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近代史课件)21页PPT
为新中国而奋斗课件

1948年2月19日,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发表明《告中国人民 书》, 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和国民党的统治提出了多方面的批 评, 如“把他们政党和他们个人利益臵于受难人民的利益之上”, “对于他们的党抱着非常狂妄的忠诚, 绝不容忍其他一切的政治 信仰, 他们所用的方法非常残忍”, 并且含蓄地批评国民党的极 权制度, 有独立思想的人, 不是屈服于思想统制, 就是被迅速清 除。
国民党为什么败走台湾
1、一党专制,在农村统治薄弱
国民党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 益,这一政权的社会基础本身就极其狭隘,掌 握政权后的腐朽本性日益暴从而丧失民心。
2、腐败,对人民掠夺,失去民心
在抗战后期以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 府官员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严重丧 失人心。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导致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重点问题: 国民党为什么败走台湾 如何理解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历史的选择
1948年1月,蒋介石: “老实说,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政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颓 唐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 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 淘汰了。”
1947 年6 月,蒋介石曾自夸:“无论就哪一方面看,我们 都占有绝对 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技术或经 验,共军不如我们,至于军需补给, 如粮食弹药等,我们也比匪军丰富 十倍。”7 个月后,即1948 年1 月, 蒋介石虽然还声称,“物质上我们 有很好的装备,有很精良的武器, 可以说具备了一切胜利的条件”
人民共和国是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 社会革命,走向民主和进步
1、经济:土地改革 2、政治:民主化 3、文化教育:普及教育,宣传文 明和进步(妇女解放,破除迷信)
二、共产党: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课件

16
1947年10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 月颁布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 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 者有其田的制度” 者有其田的制度” 。
1947.7.17- 1947.7.17- 9.13刘少奇主 9.13刘少奇主 持召开全国土 地问题会议, 地问题会议, 并制定了《 并制定了《中 国土地法大纲》 国土地法大纲》
8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是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在政协召 中国共产党是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 开时,毛泽东指出, 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 开时,毛泽东指出,“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 从此开始” 从此开始”。 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隘,既不能容忍、 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隘,既不能容忍、 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 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 1946年 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 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命令他 的党徒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 luò)大端, 的党徒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luò luò)大端, 妥筹补救” 他以内战的行动, 妥筹补救”。他以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一 纸空文。 纸空文。
17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1948年秋1亿解放区农民分得土地, 1948年秋1亿解放区农民分得土地,农民踊跃 年秋 参军保卫胜利果实。 参军保卫胜利果实。
18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国民党腐败失去民心, 国民党腐败失去民心, 人民流离失所; 人民流离失所; 经济崩溃; 经济崩溃;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
•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 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 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 求全歼,不使漏网。
第三,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苏北淮阴。
当时在担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李一氓回忆道:“其实 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真心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建国的。蒋介石公开撕
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也似乎
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因为在淮阴的时候,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 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 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 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 当时我的设想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地势要高,不会被水淹。我也曾和 少数同志到淮阴城外走过几遍,看了些地势较高的位置。还没有定下
三、军事方面
1、国民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固守城市 而共产党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 和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2、派性斗争严重,不团结。政令军令不统一 3、因贪污腐败导致意志消退 4、共产党善于在部队搞思想政治教育化敌为友,改 造俘虏兵。国民党军队共有188万人投诚 5、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做得好
第二、在内部初步商定参加国民政府委员会和经过改组后
的行政院的名单。中共中央致电在重庆的代表团,告诉他 们:“‘国府委员会仍照周在延所提八人,即毛(泽东)、
林(伯渠)、董(必武)、周(恩来)、刘少奇、范明枢、
张闻天为适宜,以便将来指导中心移至外边。第一次会议 少奇可不出席。范明枢能否出外,已去电询问,尚未得复。 如范不就,则提命傅茂公(彭真)。’‘同意周(恩来)、 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分任行政院副院长、 两部长及不管部。’”[1] [1]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5页。
近代史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 军民的自卫战争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 党政府密发《剿匪手 本》,后即命令山西 阎锡山所部进攻中共 晋冀鲁豫解放区
1.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 国民党进攻我 中原解放区,内 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坚 决认定,以革 命战争反对反 革命战争
2.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
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 统治覆灭。
1949年底大陆全境解放。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1.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主专政》 2. 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次全体会议召开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发表《对时局的意 见》拥护中共领导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9—1948.11辽沈战役歼敌47万 •1948.11—1949.1淮海战役歼敌55万 •1948.11—1949.1平津战役歼敌52万 2.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
《共同纲领》—规定 新中国国体,政体 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A.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参加和支持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国际无产阶级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 2. 中国革命胜利基本经验 第一,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重庆谈判视频
《双十协定》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8月29日至 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 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 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该会谈纪要列入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 、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 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等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 中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 达成协议。 《双十协定》公布不久,即被蒋介石公开撕毁。尽管如此,但《双 十协定》的签订是有其意义的,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势力 ,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使国 民党当局陷入被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7章新中国奋斗PPT课件

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
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
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 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CHENLI
38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 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 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第二,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 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 场上。
第三, 1948年4月30日,中共提出召开政治协商
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
第六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CHENLI
1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CHENLI
2
解放战争时期:
主要矛盾:阶级矛盾 斗争实质: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 三种建国方案: 存在三条战线斗争:
34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949年10月1日下午2 点55分,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 立,在首都北京举行 典礼。
下午三点整,中央人 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宣布典礼开始。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副主 席、各位代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义 勇军进行曲》。毛泽 东主席宣布:“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CHENLI
18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新形 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 土地制度的改革运动,以充分地调动 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使 正在胜利发展的解放战争获得源源不 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3.美国支持国民党 的内战政策
抗战 胜利 后美 国援 助国 民党 的各 种军 事装 备
美国帮国民党运兵
窃贼和他的老板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5 日,中共中央 在对时局的宣 言中明确提出 “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 号。
视频:重庆谈判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 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 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 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的代表38人。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 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 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 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 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战 争 的 第 二 阶 段
1946年11月至1947年 2月的四个月作战, 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 场、晋冀鲁豫战场、 晋察冀战场及东北战 场歼灭国民党军队4l 万余人;国民党军队 占领解放区城市87座, 人民解放军收复和新 解放的城市也是87座。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二)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经过土地制度改革,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 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 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翻身农民支援解放军前线作战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 新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经历的发展阶段
• 1.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 违背了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意愿,坚 持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
16
(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条战线: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 民主运动。 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5·20运动 反美扶日大游行
台湾二·二八运动
17
(三)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民主党派是泛指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产生的、 介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政党和 政治派别。在抗日战争中和反对国民党独裁 统治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 2.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的十年。
• 3.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 命”的十年。
• 4.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27
• 而从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在徘徊 中前进的两年,为实现新时期的伟大历 史转折准备了条件。
•主张:
• 对蒋介石采取“洗脸”政策
• 和平、民主、团结
•实力:
• 人民军队120万
• 处于华北,华中
3
一、抗战胜利后的“和”与“战”
•(二)战
国民党 • 主张: • 恢复到抗战前,坚持独裁统治 • 谈判 • 实力: • 430万军队 • 退守到了西南、西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讲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
这段历史主要是从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国民党为发动内战的准备时期,也是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和制止内战而不懈努力的时期;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时期;1947年6月至1949年9月,是国民党防守、人民解放军反攻时期。
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是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二是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三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四是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一)美、苏的对华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倚恃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集中力量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积极向全球扩张。
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美苏的对华政策,给中国政局以巨大影响。
美国政府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有效地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把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视为实现其目的的一大障碍,采取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
在日本宣布投降后,指令侵华日军等待国民党政府前来接收,而不得向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投降。
它以贷款、物资援助及提供服务等名义,继续给国民党政府以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又以遣送日本战俘、帮助国民党政府接收沦陷区等名义,派大批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中国的一些港口和大城市,以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同时出动大量飞机和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和接收人员到各地。
美国政府的种种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综合国力不如美国。
为了集中力量与美国在欧洲抗衡,它在亚洲实行既阻止美国势力扩张,又与美国达成某种妥协,同时尽可能扩展自己势力政策。
在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领导人利用美国急于要求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心理,以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为交换条件,谋求在东北取得不冻的军事港口、贸易港口和铁路交通等优越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