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西汉与西域关系习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练习习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选择题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出__________。
()A.西汉开始出现丝织品B.汉代新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C.丝绸之路的开通D.新疆在汉代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2..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A.西域B.大秦C.安息D.身毒3.汉朝和西域交往日趋频繁的是()。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4.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C、开辟“丝绸之路”D、加强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6.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是()①水稻②葡萄③小麦④核桃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A.西亚和欧洲B.日本C.朝鲜D.东南亚8.生活在西汉武帝时期的富商王有望,想给母亲祝寿置办礼品。
他会买哪些东西呢()A.汗血马B.佛经C.自鸣钟D.旗袍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相距()A.209年B.210年C.211年D.212年10.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有多少年历史()A.2 100年B.1900年C.1800年D.1700年11.当代史学研究着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A.秦朝的咸阳B.西汉的长安C.东汉的洛阳D.宋朝的东京12.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后果是()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13.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同步练习试题

欠风丹州匀乌凤市新城学校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填空题1. 时期。
人们把现今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 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人,共同夹击匈奴。
毅然应募。
3. 于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两次出使西域。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总管事务。
这是今地区隶属HY政府管辖的开始。
5.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6.东汉初年,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出使西域。
派甘英出使大秦的是。
二、选择题1. 西域地区〔今地区〕正式归属HY政权开始于〔〕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绩最大的是〔〕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3.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A.西亚B.欧洲C.西域D.天竺4. 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B加强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C寻找匈奴的去向 D恢复对西域的管辖6.汉朝和西域交往日趋频繁始于〔〕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7.地区开始隶属HY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局部是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时期8.西域都护设立于〔〕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 D.公元73年9.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相同点是〔〕①沟通了与西方经济文化的联系②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③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④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展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10. <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HY事联盟11. “丝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凿作出了突出灭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 B甘英 C玄奘 D鉴真12. “丝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凿作出了突出灭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 B甘英 C玄奘 D鉴真。
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汉朝和西域往来日趋频繁始于()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2. 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B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D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3.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4. 秦汉时期,以下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云贵地区②河套地区③西域地区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5. 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张骞出使西域②班超经营西域③西域都护府设立④蒙恬出击匈奴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6. 某同学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时出土的中原丝织品。
他结合所学的知识推测出: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最早始于()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高祖统治时期C汉武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统治时期二、填空题1.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和以西,也就是今天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愿望;公元前,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从此,汉朝和西域的日趋频繁。
3.西汉政府设置,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
从此,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4.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通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通过、今新疆地区,运往,再转运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能力提升三、选择题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
A.西域B.大秦C.安息D.身毒2.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是()。
①水稻②葡萄③小麦④核桃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西域含义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 )以西,也就是今天(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原因汉武帝准备联络( )人夹击匈奴。
过程公元前138年,( )首次出使西域,没有达到目的;公元前119年,他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许多国家。
各国回访长安。
影响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 ),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丝绸之路时期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及以后开通。
线路陆路:各国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 )rarr;( )走廊rarr;今( )地区rarr;( )rarr;( )洲的大秦一线运过去,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海路:广东沿海港口rarr;中南半岛rarr;马来半岛rarr;马六甲海峡rarr;孟加拉湾rarr;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影响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班超经营西域背景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经过班超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166年,( )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与我国的( )直接交往。
二、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汉朝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①汉高祖② 汉武帝③ 汉景帝④汉文帝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2、西汉第一位皇帝和最有作为的皇帝是A 、汉高祖、汉武帝 B、汉高祖、汉文帝C、汉文帝、汉景帝 D 、汉文帝、汉武帝3.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出身低微的卫青后来官至大将军,霍去病被封侯,主父偃被破格重用。
这最能说明汉武帝 ( )A.独断专行B.重用人才C.勤政爱民D.同情下层人民4、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是刘邦对以下历史经验的总结A.吸收秦亡教训B.实行“马上治天下”C.采取高度集权措施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5、汉重视lsquo;以德化民”在A.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7、历史上有“秦皇汉武”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两次通西域3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问题1】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什么?探究:(1)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亚欧间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
(3)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问题2】 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有哪些?探究: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东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
(1)中国的丝绸、漆器和金属工具以及凿井、铸铁、开渠等技术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促进了那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西方输入中国的有汗血马及芝麻、苜蓿、黄瓜、胡萝卜、大蒜等,还有佛教、魔术、乐器、歌舞、雕塑等,这些都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这条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联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这条重要通道至今仍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选择题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上古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A.西域B.大秦C.安息D.身毒答案:A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为()。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73年答案:A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3.4《丝绸之路》同步练习(含答案)

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汉代,人们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叫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联合乌孙夹击匈奴(1)时间:公元前 60年。
(2)意义: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二、丝绸之路1.关键人物:张骞。
2.路线: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经阳关或玉门关进入今新疆,然后分天山南路或昆仑山北路到达西面更远的地方。
3.运输的商品(1)汉朝向西域运去的商品主要有丝织品、铁器、漆器等,其中以丝绸为大宗。
西域运来的主要是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
(2)沿着丝绸之路往来的不只是物品,还有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中原地区的冶铁和凿井技术传到了西方,佛教、魔术、乐舞、雕塑等传入内地。
4.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问题1】如何认识西汉与西域的关系?探究:西汉同西域的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并立的政权,平等的关系。
当时双方人员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加强,都面临匈奴的威胁。
第二阶段是从属关系,西汉设西域都护,行使行政管辖权。
【问题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
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1.汉武帝两次派谁出使西域()A.霍去病主父偃C.张骞謇C.霍去病率兵收回河套地区D.王昭君出塞3.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4.下图是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今天我国的哪一地区在古代完全属于西域地区()A.西藏地区B.新疆地区C.内蒙古地区D.东北地区5.安徽萧县、怀远和宁国分别有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特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习题试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 和 以西,即今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
2、张骞通西域: 两次派 出使西域 请说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目的和作用 ① 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 。
② 年,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 。
3、张骞通西域影响、作用:①张骞出使西域, 日益亲密。
②张骞通西域后, ;为西汉设立 创造了 。
③张骞通西域,为 打下根底。
4、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设立 . 意义:5、丝绸之路:从 出发通过 ,今 地区,经过 ,再到 .道路:①长安----②河西走廊---③H Y 地区---④西亚---⑤欧洲〔大秦〕。
6、丝绸之路的意义:①丝绸之路成为 的 。
②丝绸之路的开拓 ;③丝绸之路对 产生了 。
4、材料一:阅读下列图ABCD图一图二材料二: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HY在哈萨克斯坦作重要演讲,提出一共同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国家HY之始。
至今这一建议不断引来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开展及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设想。
请答复:〔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道路图,说出丝绸之路的道路图。
丝绸之路的道路:〔2〕出发点A:。
经过地B 。
两关:C:、D 。
这条路是代的使者开拓的。
〔3〕材料一的图中的安息、大秦是指如今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4〕如何评价丝绸之路〔或者这条路开通有什么意义〕?〔5〕图一和图二有什么联络?(6)“安有佳种自西来〞,你能详细举出几例“自西来〞的“佳种〞?第16、17课兴盛的秦汉文化1. 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的的纸。
2、时期,,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优点:、、、。
意义:世界各国的,大多是从直接或者间接传去的。
的创造,是我国人民对。
3、成书于的? ?是一部数学名著,这部书总结了以来的数学成就。
4、科学家制造,这是的地震仪器5. 末年名医①擅长外科手术,②他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③还编制了一套医学体操“〞。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同步检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同步检测一、阅读题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二、分析题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汉书》中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记载。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张骞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2、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
当时的中国丝绸经过哪些主要地点运往罗马的?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为什么有“丝绸之路”的美称?3、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
其标志是什么?答案:一、阅读题1、在汉武帝统治时期。
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这条道路指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3、推动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分析题1、主要活动:两次出使西域。
历史作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使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可能。
2、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因为这条陆上通道运送的多是中国的丝绸。
3、成立西域都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
这一官职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
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1)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名称及起止点。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东起中国_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
(2)图中这条通道谁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3)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从匈奴降人口中得知,过去匈奴破月氏,以月氏王头颅为溺器,月氏人深恨匈奴,武帝遂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
当时有汉中人张骞应募。
……由于所经均汉人未到之地,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丝绸之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南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最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⑵现有一意大利旅行团打算沿丝绸之路来中国,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
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条旅行路线。
⑶你能给这条商路重新命名吗?说说你的理由。
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
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
……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因以超为都护……。
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
——《后汉书·西域传》
请回答:①材料中“武帝”、“北虏”各指谁?
②“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有何意义?为什么?
③“以超为都护”指的是什么事?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材料二:
请回答:(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图中的皇帝是何人?
(2)材料一中“初行”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有哪些?
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险恶,还要经过匈奴控制地区,可能被扣押,生死难料。
(4)初行与以后第二次出使有何意义?
(5)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样的精神?
阅读材料:“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
请回答:(1)两汉时期的“西域”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2)请说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作用。
(3)“安有佳种自西来”反映了西汉与西域的关系怎样?你能具体举出“自西来”
的“佳种”几例吗?
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葡萄、石榴、核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