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凝土裂缝的浅谈

合集下载

浅谈混凝土裂缝处理的原因及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处理的原因及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处理的原因及措施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可能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外观,造成安全隐患和美观问题。

以下是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
1.混凝土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承受的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2.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过早脱模或过早荷载,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不均匀,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内部存在较大的收缩应力而产生裂缝。

措施:
1. 尽可能控制外部荷载,如在大荷载部位预留伸缩缝等。

2. 在混凝土浇筑后,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防止混凝土内部在硬化过程中产生收缩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混凝土的收缩性和膨胀性等因素,尽可能减小收缩应力。

4. 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应进行裂缝修补,采用填缝材
料或环氧树脂进行修补,以防止裂缝扩大。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需要从施工、设计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摘要:混凝土结构由于多方面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裂缝,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裂缝的产生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及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混凝土结构一首先要了解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大致可归结为温度和湿度变化、外荷载产生的变形过大和施工方法不当这三种。

具体如下:(1)水泥干缩产生的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在混凝土的表面,比较细小。

水泥是水硬性材料,具有干缩性,在硬化初期如果养护不当造成水份不足则可能产生裂缝。

(2)温差变化,由热胀冷缩效应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及面积或长度较大,而又未在适当的部位留设伸缩缝的构件或结构上。

(3)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板的阴阳转角处或支座处。

是由于板面负弯矩钢筋配筋不足或钢筋粗而间距过大造成的。

(4)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基础或圈梁、大粱及其它构件拉力过大而出现裂缝。

(5)施工中,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因模板振动、变形或移位会使结构产生裂缝。

(6)加荷过早产生的裂缝。

施工时因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而提前加荷。

使构件过载而出现裂缝。

(7)施工缝处理不好则可能在施工缝部位出现裂缝。

此外在结构物投用一定时期后,沿主筋方向出现的纵向裂缝,这种裂缝的产生是钢筋自身腐蚀产生的,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将会导致混凝土开裂,保护层脱落,更加快钢筋锈蚀破坏。

二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一)材料的保证措施正确选用水泥,要控制水灰比,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有一定的流动性,可掺入优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来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

而使用减水剂时,一定要做与水泥相容性试验,选择与水泥结合后流动性好的减水剂;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粗细骨料的用量占混凝土总体积的65%~75%,要重视砂石的质量,石子应选用连续级配的碎石。

(二)设计措施1.在结构设计时,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应尽量避免过大的跨度,可以通过增加次梁根数来减小现浇板的跨度,以避免现浇板的厚度过大,现浇板的跨中挠度过大,现浇板的跨中裂缝、支座裂缝过大,从而提高现浇板的可靠度与安全性。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不连续、开口的裂痕,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或温度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

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混凝土干燥收缩:混凝土在初凝后会经历水分蒸发的过程,而且水分蒸发还会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

当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大于外部补充水分的速度时,就会引起干燥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2. 负荷变化: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负荷的作用,如荷载的增加或减少会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如果变形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就会产生裂缝。

3. 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收缩系数较大,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4. 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维护等环节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质量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的出现。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在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水灰比,以减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2.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保湿、防止太阳直射和增加覆盖物等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干燥速度,减小干燥收缩的发生。

3. 采用合理的防裂措施: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防裂缝带或者施加内部拉伸钢筋来抑制裂缝的出现,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

4. 控制混凝土温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取降低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掺合料或使用低热水泥等。

5.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等操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杜绝施工不当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温度变化以及施工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养护、采用防裂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以及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

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

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摘要: 混凝土结构裂缝在工程中屡见不鲜。

本文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处理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危害原因预防处理措施在混凝土结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事件屡见不鲜。

为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处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

1、裂缝的危害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延伸到受压区,裂缝贯穿整个截面或部分截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宽度愈大,构件内钢筋愈容易锈蚀,意味着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握裹力丧失,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寿命就大打折扣。

在干燥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会导致钢筋锈蚀的危险性较小,对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极限影响较小,但是对构件的正常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而在潮湿环境中,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特别是纵向裂缝,潮湿气体会通过裂缝慢慢渗透进入混凝土构件内部,引起钢筋锈蚀、膨胀,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当裂缝长度较长,深度较深,严重影响构件的整体性时,往往是破坏征兆,应予以高度重视,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2、裂缝产生的原因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但按其成因可归结为由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和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以及其它原因。

其中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共同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则是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裂缝。

2.1 荷载引起的裂缝荷载作用,使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强度,或者应变超过极限应变,混凝土都将开裂。

1)设计原因。

荷载考虑不全;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假设条件不合理;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取值偏小。

结构设计时考虑施工技术条件不足;结构刚度不足;构造措施不符合规范要求;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

2)施工阶段。

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混凝土裂缝的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混凝土裂缝是一种在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产生常常会导致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降低,甚至造成结构的严重破坏。

对混凝土裂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类、预防和修补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对混凝土裂缝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和膨胀、变形不均匀、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外部载荷和环境温度等。

混凝土在硬化早期会发生收缩,而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混凝土会发生变形,当这些变形不均匀引起内部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就会发生裂缝。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质在不同方向上存在差异,也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可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两种。

结构性裂缝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内应力产生而导致的裂缝,通常为水平、竖向或斜向裂缝,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

非结构性裂缝是指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收缩、膨胀等原因而产生的裂缝,一般为细小、密集的裂缝,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美观度。

为了有效地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在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水灰比,避免混凝土过于湿润或过于干燥;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保养,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发挥;对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可以设置预制节裂缝,以减少混凝土内应力的积累;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考虑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应力。

当混凝土裂缝已经产生时,需要及时进行修补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常用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包括:注浆、粘贴法、喷浆法等。

注浆法是将特定的注浆剂注入裂缝内,填满裂缝并增加混凝土的整体强度;粘贴法是在裂缝面上粘贴特定的材料,以增加混凝土的表面强度和耐久性;喷浆法是将特定的喷浆材料喷涂在裂缝面上,使裂缝得到有效的封闭和修补。

混凝土裂缝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常见问题,其产生原因复杂,预防和修补手段繁多。

毕业论文-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措施

毕业论文-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措施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措施内容摘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很低,在桥梁这样的大型建筑物中,混凝土产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裂缝是钢筋混凝土桥梁的重大病害之一,从桥梁的养护管理角度出发,必须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设计、施工、养护各环节入手,尽量改善裂缝,减轻桥梁病害。

本文阐述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分析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桥梁;裂缝;分类;成因;措施内容摘要 (I)引言 (1)1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2)1.1荷载引起的裂缝 (2)1.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2)1.3收缩裂缝 (3)1.4 地基变形裂缝 (3)1.5钢筋锈蚀裂缝 (3)1.6冻胀裂缝 (4)1.7施工裂缝 (4)1.8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4)2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控制措施 (6)2.1控制混凝土温度 (6)2.2增配构造钢筋 (6)2.3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 (6)2.4现场操作方面 (7)3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处理措施 (8)3.1表面处理法 (8)3.2 灌浆、嵌逢封堵法 (8)3.3结构加固法 (8)3.4混凝土置换法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混凝土最主要的缺点是抗拉强度差,容易开裂。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桥梁。

但混凝土桥梁的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发展速度的加快,新建桥梁工程越来越多,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因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桥梁垮塌的事件屡见不鲜,可见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和处理工作是何等重要!如果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

为了加强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浅谈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产生原因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施工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性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浅论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方案

浅论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方案

浅论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方案摘要:混凝土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但是在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不仅对建筑的质量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而且通过裂缝会对建筑内部的钢筋产生腐蚀,进而降低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严重的影响了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本文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入手,提出了预防混凝土裂缝,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处理方案建筑混凝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承受着外荷载和变形载荷,其中变形作用包括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因素。

因此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受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首先由于混凝土的特点,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由外荷载作用,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因为许多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模型有出入,例如屋架按铰接节点计算,但实际混凝土屋架节点却有显著的弯距,此弯距即称为次应力,它们时常引起结构裂缝。

以上两种情况下的裂缝可归并到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也称为结构性裂缝或叫受力裂缝,其裂缝与荷载有关,预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严重问题。

当然也会出现由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

结构由温度、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而引起的裂缝。

也称为非结构性裂缝。

原因在于混凝土一般是由多种原材料组成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属于很常见的现象。

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变化,外界环境温度变化都会引起裂缝。

例如在刚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硬化时会因为水泥的水化热,引起混凝土膨胀。

但是在硬化后,混凝土的温度和含水量都会降低,由此又引起混凝土的收缩。

当抗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因此可以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问题导致的混凝土裂缝。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天5一层。

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在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成因
1、采用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或水泥不符合设计要求,比如空隙率
太高,水泥质量不合格,含气量不足等,这也是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

2、施工时混凝土温度太高:施工时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只有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水泥水化,以防止施工后混凝土凝固速度太快引起裂缝。

3、冻融作用:当混凝土结构受环境因素影响时,它易受冻融作用,从而导致裂缝。

4、施工时出现弯曲受力:施工时,超越设计应力的弯曲或应力的作用过大,会影
响混凝土的性能,从而会使混凝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1、优化施工技术:使用合格的混凝土,更新混凝土的外观,不让混凝土的空洞太多,确保混凝土的品质,及时补充水泥,保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25℃以下,并尽
可能减少弯曲受力,提高混凝土性能和施工效率。

2、及时维护和修补:尽可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现场管理维护措施,保持现场施工质量,如及时进行补材、找平等工程,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3、使用抗裂混凝土:抗裂混凝土作为抗裂材料应运用于需求抗裂性能高的结构,
如拱形混凝土结构、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气压等作用的混凝土结构等,可减少裂缝的出现。

4、植被防护:施工过后,现场应及时围墙,防止野生动物破坏,加固结构,及时
除草,以避免由于植被拔除后土壤渗水和湿度不均带来的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混凝土裂缝的浅谈
发表时间:2010-05-26T16:23:17.827Z 来源:《赤子》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邵珠冠马丽
[导读] 多年来混凝土科研人员对混凝土裂缝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使混凝土结构物的裂缝控制到最低限度。

邵珠冠马丽(哈尔滨学院理工学院土木工程06-1班,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摘要:对混凝土结构体的裂缝原因进行分析,浅谈对混凝土结构体裂缝的防治与措施。

关键词:有害裂缝;渗漏;裂缝控制;裂缝处理
目前混凝土结构体产生裂缝是工程施工中普遍性的问题。

而混凝土结构体的破坏或倒塌也是从裂缝的变形扩展开始的。

如地下工程出现裂缝将产生大量渗漏,使所建工程降低使用功能或不能使用;而大量工业厂房、住宅、办公及公建工程的墙、板、柱、梁出现裂缝,影响到正常使用功能、美观,甚至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

多年来混凝土科研人员对混凝土裂缝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使混凝土结构物的裂缝控制到最低限度。

但从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特性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结构体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可以接受的一种既成现象,只是如何控制使有害裂缝降低到某一允许范围内。

下面对有害裂缝进行分析。

1 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荷载变形产生的这类裂缝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在混凝土结构还未达到设计强度时,被重物砸撞或碾压造成的变形裂缝;另一种是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而在混凝土墙壁上撞击或超荷载堆放重物而产生裂缝。

后者出现的裂缝一般比较明显,多属于贯穿性的裂缝。

2 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的原因是结构首先要求变形而得不到满足才引起应力,此应力与结构刚度有关,当应力超过一定数值即产生裂缝,因此,变形得到或部分得到满足。

3 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体要承受环境中各种温度和湿度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变形而产生裂缝。

因为任何混凝土结构体都会在内外约束下而存在,混凝土构件的自约束应力是由非线性的不均匀变形引起的,会在局部出现裂缝。

而混凝土结构件在外部的约束应力由于结构体之间的相互制约,这种制约变形可能使混凝土构件产生贯穿性裂缝或局部裂缝。

4 混凝土的自应力裂缝
在混凝土强度增长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只承担自身重量,在没有任何荷载的情况下,也会因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裂缝。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施工更容易产生这类裂缝。

而产生较多的是在混凝土较薄弱部位及墙板上。

其裂缝形式一般为上下贯通,在整个混凝土墙壁上呈现有规律的裂缝,在竖向上1.5~2.0m间距出现一道。

5 混凝土结构的渗漏
混凝土的多孔性是渗漏的主要因素,但其自身的密实渗透的几率较小。

在建筑结构中混凝土的渗透水现象往往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伸缩沉降缝处渗漏:在建筑结构体较长或大体积、结构高低错落相差较大的工程中,因规范要求都要设有沉降缝或伸缩缝,以保证结构在变形时不影响整体变形。

这些部位多数在施工时因某种原因使伸缩缝或沉降缝不能完全保证质量,造成该结构处的渗漏,在处理时要比其他部位难度大,处理效果有时也不理想。

(2)振捣不密实的蜂窝麻面处渗漏:振捣不到位、时间太短、欠振处往往会造成麻面反应在混凝土外表,这些蜂窝麻面在结构中是独立的个别点存在,有时则是呈连贯性的。

这些由于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隐患处,当出现渗漏水时不只是点漏,而是成片渗漏现象。

(3)施工缝处渗漏:在施工缝的接茬处继续向上浇筑时,原有混凝土表面处理不干净,这样会形成新旧混凝土交接处成为一条渗水通道。

这种接茬处的渗漏现象在工程中较多见,尤其是地下水位高、混凝土塌落度小的施工缝处。

存在的渗漏现象是接茬处的凿毛、冲洗、湿润、刷素浆、铺砂浆的几个工序没做好,若充分重视则可避免。

根据受力分析,除轴心受压构件外,一般混凝土构件都可能带裂缝工作,大多数在允许范围内都不影响结构承载能力,但当裂缝宽度达到要求极限后,就会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耐久性、可靠性,应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应通过裂缝的预测、预防和处理等进行裂缝控制。

温度裂缝控制。

结构的温度升降变化,使结构产生膨胀变形或收缩变形,并产生变形引起的应力。

温度变化越快,其变形变化明显,其产生的变形应力也随之增大。

混凝土在施工期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是整个变形变化的主要部分。

其主要措施:首先是选择中低热的水泥品种,防止由于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早期升温。

二是控制温度速度。

无论冬季、夏季都注意已浇筑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尽量延长保温时间,这样既可能降低温度,对强度也是有利的。

温度控制的指导思想在于保持温差和温差变化的速度较小,使得混凝土内约束力小于抗拉强度。

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在混凝土内掺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和根据不同季节采取覆盖、浇水、保湿、保湿养护等方法,控制由温差引起的裂缝。

对约束变形引起的裂缝控制。

混凝土在施工期由温度变化和失水收缩的作用引起的体积变化,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当结构变形运动时,不同结构之间和结构内部各质点之间都可能产生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约束作用。

混凝土在施工期会严重受到温差、收缩等作用,且由于约束的存在,这些作用必然在结构中引起约束变形,同时产生应力。

约束变形是混凝土结构间接作用产生裂缝的共同因素,所以混凝土施工期的裂缝主要是由于约束变形引起的,要控制裂缝的出现,必须研究和分析,掌握其约束的规律,控制由约束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

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裂缝的处理。

当裂缝处发生渗漏必须根据渗漏特点分析原因、查找部位,根据渗漏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堵漏办法。

(1)嵌缝堵漏法:它是混凝土表面只出现渗水现象时才用。

渗水很慢,长时间把墙表面湿成大片水珠并流入地面成积水。

如果不进
行处理,将影响到正常使用,为此,采用嵌缝的方法堵漏是可以防治的。

(2)堵封堵漏法:它是在水下或地下混凝土在水流很大出现涌水的情况下快速堵漏的方法。

封堵这种漏水的部位要比其他的渗漏难度更大,且堵漏效果会差一点,只要认真处理按要求操作可保证结构表面不出现渗水。

(3)化学灌浆法:它是采用化学灌浆材料处理混凝土形成的线型渗漏部位,一般这种渗漏是一条线缝,多采用化学灌浆材料与快速凝结水泥、无收缩水泥砂浆共用,从而达到堵漏的效果。

化学灌浆堵漏是对渗水较严重的部位,裂缝为贯穿性的,在堵漏处理上的难度较大,操作上比较困难的一种渗漏。

(4)涂膜(布)堵漏法:它是将混凝土结构表面有渗漏的部位进行表面处理后,直接在其表面进行的防水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振捣时不密实,或有漏振而存在的内部不密实而产生的较大面积渗水现象。

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生产及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用预防措施,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以确保工程质量,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