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

合集下载

县域国土空间用途结构模拟与低碳优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

县域国土空间用途结构模拟与低碳优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

县域国土空间用途结构模拟与低碳优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邢洋瑞;沈丽娜;张方媛【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年(卷),期】2024(42)6【摘要】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是实现城镇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估算并分析2011—2020年的碳排放量,利用Markov-P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情景下2025年的国土空间用途结构,并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以经济利益最大化、碳排放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对所模拟的国土空间用途结构进行优化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澄城县碳排放量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近10年碳排放量峰值为84.8170万t。

2)模拟自然情况下2025年澄城县碳排放量将达到73.6808万t。

3)通过优化,只考虑碳排放效益,对比优化前2025年碳排放量可减少1.0991万t,生态效益增加4954万元;统筹考虑碳排放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比优化前2025年碳排放量仅减少5578t,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别增加9098万元和346万元。

基于此提出以低碳为目标的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策略。

【总页数】10页(P70-79)【作者】邢洋瑞;沈丽娜;张方媛【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X22【相关文献】1.低碳视角下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为例3.面向低碳生活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县域规划建设低碳评价方法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5.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市域村庄规划思考与实践——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方向着力点及对策建议

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方向着力点及对策建议

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方向着力点及对策建议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安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需要深入探讨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方向着力点及对策建议。

一、方向着力点1. 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立足于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西安要更加注重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 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域,实现城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

3. 加强城市治理,优化城市功能加强城市治理,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打造宜居城市。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 推动城市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推动城市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对外开放。

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在西安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城市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

西安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应该着力于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治理,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国际化,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城市空间形状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35个城市的分析

城市空间形状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35个城市的分析

水平 , 计算 公式 为 : 人均 G D P=市辖 区 G D P / 市 辖 区 人 口; 单位 G D P能 耗 由于 缺 少 部 分 统计 数 据 , 各 城
市均采 用 所 在 省 的 平 均 指 标 , 计 算公 式 为 : 单 位 G D P能耗 =能 源消费 总量/ G D P, 根 据 中 国能 源统 计 年鉴 中数据 计算 得 出。
的生 态环 境和 碳 排放 效 率 。 因此 , 定 量 测 度城 市 空 间形 状特 征及 时空 变 化 、 碳 排 放特 征 及 时 空 变化 是 非 常有 意义 的 , 尤 其是 利 用 城 市 空 间形 状 指 数测 算
空 间形 态结构 与碳 排 放 的 关 系 , 研究 不 同 的城 市 空
低嘲绺 翻
【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3 8 6 2 ( 2 0 1 3 ) 0 6— 0 0 0 8— 0 8
城 市 空 间形 状 与碳 排放 强度 的相关 性 研 究
— —
基于我国 3 5个城 市 的分 析
王 志远 郑 伯 红 陈祖 展 ( 1 .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湖南 衡阳, 4 2 1 0 0 1 ; 2 .中南大学建
研究 首先 基 于 B o y c e — C l a r k方法 对 我 国 3 5个 城
2 城 市 空 间形 状 特 征及 其 时 空 变化
2 . 1 城 市 空 间 形 状 的 形 状 指 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城市 空 间 形 状 定 量 测 度 方 法 有 多 种 , 包 括
B o y c e 和 C l a r k在 1 9 6 4年 提 出 的半 径 形 状 指 数 ,
省会及副省级城 市) 2 0 0 0年 和 2 0 0 9年 建 成 区形 状 指 数进 行 测 算 ; 再 采 用碳 排 放 计 算 模 型 对 3 5个 城 市建 成 区碳 排 放 量 进 行 计

公园城市背景下碳汇提升的景观规划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公园城市背景下碳汇提升的景观规划路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公园城市背景下碳汇提升的景观规划路径研究——以成都市
为例
何昕;尹飞;王珺茜
【期刊名称】《环境生态学》
【年(卷),期】2024(6)2
【摘要】城市作为碳排放产生的主要空间以及进行“碳中和”核算的主体,承担着增加碳汇、减少碳排的生态使命。

在当前“双碳”目标的规划发展思路下,以景观生态专业视角,结合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实践,对碳汇提升响应公园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提出城市碳汇提升可以在直接路径、间接路径2个方面,通过优化景观生态系统布局、增加城市绿化总量、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提高生态碳汇质量、完善碳汇监测体系、健全碳汇市场、构建引导机制等多种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实现。

以期为城市低碳规划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31-36)
【作者】何昕;尹飞;王珺茜
【作者单位】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宜宾市城市和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滨水景观规划研究——以乌龙江湿地公园为例
2.“双碳”目标背景下公园城市实践研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公园为例
3.发展城市碳汇提
升生态系统碳汇量的路径选择研究4.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园吸引力评价研究——以成都市6个公园为例5.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合肥
市蜀峰湾公园(北湖)景观提升项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安环城公园为例孙宏生;苏钠【摘要】城市公共空间,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宜人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公共空间对人的使用价值及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感受.通过公共空间内活力要素的运用,发挥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与启示作用,塑造与活动、交往等行为呼应的城市公共空间.该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环境与人的行为的相互关系,结合实例阐述环境行为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作用,剖析城市公共空间中人的活动特征,探讨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构筑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服务生活品质的特质.【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环境行为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作者】孙宏生;苏钠【作者单位】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设计院;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51 环境行为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行为研究是对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科学。

它通过将环境设计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分析,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空间环境的反应,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目标是强调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过程,寻找并通过空间营造,构建环境设计理论系统。

丹麦学者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将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提出城市空间的五要素,即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

他认为,“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通过城市中意向要素,提高环境设计质量和识别过程,使空间感更清晰。

图1 环城公园南门—朱雀门段区位图2 环城公园南门—朱雀门段图3 一般日公共活动意愿调查图图5 公共空间活动模式分析图图4 节假日公共活动意愿调查图城市公共空间是人居环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趋强烈,更强调生活的高质量和高品位,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了人们利用频率最高的环境空间之一,文化休闲广场、滨江景观带、琳琅满目的步行街等等城市公共空间越发成为城市重要的场所。

综合施策强管理低碳目标或可期——西安北站能源管理专题分析

综合施策强管理低碳目标或可期——西安北站能源管理专题分析

综合施策强管理低碳目标或可期——西安北站能源管理专题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0T07:25:41.57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3期作者:焦养林1 王炜2 [导读] 西安北站2011年1月11日开通,是目前国内站台和股道最多的高铁站,随着徐兰、大西、西成、银西高铁相继运营,西安北站已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

作为运营十年的高铁大型客站,其作业模式、服务流程已基本稳定,对其能源管理、消耗及节能工作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索铁路客运车站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西安局集团公司统计和节能环保所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2.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站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西安北站2011年1月11日开通,是目前国内站台和股道最多的高铁站,随着徐兰、大西、西成、银西高铁相继运营,西安北站已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

作为运营十年的高铁大型客站,其作业模式、服务流程已基本稳定,对其能源管理、消耗及节能工作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索铁路客运车站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安北站能源消耗基本情况作为高铁大型客站,西安北站照明、采暖、空调、新风、引导系统以及电梯、热水器、餐饮、商业、休闲等直接为旅客服务的设施设备种类数量多,品质要求高,能耗需求大。

1.能耗费用年均2300万元分析2018-2020年西安北站能耗情况,平均每年费用2325万元,按旅客发送量计算,人均0.72元。

人均能耗费用随旅客发送量增加而递减,旅客发送量越高,人均能耗越低。

2.能耗费用电费占比85%西安北站能源消耗品类相对单一,只有电和外购热力。

从能量结构看,平均每年用电换算折标煤4432吨,占比71%;外购热力1767吨,占比29%。

从费用结构看,平均每年电费1983万元,占比85%;外购热力342万元,占比15%。

冬季采暖使用外购热力经济性更好,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力。

基于低碳视角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基于低碳视角下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济 系统 、 旅游 产 业 系统 和生 态 环 境 系 统相 互耦 合 协 调 促 进 , 是 物 理 学 中所 说 的耦 合 协 调 过 程 。 就
其 中 : 。为两 个 系 统 的 耦合 度 ;U , :和 1 C u . 1 。 分别 为城 市经 济 系 统 、 游 系统 和生 态 环境 系统 旅
进 行 计 算 , 北 京 市 为例 , 其 2 0 ~ 2 1 以 对 0 1 0 0年 经 济 ~旅 游 一 生 态环 境 耦 合 协 调 状 况 进 行 分 析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京 市 经 济 一旅 游 一 生 态 环 境 耦 合 协 调 度 总体 呈上 升 趋 势 , 仍 属 于 濒 临 失调 类 型 。主 要 受 区域 经 济 系 北 但
调 、 互促进 的 动态 关 联 关 系 l 。耦 合 度 就是 描 相 _ 1 ]
述 系统 或要 素彼 此相 互作 用影 响 的程度 。区域 经
济 、 游产业 和 生态 环境 存在 着互 动发 展关 系 , 旅 它 们之 间相互影 响 、 相互 制 约 。将 区域 经 济 、 游产 旅 业 和生 态环境 作 为 三 个 相 互耦 合 的 系统 , 时 间 用 序列 的相关指 标 , 量 测 量 这 三 个 系 统 的耦 合 关 定

1 区域 经 济 一 旅 游 产 业一 生 态环 境
耦 合 模 式 的构 建
区域经 济 和旅游 产业 的发展需 要 生态环 境 的
, 是 各子 系统 综合 评 价 函数 。 由此 可推 理 出 m)
三个 系统 的耦 合度 函数 , 即
c{ 。 =
) 告
基 础保 障 , 游 产业 的发 展 和 生 态 环 境 的保 护 又 旅 需要 经 济为 其提 供 完 备 的基 础设 施 和资 金 保 障 , 区域 经 济 的发展 也需 要旅 游产 业 的推动 。区域经

有序推进小城镇城市更新的思路与举措——以云浮市为例

有序推进小城镇城市更新的思路与举措——以云浮市为例

有序推进小城镇城市更新的思路与举措——以云浮市为例摘要:城市化的更新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本身是城市这个生命有机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要。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部分存量空间的功能品质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逐渐暴露出来了很多短板弱项,因此,要不断更新城市,使其更加健康宜居。

本文结合云浮市低效用地的规划实践,针对小城镇城市更新探索低效用地开发利用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小城镇;城市更新;思路;举措引言:2020年云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明确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积极推进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加快打造连接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平台。

”现阶段,云浮市城市更新主要以满足人民宜居的需要为主,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对城内功能偏离需求,对环境品质较差的存量片区进行不断挖潜,对城区内的“失落空间”进行不断复苏,释放出更多的活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在相应的实践探索中都要面临一定的挑战。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方向节约集约用地是整个城市改造和更新的基本核心和目标,对国家新增用地指标要求进行不断落实,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充分利用,对存量土地进行充分利用,对立体空间进行合理利用[1]。

城市要对公众利益有更多的关注,更新城市项目,对公益性设施用地进行更多鼓励,并做到同步竣工和验收。

将部分土地的出让金用在公共服务设施上,保证其能满足改造片区的相关需求。

对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改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直接体现了城市的改造成效。

在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要保证绿化率,相关项目临近水源的,要能结合滨水条件对其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在此基础上开展改造工作。

2云浮市中心城区存量低效用地挖掘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重要手段。

以“三调”用地为基础,衔接“三旧”标图建库及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并结合2009年历史影像数据修正存量图斑,结合现状用途与城镇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方向等预判更新潜力,精准识别云浮市旧村、旧城、旧厂等低效存量用地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Low Carbon Economy 低碳经济, 2015, 4(3), 21-27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5 in Hans. /journal/jlce/10.12677/jlce.2015.43004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Urban Spatial For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A Case Study of Xi’an cityQianqian Tang, Kaiyu Li*, Meiyue Liu, Yan Li, Lei WangSchool of Tourism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 Geography,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ShaanxiEmail: 734176161@, *381672007@Received: Jul. 14th, 2015; accepted: Jul. 31st, 2015; published: Aug. 4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world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Xi'a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it brings more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y. Ur-ban spatial form of city operation and all elements of the city with a certain lock-in effect are the core means of the planning of low carbon city. Low carbon urban spatial 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of low carbon city. Taking Xi'an city as an example,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urban spatial form on carbon emiss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low carbon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KeywordsLow Carbon, Urban Spatial Form, Xi’an低碳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唐倩倩,李开宇*,刘美月,李彦,王垒*通讯作者。

唐倩倩等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西安Email: 734176161@, *381672007@收稿日期:2015年7月14日;录用日期:2015年7月31日;发布日期:2015年8月4日摘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降低碳排放的重要内容。

随着西安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加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低碳城市的构建带来更大的挑战。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城市各要素具有一定锁定效应,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手段,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已成为低碳城市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低碳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关键词低碳,城市空间形态,西安1. 引言作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是碳排放的最主要的地域单元。

最新研究显示: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已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很可能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所致。

城市是人类活动强度最大的区域,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75% [1]。

因此,城市是实现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所在。

构建“低碳城市”已成为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2]。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各城市要素有一定锁定效应[3],对提升城市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有重要作用[4],逐渐成为城市碳排放的研究热点。

城市规划与空间形态优化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政策手段[5] [6]。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西安市人口不断聚集,造成用地紧张、交通堵塞、碳排放增加等问题,给低碳城市的构建带来极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西安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对其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发展2.1. 低碳城市随着全球变暖形势日益严峻,国内外学者对低碳城市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入,对低碳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

许多学者都对低碳城市概念进行界定,其中,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7]。

尽管学者对低碳城市概念的界定表述不一致,但实质内涵基本相同,都要求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

随着工业低碳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碳排放比重将持续下降,城市交通碳排放将成为碳排放构成的核心。

2.2. 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形态的理解主要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视角,认为城市空间形态是以城市用地为功能空间,以城市交通为载流空间,以城市组织结构为空间肌理的结构体系[8]。

城市空间形态分为外部唐倩倩等物质轮廓形态和内部功能结构空间形态。

外部形态可运用Goolgeearth遥感影像绘制,直观反映城市空间外部轮廓形态;城市内部功能结构空间形态可通过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多样性、功能混合、城市密度、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等指标来衡量。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且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城市空间形态是指由城市用地的结构、功能及其空间关系所决定的城市的空间布置方式。

2.3. 城市空间形态理论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理论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城市密度、土地利用多样性、公共通勤度是测度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指标。

低碳城市的构建与城市空间形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城市密度越大,人口越集中,适宜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公交、地铁、轻轨等),从而减少私家车出行量,进而减少碳排放;城市布局越紧凑,城市内部功能空间越集中,从而缩短人们出行距离,可通过步行代替私家车出行,使得碳排放量降低;土地功能的混合利用,居住、工作、购物、医疗、教育、文娱中心布局紧凑,同样也能减少碳排放,进而实现低碳城市的构建。

3. 国内外相关研究3.1. 国外相关研究国外学者对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研究大多属于实证分析范畴。

1989年Newman通过对世界100多个大型城市实证研究指出,城市密度与人均能耗量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即城市密度越低的城市能耗量越高,相反密度越高的城市,如香港却产生了较少的能耗[9]。

Valle & Niemeier基于工具变量统计分析法对美国加州进行研究表明,居住密度增加10%能够减少1.9%的机动车使用里程[10]。

Gleaser & Kahn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美国66个都市区进行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规制强度与家庭碳排放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11]。

Banister & Watson通过对英国和荷兰6个城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密度、就业分布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可以对碳排放产生影响[12]。

国外学者已经意识到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高密度、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城市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居民私家车出行量,提高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而降低碳排放。

3.2. 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对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实证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较少。

韩笋生、秦波认为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是我国城市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13]。

郝寿义认为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土地混合利用能够减少居民的通勤时间和距离,从而减少交通成本和能源消耗[14]。

连玉明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紧凑多中心空间形态、公交主导空间形态、生态主导空间形态是符合低碳发展理念的城市空间形态[15]。

吕斌选取我国近百个不同规模类型的城市,运用GIS 及遥感影像对交通通勤度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指出组团城市的功能空间形态紧凑度最高,片状其次,带状最低,可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促进城市低碳化发展[16]。

功能混合、土地开发利用多样性的城市空间形态能减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平均服务半径,从而缩短居民出行距离,实现低碳化发展。

4. 低碳视角下西安市空间形态优化背景与动因4.1. 西安市空间形态优化的背景4.1.1. 全球变暖的威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有90%以上来源于由人类活动排放的等温室气体,城市居民日常唐倩倩等生活、工业、交通等引发的碳排放已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左右。

从末端使用的角度来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部门为工业、交通和建筑;随着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碳排放比重不断下降,而交通碳排放比重不断提升。

全球碳排放结构中,交通部门占到23%左右(图2),且该比例将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50%和80% [17]。

由于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各城市要素有一定锁定效应,对降低碳排放水平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对于降低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的意义。

4.1.2.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挑战近年来,陕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12年陕西省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0.02%。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聚,特别是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资料来源:作者整理Figure 1.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theory of urban spatial form图1.城市空间形态理论发展阶段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8]Figure 2.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tructure图2.全球温室气体碳排放结构唐倩倩等高的背景下,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对处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阶段的西安而言,如果不通过有效的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来引导居民交通选择,必然造成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这都将导致西安市区与区域空间格局的调整和城市内部空间的重构,从而给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带来更大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