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合集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地理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一、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二、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方法1.收集与整理资料(1)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间接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有关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1)定性分析方法:指对区域内地理特征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

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特点。

(2)定量分析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定量分析方法与手段对地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其目的是探究地理特征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形成原因。

(3)综合分析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活动案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1.收集与整理资料重点收集对衡量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相关指标。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可以通过统计图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

3.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寻找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判断题1.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只探究自然原因即可。

()2.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为直接收集法。

() 3.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属于对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

()4.了解河流流量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可采用定性分析法。

()5.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一中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

农民为减少荒歉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

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

据此完成6~9题。

6.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A.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法B.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法C.直接收集法、综合分析法D.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法7.该文描述的是哪一平原的人文景观()A.松辽平原B.黄淮海平原C.河套平原D.江汉平原8.该平原上住宅多呈坐北朝南的形式,主要原因是()A.采光B.水源C.地形D.宗教信仰9.该地易出现荒歉的原因是()A.生长季太短B.冬季风太强C.降水变率太大D.土壤盐度太高答案:6.A7.B8.A9.C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核心考点突破】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新教材)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新教材)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 发展差异
课前自主学习
一、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 任务驱动: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 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任务小测】
1.下列内容属于自然条件的是 ( )
A.地理位置 B.人口与城市
【解析】4选 C,5选 A ,6选 C。第4题,白桦林是一种落叶阔叶林,武陵山区位于 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此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山地,潮湿,多野兽、 毒蛇等;从图中可以看到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地势起伏较大。第5题,天山冬季牧 场的山脚下,在转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冬季暴风雪等天气;从夏季牧场转到冬 季牧场是为了让夏季牧场草场资源得到修养;牧民是从秋季牧场转到冬季牧场, 那么就减轻了秋季牧场资源的压力;因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冬季牧场在海拔较 低的山脚下,整个路程较长,而且沿途可能会遇上暴风雪等自然灾害。第6题,特 色民居越来越少会增加特色民居保护的压力;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多的人搬到 了现代化的住宅,民居文化多样性减弱;居民环境适应力应该提高。
资料的方法是 ( )
A.直接收集法 B.间接收集法
C.直接、间接相结合 D.综合收集法
3.通过分析,该地理兴趣小组得出“福建土楼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能防震、防
火,同时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该小组的分析区域的方法是 ( )
A.定性法
B.定量法
C.综合法
D.以上都不是
【解析】2选B,3选A。第2题,“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得到”可知,土楼的资料是间 接收集。第3题,该结论是对土楼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

案例分析
加强科研合作
打造创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科研机 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 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
粤港澳大湾区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技 创新平台,如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吸引 和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培养创新人才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粤港澳大湾区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待遇等措 施,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汇聚于此。
案例分析:典型区域对比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对比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之一,通过对比可以发 现两者在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异同,进而 探讨其各自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京津冀与长三角对比
京津冀和长三角是我国北方和南方两个重要的城市群,通过对比可以揭示两者 在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为推动区域协调发 展提供借鉴。
经验与启示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经验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 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区 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05
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

科技创新对提升区域竞争力意义
提高生产效率
科技创新能够改进生产技术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区域发展定义及特点
区域发展定义
区域发展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社会、 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过程。
区域发展特点
区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阶段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不同区域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基础、政策环境等方 面存在差异,导致区域发展水平和速度的不平衡。

1.2 比较区域发展异同-新教材高二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1.2 比较区域发展异同-新教材高二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比较区域发展异同
经济发展的比较——工业发展的比较
比较区域发展异同
日本工业为什么具有“临海型”特点? 英国工业为什么具有“资源型”特点?
英国虽是个岛国且港湾优良,但由于英国的煤炭、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因此, 英国工业大都接近原料产地布局。
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工业原料多需从国外进口;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 小,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海运便利,既便于进口原料, 又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比较区域发展异同
比较区域发展异同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 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以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为例,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 差异的形成原因; 3、结合案例,根据不同区域存在的地理差异,采取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步骤
(1)比较地理位置 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比较自然地理环境 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
(3)比较人文地理环境/人类活动 包括政策、历史文化传统、农业发展水气、劳动力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
比较区域发展异同
02 区域发展异同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新课导入
说走就走 沿着“一带一路”去旅行,沿途你会发现不同的风景,不同 的区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景观呢?你会分析它们的异同吗?
比较区域发展异同
主要内容
NEIRONG
01 区域发展的异同 02 区域发展异同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经 工业生产 以重工业为主
以轻工业和综合型工业基地为主
济 条
交通运输
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
件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大 差
产业结构合理
异 对外联系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快
三、因地制宜
区域存在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发展 课堂阅读P.23:瑞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1、区域的发展阶段

2、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3、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
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 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期阶段 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3、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 型阶段 4、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 阶段
思考:瑞士因地制宜发挥了哪些优势,发展了何种产业? 发挥历史文化、制造优势,发展钟表文化产业; 发挥湖光山色、旅游景观多样的优势,发展旅游业; 发挥中立国优势,发展国际会展、国际组织总部建设产业; 发挥农产品生产技术优势,发展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产业。
课堂活动P.22
美国农业
1.美国农业发达,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美国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有哪些?
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 政府体制改革; 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 加强国际交流。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四)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第一章
本章整合
地理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核心归纳 思维升华
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
区域的划分指标
区域整体性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核心归纳 思维升华
专题一 区域地理特征及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1.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域位置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内 容如下图所示。
专题一
专题二
2.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 大差别,因而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 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 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 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 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
业;②水是农业发 气稀薄、风力大、水分
展的决定性因素,
不足、地形崎岖,限制农
土地荒漠化和盐碱
化严重
业和经济发展
专题一
专题二
自然区
交通
教育和 文化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八达
山地、高原地形崎岖,山高坡陡, 交通路线稀疏,山区道路常受洪 水和泥石流破坏
教育和文化水平较高,人口文化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
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 水分条件稍好的一些 地区分布有高山草甸 和灌丛,缺乏发育成熟 的土壤
区域内部
随纬度位置而变化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 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
变化的主 的气温状况
化的干湿状况
组合状况
导因素
专题一
专题二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区域发展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区域发展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4)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
[典例剖析] 典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旅游团春季来内蒙古游玩,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主干道路发现M河和 N河存在显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明显差别。该日沿途 观察不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落日景观。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区域图。
(1)说明沿主干道路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说出M、N两河的水文差异,并分析原因。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 差异
方法技巧 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性,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 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镇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 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
全面客观比较区域间的异同 (2)考虑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环境特征,以及本区域与其 他区域之间的联系。 要点笔记 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的关系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时,人类活动的区域差 异也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判断正误并纠错 区域比较主要分析区域间的异同。( )
宜昌 为上游段,宜昌至 湖口 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长江上、 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 域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地貌类型 山高谷深,以 高原 大山地、盆地为主
气候特征 具有多样性
、高 以山地、平原为 主 降水年际变化大
以平原和 低山丘陵 为主 受 海洋 影响大
探究一 分析区域比较的思路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2)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2)
④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 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⑤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 面的差异。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及成因
因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产量等差异
[方法突破]
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方法
步骤
所用主要方法
第一步:收集与整理区域 直接收集法
的相关资料
间接收集法
定性分析方法
第二步:区域发展差异分 析、比较
定量分析方法
综合分析方法
第三步:探究区域发展差 异形成的原因
结合案例进行探究
要求或意义
要针对目的有重点地收集
反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 基本特所涉及的各种因 素进行综合分析 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两方面全方位分析
满仓金
佳木斯
5月17日 7月5日 4月30日 6月5日 49天 36天
1.较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移往较低纬度地区种植,开花时间和产量与原 地区相比分别是( B ) A.提前,减少 B.提前,增加 C.延迟,减少 D.延迟,增加 2.影响大豆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 ) A.地形条件 B.土壤条件 C.光热条件 D.降水条件 3.该地理兴趣小组收集资料和探究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B ) A.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方法 B.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方法 C.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 D.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
___直__观_____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
(3)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
可以从自然和___社__会_____两个方面,寻找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A.地形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土壤
解析:第 1 题,“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 料有关;“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 山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第 2 题,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 拔高,冬天气温低,同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而气温更低,因此一 般不设北窗。南边窗户较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第 3 题, 陕南民居注重排水,说明降水较多;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说明水资源 少;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主导因素是大 气环流。 答案:1.B 2.B 3.C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地理
01
自学导引 新知初探
02
课堂探究 师生互动
03
随堂演练 提升素养
一、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
二、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方法 1.收集与整理资料 (1)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_实__地__考__察__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___间__接____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__上__网_____或查阅报纸、杂志、书 籍等,收集有关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
读我国长江沿岸部分城市分布图,回答 1~3 题。
1.为对贵州、湖北、上海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在收集资料时应 ( )
①以实地考察和调查为主
②以查阅资料为主
③重点收集自然环境指标
④重点收集社会经济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一、判断题
1.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只探究自然原因即可。
(× )
2.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为直接收集法。
(√ )
3.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属于对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定性的描述
和说明。
(√ )
4.了解河流流量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河流流量的变化情
况,可采用定性分析法。
C.地形
D.宗教信仰
9.该地易出现荒歉的原因是
A.生长季太短
B.冬季风太强
C.降水变率太大
D.土壤盐度太高
答案:6.A 7.B 8.A 9.C
() ()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核心考点突破】
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
方法
含义
说明
举例
对区域内地理特征进行 该方法主要反 描述区域的位置、范
定性分 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 映区域地理的 围、形状,以及自然要
()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
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收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
素是
()
6.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A.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法
B.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法
C.直接收集法、综合分析法
D.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法
7.该文描述的是哪一平原的人文景观
A.松辽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 ()
8.该平原上住宅多呈坐北朝南的形式,主要原因是
A.采光
B.水源
三、活动案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 1.收集与整理资料 重点收集对衡量_区__域__发__展__有重要影响的相关指标。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可以通过_统__计__图__表__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 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___变__化____。
3.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 可以从_自__然__和__社__会___两个方面,寻找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成 原 因
系,并预测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
该方法能够综合
对研究对象所涉及
综合分
分析区域发展中
的各种因素进行综
析方法
人类活动与地理
合分析
环境的关系
在河流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应 从其综合效益、对环境的影响和 国防安全等方面综合分析
2.三种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方法之间的关系 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例如,定性分析方法侧重于定性说明,定量分析方法侧重于量化分析,综 合分析方法侧重于综合分析;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其研究往往 也都是综合性的,而综合分析方法中也会用到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三种 方法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具体区域发展差 异分析中,应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及研究目的,确定采用适宜的研究方法。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1)定性分析方法:指对区域内_地__理__特__征__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 文___字__叙__述__、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该方法主要反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 况和基本特点。 (2)定量分析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_定__量__分__析__方法与手段对 地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其目的是探究地理特征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 _形__成__原__因__。 (3)综合分析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__合___分__析__。
( ×)
5.统计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
(√)
二、选择题 一中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 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少 荒歉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 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据此完成 6~9 题。
【对点跟踪训练】 (2020·肇庆模拟)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 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存在 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回答 1~3 题。
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
等。陕南地区民居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析方法 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 基本概况和基 素和人文要素的特点
和列表归纳等
本特点

方法
含义
说明
举例
在已有资料的基础 其目的是探究地 对区域内气温、降水量和河流的
定量分 上,借助定量分析 理特征的发生、发 流量等进行定量分析,了解河流
析方法 方法与手段对地理 展的规律以及形 流量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