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总体构思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四篇)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根据西安市的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制定了以下技术规定:1. 建筑物布局设计: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考虑到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和便利性。
2. 建筑高度和容积率:规定了不同区域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和容积率,以保持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空间布局。
3. 道路设计:规定了不同道路类型的宽度、弯道半径等要求,以保障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4. 绿地和景观规划: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置绿地和景观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
5. 建筑物外观设计:规定了建筑物外墙材料、颜色等要求,以保持街道和建筑物外观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6. 建筑物保护与维修:要求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缮,并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
7. 火灾防护与安全规定:规定了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等要求,以保障公共安全。
8. 城市环境保护: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噪声控制、空气质量保护等。
以上是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可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定和修订。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西安市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保持古城风貌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辖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坚持____,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统一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设计标准

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设计标准一、城市规划1.1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应考虑城市形态、自然环境、人口规模、交通状况、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用地布局、路网结构,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2 城市天际线城市天际线应注重建筑高度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形状,避免对城市天际线造成破坏。
1.3 城市色彩城市色彩应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等因素,确定城市的主色调和辅助色调,使城市色彩和谐统一,增强城市的识别性和美感。
二、建筑设计2.1 建筑风格建筑设计应注重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相结合,提倡多样化、个性化设计,避免过度追求单一的建筑风格。
2.2 建筑高度与体量建筑高度与体量应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和周围环境,合理确定建筑高度和体量,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压迫感。
2.3 建筑立面与造型建筑立面与造型应简洁大方,注重材料的选择和细节的处理,体现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
三、景观设计3.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应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山水、植被等,注重与建筑风貌的协调,营造优美的城市景观。
3.2 人工景观人工景观应考虑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景观,包括雕塑、小品、灯光等元素,营造富有文化氛围的城市景观。
四、历史文化保护4.1 历史建筑保护对历史建筑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持其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避免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
4.2 文化传承与发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应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五、公共设施建设5.1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应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5.2 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应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包括交通、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六、绿色建筑推广6.1 节能环保设计绿色建筑应注重节能环保设计,采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西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空间形态解析

西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空间形态解析摘要:西安古城历史悠久,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值得我们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街道网是一座城市的骨架,街道网络形态决定了城市的形态,街道空间的形态决定了城市空间的面貌。
由此本文着重研究作为西安城市十字形主要中轴线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从空间形态的角度来解析,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字:南大街、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空间、形态Abstract: the ancient city of xi ‘an, has a long history as a h 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s worth our area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nd the streets nets is a city’s skeleton, and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for the network form decided to form, and the streets of the space form of urban space to look. Th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axis as xian city cross the thing north and south four stree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pace form analyt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xia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lay the foundation.Keyword: south street, BeiDaJie, east street, XiDaJie, space, form1.导言西安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发展历程的历史城市,曾经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MK_150.西安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总体构思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总体构思——以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为例吴淼,米炜嵩摘要:立足于西安市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结合现状城市空间风貌建设的存在问题,在总结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和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指导西安市城市空间风貌管控。
通过编制导则,优化和完善西安现有规划管控体系,提升西安市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水平,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空间风貌精细化管理西安1、新型城镇化时代的西安城市空间风貌诉求与问题1.1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建设的新要求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厚重的历史缔造了西安在华夏文明、中华历史中的地位。
西安的城市建设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演进史,西安历代城市建设一直尊崇传统营城的法则,呈现了自周、秦、汉、唐、及至明、清的完整历史画卷,其中隋唐长安城更是第一个严格按照规划建设的城市,是古代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最辉煌壮丽的篇章。
伴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西安的城市建设在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突出特色,彰显气质,践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战略的重要挑战。
西安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负载了更多的历史期待和新时期的责任担当。
如何切实有效地践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战略,使城市建设凸显传统文化,探索一条属于西安也适合西安的特色之路,始终是西安规划人的追求。
1.2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建设存在问题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西安的城市文脉和灵魂,使隐性的文化内涵体现于显性的城市建设中。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下城市空间风貌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2.1城市空间风貌特色不够鲜明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西安既有的城市特色和建筑风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空间风貌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风貌分区模糊,风貌特色需要进一步凸显;历史文化片区的文化内涵需进一步挖掘;建筑设计群体控制需要加强,部分“豆2000N432529468ÿ腐块”、“火柴盒”建筑日益增多,特色不够鲜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性及文化性需要提高;部分环境小品应加强地域文化传承及美学上的考虑。
风貌管控调研报告

风貌管控调研报告风貌管控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风貌的保护与塑造变得愈发重要。
风貌管控作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对多个城市的风貌管控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风貌管控的策略和实施效果。
一、风貌管控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风貌往往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缺乏有效的风貌管控,会导致城市形象不佳,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意义:风貌管控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树立城市品牌。
通过规范建筑风格、保护历史建筑、合理规划城市景观等措施,能够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吸引人才和资金的流入。
二、风貌管控策略1. 建立风貌管控体系: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规范建筑外观、色彩、高度等要素,确保城市建设的整体一致性。
2. 保护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积极保护、修复和利用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3. 发挥规划设计的引导作用: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的布局,通过绿化、灯光等手段打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4. 加强建筑外观审查:设立专门机构对新建建筑和改建工程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风貌管控要求。
三、风貌管控实施效果1. 城市形象得到提升:通过风貌管控的实施,城市的建筑风格更加统一,整体形象得到提升,成为人们喜爱的居住和旅游地点。
2. 营造宜居环境:风貌管控通过规范建筑外观、绿化景观等手段,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
3. 增强文化底蕴: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增加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城市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
4. 吸引人才和投资:提升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风貌管控作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风貌管控体系、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宜居程度,吸引人才和投资的流入。
风貌管控半年总结

风貌管控半年总结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风貌管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半年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风貌管控工作,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本文将对半年来的风貌管控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风貌管控的意义风貌管控是指对城市建筑、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以保持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风貌管控的意义在于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风貌管控,可以使城市更美观、更宜居、更具文化气息,同时也可以培育公民素质和文明城市意识。
二、半年来的风貌管控工作半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风貌管控工作。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和设计方面。
各地都在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管理,特别是对于重要节点和区域,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外立面、颜色、材料等,以确保城市整体形象和风貌。
2.建筑和环境方面。
各地都在加强对建筑和环境的监管和管理,特别是对于乱搭乱建、违法建筑、乱倒垃圾等现象,采取严厉措施进行整治,以维护城市环境卫生和美观。
3.文化和品质方面。
各地都在注重文化和品质建设,特别是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点、公共空间等重点区域,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提升公民素质和文明城市意识。
4.协同和共治方面。
各地都在加强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协同和共治,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风貌管控体系,以推进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全面升级。
三、风貌管控的成效和问题半年来,风貌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效方面。
风貌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对于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提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但是,一些地方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2.问题方面。
风貌管控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还不够到位,对于一些重点区域的管理和监管还存在漏洞和问题,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四、未来的展望和建议未来,风貌管控工作将继续加强和推进。
西安市老旧小区风貌控制导则

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风貌设计导则(试行)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9年目录1.城市风貌引导 (2)1.1设计依据与参考 (2)1.2规划要点 (2)2.城市色彩引导 (17)2.1设计依据与参考 (18)2.2规划要点 (18)3.城市主轴线引导 (39)3.1设计依据与参考 (39)3.2规划要点 (39)4.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要求 (46)4.1设计依据与参考 (46)4.2规划要点 (47)2老小区改造是一项综合性强、内容繁复的工作,改造方案应主动与城市规划相关管控内容进行衔接。
按照主体内容和管控侧重点,可将老旧小区改造设计需重点对接的规划内容梳理为三大方面:一是城市形态风貌相关内容,以《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17年修订)、《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与《西安市总体城市设计》为纲领性规划;二是建筑色彩管控要求,主要以《西安城市色彩规划导则》为基础性依据;三是历史文化保护相关内容,以《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年)》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统领;四是城市大轴线城市设计相关内容,以西安市四条城市主要轴线,包括中轴线、西轴线、东轴线和横轴线的城市设计方案为参考制定对应老旧小区沿街界面的管控要求。
本次改造对象为西安市2000年以前建成使用、具有合法产权且未列入拆迁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
重点改造城四区,包括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和雁塔区,空间上以绕城高速以内区域作为本次老旧小区改造的核心范围。
11.城市风貌引导老旧小区改造应符合城市风貌引导的相关要求,明确小区所在风貌分区的总体引导特色,在开敞空间预留、建筑外立面修饰、文化要素处理等方面符合相关引导要求。
1.1设计依据与参考《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17年修订)《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西安市总体城市设计》1.2规划要点城市风貌分区: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风貌协调区、自然生态风貌区和现代风貌区,本次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涉及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风貌协调区和现代风貌区。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建设限制分区的重点区域
实用文档
绿地总体结构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 覆盖率
人均 公共 绿地
主城 区绿地
绿化 覆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10
35%
45%
10 31.7% 40%
7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主城区 绿地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唐皇城复兴示意规划图
实用文档
唐长安城复原图
实用文档
保护和延续老城传统空间格局
实用文档
建立老城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
实用文档
建筑高度控制
实用文档
十二、旅游规划
实用文档
1、 旅游分区
实用文档
1、 旅游线路规划
实用文档
十三、对外交通规划
实用文档
1、 公路
实用文档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20
45%
55%
12
38.5% 48%
9.5
实用文档
十六、基础设施规划
实用文档
1、城市供水
实用文档
1、雨水量预测
实用文档
2、城市用水量供需平衡
实用文档
2、城市排水
实用文档
污水量预测:
到2010年总排水量156万m3/d,排水率为88%,管 网普及率85%;到2020年,总排水量240万m3/d, 排水率为90%,管网普及率98%。
实用文档
3、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 整,推进现代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总体构思——以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为例吴淼,米炜嵩摘要:立足于西安市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结合现状城市空间风貌建设的存在问题,在总结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和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指导西安市城市空间风貌管控。
通过编制导则,优化和完善西安现有规划管控体系,提升西安市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水平,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空间风貌精细化管理西安1、新型城镇化时代的西安城市空间风貌诉求与问题1.1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建设的新要求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厚重的历史缔造了西安在华夏文明、中华历史中的地位。
西安的城市建设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演进史,西安历代城市建设一直尊崇传统营城的法则,呈现了自周、秦、汉、唐、及至明、清的完整历史画卷,其中隋唐长安城更是第一个严格按照规划建设的城市,是古代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最辉煌壮丽的篇章。
伴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西安的城市建设在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突出特色,彰显气质,践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战略的重要挑战。
西安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负载了更多的历史期待和新时期的责任担当。
如何切实有效地践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战略,使城市建设凸显传统文化,探索一条属于西安也适合西安的特色之路,始终是西安规划人的追求。
1.2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建设存在问题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西安的城市文脉和灵魂,使隐性的文化内涵体现于显性的城市建设中。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下城市空间风貌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2.1城市空间风貌特色不够鲜明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西安既有的城市特色和建筑风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空间风貌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风貌分区模糊,风貌特色需要进一步凸显;历史文化片区的文化内涵需进一步挖掘;建筑设计群体控制需要加强,部分“豆腐块”、“火柴盒”建筑日益增多,特色不够鲜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性及文化性需要提高;部分环境小品应加强地域文化传承及美学上的考虑。
1.2.2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仍需完善城市空间风貌规划体系依然不够健全,文化基因的挖掘不够准全和全面,注重单体指标控制,忽略了整体空间风貌及群体性空间的引导和管控;注重对城市建设指标的管控,忽略了对城市特色的挖掘和传承及城市美学的考虑;注重对强制性要求的管控,忽略对引导性要求的导向作用。
1.2.3风貌规划管理精细化需要加强西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主要采取“政府+规划委员会+规划局+公众”的模式。
从管理的模式来说,依然需要完善全市一个平台、扩大专家与公众话语权、下放职权等问题,距离精细化管理的距离依然较远。
2、空间风貌规划管控思考2.1 空间风貌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1970年,城市设计导则发端于旧金山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的计划实施,旧金山通过将设计计划转变为设计导则,解决了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并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环境在微观层次的质量[1]。
1982年,形成了市际城市设计导则,规定了城市开发建设中受到鼓励的内容和受到限制的内容[2],重点对城市局部地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控制,指导城市开发与建设。
1980年后,国外有关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被介绍到国内。
金广君教授首先提出了城市设计导则的概念,并界定了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组成和编制作用[3]。
2000年以后,香港规划署编制的香港城市设计指引,上海编制了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导则、深圳编制了深圳市城市设计指引等一系列成果,均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2008年,施微娜提出了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建议[4]。
高强针对城市设计中各类空间要素的管控方式,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整理[5]。
2009年,戴冬晖梳理了城市设计导则的释义、本质与作用、编制与表达[6];李磊提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结合的思路[7];王达生结合宏观城市空间要素和微观建筑空间要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法 [8]。
2010年,马驰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城市设计导则应控制的因素[9]。
综上,现阶段的研究已经提出了与法定规划编制层次相对应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也提出了宏观、中观、微观上城市设计导则应控制的因素,但是针对三个层次如何衔接,如何实施,怎样管控,与法定规划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等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实践验证。
2.2 城市设计导则:空间风貌规划的抓手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并在规划设计管理审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包括北京、天津、南京等城市的经验:表1:国内其他城市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情况总结(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各地城市设计导则整理)其中,天津通过“一控规两导则”体系,通过城市设计导则与法定规划同时作用,起到了很好的规划管控效果。
表2:天津“一控规两导则”体系(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天津城市设计导则整理)由此可见,各城市目前现行的城市设计导则,不同程度上优化了当地的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成为城市空间风貌规划的重要抓手。
3.西安城市设计导则体系的构架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体系,通过构建“分层次——分区域——分要素”的管控构架,将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通过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解决不同层面的规划问题,使城市设计导则能够全过程指导和管控各层级城市设计的编制,成为城市风貌规划的指导性和参考性文件。
3.1 分层次管控:“宏观—微观—微观”构建城市设计体系宏观上主要是对城市山水格局、空间结构的整体把握,中观上是对城市各分区风貌和形态协调的引导,而微观层面则是对城市各空间节点的严格控制,以便落实城市重点节点的规划意图。
通过“总体城市设计——分区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的城市设计体系,分别实现不同层级的城市风貌管控。
图1:城市设计导则管控体系3.2 分区域管控:多单元合一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城市设计导则在进行城市风貌单元的划分时,与现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单元叠合,共同形成未来西安市城市设计单元划分。
充分结合行政界线、现状及规划路网、河流水系等要素,将西安市城市建设用地划分为638个单元,编制各层级城市设计,实现西安市未来城市设计的全覆盖。
在单元内,将控规中的控制性管控要求与城市设计中的引导性管控要求相结合,共同形成未来地块的规划管控要求。
图2:控规图则单元图3:城市风貌分区单元Array图4:西安市城市设计单元3.3 分要素管控:九大重点要素管控指导城市设计在中心城区范围,基于城市风貌分区的划定,对各风貌分区内的建筑风貌、建筑群体、建筑色彩、城市家具、门头牌匾、雕塑体系、户外固定广告、标识系统、交通及市政设施等9类要素进行分类控制引导及设计示意。
4、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管控通过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指导“总体城市设计、分区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及城棚改项目城市设计”的编制,从而实现对西安城市风貌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管控。
4.1 特色塑基底:彰显城市之魂城市特色是挖掘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之魂的重中之重。
城市设计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对城市特色的认知基础之上。
通过梳理西安市城市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因子、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空间格局等多种要素,从城市区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经济产业、社会生活、空间风貌等六大方面,提出西安城市特色体系与特色塑造策略。
图5:城市设计导则管控体系表3:西安城市特色提炼及营造策略4.2 宏观塑格局:总体城市设计4.2.1设计要求总体城市设计以城市总体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下西安市城市建设与管控重点,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主要规划范围的西安宏观层面的整体性城市设计及管控。
重点分析西安市城市特色及现状城市空间风貌存在的问题,提出西安市城市空间格局、文化体系、生态体系、交通体系、城市风貌及公共空间的设计效果与管控措施。
表4:总体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内容(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整理)4.2.2确定城市空间风貌目标未来西安城市建设将呈现:南山北塬、两环绿映、八水润城、三楔贯通、九宫格局、一城多心、周礼秦制、汉习唐风、古今相映、人城乐居的总体城市空间风貌。
4.2.3城市空间风貌结构城市空间风貌结构为“一核、两轴、三环、六廊、四区、八节点”。
其中:“一核”指明清古城;“两轴”指以钟楼为中心的城市南北、东西两条城市空间风貌拓展轴;“三环”指一环、二环、三环(绕城)三条城市环线;“六廊”指钟楼至东、西、南、北城楼、大雁塔至和平门、大雁塔至青龙寺等六条视线通廊;“四区”指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风貌协调区、现代风貌区及自然生态风貌区等四个风貌分区;“八节点”指钟鼓楼广场片区、大雁塔南北广场片区、新行政中心片区、电视塔片区、曲江池片区、昆明池片区、浐灞湿地公园片区及秦始皇兵马俑片区。
图6:西安市城市风貌结构4.2.4划分城市风貌分区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城市现状风貌建设等四点要素,将西安市城市空间风貌分为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风貌协调区、自然生态风貌区及现代风貌区等四个风貌分区。
主要范围包括:表5:风貌分区主要板块图7:西安市城市风貌分区4.3 中观筑体系:分区城市设计4.3.1设计要求贯彻落实总体城市设计从空间格局、文化体系、生态体系、交通系统、空间风貌及公共空间等六个方面总结提炼出的西安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总体框架,严格遵守总体城市设计对9个行政辖区、8个开发区各自辖区内城市风貌要素的管控要求。
9个行政辖区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8个开发区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沣东新城、国际港务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结合各区的发展特点,重点解决以下几点问题:4.3.2突出各分区发展特色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长安等区,应在充分尊重城市总体空间风貌管控中确定的风貌分区、重要廊道、节点的基础上,延续老城肌理和文脉,充分挖掘各区风貌特色。
临潼区宜结合骊山组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塑造特色城市风貌;阎良区宜结合航空产业特色及栎阳遗址,营造古今交融的特色空间风貌;高新区宜着力挖掘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展现国际化大都市现代风貌特色;曲江新区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新唐风”,打造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新区;经开区宜在展现现代都市产业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新行政中心,挖掘和展现片区风貌特色,提升城市新区形象;浐灞生态区宜结合生态基础,营造生态宜人、环境良好的现代风貌板块;沣东新城在充分尊重区内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着力展现现代产业特色,展示现代产业新区城市风貌;国际港务区宜凸显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挖掘和展示国际陆港的片区特 色;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宜充分展现现代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特点,展示国际化大都市产业高地的城市品质,充分营造现代都市产业新区的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