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精品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夯实基础1.改正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音、形有错之处。
A.骇hài 掳去lǔ震悚sù__________B.憎恶è惶急huáng 诘问jié__________C.惧惮dàn 霹雳pī哀悼dào __________D.耐烦fán 烦锁suǒ疮疤chuāng __________2.写出含有下列字的成语。
骇__________ 悚__________ 疮__________惮__________ 拙__________ 惶__________3.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奇特,跟一般情况不同)B.例如说人死了,不能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死了)C.叫她呢,也不闻.。
(说话)D.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恐惧、慌张)4.选词填空我想我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不放炮,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A.也更又B.又也更C.更也又5.仿句练习(1)用你上题所选的项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列例句,对某一文学作品写几句描绘的话。
例句:《山海经》——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仿写的句子要抓住文学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下面几则材料,谈谈你探究的结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基础训练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倘.使(t ǎng) 掳.去(l ǚ) 咒.骂(zh òu) B .惶.急(hu áng) 疮.疤(chu āng) 憎.恶(z èng) C .絮.说(x ù) 规矩.(j ǔ) 惧惮.(d àn) D .霹.雳(p ī) 震悚.(sh ù) 诘.问(ji é)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寡哀悼 烦索之至 B .渴慕 书藉 情有可原C .疮疤 疏懒 莫铭其妙D .震悚 孤孀深不可测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模(2)称(3)帖 (4)薄4.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 A .神仙的力量B .比喻超过平常人的力量C .指精神的动力D .比喻逍遥自在的力量 (2)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 )A .又口渴又羡慕B .迫切地希望C .非常想念D .非常思慕5.文学常识填空。
(1)《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人(填地名),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__________。
这两篇文章都选自散文集__________。
(2)《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先写对阿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事件,后写对阿长的__________,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结尾寄托了作者对阿长的__________之情。
( )( ) ( ) ( ) ( ) ( ) ( ) ( ) ( )( )(3)《山海经》,十八卷,收录了__________至__________初年的作品。
【部编】七年级下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标题和副标题分别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DA项,“锁”应为“琐”;B项,“由”应为“有”;C项,“捡”应为“拣”。
3.B
4.[解析] C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配制而成的”;B项,用词不当,“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与前文语意不符,可将“但还是恰如其分的”改为“但还是有道理的”;D项,成分残缺,在“同桌共读”后加“的情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晓宏同学考试的时候总喜欢偷看别人的试卷,真是个见异思迁的人。
B.刘铮铮同学总是把作业给他的好朋友抄,他对朋友真的很慷慨。
C.王曼曼同学写作业的时候总喜欢瞻前顾后。
D.七(2)班篮球队在这次比赛中空前团结,配合十分高效,摒弃了原来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
二、字词书写2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他外表平庸,面容忧郁,滞(______)留着愚钝和压抑,但他却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xī(______)利的目光令人zhì (______)息,他伟大的灵魂令人敬仰,他笔耕不辍(______),为世人留下了《复活》《战争与和平》等经典作品。
对于现实他深恶(______)痛疾,最终离家出走,病逝于一个小站。
他的墓地只是树林里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没有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然而却让任何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感到深深的震hàn(______)并肃然起敬。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cuǐ璨的明珠。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决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uǐ(______)璨心弦(______)徜(______)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4 . 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_______)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______)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精品训练.doc

9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精品训练一、选择题。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A. 保姆大抵面如土色B. 福橘烦琐莫明其妙C. 渴慕投掷毫不相干D. 哀悼和蔼深不可测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开头)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大家)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两脚两手,在床中间一个“大”字,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得那么热。
A. 张开摆开压烤B. 伸开摆成挤烤C. 张开摊成挤烘D. 伸开摊成压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6、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二、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 ) jié()问 pī( ) 雳渴m ù( )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精讲与训练

阿长与《山海经》【要点同步精讲】基础知识补充1.补充字音憎.恶(zēnɡ)惶.急(huánɡ)诘.问(jié)粗拙.(zhuō)(pīlì)孤孀.(shuānɡ)惊骇.(hài) 惧惮.(dàn)霹雳..2。
辨析字形慕(mù)渴慕疮(chuānɡ)疮疤悚(sǒnɡ)震悚募(mù)募捐怆(chuànɡ)怆然竦(sǒnɡ)竦峙虏(lǔ)俘虏掳.(lǔ)掳掠3。
补充释义(1)骇:惊慌害怕(2)掳:抢走(3)惶急:恐惧着急。
(4)疮疤:①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②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
(5)诘问:追问,责问。
(6)渴慕:非常思慕。
(7)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
(8)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9)孤孀:寡妇.(10)粗拙:粗疏拙劣,不精美.(11)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4.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课文精华巧学问题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知识点拨:事件概括要全面,可以按“××人做了……事”的样子来概括.详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答案: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阿长与山海经》测试【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阿长与山海经》测试【含答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阿长与山海经》测试【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懿.德(y )絮.说(x )掳.去(lǔ)粗拙.(zhuō)B.疮.疤(chuāng)霹.雳(pī)憎.恨(z ng)针灸.(jiǔ)C.孤孀.(shuāng)诘.问(ji )惧惮.(d n)疏.懒(sū)D.震悚.(sǒng)书斋.(zhāi)厌恶.(w )辟.谣(b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繁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复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只见老妇人吓得面如土色....,口齿不清。
D.“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严重..地说。
4.(2021 鄂州)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B.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的花粉。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B.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C.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9《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hài)孤孀(shuāng)渴慕(mù)憎恶(wù)B.掳去(lǔ)惧惮(dàn)惶急(huáng)哀悼(dào)C.粗拙(zhuó)诘问(jí)霹雳(pī)震悚(sǒng)D.絮说(xù)烦琐(suǒ)疮疤(bā)咒骂(zhòu)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童年的“我”对于阿长谋害“我”的隐鼠的怨恨,在阿长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便完全彻底消失了。
B.他一直仔细地观察在座的每个人的每一句话。
.C.童年的事情,往往不容易忘记;童年的读书生活,更会让人们回味无穷。
D.文中的“我”非常喜欢阿长买的《山海经》,被视为珍宝。
3.【2018·天津改编】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
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时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A.②⑤④③⑥①B.⑤③④②⑥①C.③⑥①④⑤②D.①④③②⑥⑤二、填空题1.下面字形有一项错误,找出来并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精品训练
一、选择题。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3
4
”
摆成
摊成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二、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
chuāng()疤孤shuāng( ) jié()问 pī( ) 雳渴m ù( )
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4、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
1
2
3
号不计入内)
全校师生今天听报告,时间是下午四时半,地点在学校礼堂,报告人是交通大队张队长,报告内容是介绍交通安全知识。
5、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一句话简要地表述出来,不超过27个字。
由浙江大学生物科学系钱凯先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与杭州蓝亿健公司合作,经过多年努力,在国际上率先用人工成功培育出盐泽螺旋藻,为我国螺旋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源。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父亲的信》,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
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
父。
”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
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
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
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
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
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
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
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
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
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
一、1、B;2、B;3、C;4、B;5、D;6、B。
二、1、wù dān zhuō dào
sǒng 疮孀诘霹慕2、《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3、实在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产生新的敬意。
4、(1)淡薄;消失;诘问。
(2)又;却;完全。
三、1、肖像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
四、1、示例:电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
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2、示例:对那幅据说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山水画,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始终看不出名气来。
3、勤奋是向导,是航船,有了它,就能找准前进方向,驶向知识海洋的彼岸。
4、今天下午四时半全校师生在学校礼堂听交通大队张队长介绍交通安全的报告。
5、“我国人工培育盐泽螺旋藻获得成功”或者“盐泽螺旋藻在我国人工培育获得成功”等。
五、1、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3、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六、1.因为读了父亲的信,知道老人在为自己担心,认识到自己对老人缺乏理解和关心,深深感到对不起老人。
2.认真;主动;随意;马虎。
3.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
我总能平静第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值那几角钱的邮资的。
4.用“一条长长的线”比喻“一字排开”的信封。
生动形象地写出信封数量很多,对后文的抒情起到垫衬作用。
5.要点:①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满含深情地描写了自己看了信封后,对朴实而真挚的父爱彻悟了。
②抒发了对老人的感念之情。
6.父亲的信;不理解;理解;自己决不辜负老人的亲情,也要多写平安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