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0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0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重点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 一、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本章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
1、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张治中等合影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人民自卫队
一、全国解放区战争的胜利发展
1.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 年 月底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 大别山 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 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皖,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共对各民主党派采取 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毛泽东与民主党派人士在一起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民盟由于抗战特别由于政协的 民盟由于抗战特别由于政协的 机缘, 机缘,客观上一时造成了他在全国 的第三党地位, 的第三党地位,使他中间许多领导 人物代表着中产阶级的想法, 人物代表着中产阶级的想法,企图 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 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 三条道路。 三条道路。”----周恩来 周恩来
1947年10月颁布《中国土地大纲》, 年 月颁布 中国土地大纲》 月颁布《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2. 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1948年秋 亿解放区农民分 年秋1亿解放区农民分 年秋 得土地, 得土地,农民踊跃参军保卫 胜利果实。 胜利果实。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5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人民共和国: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国民党当局对其不断地用暴力手段对它实行迫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非法
遭国民党暗杀的李公朴、 遭国民党暗杀的李公朴、闻一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民盟解散,宣告“第三条道路” 民盟解散,宣告“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1947年5月3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伪造的《中共地 下斗争路线纲领》,公然诬蔑民主同盟、民主促进会、三 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受中共之命,而准备甘为中共之新 的暴乱工具”。 ◆1947年5月27日,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命令“所有 民盟分子及与民盟有关团体组织,统限于11月底前办竣脱 离民盟手续”。 ◆迫于形势,民盟于1947年11月5日举行扩大会议,宣布自 动解散。
原国民党及与国民党 有历史联系的人士 中上层知识分子 经济界人士及有关专家学者 从事教育、科学、出版、 从事教育、科学、出版、文化及其 他工作的知识分子 医药卫生和科学技术、 医药卫生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界 的中高级知识分子 归国华侨、侨眷、 归国华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 的代表性人士、 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 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界 的高中级知识分子 居住在大陆的台湾省籍人士
一、解放战争的简单经过
加 紧 练 兵
参加政协会议的中共代 表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为什么要答应并亲自到重庆谈判?
A、可以响应全国人民呼吁和平民主的呼声,尽 力争取和平,制止内战。
B、可以表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政治 上取得主动权。
C、可以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团结和教育当时对国民党尚报有希望的人民。
重庆谈判(1945年8月)
左起:张治中、毛泽东、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
美国援助国民党的军事装备 美国帮国民党运兵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蒋介石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 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 ,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1945年5月) 上的讲话。引自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58页
“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 务,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 之体系” 。
(2)美国帝国主义的援助,也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 (3)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而在这方
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 (4)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革命的正义的性
质,必然要获得人民的拥护。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全面内战前,我们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三)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西藏和平解放
新疆各族民众庆 祝和平解放
海南岛全岛解放
从1946年7月内战爆发到1949年12月战争结束, 人民解放战争历时三年半,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807万人,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 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 与国民党当局谈判。
王若飞 周恩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南下挺进大别山的部队在渡河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了由 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了“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2月,杨家沟 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 利的行动纲领。
十二月会议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 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毛 泽东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 的任务》的报告。分析了当 时形势,总结了人民解放战 争经验,提出了十大军事原 则,阐明了人民解放转入战 略进攻后的作战方针,以及 土改、整党、经济工作、统 一战线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 周恩来作了人民解放军18个 月以来所取得的胜利的总结。 十二月会议为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 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一系列 政策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青化砭战役中,彭德怀与指战员在一起
粟裕在指挥孟良崮战役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
解放战争第二年形势的重大变化
国民党 总兵力 430万 正规军 200万
共产党
373万 15长,大部分兵力 机动性 用于防守,机动兵力减少 士气 士气低落,充满失败情绪
个重大的挫折,同时宣告了所谓“第三条道路”的 彻底破产。
张 澜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5日至19日在香港举行一届三中全会。沈钧儒、章 伯钧、周新民、朱蕴山、柳亚子、邓初民、何公敢、刘王立明、 李伯球、冯素陶等29人出席了会议,民盟南方总支部、西南总支 部、上海市支部、重庆市支部、云南省支部、港九支部及马来亚 支部的代表12人列席会议。沈钧儒、章伯钧主持这次全会。会议 明确宣告,民盟“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指 出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民 盟必须站在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场,为彻底推翻国民党统 治集团、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驱逐美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人 民的民主而奋斗。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立场。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公开表示承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地位。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立场。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国民党的反动政权陷入众叛亲离、彻底孤立的境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解放军的 战略进攻
内线作战 林彪、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
彭德怀、贺龙率军收复延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 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 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 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 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 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 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 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 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1]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年版,第62、63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 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 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 介石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民主人士马叙伦说:“我们以为在共产党方
面,战是他根本不愿意的,因为战是他们的损失;
可是应战是他们不能避免而且愿意的,因为不应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

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答: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3.美国支持国民党 的内战政策
抗战 胜利 后美 国援 助国 民党 的各 种军 事装 备
美国帮国民党运兵
窃贼和他的老板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5 日,中共中央 在对时局的宣 言中明确提出 “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 号。
视频:重庆谈判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 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 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 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的代表38人。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 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 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 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 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战 争 的 第 二 阶 段
1946年11月至1947年 2月的四个月作战, 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 场、晋冀鲁豫战场、 晋察冀战场及东北战 场歼灭国民党军队4l 万余人;国民党军队 占领解放区城市87座, 人民解放军收复和新 解放的城市也是87座。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二)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经过土地制度改革,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 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 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翻身农民支援解放军前线作战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知识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知识讲稿

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1
标志: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 军
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
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 富
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军相互策应,机
动歼敌。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由
·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
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
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
即 “ 五·二○”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
正式形成。
·
10、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
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
阶级的联盟。
·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
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 商格局的形成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各民主党派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 反对独裁。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 基本一致;
1 3.58
23.8% 76.2% 23% 77% 28.6% 71.4%
地区面积
国民党方面 城市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13606.7万人 33893.3万人
人口
国民党在战争初期的战略方针是:沿主要铁路干线 由南向北,夺取大城市,控制交通线,将中共军队主力 分割歼灭,或将黄河以南中共军队逐步压迫至黄河以北, 然后将其围歼于华北地区,从而达到变解放区为国民政 府统治区的目的。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敌人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 解放区。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 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 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 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 战役胜利,歼灭敌军3万多人,从而粉碎了敌 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上,陈毅等指挥的华东解放军发动 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 七十四师,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
一二· 一运动
反饥饿反迫害 运动
(二)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7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有120万工人罢工; 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40多个城镇发生 “抢米”风潮;

在农村,不断掀起反抗国民党当局征丁、征粮、征 税的“反三征”浪潮,300多个县发生民变;

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也掀起人民革命运动。
客观原因:国民党的军队主力军在大后方; 牵制因素:大后方人民反对内战;国民党内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国际影响:苏、美、英等国际力量不希望中国马上发生内战。
挥手之间
飞赴重庆
美国一向以天赋使 命自居,向全球推广他 的民主和自由。虽然美 国采取种种方式力促 “中国政府开明化,加 强民主程序,规定个人 基本权利,建立一个自 由、统一、民主的中 国”,但扶蒋反共政策 使蒋介石在独裁道路上 越走越远。
第二条战线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政治上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假和平、
真内战的面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
影响,逐步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思想深入人
心,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
放区的武装斗争。
第三,在军事上牵制了国民党部分军队的兵 力,使之不能全部投入前线作战,直接配合了军 事战线的作战,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第四,为输送干部支援解放战争,配合人民 军队接管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第二条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执 政的借鉴。


1949年10月1日下午2 点55分,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 立,在首都北京举行 典礼。 下午三点整,中央人 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宣布典礼开始。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副主 席、各位代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义 勇军进行曲》。毛泽 东主席宣布:“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请看录像

《战和风云— —从重庆谈判 到政治协商会 议》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1946.7)
项 别 兵力 数 目 百分比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120万人 430万人
228.5800万平方公 里 731.1720万平方公 里 464座(中小城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特的形势中以 独特的方式展开。 所谓“独特形势”,捉住战机果断地从战略防御转 入战略进攻,并取得巨大成功。 所谓“独特方式”,即担任战略进攻任务的人民解 放军主力,采取了不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而 是千里跃进的方式;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同时并存, 密切配合,在战略上双方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

在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时,作为“第三方面”主
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


积极参加和支持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做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策反工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中间路线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他 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但也 不为蒋介石国民党所容。 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 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 加取缔”。11月6日民盟被迫发表解散公告。这标 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第三条 道路的彻底幻灭。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
占领总统府
七 钟山风雨起苍黄, 律 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 虎踞龙盘今胜昔, 民 天翻地覆慨而慷。 解 宜将胜勇追穷寇, 放 不可沽名学霸王。 军 天若有情天亦老, 占 人间正道是沧桑。 领 南 京


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人民解 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 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 分别以战斗方式 或和平方式, 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 广大国土。 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 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 区获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 人民赶出中国大陆。
三大战役的胜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 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142天,共歼敌154万余 人。连同济南等战役,战争第3年的7个月作战, 共歼敌232万人。从战争规模和取得的结果看, 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 万,国民党的主力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 基础。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解放军的 战略进攻
内线作战 林彪、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
彭德怀、贺龙率军收复延安
挺进大别山和战略反攻的胜利



挺进大别山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国民党此时正 在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重兵深陷陕北和 山东两战场,中原地区兵力空虚。 二是大别山是老根据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易于立足。 三是中原地区战略位臵十分重要。人民解放军 若出击中原,建立根据地,就可直接威胁国民 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1948年4月 1日晋绥干部会 议上系统阐明了 土地革命总路线: 依靠贫农、团结 中农、有步骤地、 有分别地消灭封 建剥削制度,发 展农业生产。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一)学生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学生运动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 的先导,从昆明“一二·一”运动开始,到 北平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学生运动从争取民 主发展到了反帝爱国。 “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即“五·二〇 运动)和“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则是学生 运动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第二条战线形成 的标志。
1946年1月10日,毛泽东签发的 《停战通告》
1946年1月10日至 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 庆召开。会议通过了 《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 协议》、《和平建国纲 领》、《关于军事问题 的协议》、《关于国民 大会问题的协议》和 《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 协议》等五项协议。中 国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 政协协议。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强大
“我们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已经不是 1927年时候的情况了,也不是1937年时候的情况了。国民 党从来不肯承认共产党的平等地位,现在也只好承认了。 我们解放区的工作,已经影响到全中国、全世界了。”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8 页。)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 动节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 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 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作战步骤是,先集中兵力,迅速消灭山海关关内的 中共部队主力,控制津浦线、平汉线两条南北交通大动 脉,稳定江南,确保华北,尔后转向山海关外,进攻东 北。为此,国民党运用80%的兵力计193个旅约160万人, 发动全面进攻。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自卫 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明 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
党早已确立的战略目标。抗战胜利前后的国际国
内形势对中国人民实现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
的战略目标是有利的。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5 日中共中央在对 时局的宣言中提 出“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号, 阐明中共中央争 取和平民主反对 内战独裁的方针, 并为争取和平建 国早日实现做出 努力。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战略决战的首战 为什么放在东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