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碎片化的大众文化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受众碎片化与媒体碎片化给广告业带来的冲击?广告业应如何应对?

如何理解受众碎片化与媒体碎片化给广告业带来的冲击?广告业应如何应对?

如何理解受众碎片化与媒体碎片化给广告业带来的冲击?广告业应如何应对?媒介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把我们带入了“碎片化”的媒介融合时代,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式改变着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随之带来消费者信息接触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媒介计划、广告营销工作越来越需要创新性。

新媒体时代,媒体经营已经逐渐不再仅限于广告的概念,从“广告”到“窄告”,从单一广告到“全面营销”,真正的媒体营销时代正悄然到来。

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传者和受者身份的模糊和趋同。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流是简单的传-受模式,而如今自媒体让个体受众拥有了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他们可以利用社区、博客、电子杂志、及时通讯工具等编辑发送各种信息。

新的网络结构和功能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和网络服务,打破了传受双方的技术壁垒,受众的参与范围、互动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二)广告营销对象的变化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的特征是选择性接受信息、主动传播信息,并且以移动媒体为中介呈现出分众化、碎片化、移动化、易整合性等生活形态的新特征。

分众化:消费者被划分为一个一个群体,他们各自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每个群体可能和另外的群体有不一样的心理需求或者产品的功能需求;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一一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移动化:移动终端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3G 技术的革新和大规模应用,数据承载和传输能力大为提高,移动互联网也将和互联网一样,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易整合性:营销对象的具体和小众决定了媒体和广告商更加容易了解受众、了解市场,所谓分众,也是容易聚合的。

新媒体的受众,本身就是一些具有相似特质的群体,在一个小范围中具有极高的凝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这些小的分众群体、碎片整合起来,消耗的能量反而比传统媒体要小,运作也更有效,“碎片”不碎,“分众”易合,正是新媒体广告营销的突破点。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视、报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广告无处不在,以各种形式和内容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推广手段,更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社会文化现象。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它对消费观念的塑造上。

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下,我们被不断灌输着“消费至上”的理念。

各种商品被包装得精美绝伦,配上诱人的广告语,让我们觉得拥有了这些商品就能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例如,时尚广告中展示的新款服装和饰品,让人们追求最新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衣橱;汽车广告中强调的豪华配置和高性能,使得许多人将拥有一辆豪车视为成功和身份的象征。

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过度消费和浪费的现象。

广告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标准。

如今的广告往往追求完美的形象,模特们拥有无可挑剔的面容和身材。

这使得很多人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了不自信和焦虑,认为只有符合广告中所呈现的标准才是美的。

女性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身材”而过度节食、减肥,甚至不惜采取极端的美容手段;男性也在广告的影响下,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单一化、理想化的审美标准,忽略了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对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广告也在传递着各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一些广告强调个人主义、追求自我实现和享受当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价值观。

例如,旅游广告鼓励人们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电子产品广告则强调创新和科技带来的便捷,让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和即时满足。

然而,这种价值观的传递并非都是积极的,有时可能会导致人们过于注重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广告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许多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创造了独特而新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语言元素往往能够迅速流行起来,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

广告对社会的文化影响

广告对社会的文化影响

广告对社会的文化影响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部分。

从电视、报纸、杂志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广告以各种形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对社会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塑造价值观方面。

许多广告传递出特定的价值观念,如成功、美丽、幸福等,并将其与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例如,一些汽车广告强调自由、独立和冒险精神,让消费者认为拥有一辆特定品牌的汽车就能实现这些价值。

这种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追求,可能导致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成长。

广告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标准。

在美容和时尚行业的广告中,常常展示出经过精心修饰和美化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成为了大众心目中美的典范。

然而,这种单一化、理想化的审美标准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尤其是对年轻人。

他们可能会因为觉得自己不符合广告中的“美”的标准而产生自卑情绪,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外貌,如过度节食、整形等。

这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使得社会的审美变得越来越单一和狭隘。

同时,广告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认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比如,一些中式糕点的广告会运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包装设计,让消费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广告也能够推动文化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创意,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趋势。

例如,在数字时代,一些广告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也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广告对于语言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广告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富有创意和感染力,能够创造出许多新的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

一些广告口号甚至成为了社会流行语,广泛传播并被人们引用。

例如,“我的地盘听我的”“一切皆有可能”等广告语,不仅具有很强的传播力,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

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

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根据韦伯斯特辞典1988版)在现代,广告被认为是运用媒体而非口头形式传递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旨在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告之提供某种非营利目的的服务以及阐述某种意义和见解等。

由广告的定义,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广告的本质是一种由商家利益出发的传媒,是一种帮助商家获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而且艺术的高雅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只能是小众,而不是绝大多数人。

因而从本质上就是不利于大众消费的。

大众消费,首先就是要求一定要都让绝大部分的大众所知道,让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能买到,而且在绝大部分的人群经济能力符合下的。

大众消费有普遍的消费观念有关。

首先,广告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再好的广告,再合法的广告又都是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坏的,所以说,广告的虚假夸张以及不全面的介绍是不利于大众消费者的。

比如说迪豆的一个3合1去痘广告,说能够去痘,祛斑,美白嫩肤。

广告做得挺好,里面那个美女也不错,脸上一点痘痘也没有。

但是在用过之后,你才发现,刚开始的那几天,痘痘是越来越多,拿去问销售人员,他们都说这是排毒期,用完一个疗程就会有效的,于是你傻乎乎的相信了,以为世界上的确有这个东西能救你,你去买了它的进口版,老老实实用完一个疗程,结果爆豆!于是你伤心落泪去了医院。

广告总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虚假信息,如果说一个广告完全真实,完全全面,那它就不叫广告了,而叫做公告。

广告对大众消费的不利之处还体现在广告的不合理诱导性。

广告用极其艺术的表现手法,吸引着它的消费者,并给消费者创造了一种虚假的需求,这种需求有时甚至会被放得很大,最终导致不合理消费。

从短期利益来看,广告似乎是增加了消费量,但是从长远来看,广告只能让消费者转移消费的对象,比如说百年润发的广告出来,你就从飘柔身上转移到了百年润发上面,这并不会是大众消费量有所提高。

如果说一个广告做得很好很好,让消费者产生了欲望而增加了消费的数量,那也是不合理的。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广告对社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1. 塑造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通过传播商品信息、展示流行趋势等方式,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广告中的商品和服务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成为人们追求和模仿的对象。

这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还可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2. 传递和塑造价值观念:广告中往往蕴含着各种价值观念,如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

这些价值观念通过广告的广泛传播,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虽然这些价值观念并不一定都是积极的,但它们在广告中的频繁出现无疑会强化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3. 反映和构建社会文化:广告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现状和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着社会文化。

广告中的符号、图像、语言等元素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成为人们理解和认同社会文化的媒介。

同时,广告的创新和发展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和创新。

4. 影响社会审美和艺术风格:广告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形式,对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广告作品往往能够引领时尚潮流,推动艺术创新,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广告中的视觉元素和表现手法也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推动社会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

有时,广告可能过于强调物质享受和消费主义,导致人们忽视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有时,广告中可能存在性别歧视、刻板印象等问题,对社会的平等和多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广告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需要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自觉,推动广告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当代大众文化传播趋势分析

当代大众文化传播趋势分析

当代大众文化传播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到新媒体、社交网络,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大众文化传播生态。

那么,当代大众文化传播趋势是什么样的呢?一、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当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难以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短时间内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成为了主流。

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短消息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碎片化传播方式。

这种传播方式容易让人忽略信息本身的价值,但又因为灵活、时效性强、易于传播,所以它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二、个性化的内容定制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每个人的需求和喜好不同,而且随时在变化。

因此,文化产品的内容也需要更加个性化地定制。

在网络时代,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推荐算法等方式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内容,这也是个性化定制的一种表现。

三、跨界化的文化碰撞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

跨界化的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随着一些文化产品的海外推广,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趋同化也愈发明显。

四、全球化的文化传播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文化产品的跨国传播,也为文化产品的推广和流传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普遍接受的游戏、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和推动。

同时,全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有害的因素,如文化剥夺和文化侵略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靠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同时也需要保护文化生态和促进文化多元性。

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需要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实现平衡。

例如,文化产业需要兼顾经济效益、文化维护等多方面因素,以追求可持续发展。

六、社交化的文化传播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发展,让人们更容易地进行互动和分享。

社交化的文化传播成为了一种趋势。

例如,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分享和传播自己的文化喜好和见解,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浅析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

浅析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

浅析短视频广告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短视频广告也成为了各大品牌宣传推广的重要方式。

短视频广告以其生动、有趣、简洁的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同时也对大众消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短视频广告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相比传统的文字广告或平面广告,短视频广告能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动画效果,直观地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使用场景,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往往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被广告所吸引,从而对产品产生兴趣。

短视频广告的形式简洁直接,能够迅速传达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被不断分散,对于繁复的广告内容很难产生兴趣和认同。

而短视频广告通常在15秒到1分钟之间,能够以简洁有力的方式传达产品信息和品牌理念,让消费者在短暂的时间内就能够了解产品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这种形式的广告更符合现代人们获取信息的快速节奏,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影响。

短视频广告的内容生动有趣,能够植入消费文化的元素。

短视频广告通常会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或者幽默搞笑的元素来吸引观众,使得广告不再是单调的宣传,而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消费文化的展示。

这种通过故事情节或者幽默元素来传达产品信息的方式,更容易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中,让他们在观看广告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广告中所传达的消费理念。

与此短视频广告也在改变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观念。

由于短视频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和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得他们更容易对产品产生兴趣并且愿意尝试购买。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短视频广告所展示的时尚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购买行为。

短视频广告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

一方面,短视频广告往往通过美化产品和生活方式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对生活和消费理念产生不健康的追求和认同。

广告社会文化影响

广告社会文化影响

广告社会文化影响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无处不在,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电视、报纸、杂志到互联网、社交媒体,甚至是街头巷尾的广告牌,广告以各种形式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

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它还对社会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它对消费观念的塑造上。

现代广告常常强调物质享受和消费主义,通过各种诱人的画面和语言,鼓励人们不断购买新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时尚广告中的模特穿着最新的潮流服饰,手拎昂贵的包包,这种形象传递给消费者一种信息:拥有这些物品就能展现自己的魅力和社会地位。

于是,人们在广告的影响下,往往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消费观念变得越来越注重外在的表现和即时的满足。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价值观,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的积累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广告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广告中,常常出现被认为是“完美”的形象,比如身材苗条的女性、面容英俊的男性。

这些标准化的美丽形象可能导致人们对自身外貌产生不自信和焦虑,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达到广告中所塑造的完美形象而产生心理压力。

此外,广告中的色彩搭配、构图方式等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标准。

长期接触某种特定风格的广告,可能会使人们对美的定义变得狭窄和单一,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多元的审美可能性。

在文化传承方面,广告有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如春节期间以传统习俗为主题的广告,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认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广告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尊重,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的曲解和庸俗化。

广告还对社会语言产生影响。

许多广告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创造了新颖、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些语言形式可能会迅速传播并融入到日常用语中,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

但另一方面,一些广告为了追求简洁和冲击力,使用了不规范的语言,甚至是错别字、病句,这可能会对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造成一定的破坏,尤其是对正在学习语言的儿童和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与碎片化的大众文化
一、何谓碎片化
“砰片化”一词(fragmentation)在上世纪80年代由后现代主义研究者提出时,指的是后现代文化视野中真实的实在转化为各种影像:时间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片断。

至90年代,“碎片化”之说延展到社会学、广告学,如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塔洛就在其1997年出版的著作中写道:“一种共识就很快取得影响,即因为美国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支离破碎,广告主需要各种视听形态以吸引比以往更狭窄和更确定的受众。

”近年,由我国社会学李强、广告学黄升民等学者撰文解析,“碎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学、消费行为学、传播学界的热门概念,指的是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

面对这种碎片化的趋势,我们无疑需要进行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所提出的“广告载具”,则是对碎片化微观承接的一个对应概念,对广告营销、媒体经营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网络时代下的碎片化
昔日的碎片化可能还是局部的碎片化,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整个社会开始进入到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与网络建立了联系。

网络化的时代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即是信源的发布者又是一个媒介的传播者。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们每天通过手机报、博客、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我们在各个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在吃饭时看一眼电视,在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微博。

人们每天浮光掠影地阅读非常多的信息,可是,除了增加一些谈资外,回想起来,似乎并没有记住多少东西。

信息量如此之多,我们获取信息如此容易,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

三、碎片化的表现
1、社会阶层碎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并推进了社会转型。

社会的转型使得社会利益群体出现多样化,由于不同利益群体构成的各社会阶层,又在不同的分化坐标上相互交叉,又被裂化为
更多的小群体,即碎片化。

这种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在我国表现尤为明显。

2、消费需求碎片化
伴随着社会阶层的碎片化,曾经消费行为有着惊人一致性的中国消费者,自然也被不同的经济力量消解成“碎片”。

以消费者所属阶层碎片化为基础,由于人们的观念、个性的差异,在同一细分阶层中也会因为态度观念、生
活方式而导致社会形态的差异。

另外,消费者生活形态更加细化,消费者
在物质、享受生活、个人偏好和自我个性的展现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他们求新求变、追求与众不同。

3、媒体接触碎片化
“碎片化”是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传播领域则是:一方面传统媒介市场份额收缩,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
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媒介的勃兴,传播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
达意见的多元。

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而对的社会语境。

”在这种语境中,最典型的体现则是受众接触媒体的时间、习惯、对象,已全然不同
于以往一个频道、一张晚报、一个电台的接触传统,而是被各种媒体分割
得支离破碎。

四、碎片化下的广告
在广告界,如何让广告信息均指向特定的受众是最基本的追求。

美国广告学者雪莉·贝尔吉就曾经说道:“广告商根据受众需求使他们的讯息针对某一个受众群……让每一个主顾的产品与一个十分确定的受众群相匹配,
这样一来,每一美元的广告费都不白花。

”这里,所强调的是广告信息需要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亦为消费者群体进行匹配。

当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催生了消费需求的碎片化,而“消费者和品牌的‘碎片化’使得大众传媒也呈现‘碎片化’的发展趋势”。

那么,这一“碎片化”
的大潮中广告将以何种方式来使得广告信息准确的传达到碎片化的消费者
呢?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碎片化的社会文化时代不会转瞬即逝。

碎片化的大众文化下,为了使得广告信息可以顺利的到达广告受众,取得有效的
广告效果,迫使广告也不得不改变其以前的传播模式,开始进行碎片化的
传播。

广告开始编辑碎片化的信息,通过碎片化的媒介,把碎片化的广告信息传递到碎片化的受众中去。

碎片化的大众文化下,广告开始抛弃以往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面对碎片化的受众,广告人不得不用碎片化的、新奇的信息去吸引广告受众。

但是这样的广告内容传递给消费者的只是企业片面的信息,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也只是片面的。

消费者对于某个企业的追捧可能只是一时的兴起,他们对于企业完全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的发展,无法让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一个完整的形象,无法把企业的文化理念持续不断地传递给消费者。

当下碎片化的时代下,广告在不得不碎片化的情况下去获得消费者的关注时,不能只是关注于一时的关注度,必须要在进行碎片化的广告同时要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利益。

企业要在进行碎片化的广告时,试着改变广告的传播内容,在广告的过程中要注意企业整体文化的传播。

让消费者对企业有一个持续的、完整的、全面的认识,让消费者与企业建立起一个长久的、高粘度的关系。

碎片化是当下的主流,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随波逐流,但是碎片化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企业也不能只是沉迷于碎片化的广告。

企业最高的目标不是获得消费者暂时的关注,而是要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联系,使消费者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

所以企业还是要在以后的广告中注意对企业整体文化的塑造及传播,着眼于企业长久的发展,引导消费者摒弃碎片化的信息接受转向接受系统化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