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心理学学习计划.doc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5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5篇学校心理健康训练工作方案范文1(一)加强心理健康训练的组织领导我校的心理健康训练工作主要由德育部门负责,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训练工作网络,做到有分管领导,有兼职辅导老师,更有班主任乃至全体老师的主动参预。
连续坚持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学期不少于2次,使心理健康训练工作有切实的指导、协调、检查和评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明确心理健康训练的主要内容在学校生中开展心理健康训练是要关怀同学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特殊现象,增加同学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把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整技巧等。
依据同学各个年龄阶段的进展特点和规律,学校低、中、高班级段应各有不同,我校将结合同学实际确立好以下训练重点:1、学习心理。
包括同学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同学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建立对他人主动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同学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
主要教给同学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等。
3、自我调适。
要引导同学正确熟识自我、评价自我、关怀其树立信念,获得主动的自我认同感。
要让他们学会调整和把握自己的心情和意志。
4、青春期心理。
要让高班级同学了解青春期身心进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同学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5、责任心体验活动。
连续以我校心理训练的特色开展活动,以校本可称为载体,提升心理训练的育人目标。
(三)落实心理健康训练的工作重点1、要做好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育人工作(1)发挥兼职心理辅导老师的重要指导作用。
目前我校已有1名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富有急躁、信念和恒心的班主任,人人对心理健康辅导布满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今后将更好地指导并服务于我校心理健康训练工作。
重点将做好:A、定时开放“阳光小屋”,进行个别辅导。
学校投入确定数量的心理健康训练经费,将学校的“阳光小屋”进行了重新布置和整理,添置了一些必要的、专用的心理询问设施设备和活动器材,目前心语室已经符合各项要求,可以为同学供应很好的服务。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计划心理教育的目标心理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态,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社交技能,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心理韧性。
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强学生的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预防情绪障碍。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人际关系。
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教育的内容心理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发展特点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心理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情绪管理教育:教育学生如何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
学习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人际关系教育:教育学生如何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挫折应对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积极应对的心态。
心理教育的方法心理教育的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心理教育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通过心理课程,系统传授心理知识和技能。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咨询。
团体活动:通过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家庭支持和帮助。
心理教育的评估为了了解心理教育的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自我评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行为,评估心理教育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家长评估: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反馈孩子的心理状况和问题,与学校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心理教育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心理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心理教育专业队伍:招聘具有专业背景和心理咨询经验的教师,提高心理教育的专业水平。
教育心理学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教育心理学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标题:教育心理学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一、学习计划的目标
1.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能正确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3.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学习内容安排
1. 学习动机理论,了解学习动机的种类和如何促进学习动机;
2. 认知理论,了解记忆与忘记规律,如何进行有效学习;
3. 学习方法论,掌握阅读、听写、提纲分类等学习方法;
4. 个性发展与成长规律,了解成长阶段特点和个性差异;
5. 学习评价理论,掌握学习成果评价方法。
三、学习进度规划
1-2周:学习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
3-4周:学习方法论;
5-6周:个性发展与成长规律;
7-8周:学习评价理论。
四、学习考核
周中测试、月考、期末考核等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跟踪监测。
五、学习反思
每个月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本学习计划安排了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进度,同时设计考核和反思机制,以帮助学习者有计划和规律地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主要工作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继续加强心理健康兼职教师的进阶培训,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
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设立多种咨询途径:心灵屋;“心语热线”,进行电话咨询辅导;红领巾广播;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
并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
所以,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利用家长学校活动(如家长会、家访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计划一、明确工作目标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品德、个性、社会性及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组织机构。
建立一个由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心理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全员关心、支持、帮助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确定心理教育工作的核心。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要针对学校实际,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核心工作,通过开展各项有益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工作制度。
建立心理教育工作制度,如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制度、心理疏导工作制度、心理教育评价制度等,确保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心理教育课程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保证并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配备专职教师授课。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如“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如何面对挫折”等。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
注重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任老师要积极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注重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注重宣传推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实现自我成长。
利用校园网络等宣传媒体。
通过校园网、班级微信群等宣传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心理剧演出、心理辅导活动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五、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教师编心理学学习计划

教师编心理学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理解心理学对教学的影响,了解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提高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对学生心理的洞察力。
二、学习内容及方式1.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1)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
(2)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掌握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3)阅读心理学入门教材,并注重对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和理解。
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心理学专业书籍、网络资源以及参加心理学相关的公开课、讲座等形式来学习。
2.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了解心理学对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
(2)学习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动机、认知和情绪特点等。
(3)了解和学习心理学在课堂教学、学生辅导、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方法。
学习方式:阅读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专业书籍,参加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关的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来学习。
3.提高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能力(1)关注自身心理素质,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
(2)学习情绪管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教学把握。
(3)了解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等相关知识,提高和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能力。
学习方式:通过参加心理健康讲座、阅读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书籍等形式来学习。
三、学习计划1.学习基础心理学知识时间安排:每周学习2小时,总计24周(1)前8周: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2)中间8周:学习心理学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掌握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3)后8周:综合总结基础知识,准备心理学入门考试。
2.学习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时间安排:每周学习2小时,总计12周(1)前4周:了解心理学对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学习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专业知识。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精选5篇】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精选5篇】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精选篇1)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认真领会《意见》精神的同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纲要。
一、任务与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
这是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
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二、方式与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各处室、各科任老师尤其是教导处、生管组、班主任、教师,要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确意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能自觉地使教学与德育活动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
共青团、少先队、少年团校、学生干校等学生社团都应该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具体丰富的活动舞台,努力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
还应向家长和生区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和生区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除了在课、体育卫生保健课中已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外,还要通过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健康教育图片展、健康教育影片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进行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2、开设简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配合心理教育,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
202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2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为提高师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加强我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科学地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学校以中心《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精神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以“生命教育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目的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1、教会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患各种情绪障碍。
2、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从而使学生能与同学、老师、父母融洽相处。
3、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三、活动内容1、心理健康活动月启动暨国旗下讲话:(1)宣布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始(2)宣读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月方案(3)以“关注心理健康,积极快乐生活”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2、各班开展一次心理体验活动各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活动形式,并将活动方案、总结及图片资料上交学校少先大队。
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队会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珍惜今天,把握今天。
(活动方案请在课后交给学校少先队)4、组织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全体师生进行一场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培养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学生心智成熟。
5、心理健康知识展示活动(1)各班出一期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的黑板报。
(2)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
(1—5年级,择优展示)(3)心理健康征文比赛。
(3—5年级参加)(4)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展(1—5年级)四、活动要求学校少先大队及各中队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围,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心理学学习计划
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广大师生健康卫生意识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学校有必要进行健康教育学习。
下面是由我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自已,悦纳自已;学会调控自我,能够克服心理困扰,提高承受挫折、知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开展健康教育的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
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3、优化环境
学校要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心理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4、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学校的德育
队伍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各科教学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从知识、意识上循序渐进地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3)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舞台,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篇二
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
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
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
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
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
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