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东汉末年乱世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忠诚与背叛的较量,同时传达了智勇双全的英雄主义精神。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和全球文学的影响。
《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东汉末年,以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为起点,而又以公元280年晋朝统一中国为终点。
小说描绘了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动荡中涌现出的各种英雄人物。
故事主线主要涉及三个国家,即魏国、蜀国和吴国之间的政治争斗和战争。
小说中最为人熟知的角色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等。
刘备是小说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仁德之主,不断努力恢复汉朝的统一。
而他的义兄张飞和关羽则是刘备最为信任的武将,被尊称为“刘、关、张”。
曹操则是另一个重要角色,他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将力量集中于魏国,并试图征服其他两个国家。
孙权是吴国的领导人,他聪明而权谋深沉。
而周瑜和诸葛亮则分别是孙权和刘备的谋士,以智谋过人的才智为主。
《三国演义》通过这些角色的生动形象和精彩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品质和缺点,他们的行为常常被忠诚、勇敢、智慧和背叛所驱动。
故事以智谋和战略的对决为主,展示了英雄人物的智勇双全。
然而,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物质利益和私欲逐渐蚕食了他们的理想主义,这也暗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并存的现实。
《三国演义》不仅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对整个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智谋策略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许多文化作品和流行媒体,如电影、电视剧和游戏等,都以《三国演义》为创作素材。
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海外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的窗口。
总结起来,《三国演义》是一部关于英雄豪杰和政治争斗的史诗般的作品。
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智谋对决,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辛酸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简介

与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俗语 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
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
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三国演义简介
作家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 1400),名本,字贯中, 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 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 出众。他的作品还有《三 国演义》、《隋唐志传》、 《三遂平妖传》、《残唐 五代史演传》、等小说和 《风云会》等杂剧。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 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 根据历史事实改编成的小说。演义以史为据, 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 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 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 雄人物。
开篇诗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魏 延,庞统,黄忠 ……
魏:曹操,夏侯惇,夏侯渊,许褚,张辽,司马懿, 张郃 ……
曹操: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 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 他一生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 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 古帝王同列。千百年来,对曹操的 评价贬多于褒。肯定他的,说他胸 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 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 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 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 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 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 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 “奸诈”、“虚伪”的代名词。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总结归纳精选(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总结归纳精选(3):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总结归纳精选(4):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资料;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
它的巨大影响力,使艺术的真实甚至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反映人性、权谋和战争的深刻巨著。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贤德爱民、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总结归纳精选(2):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总结归纳精选(3):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总结归纳精选(4):长篇巨着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资料;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发愤著书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
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
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好书推荐课课程简介:《三国演义》好书推荐课是课外阅读课的一程形式。
设计这种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处阅读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所有学生能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内容分析:《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不仅在国内拥有极为广大的读者群,也受到外国读者的广泛欢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小说的内容取材于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从电视上或故事书中了些一些《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及主要人物,但没有系统地读过整本小说。
对小说的历史作用、人物关系等都了解不多。
而且因为是战争方面的书,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很浓厚,还要在本节课上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投放到阅读中来。
教学目的:1、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通过本节课对人物、故事、战役、计策的了解,产生读书的欲望,能在课下主动阅读这本书。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师:上课之前,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
(课件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2、这段视频你熟悉吗?谁知道它出自哪部电视剧。
3、那么《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哪三国?(生答)能再具体一些吗,给他加上表示方向的词,什么魏,什么蜀,什么吴。
4、师:(课件出示三国时期地图)看,这就是当时三国的地形图。
在三国时期,纷争四起,战乱不断。
北魏,东吴、西蜀三个国家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不断发生战争。
于是,成就了我们后来的一部巨著《三国演义》,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本书。
[设计意图: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引入,使学生在音乐欣赏及视觉上初步感受三国时战争的宏伟场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结合三国地形图简介绍当时的在环境,以此引出此书,使学生对这本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三国英雄知多少?1、师过渡:从刚才那段视频中,我们不难看出,书中所描写的这段历史可以说是一个乱世。
有一句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
就是在三国时代,也是在这部书中,出了许多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许多人直到现在还为世人所敬仰,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吗?(生答)老师和大家一起先结识几个人物吧。
2、诸葛亮:(1)(课件出示诸葛亮的帽子及羽扇)有这样两件物品,几乎从不离一个人的身上,你猜猜这个人是谁?(生猜)(2)我们已经在课本《草船借箭》中初步结识了诸葛亮,谁来说说,在课文中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答)(3)关于这个人的特点,可不仅仅是你从课文中体会到的那些,让我们看一段视频,再来深入了解一下他吧。
(视频:播放空城计片断)(4)这段视频叫空城计,你觉得诸葛亮为什么会成功?(5)诸葛亮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本领。
全书的三分之二都有他的身影。
请大家快速阅读几个章节的目录,先来了解一下。
(课件出示有关诸葛亮的章节目录。
)(6)你最想了解哪一章节?(学生发言,师随机简单介绍学生想知道的章节内容。
)(7)关于诸葛亮,还有许多迷等着我们去解呢,课下去书中进一步认识他吧。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在课文《草船借箭》中,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有些了解,所以从这篇文章入手,更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接着以一段空城计视频引导学生加深对诸葛亮的了解,并以其他有关诸葛亮的章节为诱饵,使学生主动在课下去收中更深进一步了解诸葛亮。
]3、曹操:(1)师:(课件出示戏曲曹操脸谱)这是戏曲中的人物脸谱,看看他的脸主要是什么颜色,知道白脸在戏曲中代表什么吗?你觉得他最像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生答)(2)曹操被称为奸相。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在戏曲中他永远是那个白脸。
想不想听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师讲述疑杀吕伯奢)(3)听了这个故事,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4)不只这一件事,像这样的故事还多着呢,比如一瓜杀三妾的故事、代人捉刀的故事、梦中杀人的故事等等。
如果他只是狡猾、奸诈,多疑、凶残,怎么可能成为一国之主,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拥戴他呢?让我们再来看一则小故事的简介。
认识不一样的他。
(课件出示收张绣,生阅读)(5)小结:他爱惜人才的例子可不只这一个。
比如他的一个谋士郭嘉去世,他就失声痛哭。
这段故事叫哭郭嘉。
他的大将典韦去世第二年,他还亲自去拜祭。
关于曹操这个人物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特点。
课下我们去书中再进一步认识他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关于曹操的两个不同侧面的故事,并以这两个故事带出多个故事,但不一一讲给学生听,留下悬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去课下更深入地了解曹操这个人。
]4、张飞:(1)有这样一个人(课件出示张飞外貌描写)来,大声读出对他的外貌描写。
(2)猜猜他是谁,你是怎么猜到的?(3)(课件出示张飞图片)你看他长得这样,猜猜他可能是怎样的一个人。
(4)大家猜得对不对呢?读了下面的小故事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出示鞭挞督邮,生读)(5)师:从这个故事中你认识一个怎样的张飞?(6)如果张飞公仅仅是粗鲁,好酒,那就没什么可称道的了。
那么丰满的人物形象,一定有他的另一面,你猜他还会不会有别的性格特点呢?让我们再来读一个小故事,你会认识不一样的他。
(出示阅读材料大闹长坂桥,生读)(7)通过这个小故事,你又发现了他什么特点?(8)小结:难怪有个歇后语说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关于张飞,还有许多特点,比如他能睁着眼睛睡觉,鼾声如雷,有意思吗?想进一步了解他,请大家课下去书中一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以两个反映张飞不同性格特点的小故事让学生初步认识线飞,让对这个人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主动去书中进一步了解他。
]5、小结:这么一部长篇巨著,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除了我们结识了三个人物,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还有许多,其中最为成功的以下这些人。
等待着你去书中一一结识。
你想认识哪一位?(课件出示其他主要人物图片,学生想了解哪个人物,教师一句话简单介绍,不作过多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认识更多的人物形象,但不具体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一一结识他们]三、三国故事知多少。
1、师: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为我们带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课件出示西凉遇马超,学生阅读)2、师: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为什么?3、像这样让我们捧腹大笑的故事多着呢。
话说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有一谋士名叫蒋干,是周瑜的同学,曹操派他劝降周瑜。
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看一看书中是怎么说的(出示阅读材料,生读蒋干盗书)4、师: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说说原因。
5、像这样脍炙人口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
比如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等等,你想了解哪个?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还得等课下去书中寻找。
(课件出示多个故事名称)[设计意图:以两个有趣的小故事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并出示多个小故事的名称,依然留下悬念,让学生去课下阅读]四、三国战役知多少?1、师过渡:既然是描写战争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
让我们看一段《三国演义》中描写战争的场面。
(出示阅读材料〈三英战吕布〉生读。
)2、看了这段描写,你有什么感受?3、你知道这次战斗发生在书中哪次战役中吗?那最后谁胜谁负呢?让我们去书中了解吧。
4、在三国演义中大大小小的战争多了去了。
比如这些战役(课件出示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关羽失荆州夷陵之战5、你对哪次战役比较感兴趣?[设计意图:以阅读一个战役,带出多个大型战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在课下主动阅读。
]五、三国计谋知多少?1、师过渡:有人说读名著长见识,读三国长心眼。
因为三国演义中处处有计谋。
刚才我们欣赏了空城计。
书中还有许多计策等着你去领略它们的风彩呢(课件出示计策名称)借刀杀人计声东击西计离间计翁中捉鳖计以逸待劳计美人计苦肉计连环计反间计空城计草船借箭2、你对哪个计策感兴趣?(生发言,师简单介绍计策。
)【设计意图:许多学生对计谋计策比较感兴,所以在这个环节为学生出示一些三国中的计策,但不作过细介绍,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把学生的兴趣保留到课处。
】六、推荐读本,欣赏视频。
1、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发言)2、师:(师拿书)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本书吧。
老师的这一本是原著。
是浅显的古文。
读书多的、对文字比较敏感的同学就可以读这样的版本。
去体会一下文字的优美与古文的不俗。
读书少的同学也不要怕读不懂,现在专门有青少年版的,完全是白话文,你可以选择这样的版本读一读。
3、(课件出示: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300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
)这部书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就是有许多外国人也特别钟爱。
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感受这部巨著带给我们的豪情壮志以及它的伟大不朽.(课件欣赏《历史的天空》)[设计意图:为阅读量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版本的书目,保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视频欣赏中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小结一部巨著,一段历史。
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一个英雄四起的时代。
课下,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走进这部书中,结识其中的肝胆英雄。
解读其中的精彩故事。
了解其中的恢弘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