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册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全套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编 清前中期文学 绪论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清王朝的经济、文化与清代学术 ▪ 第二节 清代的人文思潮与文学 ▪ 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集成特点
第一节 清王朝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济、文 化与清代学术
文化保守主义
▪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是由北方女真族(后改 称为满族)执掌政权的。在占有全国的过程中,尽管清政权经过 了(zhan zheng)征服、采用了多种的(Zhong zu)压迫的手 段,但它其实是历史上汉化程度相当迅速而彻底的一个少数民族 政权。这种情况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这个王朝对中国封建 政教传统的高度认同和全面尊崇,既然清政权出于自身原因拿不 出更新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那么,就只能回过头去向古人学 习和索取,以古为尊,以古为荣。这样,有清三百年便形成了一 种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态势
▪ 散文领域,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 ▪ 诗学领域,诗提出了“格调”“神韵”“肌理”等诗歌理论体系 ▪ 词学领域,常州词派的张惠言、 ▪ 戏曲领域,则有李渔的“结构”说、“立主脑”说等艺术主张 ▪ 小说领域,又有毛宗岗、脂砚斋、冯镇峦等名著的评点等。
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发展历 程和集成特点
▪ 学术领域的启蒙思潮与文学领域的兴衰变化有着或明或隐的 关系。清代诗歌的繁荣、词之地位的提升、诗话词话的大量 涌现,皆与作家对文学社会功能认识的提高直接相关。
▪ 清代的戏曲创作在风格上大多趋于雅正,而悲剧意识超过了 娱乐格调。
▪ 清中叶的文坛更是出现了类似晚明的性灵思潮
▪ 与学术界的集大成相关联,文学领域也出现了全面总结创作经验并进行 理论概括的潮流。各体文学发展至清代,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梳 理的工作于是得以展开。
经济繁荣
▪ 经过前期近数十年的治理,清政权的地位得到稳固,经济逐 渐恢复,社会朝着繁荣富庶的方向发展。
▪ 随着商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面上呈现出承平的景象, “商贾云集,列肆贸易”,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由此 诞生。
▪ 清朝统治者出于稳固政权的考虑,在统治上实行了高压和笼 络两手。
▪ 一方面承认儒学的正统地位,任用一批信奉宋代程朱理学的 官员;迅速恢复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命题,八股 文取士;还将大量文人集中起来,编纂巨型类书、丛书。
▪ 清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拥有自己独具的特征。
▪ 一方面,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继续蓬勃发展,并推向 新的高峰;
▪ 另一方面,元明以来已呈衰弱之势的诗、词、古文、骈文入 清后重新振作起来,在清代文坛各占有一席之地。
▪ 文体的全面复兴,的确表现了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审美特征 的整体复归。
▪ 诗歌在唐代已经达到顶峰,宋代又加以延伸、补充,之后缺 少开拓和创新。入清后,在社会动荡的冲击下,诗歌出现了 新的勃兴。
▪ 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及乾嘉学风多方面地影响到了文学领域。 桐城派的理论奠基人方苞曾提出“古文义法”说,认为义法 皆出六经,力图把文统与道统合为一体。
▪ 诗学方面,沈德潜于乾隆时期提倡“温柔敦厚”说,推崇中 正和平、声雄韵畅之音,统归于格调,其实质则是鼓吹“盛 世之音”。稍后的翁方纲又提倡“肌理”说
▪ 另一方面,清廷又对广大民众实行高压政策,严禁文人结社, 屡兴大案。
▪ 在此种情形下,清朝的社会风气不可避免地由明末的开放、 趋新一变而为保守,人们的注意力也从原来的关注现实更多 地转向了对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与整理,社会进程由此明显 放缓,全社会出现了一种崇尚古雅的风气。
▪ 这种保守主义态度对于中国走向近、现代社会显然是不利的, 但是,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另外一番成就,那就是全面地整 理和总结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清代学 人在文化整理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节 遗民诗人对明代诗 风的因革
一、遗老魁首傅山
▪ 傅山(1607—1684),初 名鼎臣,太原阳曲人,初字 青竹,改青主,号霜红龛主 人。著有《霜红龛集》。
▪ 傅山的创新意识更为突出, 善于通过字词的锻炼和句型 的翻新造成语言的陌生感, 这在清初的诗坛是难能可贵 的。
▪ 傅山存留的作品并未直接触 及时事,但在描写隐居生活
和自然景物的时候,依然流
露出深厚的悲慨。如下面这
首《太行》:
▪ 紫盘天井上,青幕太行郛。 风雨诗何壮,冈峦气不奴。 争韩来破赵,报楚去趋吴。 临老河山眼,苍茫得酒壶。
二、学者诗人顾炎武和李邺嗣
▪ 顾炎武(1613—1682), 原名绛,入清改名炎武,字 宁人,号亭林,又自署蒋山 傭,江苏昆山人。顾炎武是 著名的思想家,为抗清复明 事业历尽艰辛,一生著述甚 丰,在经学、史学和音韵学 领域成就卓著,是清代学术 的开山。诗则有《亭林诗 集》。
▪ 一,经书的笺释;二,史料之搜补鉴别;三,辨伪书;四, 辑佚书;五,校勘;六,文字训诂;七,音韵;八,算学; 九,地理;十,金石;十一,方志之编纂;十二,类书之编 纂;十三,丛书之校刻。
▪ 他们埋头于文字训诂、名物考证、古籍校勘辨伪等工作,不 关心当世之务。在文字、音韵、训诂、金石、地理等方面汉 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于中华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 清代的人文思潮与 文学
▪ 清初的思想家们一致批判、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空疏学 风。他们深慨于明代覆亡的教训,力图改变明代的虚浮学风, 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这批学者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做出了卓 异的贡献,提出许多具有启蒙意义的新思想。
▪ 清中叶,启蒙思潮虽然受到扼制而一度有所消沉,但随着商 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矛盾的激化,文化学术领域的启蒙思潮 又重新抬头,这表现为汉学的裂变。汉学家戴震由古籍文字 的训诂进入对理学问题的研讨和对宋代理学的批判
▪ 明清鼎革之际,词的创作也发生转机 ▪ 清代的散文成就也有自己的特点。 ▪ 戏曲方面,清初继明代后继续呈兴盛之势。 ▪ 小说创作在清代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 繁荣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遗民诗人对明代诗风的因革 ▪ 第二节 钱谦益、吴伟业与清初诗坛的新变 ▪ 第三节 王士禛、查慎行等“国朝诗人” ▪ 第四节 清初词坛的中兴 ▪ 第五节 学者之文与文人之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