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合集下载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

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

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全 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带来的创伤,休养生息。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这一根本 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说明中国共产 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 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通过与国民党实行的军政 独裁的状况的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1945年5月) 上的讲话。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 民出版社1992年版,158页
蒋介石
“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 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之体系, 即创造斗争之优势环境。”
——潘公展(原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鼓吹反共) 荣孟源:《蒋家王朝》224-225页 潘公展
在全面内战没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力图避 免内战,争取通过和平的道路来实现中国社会政 治改革。建设一个新中国。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提出反对内战,主张与 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准备走长期迂回曲折的道 路。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 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 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8月25日晚,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 王若飞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迫使中共“放弃武装,改走合法道路”;或者“放手动 员作战”。“这两条道路任取其一,都足以解决中共问题”。 但“这两条道路”中,武的一手是根本的,“与中共及 各党派组织‘联合政府’,其结果是整个中国‘和平转变’ 为苏俄的附庸,苏俄即兵不血刃而控制整个中国“。 ——蒋介石:《苏俄与中国》,台湾 中正书局1957年版,155-15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解放军的 战略进攻
内线作战 林彪、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
彭德怀、贺龙率军收复延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 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 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 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 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 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 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 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 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1]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年版,第62、63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 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 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 介石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民主人士马叙伦说:“我们以为在共产党方
面,战是他根本不愿意的,因为战是他们的损失;
可是应战是他们不能避免而且愿意的,因为不应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第七章__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__为新中国而奋斗

参考资料
1、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 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 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3、《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1948年1月19日) 4、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 月30日)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通过)
中国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
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
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 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 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 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 才有光明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战争形势的变化 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战略决战时机已成熟 三大战役(1948.09.12~1949.01.31)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 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142天,共歼敌154万余 人。连同济南等战役,战争第3年的7个月作战, 共歼敌232万人。从战争规模和取得的结果看, 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 万,国民党的主力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 基础。
占领总统府
七 钟山风雨起苍黄, 律 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 虎踞龙盘今胜昔, 民 天翻地覆慨而慷。 解 宜将胜勇追穷寇, 放 不可沽名学霸王。 军 天若有情天亦老, 占 人间正道是沧桑。 领 南 京
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人民解放 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 举行胜利大进军, 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 平方式, 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 国土。 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 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 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 出中国大陆。

第七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七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

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盾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B )。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4.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5.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 )。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C)。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7.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 B )。

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区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8.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B )。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9.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D )。

A、张治中B、蔡廷锴C、杜聿明D、傅作义1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针对的是( D )。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 B )。

A、保持中立的政策B、扶蒋反共的政策C、武力干涉的政策D、遏制中国的政策1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 C )。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二节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二节

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 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 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 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议达成 政府组织问题、和平建国纲领问 题、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 题、军事问题五项协议,确立了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参加政协会 议的中共代表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①整编军队。
共产党 维护政 协协议
1.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 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2.诱使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 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 国;
蒋介石电 邀毛泽东 的原因 3.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 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 共。
1. 和平建国是全体中国 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2. 只要存在和平的可能 性,就应努力争取光明的前 途;
1945年8月28日 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 在延安机场向欢送的 军民挥帽告别
重庆谈判期间的毛泽 东和蒋介石合影重庆 谈判_标清.flv
重庆谈判结果
1945 年 10 月 10 日,双方 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 纪要》即‚双十协定‛,确 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 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 战‛。
“双十协定”的三类内容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 年 10 月 10 日,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 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的口号。 这个口号的提出,极大 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全体指 战员和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 进攻的新形势,要求解放 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 地制度的改革运动,以充 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 和生产的积极性,使正在 胜利发展的解放战争获得 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 支持。
剥夺一支战胜军的受降权,这是对 我们的极大侮辱!我们甚至连派一个 代表参加受降典礼的资格都没有,我 无法向我的部下和战士解释。 要知道,这不是武器问题,而是正义与 军队的荣誉。我们不想要那几只破枪,你打了 我七八年,你至少要跟我鞠个躬。我不能不愤 慨,我不能不抗议!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的形势如何?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来说,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 的目标是有利的。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 、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 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 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扩大。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1.抗战刚胜利,中国就面临着内战的危险。 2.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 和平谈判。 3.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 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 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 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 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 “宪法”。 (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爱国民主运动。(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 民党暗杀。)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 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 ,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 奋斗。
我说你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我的分析
组员:李武曦、李刚、胡海超、郭栋、秋添 、丁亚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重点难点整理:
1.人民解放军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 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3.七届二中全会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5.《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6.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7.试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七章_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七章_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二条战线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政治上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假和平、
真内战的面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
影响,逐步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思想深入人
心,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
放区的武装斗争。
第三,在军事上牵制了国民党部分军队的兵 力,使之不能全部投入前线作战,直接配合了军 事战线的作战,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第四,为输送干部支援解放战争,配合人民 军队接管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第二条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执 政的借鉴。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敌人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 解放区。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 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 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 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 战役胜利,歼灭敌军3万多人,从而粉碎了敌 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上,陈毅等指挥的华东解放军发动 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 七十四师,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特的形势中以 独特的方式展开。 所谓“独特形势”,捉住战机果断地从战略防御转 入战略进攻,并取得巨大成功。 所谓“独特方式”,即担任战略进攻任务的人民解 放军主力,采取了不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而 是千里跃进的方式;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同时并存, 密切配合,在战略上双方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正式签订停战协定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会议达成政府 组织问题、和平建 国纲领问题、国民 大会问题、宪法草 案问题、军事问题 五项协议,确立了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 针。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 召开,图为会场外情景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视频)重庆和谈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视频)内战爆发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必须打败蒋介石 美帝国主义指挥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 的反革命的战争。 软弱和退让会断送民族的前途。
能够打败蒋介石 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起临时作用。 人心的向背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是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必然获得全 国人民拥护。
3、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政治上,和人民群众密 切合作,建立最广泛的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 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 作战原则。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自卫 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
3、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 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国民党
1946年6月至 10月 侵占解放区城市 153座
共产党
收复城市48座、 歼敌29.8万人 收复和解放城市 87座、歼敌41万 人 收复和解放了 153座城市、歼 敌40余万人
美国为国民党提供武器装备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 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提 出“和平、民主、团结” 的口号,阐明中共中央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 独裁的方针,并为争取 和平建国早日实现做出 努力。
《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8月28日,毛 泽东偕周恩来、王若 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 局进行谈判。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
教学要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教学要点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第一,整编军队。 共产党 维护政 协协议 第二,在内部初步商定参加国民政府委员 会和经过改组后的行政院的名单。 第三,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 苏北淮阴。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第一,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能容忍任何的民主改革。
国民党 破坏政 协协议
第二,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 第三,计划先关内大打,后关外大打,时 机成熟则发动全国内战。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 自卫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3、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 国民党军进攻中 原解放区,标志 着全面内战的爆 发。
向中原急速推进的国民党军队
1、全面内战爆发
国共关系破裂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张家口。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定胜 负的斗争史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二)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 面危机,认识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并迅 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三)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 形成的历史条件;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 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731.1720万平方公里

目 120万人 430万人
百分比 1 3.58 23.8% 76.2% 23% 77% 28.6% 71.4%
228.5800万平方公里
464座(中小城市)
国民党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13606.7万人 33893.3万人
人口
1、全面内战爆发
飞赴重庆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左起:张治中、毛泽东、赫尔利、 周恩来、王若飞
谈判前毛泽东与蒋介石合影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10月10日,国共 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 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并公开 发表。
《双十协定》文本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 国共双方下达停战 令,政治协商会议 在重庆开幕。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 自卫战争
5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总的来说,对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有利。
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民族解 放运动的新发展; 国内,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 前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解放 区人口扩大到1亿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但是,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首先,抗战刚胜利,中国就面临着内战的 危险; 其次,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 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 方针; 再次,国民党的反攻方针得到美国的支持。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美国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
蒋介石宣布于1946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 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
1947年3月,国民党当局令中共代表限期 撤退。
1、全面内战爆发
全面内战爆发时的形势图
1、全面内战爆发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1946.7)
项 别 兵力 共产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地区面积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