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
中国革命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始于 19 世纪末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进行了不懈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革命最终失败了。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以保证人民对政权的掌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三、进行土地改革和民族工商业的改革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土地改革和民族工商业的改革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土地改革和民族工商业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
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共产党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四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探究感悟】 (4)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从上述 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自强”指洋务运动,“变法”指戊戌变法,“革命” 指辛亥革命。第(2)题根据材料一中的“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 面,再到观念层面”得出答案。第(3)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完成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任务。 第二问只要列举出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项主要 史实即可。第(4)题第一问,根据时间段可知,此时的中国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根据材料概括得 出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热点角度
热点展望
在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经历了合作——对峙— —再合作——再对峙的发展历程。国共关系的 发展演变,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国共关系的演变 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走向。作为考试 热点,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国共关系演变的历 程,国共关系演变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当 前国共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影响。
热点主题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热点指数
★★★★★
【新闻链接】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 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 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 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 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 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并创造性地发展。 3.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百折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步出现,这使得中国走上了一条寻求发展的道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开始了自己的争取权益的斗争,并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毛泽东等先进分子吸取外国革命经验,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以毛泽东等革命导师为主角,通过思想上的反抗、政治上的斗争、武装斗争及革命战争等逐步探索出来的。
对于毛泽东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而言,主要通过以下方面,逐步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是通过对中国社会和国情问题的细致思考与分析,明确道路必须具有亲民性、民主性和革命性。
二是学习外国革命的经验,掌握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方法,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
三是通过民众起义和各种政治斗争,逐步强大了中国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工人运动等群众组织力量,形成了社会大众组织。
四是通过武装斗争、游击战等战争策略,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成立。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亲民性”思想,具体表现在对于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与要求的了解和支持上。
在中国人民的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中,亲民性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观念与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民心相通、民生为重、兴民之兴等思想理念。
而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背景下,与普通劳动者共命运、支持他们的利益要求,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拥有亲民立场的革命家必然践行得理想。
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在充分了解中国现实、了解广大民众状况的基础上,始终始终坚持以工农为中心的亲民路线。
他们提出农民运动、土地革命、边走边改的理念,对采用土地、劳动、生产等方式解决中国危机和革命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民主性”思想,具体表现在对于人民群众依法依规参与革命斗争的尊重上。
自那时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已经注意到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的意义,他们一直致力于促进机会民主、积极投票权、自由表达权等民主权利的实现,同时实行法治。
请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20世纪初至中期中国的一场伟大社会革命,其探索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满清统治。
–革命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包括国民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国共两党联合,进行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取得了南京政权的建立。
–革命的旗帜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得到普及,但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愈发尖锐。
3.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1927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国共两党合作提供了共同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共同进行了土地革命和军事斗争,取得了一些胜利。
4.大革命失败(1927年):–国共矛盾逐渐显现,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分裂后,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但最终失败。
–蒋中正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在国内遭受严重打击,革命进程受挫。
5.土地革命战争(1927年-1937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开始在农村地区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征是红军为躲避敌人追击而进行的艰苦而伟大的战役,最终到达陕北,为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6.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抗日胜利后,国共再度矛盾激化,爆发国共内战。
7.新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1940年代):–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强调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主张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解决这一问题。
8.国共内战和新中国的建立(1945年-1949年):–国共内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最终战胜国民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
这一过程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 (1)精讲

万柏林三中
樊艳琴
【关注时事 聚焦热点】
【整体构建 理清线索】 中国近代史年代轴
1840 鸦 片 战 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 1949 国 新 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 中 四 党 国 运 政 成 动 权 立 垮 台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时间
梳理知识】
(4)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又如何?
政治:处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政治局势动荡 经济:受战争破坏和影响,经济困难
(5)综上所述,我们获得哪些启示?
任何社会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功能;
具有不断创新精神;
【拓展延伸
知识迁移】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的中国共有的经济体制特征是什么?
1937年8 月13日
八一 攻占上 三事 海 变
侵略 时间 事件 影响 时间
反抗 事件 影响
任务 全民 族抗 战打 败日 本侵 略者
1937年 12月
30万人 1940年 百团 南京 以上 大战 大屠 杀
主动出击 日军最大 规模战役
日本 宣布 1945年 无条 8月15日 件投 降
抗日战 为抗战胜 争取得 1945年 中共 利和实现 胜利, 七大 光明前途 台湾回 准备条件 到祖国 怀抱
任务三 思想感悟 (4)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探索,获得了 哪些启示? 国共两党合作则共赢。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共产党有自我纠正提高的能力。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制定相应的政策。 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总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制约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①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利益,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 华,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所以两党结 束对抗走向合作;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上升为 主要矛盾,国民党发动内战,合作破裂走向对抗 ③国际力量态度与国际环境影响。第一次合作得 到苏联帮助,第二次处在时期 红军长征时期
2.3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2.3 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同学们好!我们大家都知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也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但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由于盲目效仿西方、效仿苏俄,在革命道路上陷入了两个误区,即(就是)坚持“合法斗争论”和“城市中心论”,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城市,开展工人运动,组织工人进行罢工、游行示威等。
尤其是 1924 年国共合作之后,共产党更是将主要精力投向了民众运动,而忽视武装斗争,更忽视武装斗争的领导权,期望通过国共合作,来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然而蒋介石背信弃义,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政变,还有广州“四·一五”政变,长沙的“马日事变”等,他们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顿时,革命陷入血雨腥风之中!使共产党的人数从政变前的将近 6 万到政变后下降到不足 1 万,后来毛泽东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说:“我们就象一篮子鸡蛋,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摔得稀烂,还好,还有几个没摔烂,我们又捡起来孵小鸡。
”多么悲壮!也多么的无奈!在血的代价面前:我们党看到了忽视武装斗争,忽视武装斗争领导权的被动与悲哀!也就是说,我们从大革命的失败中认识到:在中国单靠民众运动这一合法方式取得革命胜利是行不通的!必须搞武装斗争!正象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杆。
”一、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对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探索出的第一步。
既然我们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 1927 年的 8.1 南昌起义、9.9 秋收起义、12 月 11 日的广州起义。
——通过这些起义,我们组建了自己的武装队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也标志着我们党在武装斗争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活动
1、召开中共一大,成立中国共产党
背景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 会中国外交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两阶段:1919.5.4、北京、学生;1919.6.3、上海、 工人。结果:初步胜利-三个表现。意义:是一次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时间地点 1921、7。上海。 内容 意义 一纲领(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一中央局(陈独秀) 共产党成立,代表工人阶级、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2、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发动北伐战争
背景 主力军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的学生军。(1924、5。黄埔。孙中山、 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军事政治人才,国民革 命军的基础)
⑸历史意义: 扭转屡败局面· 贡献和牺牲· 转折点
5、打垮国民党政权,进行解放战争
⑴开始: 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1945年8--10月,重庆谈 判、10月10日《双十协定》,后被蒋介石撕毁,内 战爆发)
⑵反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 序幕,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4、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共同领导抗日战争
⑴合作的 背景: 日本制造 三次侵华 事变,民 族危机加 深。 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事件。 局部侵华战争。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占 领东三省。) ②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北京卢沟桥。日本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 ③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上海。后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30万)
⑵合作的 ①背景:日本侵略不断加深,由东北到华北。共产党提出了抗日 初步实现: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张学良、杨虎城等国民党将领的爱国之心。 ②发生: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 ③和平解决:周恩来西安调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 的和平解 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蒋介石。从此,十年内 决。 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⑶合作的 正式实现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二次国共和作正式形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社会变革。
而在之前,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农民起义、工人革命和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反抗,以及彼时先进人士的思想启蒙,为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一、农民起义与工人运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有了一系列针对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起义。
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黄巾起义。
然而,这些起义虽然表现出压迫下的民众反抗,但其根源和社会变革动力不足。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开始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05年,黑龙江一家日资企业的工人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人运动。
此次运动的主张为日资企业改变对待中国工人的态度,保障工人的福利。
接下来,在天津、上海等地,工人纷纷发起罢工和游行示威。
他们联合起来,以共同的诉求为立足点,达成了“为了竞争,在中国向上的动力越来越强”的共同目标。
同期,中国一些地区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些农民起义的主张不仅限于反对封建主义,还有抵制外来侵略,反抗压迫的诉求。
这些起义分布在全国各地,涉及规模较大的有洪门起义、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等。
二、思想启蒙在思想层面,中国先进人士纷纷开始反思历史和传统文化,并逐步接受和传播了西方思想和文化。
其中之一,就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发生,标志着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先进阶层更多地参与到变革中来。
五四运动呼唤“民族独立和民主现代化”,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追求带来了新的思考。
这些思考从理论上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思想上的启蒙,使中国人民形成了新的思想态度,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与思想基础,在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要求。
毛主席为领导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制定了实践策略。
这一策略分3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反帝反封建为主,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陕西省16 2、(2010陕西省 ) .“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 陕西省 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 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 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 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 项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城市、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 .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召开中共“七大”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中国共产党 革命的探索——中国共产党 —— 的奋斗历程(1919—1949年 的奋斗历程(1919—1949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中国共产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中国共产 —— 党的探索历程(1949 (1949年 党的探索历程(1949年—今)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1、(2010•湖北十堰 23)今年,世博会在我国上 、(2010•湖北十堰 23)今年, 海举办,圆了中国人又一个梦。 海举办,圆了中国人又一个梦。上海在中国近代 现代史和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史、现代史和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①洋务运动中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中国共产党 2001年10月在中 的建立 ③黄埔军校的创办 ④2001年10月在中 国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 A.①②③ C.①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D.②③④
复习历史的方法一: 复习历史的方法一: 通过点 通过点、线、面构建知识网络
我们在复习时就不仅是掌握一个个孤立的 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点 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点、线、面结合的 历史阶段的角度去识记 方法复习,而且能站在历史阶段的角度去识记、 方法复习,而且能站在历史阶段的角度去识记、 去理解这些历史知识,形成一张历史知识的网 去理解这些历史知识,形成一张历史知识的网 络体系,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 整体化, 系统化、 络体系,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整体化, 从而也会促使我们对历史问题、 从而也会促使我们对历史问题、历史现象的理 解与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解与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中考命题角度】 【中考命题角度】 角度一:联系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史实, 角度一:联系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史实,认识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 角度二:联系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跨台的史实,认识到得民心者得 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跨台的史实, 角度二:联系 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跨台的史实 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角度三;以海峡两岸关系为切入点,从历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考查, 角度三;以海峡两岸关系为切入点,从历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角度考查, 认识到: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认识到: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角度四:从中国共产党吸取武装起义失败的教训考查, 角度四:从中国共产党吸取武装起义失败的教训考查,中共探索出一条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难与曲 折及中共领导的正确性; 折及中共领导的正确性; 角度四:与五四运动、中共一大、 角度四:与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开国大典结合一起考查学生对当代中国 一些重要节日的由来。 一些重要节日的由来。
在本专题的复习时,要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诞 在本专题的复习时,要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诞 巴黎公社、 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兴起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革命兴起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认识到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 合而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合而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从而得出“科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得出“科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与国 情相结合”的道理。 情相结合”的道理。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1919—1949年) 革命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年
首先要明确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以及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相同与区别之处: 的相同与区别之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 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相同在于: 相同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 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区别在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区别在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 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等一个个知识点构成了这条线; 等一个个知识点构成了这条线;
另一条线是国民党对中共态度的变化: 另一条线是国民党对中共态度的变化: 国民党对中共态度的变化
国共合作---合作破裂 专政建立 国共合作 合作破裂---专政建立 围歼红军 合作破裂 专政建立---围歼红军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反革命政变、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军事围剿等构成了这条线 等构成了这条线。 政府成立、军事围剿等构成了这条线。
在本专题的复习时,要注意关注: 在本专题的复习时,要注意关注:
2011年开展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活动、 2011年开展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活动、 年开展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活动 2012年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85周年、 年南昌起义、 85周年 201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85周年、 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时政热点。 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时政热点。
中考链接: 中考链接:
1、( 、(2010年南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 年南京) 、( 年南京 天辟地的大事。在成立的大会上, 天辟地的大事。在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 书记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中考链接: 中考链接: 2、(2011 德州 )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 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有 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 反封的任务 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会议
1、中考链接: (2010 吉林,16.)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 、中考链接: 吉林, .)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 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 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名称 )根据图文信息, 及历史意义。( 。(2)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及历史意义。( )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2)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 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 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①③④ ①②
B.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中考链接: ( 江苏南京).阅读下列材料: 中考链接: 3(2007年·江苏南京).阅读下列材料 年 江苏南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草命,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 材料一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草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材料二:(这次会议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材料二 这次会议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 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请回答: 请回答 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 (1)材料 指什么会议 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 )材料--指什么会议 的正确领导? 的正确领导 (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 )材料二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 党中央领导集体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1)遵义会议(1 分);毛泽东(1 分) )遵义会议( );毛泽东( 毛泽东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分);邓小平 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邓小平(1分 或者都开创了新局面等) (3)都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分);(或者都开创了新局面等 )都具有转折性的意义(1分 ; 或者都开创了新局面等
复习历史的方法二:
同时也要注意把中外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同时也要注意把中外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中外历史结合
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必不可少 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中 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分析学习,力求学 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分析学习 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分析学习,力求学 习中国史时看到世界,学习世界史时联系到中国, 习中国史时看到世界,学习世界史时联系到中国, 才能真正学活历史, 才能真正学活历史,提高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