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案-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案-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2、观看洛杉矶和法国的城市图片和视频,并总结两个城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小组活动“城市风貌”:①学生分为四组,给予四个城市(北京、耶路撒冷、迪拜、巴西利亚)
②明确查询城市特点和影响因素的任务和方法
③每组使用手机查询资料,总结出小组观点
④每组一名代表总结后,老师总结得出知识性结论
第四环节
总结升华:千城一面、高楼冲动概念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设计1“南方VS北方”分组对抗。
活动设计2“城市风貌”小组讨论
六、作业设计:结合客商内容思考千城一面的引发原因,和解决方案。
课后记:整节课内容较为连贯,过渡逻辑性强,教学活动与内容结合紧密。整堂课的学生状态较好,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黑板利用不充足,板书太过依赖PPT,学生精彩发言后点评应更充分。虽然都是一些小问题,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不断完善细节,才能把课打磨的更精彩。
3、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
四、学习活动:分组活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1、学生演讲,并予以点评。
2、导入:展示典型城市剪影图片,根据城市特色建筑判断出具体城市名称,引出文化与城市互相融合。
第二环节
地域文化部分:
1、文化在地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中的概念;
2、地域文化以及地域的概念;
天津泰达枫叶国际学校(高中校区)
中方课程
科目:地理
课时:1
学分:4
2015—2016学年(下):第4周第(二)节
授课人:晏鹏
课题: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域文化概念以及地域文化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体现;
2、掌握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锻炼学生获取地理信息与分析问题能力。

2.3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__教案

2.3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__教案

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重点难点]:1、文化与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讲授过程]:阅读探索活动,问题:你看到这几幅图及其对比,能联想到什么?你知道这几种景观是怎样形成的?(景观:景物景色等)这几幅图体现了四个地区文化的差异。

一、文化与地域文化:1、文化:问题:什么是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雕塑、等。

非物质文化(包括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甚至包括国家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因此,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域相联系,即各地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定义:P44,第三段。

特性:空间性: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让学生举例]山西商帮、绍兴师爷、陕西麦客、天津混混,北京板爷、保定府的狗腿子。

时代性:一个地域的地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地域文化总是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例:欧洲的教堂:中世界是权力的象征,但现在则更在于其是一种信仰或者旅游点。

3、地域文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它是形成地域差别的重要因素文化因素的组合形成地区的特色,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特点等,丰富和充实了人类地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人口集中的地区,朝鲜同胞能歌善舞,节日多穿着传统服装,农村屋中砌有一连的大炕,街上狗肉馆很多等。

而:海南黎族苗族人口集中的地区,建有特别的房屋,妇女着花彩缤纷的衣饰,人们在高大椰子树上迅速爬上爬下,吃着槟榔的人口角鲜红。

[承转]地域文化能影响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也会影响到城市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优秀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优秀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2一.课程标准本节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都市的阻碍。

二.教材分析本节要紧阐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第一,将文化的含义和形成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强调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形成的,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然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地域文化,其形成受哪些因素的阻碍。

最后,要注意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地域(范畴有大有小)和具体的文化(可单要素,也可多要素)相结合。

二是地域文化对人口或都市的阻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从对人口或都市阻碍的众多地域文化要素(都市建筑、交通工具、人们的饮食、人们的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中提炼出重要因素都市建筑,然后用不同地域进行比较的方法着重介绍地域文化对都市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的阻碍。

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文化差不多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辨论出,哪些是自然景观,哪些是文化景观的范畴,但不能够准确的将一个地域的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因素相联系起来。

而且我们的学生在初中时期的地理知识储备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储备极其贫乏,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由于背景材料的缺乏,往往容易显现只读书本、人云亦云的现象。

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学生就能够学会分析归纳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性。

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布局方面的相关知识是学习本节知识的障碍。

学生对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是专门感爱好的,因此能够发动学生对自己了解的地域的特色进行描述。

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2.能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都市的阻碍;3.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缘故。

4.能通过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能够明确所形成的某些地域文化,相反透过地域文化也能明白该地区地理环境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1.运用直观的景观对比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说明地域文化的含义。

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缘故。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 教案1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 教案1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教案1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重点难点]:1、文化与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讲授过程]:阅读探索活动,问题:你看到这几幅图及其对比,能联想到什么?你知道这几种景观是怎样形成的?(景观:景物景色等)这几幅图体现了四个地区文化的差异。

一、文化与地域文化:1、文化:问题:什么是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雕塑、等。

非物质文化(包括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甚至包括国家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因此,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域相联系,即各地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定义:P44,第三段。

特性:空间性: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让学生举例]山西商帮、绍兴师爷、陕西麦客、天津混混,北京板爷、保定府的狗腿子。

时代性:一个地域的地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地域文化总是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例:欧洲的教堂:中世界是权力的象征,但现在则更在于其是一种信仰或者旅游点。

3、地域文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它是形成地域差别的重要因素文化因素的组合形成地区的特色,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特点等,丰富和充实了人类地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人口集中的地区,朝鲜同胞能歌善舞,节日多穿着传统服装,农村屋中砌有一连的大炕,街上狗肉馆很多等。

而:海南黎族苗族人口集中的地区,建有特别的房屋,妇女着花彩缤纷的衣饰,人们在高大椰子树上迅速爬上爬下,吃着槟榔的人口角鲜红。

[承转]地域文化能影响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也会影响到城市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完整版)地域文化与城发展教学设计

(完整版)地域文化与城发展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构思地域文化是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从地理的角度了解地域文化,侧重分析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由现象找本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能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列举身边的实例或利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图片、城市空间布局图或相关资料,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能利用信息技术将整理的信息表达、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城市的很多特点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城市文化是城市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树立保护地域文化的观念;通过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精神;养成学生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资源:教材、不同城市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资料,学生提供的照片等工具: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网站学习环境和支持:学校网络机房六、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导入: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导入,展示一张拉萨的城市景观图片,再展示一张天津的城市景观图片思考1:观察以上景观反映哪里的地域文化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不同,从而从感性上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有影响。

]思考2:以上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复习“地域文化”的概念,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从而引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必然包含着地理环境的因素,因此,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应该要从地理环境入手分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

北京第一0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中图版必修2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北京第一0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中图版必修2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2.技能层面:学生在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问题时,尚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指导,提高其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过本章节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4.学习方法: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但仍需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使其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中图版必修2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合作探究,深度学习:
-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共同探讨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提高思维深度。
4.情感教育,价值观培养:
-通过讨论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北京第一0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中图版必修2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识别并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的典型表现。
2.掌握我国主要城市的地域文化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如北京的历史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等。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城市发展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

2.3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主备人:白雪审核人:刘华光时间:2014-03-1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

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体会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地理图片资料的比较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的影响。

2.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客观的认识,树立保护地域文化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文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分辨出,哪些是自然景观,哪些是文化景观的范畴,但不能够准确的将一个地域的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因素相联系起来。

学生对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是很感兴趣的,因此可以发动学生对自己了解的地域的特色进行描述。

教师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学生就可以学会分析归纳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性。

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布局方面的相关知识是学习本节知识的障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复习检查:1、城市化的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启发:请将上面的图片分类,并引导学生分析分类的原因。

突出自然和人文的特点,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人文景观是人类创造的,突出人类活动的参与。

图片展示:雪屋和傣族竹楼为一组,四合院和寺庙为一组。

教师提问:要求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影响人类活动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第一组图片说明人类活动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第二组更突出了人类思想,信念和精神的价值。

教师要求:学生全面归纳“文化”的定义。

[板书] 一、文化教师总结: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图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

中图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构思】“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节的教学,是中图版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也是人文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文化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课题,侧重分析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由现象找本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课堂主线:通过大量图片感受地域文化的内涵探讨、分析、理解地域文化的形成、特点及影响体验地域文化的价值层次要求;陶冶感悟质疑分析应用(1)、通过地域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2)、通过大量案例讨论分析并理解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对城市的影响;(3)、展示学生的预习、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学习。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学习,从东西文化差异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文思想观念。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学会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经济条件等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关心周围的各种人文现象,并通过多种途径搜索资料,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整理、分析资料、探究、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3、整体探究、归纳总结【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本节学案【教学过程】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考纲要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学习重点】:1.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

分析某地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域文化及其要素的影响;2.能举例解释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或根据资料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城市的文化差异,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交通、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

【预习思考题】1、请举出你生活周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事例。

请举例说明,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为大家整理了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以下就是全部预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必2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对比分析不同地域城市发展的差异如我国南、北方城市发展的差异、世界上不同大洲城市发展的差异,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人类活动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并能从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举一返三对本地城市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学会与人合作,培养科学人文素质。

【内容分析】
高中地理的核心应是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也是整个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城市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其本身就是人地关系和谐的表现。

本节就是要探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

地理学中的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
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是人创造的文化景观,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其形成的文化景观各有特色。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有多种表现,如物质方面的城市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或非物质方面的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

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中不同城市的文化景观,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深圳、广州、香港三城市的图片、地图等资料,要求:图片和地图能够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并形成文字。

方式:全班分为3个大组,每组负责收集一个城市的资料并选出2~3名中心发言人。

〖问题情境〗
[开场白]前面我们认识了城市的地域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同学们也收集很多世界不同城市的景观资料,那么同学们发现每个城市具体的地域结构和发展历程是相似的还是各具特色呢?
(各具特色)
[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域的城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讨论城市的形成因素自然环境、各种人文因素)
[转折语]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同时也赋予城市鲜明的城市地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地域文化的含义以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探究解决问题〗
1.布置学生阅读学习材料,谈谈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生分组研究本组收集的深圳、广州、香港三城市资料,找出每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特征2~3点,并分析得出其形成的文化背景。

3.课后学生完成一片小论文(题目选其一):①谈谈如何根据本地的地域文化并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本城市未来的发展②移民城市的发展之路对深圳市未来的规划
〖讨论与交流〗
全班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学生派2~3名学生就研究成果进行发言,并在黑板上标出本组认为最能代表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表现的地理事物名称,教师和其他两组学生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充当听众,并给各组评论打分。

【自我评价】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探讨,列举的案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城市的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放手发动学生,采取自学与模仿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讨论、发言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会城市中人地关系的互动,从中感受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地理素质,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欣赏不同地域文化之美,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注意:①一定要让学生预先阅读学材;②布置给学生收集资料的任务要具体、责任到人,并且,资料最好用多媒体的形式
展示;③教师预先多准备一些备用资料,以防学生在举例说明时出现冷场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