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环境形态的建筑设计策略

合集下载

浅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入

浅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入

浅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入专业:姓名:指导老师: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结晶产物用着一种几乎“野蛮”的方式侵占着大量的自然土地,吞噬者日渐稀少的生态资源。

让那宁静和谐的自然之美不复存在。

因此提倡自然环境和建筑相和谐的生态设计理念无疑是保障自然环境保护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首先从介绍了建筑艺术设计与自然环境保护所存在的关联性,并总结了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设计手法,最后以南京佛手湖建筑师酒店项目作为主要案例,针对于自然环境保护与建筑艺术设计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设计构想。

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在当今建筑建设与自然环境改造的大潮之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来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环境;融入;个案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building as a produc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with an almost "savage" occupy a lot of natural land, and devourer of increasingly scarce ecological resources. Let the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beauty no longer exists. Therefore advocat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is safeguar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from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relevance, and sums up the integrated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gimmick, bergamot architects lake hotel project in nanjing as the main case, for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al art and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of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putting aside differences". Hope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can be in today's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change, under the tide of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and ways to deal with the mutual fusion architec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Key Words: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to; Case一、前言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市交通网络(公共交通、私家车)的完善便利、通信技术(电力、通信)的日趋发达,只是单纯的活动于人们熟悉的生活圈里,己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1]。

建筑方案的设计要点

建筑方案的设计要点

建筑方案的设计要点一、建筑整体理念:1.与环境融合:建筑应融入周边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原始景观和历史文脉。

2.气候适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季节变化等因素,设计建筑的朝向、遮阳措施、通风方式等,使其能够适应当地气候,节能环保。

3.空间秩序: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形成合理的景观、通风、采光带,创造出宜人的空间秩序和舒适的使用环境。

4.文化表达:建筑设计应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如建筑风格、材料运用、装饰元素等。

二、功能布局:1.合理布局:建筑内部各个功能空间应合理安排,便于人员流动和使用。

2.空间分区:建筑可分为公共区域、私人区域和服务区域,根据功能需求划分空间,提供舒适和安全的使用环境。

3.通风采光:考虑到建筑内部空气质量和自然光的利用,合理设置通风设备和采光窗户。

4.特殊需求:考虑到用户的特殊需求,如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设计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和舒适适用的功能空间。

三、形态表达:1.建筑外观:建筑外观上的形式表达应符合整体理念,通过线条、材料、颜色等元素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审美效果。

2.空间层次:通过巧妙的空间划分和立面设计,塑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感。

3.比例协调:在建筑的尺度和比例上,追求协调美和视觉效果,使建筑整体和谐、舒适。

4.建筑细部:注重细节设计,包括门窗、立面模块、檐口、装饰等,注重材料的质感和表达效果。

四、可持续发展:1.节能环保:注重建筑的节能设计,如选用节能材料、利用自然能源、合理的供暖、照明系统等。

2.环境保护:建筑应尽量避免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合理排污、减少噪声等。

3.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循环利用:设计建筑时,考虑到建筑材料的再利用或回收条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五、安全性:1.结构安全:建筑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结构标准,确保在自然灾害等情况下的安全性。

2.防火安全:合理的防火设计,包括防火隔离、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设、使用及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绿色和环保性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形态。

绿色建筑是集生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人性化的建筑理念于一体,倡导“三节一减少”(即节能、节水、节材料和减少污染),通过科学的设计、技术的应用、材料的选择、运营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效果。

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1.设计策略绿色建筑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设计策略,包括建立可持续性考虑、优化建筑朝向和位置、提高建筑能源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风、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应用等方面。

应考虑设计过程中的人文和社会需求,以及建筑的性能、安全和经济。

2.建筑朝向合理的建筑朝向可以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包括自然光和热能。

朝南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热量。

朝北建筑则可以避免热量过度积累,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此外,建筑朝向还应考虑良好的景观视野和室内空气品质等方面。

3.建筑材料材料选择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应该尽可能选择以可再生和可持续材料为主的建筑材料。

如木材、竹材等以可再生绿色资源为主的材料,还有以回收材料和再生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这些可以帮助减少建筑垃圾和治理建筑物开采和运输的环境影响。

运用环保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及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溢出,保护建筑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4.能源管理建筑设计时应从省能效果出发,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设备的运用,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使用高效节能建筑外墙、隔热材料和采暖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 使用高效节能照明设备,并在尽可能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

● 选择适合的通风设备,使建筑物内气流流通,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 优化多能源系统,平衡能源使用,减少燃料使用。

建筑水资源管理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表现。

建筑物中的节水技术包括:● 选择低水位卫浴设备、夹层水箱、水龙头,减少用水量。

基于环境形态与感知特征的建筑设计研究

基于环境形态与感知特征的建筑设计研究
2 . 2建筑 设 计 的 隐 患
上段提到, 在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 和标 志建筑物一般不会考虑对建筑 周 围造成的环境影响, 但这样的建筑 设计也给建筑 自身或者建筑物 的使用 者们带来了隐患。 在城市 中心 的垂直面上, 由于建筑设计 的随意性 , 相对其 他建筑物较低 的建筑 , 在空 间上形成了楼群 的低 洼地带 , 这种低 层的建筑 物在周围建筑的包围之下, 日照不足 是在所难 免的; 其 次, 在发达城市的 中
师提供丰富的发展空间。 1 . 2 环 境 艺 术 设 计 的 目的
相对于郊区和偏远地 区的建筑物设计来说, 地处城市中心的建筑物 、 地
价 昂贵, 人口聚集速度直线上升 , 这部分地区对于建筑物的设计 很在 意。这 种地段的建筑物设计一般不会考虑到建筑物是否会影响建筑周 围的环境 , 只是片面的注 重建筑物的整体感观是否符合这样的地价或者使用人群 。
2 . 1 建 筑 设 计 影 响 环 境 平 衡
建筑物做为城市 的风景线 , 是城市的灵魂 , 也是城 市不可缺 少的元素 。 建筑设计是一 门复杂并且综合性极强 的艺术 , 建筑物 能够 充分体现建筑师
的整体设计 能力和对美感 的掌握程度 。要做到经济 、 功 能、 美观兼顾 , 建筑 设计师必须掌握除 了专业 的设计知识 以外 ,还必须 掌握各 种相关知识 , 比 如: 美术 、 数学和物理方 面的知识 。一栋好 的建筑 物不仅能给城 市添加色 彩, 还能反映 出人们对美 的追求 。 建筑 艺术同时也是一 门造 型艺术 , 讲 究的 东西很多 , 本文就主要对建筑设计的环境形态和整体感知做出研 究。 1 . 建 筑 设计 的 环境 艺 术和 空 间 感知 1 . 1新型的环境设计艺术 随建筑物的设计不可或缺的是对环境艺术 的设计 , 环境艺术 设计是现 代建筑设计 中必须用到的艺术之一, 设计师必须掌握 。环 境艺术设计在我 国范 围内兴起的时 间较晚 , 发展也不是很充分, 所 以, 现在 正是环 境设计艺 术的启蒙期 , 在 这个时 间段 , 环境设计 艺术将在建筑 设计中越发 占据 重要 的地位, 所 以, 建筑设计学院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培养 , 为将来 的建筑 设计

建筑与地理环境如何利用地形创造独特的建筑

建筑与地理环境如何利用地形创造独特的建筑

建筑与地理环境如何利用地形创造独特的建筑地理环境对建筑的设计与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形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地理环境如何相互作用,通过利用地形来创造独特的建筑。

一、地形对建筑布局的影响地形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建筑布局和规划。

不同地势、高差、地貌等因素都会对建筑物的形式和结构提出要求和限制。

1. 利用地势起伏创造多层次空间地势起伏可以为建筑提供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使建筑布局更丰富。

在山区地形中,利用山丘的高低差,可以设计出悬挑式建筑,增加建筑物的层次感。

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还可以利用悬崖峭壁来设置观景平台,使人们能够欣赏到壮丽的景色。

2. 利用水域创造独特建筑形态水域是地形中的一部分,对建筑的创造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水面上设计建筑物,可以利用悬浮或架空的方式,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同时,水域还能起到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等环境调节作用,为建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建筑对地形的利用与融入建筑物在设计与施工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利用地形,将建筑与地貌融为一体,以创造出独特而有魅力的建筑作品。

1. 地下空间的利用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可以通过利用地下空间来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

充分利用起伏的地势,将一部分建筑设于地下,不仅能够提供额外的使用空间,还可以减少对地表的干扰。

2. 集水与排水系统设计地形的高低差决定了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建筑可以根据地势来设计集水和排水系统,合理处理降雨水流。

通过设置流线型的屋顶和雨水收集设备,可以利用地形来收集和利用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 利用地形进行景观塑造地形的某些特点可以为建筑物创造独特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山地地形中,建筑物可以通过设置露台、楼阁等,使人们能够在高处俯瞰全景,增加观景的乐趣和体验。

三、地形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案例1. 中国的悬空寺位于山西省的悬空寺是一座建于悬崖峭壁上的古建筑,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将寺庙布局于峭壁间的窝洞与岩石凸出之间。

园林建筑与小品的设计

园林建筑与小品的设计

园林建筑与小品的设计一、引言园林建筑是指在园林景观环境中设计建造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架厅堂、室内室外景观设施等。

而小品则是指园林中的艺术装饰物件,如雕塑、石刻、花坛等。

园林建筑与小品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功能和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够融入整个园林环境,与自然景色相互衬托,创造出和谐、宜人的空间。

二、园林建筑的设计1.融入自然环境园林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如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与之相协调。

建筑的形态、材质、颜色等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避免突兀感,使整个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色相辅相成。

2.强调功能性园林建筑的设计应根据其功能需求进行规划,注重实用性和便利性。

不同的园林建筑有不同的功能,如遮阳防雨、休憩观景、娱乐活动等,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功能需求,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体验。

3.塑造独特的风格园林建筑的设计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以突显其个性和美感。

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特点,运用合适的建筑风格和元素,营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园林空间。

4.注重空间序列园林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整体的空间布局和序列,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有顺畅的流线感。

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引导人们在园林中游览,在不同的建筑之间形成连贯的空间序列,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标志性景点小品可以作为园林中的标志性景点,具有较高的视觉吸引力和艺术观赏性。

设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材质和形态,打造出独特的小品,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成为园林景点的代表。

2.与自然相融合小品的设计应该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物件。

可以选择与植物相呼应的形态和材质,使小品与自然景色相互衬托,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3.强调艺术性和创意性小品作为艺术装饰物件,设计师可以注重其艺术性和创意性。

可以运用各种形式的雕塑、石刻等艺术手法,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小品。

这些小品通过艺术表达,可以为园林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和情趣。

4.实用性和互动性小品的设计要考虑到实用性和互动性,使其不仅仅是静止的观赏物,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和乐趣。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简议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措施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的融合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一、主要内容1. 融入自然环境建筑设计在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时,首先要融入自然环境。

良好的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避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建筑作品。

2.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的建筑设计还应当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建筑设计应当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在建筑外观、材料选用、建筑风格等方面体现地域特色,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 融入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是综合性的,建筑设计应当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布局、高度、容积率等因素,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衔接,形成有机的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4. 提升城市形象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融合还应当提升城市的形象。

高品质的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城市个性,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向城市聚集。

二、可行的措施1. 建立健全的规划体系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的融合,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体系。

这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统一的城市规划标准和规范,明确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合的原则和措施,促进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城市,要加强保护和规划管理,确保建筑设计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特色。

2. 加强环境评估和监测建筑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的融合需要加强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

贝壳房子设计理念

贝壳房子设计理念

贝壳房子设计理念贝壳房子设计理念贝壳房子设计理念是以贝壳为灵感,从自然生态环境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环境。

贝壳作为一种自然形态独特的壳类生物,其外形典雅、流线型的外观,以及坚固而灵活的结构,都为贝壳房子的设计提供了灵感和参考。

首先,贝壳房子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贝壳作为海洋中的生物,可以很好地融入到海滨或岛屿等自然环境中。

贝壳房子的外观通常采用流线型设计,模仿贝壳的曲线,使其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其次,贝壳房子设计理念追求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贝壳是自然界中的杰作,它通过坚固的壳来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的伤害,同时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供生物居住。

贝壳房子的设计借鉴了这一特点,在保证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同时,也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贝壳房子设计理念注重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贝壳房子设计追求优雅、简约和舒适的室内空间,注重充分利用空间,提供人们所需的生活功能。

贝壳的内部空间通常曲线状,呈现出一种融洽而和谐的感觉,这一特点被运用到贝壳房子的设计中,创造出独特的居住体验。

最后,贝壳房子设计理念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

贝壳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每一个贝壳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贝壳房子的设计也倡导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风格,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无论是小巧精致的贝壳房子,还是宽敞豪华的贝壳别墅,都能够体现出居民的个性和品味。

总的来说,贝壳房子设计理念追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性化的居住空间,以及倡导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风格。

这些设计理念使贝壳房子成为一种独特且有魅力的居住形式,让人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舒适、安全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入环境形态的建筑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17-02-24T09:21:30.263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4期作者:曾景红
[导读] 空间的形成依附于边界要素的界定,建筑设计本质上是通过对边界要素的建构使建筑自身及与周围环境要素围成有意义的空间[3]。

摘要:建筑依附环境而存在,因而建筑创作必然面对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然而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见仁见智了。

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使得建筑师们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因此本文对融入环境形态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形态;建筑设计;策略
环境是建筑依存的必要条件,所以建筑创作离不开环境因素,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也成为建筑创作无法回避的问题,让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正是建筑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否做到了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则见仁见智了。

受全球文化趋同的影响,满大街都是千篇一律的面孔,间或也有库哈斯设计的央视“大裤衩”一类标新立异的怪物,还有大量现代人创造的“古建筑”,说明求同也好,求异也好,仿古也好,在多元化社会里都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种情形常常使建筑师们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本文对融入环境形态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1 融入地域文化环境的设计策略
1.1 地域文化环境解读
在经济全球化带来建筑创作趋同化的背景下,探求朴素、回归本真的地域性创作思想愈显难能可贵。

就以我国而言,广阔的地域造就了东西南北文化的普遍差异,由于各地气候特征、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例如北京的四合院、西北地区的窑洞、南方地区有天井的堂屋、华南一带的客家土楼、西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等。

从小方面来说,建筑的地域性还与地形地貌、周围建筑环境有关,不同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和样式[1]。

1.2 融入地域文化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不仅是地域文化的标志,还是该地区软文化的体现。

现代化可以带给人们更丰富的物质享受,但无法充分满足其精神需求,在雾霾弥漫的都市中忙忙碌碌的人们不是更渴望大自然及鸟语花香的乡村田园生活吗?所以建筑设计应与地域文化结合,并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野趣、特色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从而创造既现代又不失传统的建筑风格,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寄托。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形体、构造都会影响建筑形象,因而要结合当地建筑的结构模式、材料特点、环境特征,并将其融入到功能和结构设计中。

1.3 融入地域文化环境的设计策略
要将建筑设计融入到地域文化环境中,首先必须尊重地域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为没有尊重何谈继承和发展?为此要对当地的气候特征、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材料特点、建筑技术、周边环境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交融辉映。

其次是保护地域性的文化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不应动辄就采取大拆大建的做法,以致许多具有保存价值的古建筑、历史民居顷刻间化为瓦砾碎土,而应在建设新建筑时对其进行保护,使新旧建筑协调地共存。

2 融入生态环境的设计策略
2.1 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力量的总和,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可以保持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超出了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也被打破,环境质量必然下降,因此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2]:一是建筑不能超过环境的容纳量,二是建筑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三是建筑必须和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

2.2 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环境可以指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设计中,以满足人们对大自然需求;也可以指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也就是不破坏环境,而是有机地融入到环境中,并与环境成为协调的整体。

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环境的目的有二:一是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对自然的需求是本能的需要,无论人类科技水平有多高,都不能代替自然。

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可以愉悦人的心情,绿色植物可以缓解人的精神压力,所以设计中引入自然景观是非常重要的;二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破坏环境终将使人类自身受到惩罚,所以保护环境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是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无法逃避和替代。

2.3 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环境的策略
首先,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的生态价值,也就是建筑作品能够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即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使建筑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如南方地区有天井的堂屋有利于通风散热,黄土地区的窑洞利用地理优势冬暖夏凉。

其次,室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

再次,规划设计时便强调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如选址时便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

最后,建筑技术向生态化、资源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以此提高建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融入环境形态的空间整体设计策略
3.1 空间围合与界定
空间的形成依附于边界要素的界定,建筑设计本质上是通过对边界要素的建构使建筑自身及与周围环境要素围成有意义的空间[3]。

空间的围合与界定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构空间可充分利用地形及自然环境要素,并从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界定。

例如理查德·迈耶的史密斯住宅与贝聿铭的卢浮宫广场的玻璃金字塔都是通过空间围合融入环境的典范,前者利用自然地形中的树林、高地、陡崖与建筑围合成有意义的空间序列,后者利用玻璃金字塔将冷清空旷的广场建构为层次分明、景致优美的景观空间。

3.2 空间的连系
通过空间连系手段可将孤立、散乱的各个空间连接为整体。

例如上海陆家嘴地铁站过街天桥将街道两侧平台上的商业空间与高架桥连接为更大范围的商业休闲广场。

类似的创作手法在综合性组群建筑设计中常有应用,例如大学校园建筑利用连廊将两侧建筑连接为整体,不仅从功能上满足了交通需要,也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合为整体。

3.3 空间的拓展
利用空间流动和内外空间叠置手法可拓展空间,并增加空间的层次性。

空间并非都是静止的,如果把它看成动态流动的,利用象征性的分割,可在视觉上产生通透感,例如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中的大理石与玻璃墙板形成的结构。

空间叠置则是将不同层次或不同区域景
观连系起来,并呈现在一个视野中,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框景手法的应用。

通过外空间拓展同样能够达到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景观效果的作用。

3.4 空间韵律与节奏
建筑艺术被称为“凝固的音乐”,通过有秩序的引导和规划,可以向人们展示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通常,建筑由内外空间及各个功能空间构成,这些空间的排列就形成一定的空间秩序,并呈现相应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安藤忠雄创作的水之教堂作品中,将各个空间组合成连续、不间断的链,形成不同节点构成的富于变化的节奏,从入口导入室内,再由螺旋形楼梯进入教堂空间,使人在跌宕起伏、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中穿梭,并在游览行进中感知场所的意义。

4 结语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面对的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人文环境,无论是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还是处理与人文环境的关系,都需要建筑与环境融合共生,因此本文从融入地域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及空间整体设计角度对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参考文献:
[1] 沈文.论建筑设计与特色文化的现代化融合[J].建筑设计管理,2012(11):42-43,61.
[2] 王丽纯,冯艳林.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人研究[J].山西建筑,2013,39(3):20-21.
[3] 李树鑫,任克彬.建筑环境的空间整体处理手法研究[J].中外建筑,2015(2):7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