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合集下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中华
民国于1912年1月1日成立, 后不久由孙中山在南京成 立之临时管治机构,也是 中华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 中央政府机构,又称南京 临时政府,简称临政。孙 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为中华民国 宪法并改用民国纪年,中
华民国正式建国
: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D)
A.①②都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 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 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 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 起的根本原因。 • 导火索:1899年10月上旬,山东省冠县飞地蒋家庄,教民 和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义和团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 派兵前往镇压。 朱红灯率团民数百人与 清军进行战斗,将其 击败。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 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它是在清 王朝日益腐朽、帝国 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 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 的。其目的是推翻清 朝的专制统治,挽救 民族危亡,争取国家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革命背景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 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 发行于天平天国衰落时期,是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 的新方案,内容:
• 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 治国必先立政立政的关键,在于 设法用人。“用人”有一项, “用人察失类”提出“禁朋党之 弊”,反对“结盟联党之事”。 二、革除腐朽习俗, 如女子缠脚及吉凶军宾琐屑仪文 等,提倡福音真道; 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 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201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2

201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2

4.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历程中的三件标志性事件
是什么? 第一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 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 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 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
(4)新的利益代表: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 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 (5)新的斗争方法:以无产阶级为领导,放手发动广大 人民群众为动力。 (6)新的革命范畴: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如何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从阶级特性看: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无产 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和革命最彻底的阶级,最有组 织性和纪律性,最有远大前途。因此,只有无产阶级才能 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民族资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广大人民及民主党派、革命团 体和各阶层人士的信赖和拥戴,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 的领导核心。
3.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示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 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 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 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 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 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阶级,还是国民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都没有也不可能救中
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 的经验证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明 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所走过的道路,代表 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了中国

浅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浅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如何认识近代各阶级的救国探索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528100发表在《当代中学生报》第11期(2008年11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各阶层人民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抗争与探索,对这些抗争与探索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它们深入的理解把握,从而获得有关中国革命的规律性认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的主体主要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其中,民族资产阶级又分为维新派和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下面对它们的抗争与探索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一、从抗争与探索的背景看,都是发生在西方列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疯狂对华进行侵略扩张,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腐朽没落,不断对内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对外不断出卖国家主权以求自保,以及换来列强的支持,造成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同时,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中国掀起出国留学热潮,翻译宣传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国人开始将眼光瞄准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不同的只是它们发生的时期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同:比如地主阶级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运动的发生都是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新文化运动都是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危机时期。

二、从抗争与探索的性质看,由于中国社会面临亡国灭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并且侵略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强,西方列强成为中国人民的最凶恶敌人,中国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首先就是反对、抵御列强的侵略,比如地主阶级的新思潮的萌发,提出的口号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用以抵抗列强的入侵,捍卫、巩固清朝腐朽统治;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矛头直指列强,表现出坚定的反侵略立场;太平天国运动在战场上也对列强进行顽强的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民族侵略、民族压迫。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过程: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集会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直接斗争目标,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②6月初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为主力;③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历史意义: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4.五四精神: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

5.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爱而奋斗。

二、建党、建军1.建党:1921年7月,“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建军: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一建军节)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2)1927年10月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创立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长征1.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起止时间;1934年10-1936年10月3.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的标志4.经过的省份:江西(瑞金)、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会宁)、陕西。

5.长征路线:湘江→渡过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急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6.长征途中重要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革命、挽救党,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

高考历史考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高考历史考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二、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
——努力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探索
二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1840-1919)
旧民主革命时期 1840-1919
太平天国运动19C中 义和团运动19C末 戊戌变法1898年 20C初清末改革 辛亥革命1911
(一)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1)代表人物:洪秀全、洪仁玕等 (2)目标:以反清政府为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 )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
【解析】选B。
太平天国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其矛头指向清王朝,仍
没有摆脱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
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
(3)经过:公车上书(1895)——百日维新(1898,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军事《金》P96)——戊戌政变
(4)结果:百日维新103天失败; 客观上:顽固派势力强大 主观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根本原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5)意义:A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 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 教训: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走不通。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政体的变革尝试
新政和预备立宪---构建君主立宪社会(错过时机)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孙中山二次’护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为 实现真正民主政治奋斗,维护民主共和
【变式备选】(2012·广东六校模拟)孙中山先生研究了
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专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1919—1949年)复习目标:1、熟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知识。

(五四运动、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两次合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创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事件的的联系及教训。

3、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爱国精神。

复习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知识复习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的的内在联系知识提纲:知识梳理:第一阶段:五四运动时期 考点一:五四运动导火线: 时间:前期——地点: 运动主力:口号: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时期(第 一次国共内战)全国性抗战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一大召开,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新 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领导人:后期——地点:主力:结果:性质:意义:考点二: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会议内容:(1)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3)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

标志:第二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1924年的召开2、黄埔军校的创立:创办时间:;全称:创办初期的主要领导人:校长、政治部主任影响:3、北伐战争:目的:时间:主要对象:、、主战场:经过:在两湖战场上,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北伐军攻占,全歼吴佩孚的主力;之后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功绩:结果:由于、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4、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的利益。

后来,南京政府统治了全国。

第三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原因:2、中央红军长征路线:—湘江—乌江—遵义—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跳出敌人包围圈)—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3、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4、胜利会师:1936年月10日,三大主力在胜利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一)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2、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二)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6—9)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三)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二.中国近代化探索(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A、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B、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C、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 A、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最新(三)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最新(三)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三)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抗争与探索一.五四运动(1)背景: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结果⎩⎪⎨⎪⎧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细节点拨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收回山东的一切权利等合理要求,并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但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本就是帝国主义战后的分赃会议。

因此,中国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引发了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

但中国代表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畏强暴的精神,应予以充分肯定。

(3)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彻底性”: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坚决斗争、决不妥协的精神。

(4)影响:五四精神①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③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④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点拨 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并逐渐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因素。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革命任务是一致的。

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

思维拓展1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因为:(1)就成因而言,它是在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背景下发生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直接原因。

(2)就其宗旨而言,是为了反抗外国强权,维护民族利益。

(3)就行动而言,从抵制日货到“三罢”,对象都指向帝国主义和卖国贼。

(4)从过程看,始终坚持维护主权,反抗强权的目标。

思维拓展2 用多元史观的视角来看五四运动。

革命史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现代化史观: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史观:新文化运动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七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
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治。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民主和科学。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科技到效仿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3.魏源、洋务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孙中山、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2006年是孙中山逝世81周年,列举他的最主要的贡献。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分别发生的变化:
(1)政治: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文化:掀起了学习西方热潮,从学习科技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其中魏源和洋务运动学习科技、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文化。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集会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直接斗争目标,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领导作用;②6月初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③初步胜利(斗争目标基本实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历史意义: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4.五四精神: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

5.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爱而奋斗。

三. 建党、建军
1.建党:1921年7月,“一大”的召开。

2.建军: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一建军节)
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1927年10月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原因: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加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丰富;群众基础好)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四.长征——2006年10是长征胜利70周年
1.长征的原因(背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1934年10-1936年10月
3.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的标志
4.经过的省份:江西(瑞金)、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会宁)、陕西。

5.长征路线:湘江之战,损失惨重;渡过乌江,遵义会议;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急渡金沙
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6.长征途中重要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建党以来的第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会议;
7.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革命、挽救党,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

8.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9.长征精神的内涵: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不怕吃苦、开拓等。

10.重走长征路的意义: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长征精神、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11.长征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五.抗日战争
1.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1)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制造“柳条湖事件”,引发了“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被日本霸占。

2.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民国25年),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目的:逼蒋抗日;
(3)中国共产党解决事变的出发点和方式: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为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派周恩来到西安和平解决。

(4)和平解决的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从而挑起战争。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际,国共两党再次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6.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军攻陷南京,屠杀军民“30万人以上”。

7.抗战中三大胜利
①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②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抗
战以来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李宗仁指挥);③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彭德怀指挥)。

8.抗日战争胜利
(1)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日本冈村宁次在南京签定投降书,八年抗战取得胜利(1937—1945年)。

(2)1945年10月25日,日本安藤利吉签署投降书,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1895—1945年被日本霸占50年)。

(3)胜利的根本原因(决定性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人民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9.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六.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