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体系的新学制

合集下载

香港高中新学制及课程设置与考试评价

香港高中新学制及课程设置与考试评价
中 3年 , 中 3年 , 等 教育 本 科 4年 的 “3 ” 学 高 高 34新
制。

香港中小学新旧学制的比较
20 年 8 09 月前 , 香港 中小学( ) 幼 采用 的是英式 学制, 即幼儿教育 2 3 小学 6 中学 5 , 至 年, 年, 年 大
学 预科 2年 , 本科 3年 。其 中 , 中四 、 中五课程 设 置
香港中小学已于 2 0 年秋开始实行初 中 3 09 年、 高中 3 年和大学本科 4年的“3 ” 34新学制。新学制 将课程分为学习领域 、 共通能力 、 价值观与态度三个
互 相联 系 的部 分 , 并把 现 有课 程 归 类 为八个 学 习领 域 , 国语 、 将 英语 、 学 和通识 教 育 列 为 四大核 心 科 数
成了具有不同重点的两个部பைடு நூலகம் 。由于学生一般需要
在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及为公开考试
( 即会考或高考 ) 做准备 , 所以参与其它学习活动 的
时 间和空 间则相对有 限。此外 , 中六 、 中七 的课 程实
作者简介 : 吴金财 。 深圳市龙 岗区教育局教 学研 究室主任 、 男, 中学教师 , 深圳市人民政府督学 , 究方向是基础教育教学质 研
生要 求 。 ( ) 整课 程架 构 与课 程 设置 一 调
供准备外 , 也考虑 了学生不同的出路 , 并提供 了不同 类别的应用学习课程 ,让学生发挥 自己的专长及喜
好, 并为将来升学或投身社会工作作好准备。
() 1核心科 目。 新学制 的四大核心科 目 包括中国 语文教育、 英语语 文教育、 数学教育和通识教育。设 置核心科 目的 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运算
香港 中学会考 和 高级程 度 会 考 , 增加 或 强化 校 本 并

港台教育体制:政策引导,放权学校

港台教育体制:政策引导,放权学校

港台教育体制:政策引导,放权学校作者: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12期香港多年来,香港沿用英式学制,即: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3年。

高中前两年结束后,所有学生需参加中学会考,继续攻读中六、中七的学生还需在高中毕业时参加高级程度会考。

2009年9月开始实施“三三四新学制”后,高中不再划分为两个阶段,两项会考也合并成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自己的殖民地历史。

回归前后,香港对其基础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

新学制下的香港高中生,除必修的中文、英语、数学、通识4科外,可以从20个选修科目、6个应用学习课程或其他语言中自由选科配搭,不再受制于文理分科。

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的能力,与香港教育改革奉行的“成人教育、终身学习”宗旨是一致的。

一、1990~1997年香港的教育政策1.1990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第四号报告书》。

它建议的教育政策涉及五个主要范畴:课程发展,辅导和指导,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扩展教育服务,学业目标和目标为本评估,以及教育语言。

2.1991年颁布的《学校管理新措施》。

旨在改革香港学校的管理系统,提高教育素质。

这个文件使得控制教育政策和计划的重心由中央推向了边缘,由政府推向了学校。

3.1992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了《第五号报告书》。

其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更为完善的学校工作环境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培养,使教师有更好的专业发展机会。

4.1996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了《第六号报告书》。

这也是它回归祖国前的最后一份文件。

该报告重点提出了“提高语文能力——整体策略”。

强调必须提高香港的中文及英文水准,并规定订立语文教师入职的“基本资格”。

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回归后香港语文教育的发展。

二、1997年后香港的教育改革1997年香港回归,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特区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

1.1997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了《第七号报告书》。

港校增加招生数 学制更改为四年

港校增加招生数  学制更改为四年

港校增加招生数学制更改为四年作者:暂无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12年第1期2012年香港有12所院校计划在内地招生,目前,部分港校网络报名已启动,报名截止期限将持续到6月,考生如有意报考香港高校应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申报。

12所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珠海学院,该12所高校去年录取内地新生1400多名。

从部分高校公布招生计划看,多所港校在内地招生扩容,但学费维持不变。

如香港大学今年预计招收350至400名内地学生,并首次推出与剑桥大学联合招生;香港中文大学计划招收300名内地学生入读本科课程;香港理工大学内地计划招生280人;香港科技大学内地计划招生150人;香港城市大学内地计划招生194人;香港浸会大学内地计划招生150人。

与去年相比,今年香港高校招生最大亮点是学制的变化。

香港高校一直实行的是三年制,内地学生至香港读大学,第一年是预备学习年,先修香港文化、历史以及语言等课程,之后再进入正式的大学课程。

从2012年起,香港进行大规模教育改革,三年制大学将改为四年制。

这一改革使香港与内地教育制度接轨,就读香港高校的内地学生完成高中课程后,将直接入读本科一年级,省去以往来港后需就读一年的本科预备课程。

据了解,港校在内地招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纳入高考统招,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属于统招之列,考生直接填报志愿即可,无须另行向大学申请报名。

二是自主招生,其他10所院校实行自主招生。

高考成绩公布后,这些香港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进行录取。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香港与内地教育区别

香港与内地教育区别

(二)当前香港中小学学制与学校分类情况香港的学制包括2~3年的幼儿教育、6年小学教育、3年初中教育、2年高中教育、2年中六教育(大学预科,前一年称中六,后一年称中七)和3年大专教育(大学个别学系为4~5年)。

香港中学为5年一贯制。

香港中小学校按举办者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官立学校、资助学校和私立学校。

官立学校是完全由政府举办和管理的学校;资助学校是由各类志愿团体如教会、社会团体、同乡会等主办和政府拨款资助的学校;私立学校为私人按有关规定举办,资金基本自筹。

但私立中学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私立不牟利中学。

它们在向港府教育署备案后,可获得政府以象征性的地价批给的土地建筑校舍,也还可以获得少许间接资助;第二类为直接资助学校。

它们是按政府规定的较低学费额收取学生并获得政府津贴的私立学校;第三类为独立私立学校。

这类学校一般都是外国人为本国在港人员子女举办的教学机构,如英童学校、德瑞国际学校、日本人学校等,这类学校完全自筹经费,人事及办学方针由校方自行确定。

1993年,官立、资助和私立小学分别为47所、 511所和75所,中学则分别为39所、323所和127所。

另设有受政府资助的特殊教育学校62所。

由于地价原因,香港中小学的校舍比较紧张,学校场地比较小。

按香港教育署有关规定,香港小学生每人须有0.9平方米以上课室面积,学校附近要有篮球场和礼堂,大多数小学达到了这个标准,各小学都有图书馆和音乐教室,电教设备也比较先进和齐全。

按规定,中学每生要有1.1平方米课室面积,每班不超过40人,每校应有24个课室,但达此标准的中学仅有80%。

香港的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学要交少量学费。

1994~1995年度,中四和中五的学生要交学费35 00港元/年,中六和中七的预科生则要交5500港元/年,分别占资助中学平均教育成本的15%和18.3%。

(三)当前香港中小学的管理模式以法治教和依法治教,是香港教育管理的重要特点。

新高中学制简介

新高中学制简介

藝術教育
音樂、視覺藝術
體育
其他學習經歷
藝術經歷 體育經歷 德育及公民教育 社會服務及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精品文档
單一次的公開考試
校本評核 (SBA) 所有學科 多元化 20-30% 水平參照評核 五個等級
精品文档
學生學習概況 (Profile)
以三整年的高中學校教育為基礎 公開考試 校本評核 學習經驗 其他表現
精品文档
德貞女子中學新高中班級結構:
中一至高中三各有六班
精品文档
➢ 課程內容多元化 ➢ 學科整合較靈活有彈性 ➢ 減少考試的學科數目
精品文档
課程組合的建議:
必修科: 中文 (12.5% - 15%)
英文 (12.5% - 15%)
數學 (10% - 15%)
通識教育 (最少10%)
精品文档
課程組合的建議:
選修科: 兩科選修科目 (20% - 30%) 其他學習經歷 (15%以上)
2009-2010* SS1 S5(last HKCEE) 2010-2011 SS2 S6 2011-2012 SS3 S7(last HKALE)
2012-2013 大學 大學
德貞女子中學新高中(2009)開設 的選修科:
中國文學 歷史 地理 中國歷史 物理 資訊及通訊科技 化學 視覺藝術 生物
精品文档
由 2+2 改為 3 每班40 名學生 相同教師與班級比例
精品文档
推行實施時間表
2006-2007: S1 2007-2008: S2 2008-2009: S3
2009-2010: SS1(新高中一)
精品文档
新制 舊制
2005-2006 P6 S1

香港研究生几年

香港研究生几年

香港研究生几年
香港的研究生教育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完成。

研究生教育是深入学习和研究某一特定领域的高等教育阶段,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以下将介绍香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和学制。

香港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两年,而博士研究生的学制则相对较长,一般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完成。

这些学制是相对灵活的,具体的学制可以根据学校、专业和项目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香港的研究生教育中,学生一般需要完成课程学习和研究项目两部分。

课程学习包括学习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研究项目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或者完成一项研究成果。

香港的研究生教育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导师团队。

香港有多所世界知名的大学,这些大学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并且聚集了众多在各个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可以与导师和同行学生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此外,香港的研究生教育还注重国际化和社会实践的培养。

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有机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交流访问以及实习锻炼,从而开拓眼界,增强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这些机会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香港的研究生教育学制相对较短,一般为两年,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学生在研究生教育中需要完成课程学习和研究项目,参与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

香港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国际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香港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

香港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
– 高中選修科目:一般為第2級或第3級 – 應用學習科目:作為選修科目、給予額外分數 或額外的輔助資料 – 其他語言科目:作為非指定或額外的選修科 目,一般的最低要求為E級
詳情:新學制網上簡報(.hk/nas 學生多元出路 教資會資助的院校 最新公布)
與海外大學的銜接
• 香港中學文憑已獲得海外權威學術 機構、大學和政府認可,例如:
– 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的研究 顯示,香港中學文憑的水平可媲美其他國 際考試或資歷,包括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 級程度考試(GCE A Level)和國際教育文憑 (IB)。 – 澳洲政府亦已經承認香港中學文憑的水平 與澳洲高中畢業證書的程度相同。
.hk/nas
謝謝!
讓我們攜手為學生 創建美好的將來
應用學習
學習範疇
創意學習 媒體及傳意 服務 應用科學
其他語言
法 語 德 語 印 地 語 日 語 西 班 牙 語 烏 爾 都 語
商業、管理及法律 工程及生產
其他學習經歷
• 其他學習經歷是課程三個組成部分之一, 與核心及選修科目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 學校會為學生提供多種不同的機會,鼓勵他們參與 五個範疇的「其他學習經歷」:
香港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
― 讓所有學生在全球化世界下邁向成功的學習旅程
舊學制與新學制比較
舊學制 新學制
其 他 出 路 其 他 出 路
學位及 副學位課程
2016年
第一屆畢業生
新學制簡介
–最新發展與前瞻
學位及 副學位 課程
香港高級 程度會考 香港 中學會考
所有學生可以 直接升讀中六
2012年
第一屆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 職業訓練局會繼續為提早離校學生提供在 主流教育以外的升學途徑。 • 由2009/10 學年起,職業訓練局將為中三 、中四及中五離校生,以及日後新學制下 的中六離校生,開辦新的中專教育文憑課 程,為他們提供多個入學點及結業點,以 及為升學和就業作好準備。

香港教育改革

香港教育改革

简述香港教育制度改革主要是指香港主权移交之后,就教育政策及制度上之改革。

近年以来,香港教育改革的讨论重点,主要集中在香港中学的教学语言政策、中小学结龙计划、杀校政策、引进副学士制度、大学学士课程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中学改为六年制、通识教育成为必修科目,以及将香港中学会考与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合并成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等。

历史1997年以前,大多数的中学以英语教学,部分学校以中英混合教学。

1995年起,政府开始检讨教学制度;1998年开始推行“母语教学”,政府强制大多数公营中学改用中文教学,只允许保留114间作英文教学。

不过此项计划推行一波三折,舆论对母语教学的成效满有质疑,因此作为殖民地产物的英文学校仍被视为占优。

经济许可的家长为了让子女获派到英文学校,甚至会不惜在英文学校网置业。

每学年开始前,家长四处奔命为子女寻找考入英文名校机会的情景,往往成为本地新闻头条。

2000年9月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报告书提出容许教学理念相近的小学与中学结盟,使小学毕业生直接升上结盟的中学称为“一条龙”办学模式。

同年10月获政府接纳。

但由于该计划申请者多为传统上著名的英文中小学,使减低竞争入读的情况无多大帮助。

1997年教育统筹局于每一所中、小学开设一个简称为“家教会”组织,旨在使学校与家长多些了解及沟通。

2004年7月立法会通过俗称为校本条例的《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规定每一所中、小学的校董会,在2010年前加入校友、教师及家长代表及注册为法团,当局并标榜校政民主化、办学团体可保留最多六成的代表。

故当时得到大部分立法会议员及“家教会”代表支持,但条例当中指出政府可解散校董会及原有的办学团体不能再绝对控制校董会,使部分办学团体强烈不满,认为假以民主之名来消灭传统有宗教背景的办学团体,以及有市民担心校董会涉及刑事或民事案件时的法律问题。

教育统筹局于2006年至2007年年度新学年的中一新生起,教育制度改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学,并于2009年推行校本评核作为学生在会考成绩的其中一个评分准则及推行高中通识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教育体系的新学制
香港作为世界上的知名的金融中心,很多人都打算定居在这里。

但是香港不仅仅是经济方面发展的让人眼红,在社会福利和教育制
度上,也让人羡慕不已。

现在就跟着我看看香港的教育制度吧!
香港教育制度概况—香港小学教育、中学的分类、高等教育及学校分类
香港之前实行小学六年、中学五年、预科一或两年、大学三年的英式教育制度。

小学到中三为免费教育。

中学五年参加毕业考试,
称为中学普通会考,预科毕业参加高级程度会考。

香港的大学基本
采用英式教学体系,全英文教学,使得香港高等教育达到国际水平。

334新学制(2009年推行)
2009年9月,香港正式推行334新学制(即3+3+4新高中学制),学生在完成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课程后,须参加中学文凭考试,达
到一定水平后,便可入读四年制的大学学士学位课程或其它专上课程。

2006年9月入学的中一新生将是新高中学制的首批学生。

实行
新学制后,香港高校将和内地高校一样实行本科四年制。

香港新学制
新学制的改变:
1.以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取代现有的香港中学会考(HKCEE)及香港高级程度会考(HKALE);
2.以3年初中及3年高中取代3年初中、2年高中及2年预科;
3.实行原校升读高中政策,大部份初中同学将可在原校升读高中;
4.新学制改革以后,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学制将一致,并与国际主流大学接轨。

香港小学教育
小学一年级入学办法,凡年满5岁8个月的儿童,可获派免费小学学位。

这项措施,採取家长选择、学校挑选和电脑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私立小学多数是一些名校的附属小学或办学的特色的学校。

香港的
小学大部分採用半日制,学生只在上午或下午上课,每週38节,每天
7节,每节35分鐘。

小学的师生比例是1:27,平均每班人数是40人,
但推行活动教育的学校每班学生人数约35人。

大部分的小学均用中
文授课。

香港中学教育及中学学校分类
中一至中三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普遍程度是以C除T的比例来衡量。

C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用及工艺科目以外
使用中文為教学语言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
六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T则是除英文、中文、中国歷史、宗教、实
用及工艺科目以外的其他科目,在每週五个上课日或每个相等的六
日迴圈周的授课节数。

实用及工艺科目包括美术与设计、家政、设
计与科技、普通电脑科、打字、体育及音乐科。

目前的中学学制是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学生读完5年中学参加会考后,可以继续2年的中六教育。

中学大部分是全日制,平均每週上
课5天,共40节,每节40分鐘,师生比例平均是1:21.8。

.
香港的中六教育又称预科教育,课程有2大类:一年制的高等程度会考课程,报考中文大学(四年制);二年制的高级程度会考课程,报考
香港大学(三年制)。

预科课程纯以考试為中心,内容艰深,范围狭窄。

香港中学的分类
A:按照教学语言划分,香港的中学可分為英文中学和中文中学两
大类。

目前,英文中学占92%。

其教材以英文中学不同程度地採用中
文(广东话)补充授课。

B:按照课程类别划分,香港的中学可分為3类,即文法中学、工业中学及职业先修学校。

一九九○年,全港共有文法中学380所(占90%)、工业中学22所(5%)、职业先修学校22所(5%)。

前两类学校的课程以学术科目為主。

兼有实用科目或工商科目(占20%左右)。

职业先修学校主要為学生接受职业训练奠定基础,在
初中的课程中,职业技术科目占40%,到了高中,分量减30%。

职业先
修学校的中三毕业生多数参加各行业的学徒训练,边工作边受训,成
為技工。

C:按照经费来源及管理机构划分,香港的中学分為4大类:官立学校、资助学校、私立学校及独立学校。

私立中学以来提供了大部分
有中学学位,在七十年代全盛时期,曾占全港学生总数的70%,但近10
多年来,已被官立及资助学校逐步取代。

一九九○年,全港共有官立
学校41所(占总数9.4%)、资助学校317所(占73.1%)、私立学校
76所(占17.5%)。

以学生人数分佈计算,就读官立及资助学校的中学
生已占全港中学生数的79.7%。

这是港府近20年来逐步承担了中学
教育的结果。

D:香港还有一批独立的国际学校,為侨居香港的外籍人士服务,提供外国的课程,例如英童学校,日本人学校,德瑞国际学校,国际法文
学校等。

这些学校有部分获得港府资助,但主要是依靠所属国家的政
府或该国本地侨民的经费支持。

香港中学毕业文凭的国际认受性
香港中学会考评分为A\B\C\D\E五级。

中五会考,考生若考获C 级,则会被视为等同英国普通教育文凭海外考试的普通程度(GCEOLevel)及格。

同样,中七会考,若考生考获E级,无论是AL
或AS程度,均被视为等同英国普通教育文凭海外考试的高级程度(GCEALevel)及格。

可以进入与英国教育体系互认的所有国家的大学。

香港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
香港知名院校分别有: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
学等。

香港高等院校有较高的世界地位。

公布的中国大学排名榜,香港的5间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列前10位,在亚太区大学排
名中,香港中文大学排名第23位、科技大学排名25位、香港大学
排名37位、理工大学排名第38位、城市大学排名66位。

同时,这
五所大学也都名列世界500间大学中,排名在第203位至301位之间。

高等教育及学校分类
香港称高等教育為专上教育,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组成,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人才,包括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如工
程师、医生、会计师等)。

总的来说,香港的教育制度是非常健全的,其教育资源更是丰富。

一句话,不出香港,你懂可以接受到顶级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