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党员情况调研报告
党员队伍状况分析报告

醴泉街道党员队伍状况分析报告在前期摸底排查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基础上,我街道对所管理党员的基本信息进一步进行认真核实,经与本人档案、户籍等有关资料进行比对、印证后,对全街道党员队伍有了一个大致的情况分析,现将调研掌握的党员队伍情况汇报如下:一、基层党组织党员情况基本情况我街道共有党组织234个,包括党委1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213个。
街道现有党员5073名,其中正式党员5001名,预备党员72名。
2012年发展党员62名,2013年发展党员33名,2014年发展党员39名。
共有党员5073名,其中农村生产一线党员2126名,外出务工(个体)540名,企业党员1737 名,机关教育部门党员468 名,离退休人员党员202名。
其中女党员1005人;研究生学历党员有20名,男性9名,女性11名;本专科学历党员1028名,男性党员700名,女性党员328名;中专及以下学历有4024名,男性3358名,女性666名。
;流动党员42人,年老体弱不能参加正常组织活动党员116人,无法查找73人。
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从调查摸底的情况来看,我街道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农村部分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一是党支部经费严重不足,党组织活动开展少,从而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二是党员年龄老化,联系群众作用得不到很好地体现。
三是能力偏弱,无力起带头作用。
四是少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漠,思想退化。
2、党员流动性大,对他们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难。
流动党员是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其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集中表现为党组织教育管理上的“五难”和流动党员自身面临的“五个矛盾”。
“五难”是: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设置难健全。
最新-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调研报告 精品

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调研报告当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切实解决这部分党员贫困问题,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部门的职责之一。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最近,我们调研组走访了县直单位和部分乡村,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还设计了三个调查表,分别发到各单位,对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三老”困难党员。
形成原因主要是:一是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力,生活十分困难,他们中有的过去是英雄好汉,现在老了,没能赶上致富的班车,生活状况并不比一般老百姓好,有的甚至更差,并且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二是生活缺少保障,由于各种因素,他们基本上都没有搞养老保险,只能在每年春节领到县委组织部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资金的党员。
形成困难原因是: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70%至8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斗大字不识几个,更谈不上科技素质,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怕这怕那,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什么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一定资金,生活上都入不敷出,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信用社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患病造成困难的党员。
形成困难的原因是:一是他们年龄也相对大些,很多人患有肝、肺、癌、高血压、冬瓜脚等疾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二是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
4、企业下岗困难党员。
造成困难原因是: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只能在家里受穷,靠政府的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困难党员帮扶长效机制的对策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2019年七一走访老党员及困难党员情况汇报

20XX年七一走访老党员及困难党员情况汇报“七一”前夕,为了把上级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送到困难党员、老党员手中,使我镇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充分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温暖,XX镇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认真调查摸底,扎实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扩大活动影响力,现就走访慰问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认真调查,选好走访对象XX镇辖62个行政村,2255名党员,其中建国前老党员15人。
这次走访慰问活动既走访慰问全部15名建国前老党员,同时又将照顾到困难党员,为他们送去组织的关怀,可谓意义深远。
为扎实做好走访慰问工作,确保走访到真正的困难党员,我镇首先由各管区工作人员下村调查情况,并与村党支部一道上户核实,留下影响资料,每个管区提报5—6名走访对象,初步确认需走访慰问20名具有代表性的困难党员,最终确定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人选16人。
二、领导重视,下村走访慰问一是在确定对象的过程中,镇党委主要领导始终予以了足够的关心,及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他领导密切配合,亲自下村实地调查核实,并在班子会上进行了讨论,防止了“假冒伪劣”现象发生。
二是此次走访慰问活动,先后共有市厅级领导2人,县处级领导6人莅临XX镇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12人次,镇党委班子成员共计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19人次。
走访期间,各级领导干部与村干部一道逐户上门,送去慰问金,询问困难党员、老党员疾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把上级组织的关心送到困难党员与老党员的身边。
三是对慰问专款安排专人负责,按照慰问“必须到达党员家、必须见到党员面、必须与党员面谈、必须有党员签名回执”的要求,切实保证把慰问金发放到每一个老党员及困难党员手中。
三、积极宣传,扩大走访影响XX镇安排专人对各走访活动进行及时报道,及时向区电视台推送新闻素材;借助“魅力XX”微信平台,第一时间将各级领导走访慰问的信息向全镇推送;撰写“党建手机报”向上级组织部门投稿。
关于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对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感召力,打造活力鄢陵、特色鄢陵、和谐鄢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和原因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
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
有7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
二是创新意识不强。
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
三是缺少资金。
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
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大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
同时,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企业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
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新思路建立健全农村困难党员相应的帮扶机制是解决农村困难党员特别是老年困难党员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困难党员排查情况汇报

困难党员排查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党员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旨在了解每位党员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及时帮助解决,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此次排查,我们发现了一些困难党员的情况,现将汇报如下:一、经济困难。
在排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党员家庭经济困难,主要表现为收入不稳定、生活费用高、子女教育负担重等问题。
这些困难党员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经济援助和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二、工作困难。
另外,一些党员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包括工作环境不佳、工作任务繁重、职业发展受阻等情况。
针对这些困难,我们将积极与单位领导沟通,争取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学习困难。
部分党员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学历不高、技能不足、学习压力大等问题。
我们将积极组织学习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四、生活困难。
还有一些党员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比如家庭矛盾、子女教育问题、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困难。
我们将积极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家庭关爱和健康指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重拾信心。
总结起来,我们在此次排查中发现了一些困难党员的情况,这些困难党员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朋友们能够关注这些困难党员的情况,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让我们的党员队伍更加团结、稳固,为实现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不懈奋斗!。
困难党员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切实解决这部分党员贫困问题,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部门的职责之一。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采取多种措施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帮扶,分批次使他们逐步脱贫,使困难党员深切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进一步树立了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了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信心。
一、困难党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我县共有16个党委,5个工委,466个党支部,其中:乡镇党委16个,农村党支部186个。
截至2019年7月31日,全县共有党员12289名,其中:农村党员6846名,占55.71%。
在6846名农村党员中,有女党员1149名,占16.78%;少数民族党员6801名,占99.34%;35岁以下党员1545名,占22.57%;36岁至45岁党员1863名,占27.21%;46岁至59岁党员1645名,占24.03%;60岁以上党员1793名,占26.19%。
从农村党员的文化结构看,高中以及上学历的1145名,占16.7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5701名,占83.27%。
现有生活困难党员518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4.22%。
其中:女性69名,占13.32%;少数民族506名,占97.68%;46岁至59岁的105名,占20.27%;60岁以上的246名,占47.49%;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47名,占86.29%。
从贫困原因来看,生活低于全县平均生活水平的307名,占59.27%,因病因灾返贫的211名,占40.73%。
从实地调研情况和相关数据分析来看,党员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因年老体弱经济收入大幅减少致贫。
从困难党员的年龄结构分析来看,我县60岁以上的困难党员246名,占困难党员总数的47.49%,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这类生活困难党员主要集中在农村。
致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衰退或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取经济来源。
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报告

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报告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报告关键词:帮扶,工作报告,党员,困难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报告介绍:近年来,结合新形势下的党员管理工作,××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探索破解贫困党员“脱贫难、致富慢”的难题,创新党员关爱、帮扶机制,全市困难党员关爱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一本台账”,对困难党员动态管理。
每年对全市60岁以上的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切实摸清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的基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报告详情:近年来,结合新形势下的党员管理工作,××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探索破解贫困党员“脱贫难、致富慢”的难题,创新党员关爱、帮扶机制,全市困难党员关爱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一本台账”,对困难党员动态管理。
每年对全市60岁以上的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切实摸清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市、(乡)镇、村(居)三级各建立了工作台账,详细记录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致贫原因等。
实行动态管理,基层党组织每年对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情况进行一次审查,对不符合帮扶条件或已经解困的及时进行调整,对新增的困难党员及时纳入关爱帮扶范围,确保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采取“二种方式”,与困难党员结对。
一是采取市委常委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市级部门挂钩帮扶村委会,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乡(镇)党委机关、村(居)干部、党员挂钩联系帮扶贫困户的挂钩联系方式,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二是采取“城乡党(总)支部、党员互帮互助”的方式,全市各级机关,城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全市110个行政村党(总)支结成“一帮一”的共建对子,着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同提高的城乡党组织和党员互帮互助新格局,切实提高困难党员脱贫致富的能力。
实行“三项制度”,给困难党员“输血”。
一是实行节日慰问制度。
利用春节、“七·一”建党节等,认真开展慰问、走访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活动。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孔田镇党委书记扶伟华改革开放以来,孔田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各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个案剖析等方式,对全镇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镇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
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
有7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
二是创新意识不强。
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
三是缺少资金。
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
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大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
同时,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企业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
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对策1、建立建档立卡的管理机制。
一是界定帮扶对象标准。
农村家庭年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区经信局党总支部
关于对生活困难党员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春江区委组织部《关于对生活困难党员有关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通知》(雄春组电传[2011]7号)有关精神,我局党总支部高度重视,立即通知所属各支部,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调研,我们通过各党支部书记汇报情况、查阅党员资料、电话调查和对生活困难党员家庭走访等形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局党总支部生活困难党员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按生活困难党员的标准,农村按其每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城镇按其年收入低于3000元,我总支部共有党员290名,由于城镇的社保制度全覆盖,退休的老党员都有退休金,下岗的普遍都有再就业,绝大多数不存在这种贫困现象,只有中药加工厂党支部属下的一名姓蓝的党员达上述标准的困难党员,造成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年龄大(六十多岁),身体差,没有买社保也没有退休,没有工作,因此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清苦,特别需要组织和社会的帮扶和关怀。
二、全方位帮扶贫困党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特别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老党员、老干部曾为党的
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是我们党的可贵财富。
几年来,春江区经信局党总支部针对老党员现实状况,从关怀老党员生活状况入手,创新措施,切实解决老党员的困难,认真研究贫困老党员的帮扶工作,在组织救助、社会关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单位帮扶作用,大力宣扬帮扶老党员的先进典型,树立互相关爱的社会风气。
生活上力所能及地关爱,使得贫困老党员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在努力改善贫困老党员物质生活的同时,春江区经信局党总支部把时常看望拜访(不在雄关的电话问候)高龄老党员作为一项工作内容,从各方面多关心老党员。
除重大节日期间广泛开展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活动外(去年春节经信局发给每位老党员春节慰问费200元),平时,局党总支部也帮助老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尤其解除他们的思想困惑和心中苦闷,增加党组织在心灵上给予老党员的关怀,实现组织、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机制,切实给老党员和生活贫困党员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三、存在的问题
我局党总支部老党员人数多,比重大,老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也普遍较差,老年生活较为孤单,尤其要解除他们的思想困惑和心中苦闷,增加党组织在心灵上给予老党员的关怀,实现组织、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机制,切实给老党员和生活贫困党员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生活困难党员
(城镇主要是既没有到退休年龄,也没有工作的党员)自已或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而且还要承受因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生活十分困难。
尽管民政以及其他一些帮扶措施实施比较得力,生活贫困老党员在生活上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这些帮助并不能彻底改变这些没有退休也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生活贫困老党员现有的贫困状态。
四、今后工作的想法及建议
1、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
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
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
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区组织部申报,区委组织部审批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对象的准确。
2、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
宽资金投入渠道。
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对低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困难党员,尤其是年龄大的贫困老党员和8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安排最低
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困难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
3、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
完善社会扶助体系,整合和积极引导社会帮扶资源进行帮扶,把帮扶困难党员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党员与困难群众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相应的比重。
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走访制度,对困难党员实施“一对一、长期帮助、一帮到底”,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把走访制度形成一项固定、完善基本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完善帮扶考评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定期考评和通报制度,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4、提高生活贫困党员的标准,城镇为6000元以下,农村为3000元以下。
5、退休老党员,主要是生活孤单,尤其要解除他们的思想困惑和心中苦闷,增加党组织在心灵上给予老党员的关怀。
二0一一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