 步率 。 1 . 4 统计学处理 统 计分 析 时 采用 S P S S 1 7 . 0软件 , 用( i ±
没有明显的差别 , 同样 能取得 较好 的效 果 ] 。
头 孢 丙 烯 组 的总 有 效 率 高 于头 孢 克 洛 组 的 总 有 效 率 , 通
有较长的半衰期 , 给药时 间间 隔可延 长 , 增 加 了 患 者 服 药 的 依从性L 。头 孢 丙 烯 也 有 一 定 的 不 良反 应 , 如恶心 、 呕吐 , 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胃癌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胃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改善其生命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胃癌;疗效胃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占据癌症引发患者死亡的第二位[1]。

其病变初始部位在胃壁最表层黏膜上皮细胞,病发因素与遗传、真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或与食用亚硝酸盐食物、吸烟等不良习惯等有关联。

胃癌的病变部位很多,以胃窦幽门区为主,其病变早期确诊的概率较小,一般在中晚期易于诊断。

临床对胃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治疗、放疗、化疗、药物治疗等,但患者术后超过5年的生存率比较低[2],同时多次采取放化疗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毒副反应。

临床为进一步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患者的生命质量,就我院68例胃癌患者进行了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比和分析,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胃癌患者68例,均经相关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将手术切除的早期胃癌或重症脏器功能衰竭等患者排除。

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4~76岁,平均(50.12±6.57)岁,病程2~16年,平均(8.55±1.75)年;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76岁,平均(50.51±6.96)岁,病程1.8~15年,平均(8.41±1.62)年。

2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试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化疗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中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疗效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压力的影响,胃癌Ⅲ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多在46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逐渐位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

因此如何防治胃癌也逐渐成了医学界重视的问题,肉眼或胃镜下可见胃癌具有多种形态。

目前化疗对胃癌有一定效果,但多数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放疗、化疗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白细胞减少、脱发等;且有些患者在术后接受化疗后,由于放化疗的毒性较大,耐受性较差而终止治疗。

本文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87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32例;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51.65±0.19)岁;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乏力、纳差、腹胀、上腹隐痛、贫血、上腹可触及包块等;排除对药物过敏、化疗敏感及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试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具体如下。

1.2.1 西医治疗运用大量化学药物破坏患者癌细胞进行治疗,主要药物有:(1)直接破坏DNA的药物,如:烷化剂、DNA嵌合类、铂类配合物等抗癌药物;(2)间接破坏DNA药物,如:氟尿嘧啶、博莱霉素、6-巯基嘌呤、丝裂霉素等;(3)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如:嘌呤霉素、L-门冬酰胺;(4)有丝分裂抑制剂,如: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晚期胃癌;生活质量胃癌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及饮食健康的变化,胃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如何尽可能提升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1]。

我院对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

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9.2±5.2)岁;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12例,印戒细胞癌6例;IIIb期12例,IV期20例。

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

给予卡培他滨1000 mg/m2,2次/d,连续服用2周,1个疗程3周;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常规治疗见对照组,同时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具体组方为:半枝莲30 g、炒谷芽30 g、炒麦芽25 g、生薏苡仁30 g、生牡蛎30 g、藤梨根30 g、太子参15 g、八月札15 g、山药15 g、炒白术12 g、茯苓12 g、天龙6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各时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结合组90例与参照组89例。

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结合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中药加减。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胃癌临床症状。

结果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4.44%,参照组总有效率为40.4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可降低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胃癌;不同时期;中西医结合
胃癌Ⅲ位居我国肿瘤首位,发病率与死亡率颇高,男性多于女性。

此病起源于胃部粘膜上层最表皮的细胞,随后对胃壁不断侵蚀以逐步扩散到身体其余部位。

胃癌分为早中晚期,早期患者大多症状不显著,中晚期易被察觉与发现,常表现为恶心、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但此时最佳的手术时期已经错过。

有学者认为胃癌的发病机制与亚硝基化合物的长期摄入有关。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179例,采取综合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结合组90例与参照组89例。

所有患者经病理学诊断确诊,排除具转移性胃癌的患者,均配合医师进行研究治疗。

结合组男62例,女28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525±0.76)岁;根据国际标准分期,Ⅰ期12例,Ⅱ期13例,Ⅲ期35例,Ⅳ期30例;病例分类,低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24例,粘液性腺癌46例。

参照组男60例,女29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6.22±1.23)岁;根据国际标准分期,Ⅰ期13例,Ⅱ期12例,Ⅲ期34例,Ⅳ期30例;病例分类,低分化腺癌29例,中分化腺癌30例,粘液性腺癌4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静脉注射联合放化疗。

连续治疗2个月。

结合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中药加减。

组方:黄芪29g,野葡萄根30g,藤梨根30g,云茯苓31g,党参14g,白术15g,鸡内金8g,炙甘草7g,半夏10g,吴茱萸11g,青陈皮6g。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加延胡索、桃仁、当归适量;恶心呕吐者加郁金、代赭石、竹茹;痰湿交阻者加神曲、浙贝母、山
楂;口渴者加玉竹、石斛;1剂/d。

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胃癌临床症状。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患者的临床病灶完全消失,且在1个月内病情未复发;缓解:患者病灶缩小到原来1/2以上,在1个月内未复发;无效:患者病灶扩大,且出现新的病灶。

总有效率=有效率+缓解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4.44%,参照组总有效率为40.4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胃癌临床症状
结合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胃癌的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外科治疗方法仍是主要手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手段也不断完善。

早期胃癌表现为癌灶局限在粘膜下层与内部,进展期胃癌表现为癌症病灶侵犯胃部基层内部或转移到胃四周。

中医认为,胃癌发生主要是因气血不和,情志受阻,脾胃功能失调,胃失和降,热毒血瘀,最终积聚成块,痰热瘀毒交结形成。

早期胃癌患者症状较为隐晦,不易被察觉,因此经临床确诊,多数已处于中晚期,已失去最佳的手术根治时间。

中晚期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与药物治疗,化疗毒性较高,副作用较大,而且在消灭癌变细胞时还会影响到正常细胞,不良反应相继发生,给患者增加较大的痛苦。

针对此情况,本次研究选取中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较为满意,其不仅可以与化疗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共同杀灭癌变细胞,还会减轻化疗带来的毒性作用,调节身体阴阳失衡情况,有效增加机体免疫力。

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
疗,且可降低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