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坦桑尼亚地质矿产特征

合集下载

坦桑尼亚鲁夸行政区姆潘达县Manyoro铁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坦桑尼亚鲁夸行政区姆潘达县Manyoro铁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第10卷第4期2019年4月矿产勘查MINERAL EXPLORATION Vol.10No.4April ,2019[收稿日期]2019-01-21[基金项目]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编号:10201B004)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祁亚辉,男,1989年生,大专学历,地质工程师,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坦桑尼亚鲁夸行政区姆潘达县Manyoro铁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祁亚辉1、2、周朝宪2、王双伦2、于彩虹2、唐萍芝1、2(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2)摘要Manyoro 铁矿区位于坦桑尼亚西部,坦桑尼亚克拉通与赞比亚克拉通之间的Ubendian 造山带内。

矿区内出露下元古界地层,矿体赋存于下元古Ubendian 超群的片麻岩中,含矿岩石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BIF )。

通过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矿床成因等分析,认为矿区铁矿床为BIF 沉积--变质型矿床,地层控矿特征明显。

为坦桑尼亚中西部鲁夸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关键词坦桑尼亚铁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1;P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01(2019)04-0957-060前言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是非洲大陆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黄文斌等,2011)。

Manyoro 铁矿区位于坦桑尼亚西南部的鲁夸(Rukwa )行政区境内,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南侧,赞比亚克拉通的西北侧的北西向Ubendian 造山带,一般认为是坦桑尼亚克拉通和赞比亚克拉通碰撞的产物,形成于元古宙(于彩虹等,2015)。

带内发育Mpanda 金矿田、Lupa 金矿田、Sangu 金矿、Mu-quambo 铜矿、Mukwamba 铜锰矿、沉积-变质型铁矿等矿床,因此该造山带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周朝宪等,2014)。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概况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概况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概况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概况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如金、铁、镍、银、铜、铝、金刚石、天然气、煤、磷酸盐、石膏以及各类宝石、钴、铂族金属、锡、钨、钛、铀、钽、铌、天然碱、膨润土、菱镁矿、石墨、云母、方解石、高岭土、硅砂等,其中金矿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除金矿资源有较大规模开发外,其它多数仍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坦桑尼亚铜矿多,但规模均较小,且品位较低,太古代绿岩带中长英质火山岩的出现是铜富集的最重要地质条件,铜矿常常与金伴生。

在坦桑尼亚北部维多利亚湖以西到卢旺达、布隆迪边界的狭长区域内蕴藏有丰富的镍矿资源,在西部坦噶尼喀湖附近和西南部马拉维湖附近也有一定分布。

这些地区除藏有丰富的镍矿资源外,还有钴、铂族金属、铜和钽等金属矿产。

主要矿床包括:卡班加(Kabanga)、Kapalagulu、Mibango、Luwumbu,其中卡班加是一个较大硫化镍-钴矿床。

该矿床主要硫化矿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

根据2007年的资料,该矿床的矿石资源量约为5300万吨,矿石含有2.46%的镍,此外还含有铜、钴、铂等可以综合利用。

与其类似的矿床还有Kapalagulu矿床,该矿床位于Kabanga南340公里,矿床赋存3种类型矿石,含铂族金属岩脉与铬铁矿和零散分布硫化矿共生,块状硫化镍矿,镍红土矿含有铂族金属和铜。

Mibango铂族金属、钴、铜、镍矿床,位于坦噶尼喀湖附近,其镍为红土型镍矿,镍品位0.82%,钴品位0.05%。

坦桑尼亚西北部元古宙Karagwe-Ankolean系超基性岩共生钴、铜、镍矿床,根据钻井资料估计,镍资源量约50万吨,铜7.5万吨,钴4.5万吨。

坦桑尼亚苏库玛兰德绿岩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坦桑尼亚苏库玛兰德绿岩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第 6 期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姜高珍等:坦桑尼亚苏库玛兰德绿岩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围岩的脉状㊁ 浸染状金矿, 其金资源储量可达 570t
( Sanislav et al������ , 2015) ㊂ 总体来看, 本区金矿床具 有两方面成矿特征:( 1) 成矿受地层岩性与构造的 严格控制,矿床主要发育在绿岩序列的超镁铁质火 成岩和 BIF 中,其中尼安兹超群底部的富铁质岩层 是最有利的赋矿层位, 而次级断裂和褶皱的控矿作 源层,而后期的花岗岩类侵入为金的活化再富集提 供了流体㊁能量与空间条件㊂ 用明显;(2) 矿床多为后生成矿, 其中拉斑玄武岩㊁ 科马提岩等镁铁质 - 超镁铁质基底提供了主要的矿
第 51 卷㊀ 第 6 期 2015 年 11 月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地质与勘探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November,2015
Vol.51㊀ No.6
坦桑尼亚苏库玛兰德绿岩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3㊀ 苏库玛兰德绿岩带金矿床
太古宙克拉通地层是世界金矿的重要赋矿层 位,而苏库玛兰德地区的太古宙花岗 - 绿岩序列中 也发育了盖塔㊁ 布里杨胡鲁等一系列大型金矿床㊂ 这主要得益于本区优越的岩石地层学条件和构造成 矿环境:(1) 绿岩沉积建造呈近平行弧状与花岗岩 体交替分布,二者岩性差异大, 接触面积广, 增加了 规模性成矿的可能性;( 2) 北东向高倾角深大断裂 破坏了克拉通基底,释放出其中的成矿物质,并为热 液系统营造了空间环境;( 3) 规模分布的 BIF 沉积 1194

坦桑尼亚石膏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坦桑尼亚石膏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resources
Henan)
ce-
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Tanzania,it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ment,construction and other industries.The gypsum deposit in Tanzania is rich,the longs
80
白德胜:坦桑尼亚石膏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变质花岗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占陆地面积的40% 以上,为非洲大陆早期陆壳演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新太古代以来,坦桑尼亚具有稳定的克拉通地 层,元古宙活动带呈带状环绕太古界克拉通分布,分
2016年12月第12期 别为SE侧的古元古代乌萨加兰活动带、W—SW侧 的乌宾迪活动带、NW侧的中元古代契巴拉活动带 以及东部的新元古代泛非莫桑比克活动带。
白德胜(1968一),男,高级工程师,450001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术开发区莲花街56号。
源潜力进行分析。
1地质概况
坦桑尼亚大陆板块称为多多马克拉通,为东非 板块的一部分,为东部非洲数个高度成矿的克拉通 之一(其余为赞比亚克拉通、津巴布韦克拉通和南 非克拉通)(图1)。坦桑尼亚境内地质历史复杂多 样,太古宙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块体拼贴和造山 作用。太古宙克拉通分布于坦桑尼亚中部、北部,向 北延伸至肯尼亚南部及乌干达西南部。基底岩石由

石膏是坦桑尼亚重要的x-,_lk矿产,在水泥、建筑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该国石膏矿资
源丰富,矿床类型为沉积型,分为层状石膏一硬石膏矿及土状石膏矿两类。前者主要分布于坦桑尼 亚东南部的基尔瓦地区侏罗系地层中,后者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河湖相.沼泽相沉积中。结合相关地 质工作成果,分别对该国境内的基尔瓦地区石膏矿、姆考马齐石膏矿、马坎亚石膏矿、依体吉石膏 矿、姆萨加里石膏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源潜力及投资机遇,认为该 国石膏矿资源总体勘查程度较低,资源潜力大,投资条件较好,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该国石膏 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石膏矿地质特征资源潜力投资机遇

坦桑尼亚卡塔维省姆潘达地区依宾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坦桑尼亚卡塔维省姆潘达地区依宾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坦桑尼亚卡塔维省姆潘达地区依宾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作者:温小明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坦桑尼亚依宾迪(IBINDI)金矿位于西南部姆潘达—姆贝亚地区的古元古代含金角闪岩带,属于坦桑尼亚西南部乌本德活动造山带。

通过本次勘查工作,发现勘查区内存在金矿床(体)。

通过对该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总结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等,表明勘查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金矿;坦桑尼亚;矿床特征;乌本德;卡塔维省坦桑尼亚卡塔维省姆潘达地区依宾迪金矿位于西南部姆潘达—姆贝亚地区的古元古代含金角闪岩带,矿体形态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

通过初步勘查,已大致控制1条主矿体,矿床达小型规模。

本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对于坦桑尼亚西南部金矿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2~3m厚未固结-半固结的更新世湖-沼相洪积-冲积而成的含砂砾石碎屑粘土层,零星出露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杂岩体,即Ubendian(乌本德)岩群。

区域构造以坦噶尼喀湖和鲁夸湖为代表,发育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和韧性剪切带,规模较大,延伸稳定。

此外还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北西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除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外,其它方向的断裂一般规模较小,金、铜、铅等矿体主要产于韧性剪切带和北西西向、北北东向断裂中。

2 矿区地质2.1 地质特征工作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古元古代乌本德(Ubendian)岩群分布较广,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东西向断裂,出露有古元古代花岗岩和变基性岩。

区内出露地层有古元古代Ubendian(乌本德)岩群结晶基底和第四系湖沼沉积物;区内断裂构造见有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三组;岩浆岩出露有两个古元古代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每个面积0.2~0.3km2;区内乌本德岩群遭受了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原来的泥质岩类和火山岩类岩石,变质后多成为含角闪石、黑云母、石榴石和蓝晶石片麻岩及含铁黑云母角闪岩、石英岩、石英云母片岩。

坦桑尼亚区域地层及成矿地质背景

坦桑尼亚区域地层及成矿地质背景

坦桑尼亚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坦桑尼亚地质上属前寒武纪结晶岩组成的非洲古陆的一部分。

以后的地壳上升和断裂活动形成了以阶梯状高原为主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是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平原和丘陵,一般仅宽10~30千米;内陆大部分为海拔1000~1500米的高原,由古老的上升地块经长期剥蚀夷平而成,地形单一,起伏平缓,间有浅平洼地。

纵贯国境中、西部的两条裂谷,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

谷底多为陷落盆地和断层湖。

大体呈椭圆状形态的太古界克拉通地核占据该国中心部位,该克拉通由花岗质岩石和火山-沉积岩组成,分为多多马超群、尼安兹超群、卡维龙迪超群。

该克拉通被年轻的元古界岩带所包围,包括:其东、西、南三面分布的一系列带状展布的元古界变质岩超群和沉积岩超群。

本次工作区地处元古界乌宾迪超群(Ubendian)——古元古界活动带位于太古宙克拉通的西面,它是由沉积岩和火成岩经高级变质和太古界岩石重结晶的岩石组成,主要为:变质火山岩、沉积岩、变质的基性和花岗质侵入岩、后造山期侵入的基性岩和花岗岩。

该超群的很多岩石已获得的K-Ar(云母)和Rb-Sr(全岩)年龄在23亿年到18亿年之间,属于元古代。

乌宾迪超群由片岩和片麻岩类组成。

主体构造走向为北西向,发育少量北东向构造。

(1)地层①太古界坦桑尼亚的太古界地层分布在维多利亚湖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多多马超群、尼安兹超群和卡维龙迪超群,构成花岗岩—绿岩地体。

其中尼安兹超群的绿岩带,宽30Km,长达几百公里。

岩石组合自下而上有镁铁质火山岩,长英质火山岩,沉积岩加火山碎屑岩。

均已发生变质,变质程度为绿片岩-角闪岩相。

是主要的产金层位,如Musoma-mara金矿,Getia-Kahama金矿等皆产于此。

②元古界在坦桑尼亚太古宙陆核的周边,主要是西部分布着元古宇。

它们被称为乌宾迪超群、乌萨加兰超群,二者变质程度较深,其中的部分绿帘石可做宝石。

此外还有KARAGUE-ANROLEAN超群和BUKOBAN超群。

坦桑尼亚主要矿种成矿规律

坦桑尼亚主要矿种成矿规律

坦桑尼亚主要矿种成矿规律①金坦桑尼亚已探明金储量超过840吨,远景资源量超过1500吨,主要分布在维多利亚湖东面和南面以及坦桑尼亚南部和西南部。

已发现金矿床类型以含金石英脉和构造蚀变岩型为主,热液型金矿在中生代火山岩喷发地区亦有发育,另有与含铁硅质岩系有关的层控型金矿,主要赋存于太古代绿岩带,其次是元古代乌宾迪(Ubendian)岩系。

在维多利亚湖南岸地区的金矿带发现了世界级特大型金矿。

几个大型金矿有:布里杨胡鲁(Bulyanhulu)矿权区金矿品位10.4克/吨,已探明储量375吨,远景资源量395吨;布兹瓦吉(Buzwagi)矿权区金矿品位1.5克/吨,已探明金储量112吨,远景资源量131吨(金矿品位1.4克/吨);盖塔(Geita)矿权区金矿品位3.0克/吨,已探明金储量202吨,远景资源量387吨;北马拉(North Mara)矿权区金矿品位3.1克/吨,已探明储量112吨,远景资源量137吨;金普赖德(Golden Pride)矿权区金矿品位1.6克/吨,已探明储量22吨,远景资源量56吨;图拉瓦卡(Tulawaka)矿权区金矿品位9.5克/吨,已探明储量10吨,远景资源量13吨。

②金刚石坦桑尼亚金刚石资源比较丰富。

金刚石资源量超过5000万克拉,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希尼安加省。

目前,在坦桑尼亚已经勘探发现300多个金伯利岩岩筒,其中有60个发现有金刚石,位于希尼安加省Mwadui地区的Williamson金伯利岩岩筒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刚石金伯利岩岩筒之一,1940年至今已经产出2000多万克拉金刚石。

③铜坦桑尼亚铜矿比较多,规模中等,但品位较低。

坦桑尼亚铜矿床主要是沿基性岩脉走向产出,太古代绿岩带中长英质火山岩的出现是铜富集的最重要地质条件。

铜矿常常与金伴生,属于块状硫化物矿床,规模变化很大。

这类矿床铜品位与金品位成正相关。

坦桑尼亚莫罗戈罗地区班巴拉维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坦桑尼亚莫罗戈罗地区班巴拉维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第56卷第3期2020年5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56No.3May,2020[说外矿产(doi:10.12134/j.dzykt.2020.03.018坦桑尼亚莫罗戈罗地区班巴拉维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曹义甲1,祁东楚明春打梁永安张冬霞2(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地理信息院,河南郑州450006)[摘要]班巴拉维石墨矿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东部的乌萨迦兰造山带内,区域地层变形变质作用强烈。

矿区内已发现12条石墨矿带,圈定了16个石墨矿体,估算石墨矿物量超过300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

该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元古代乌萨迦兰超群鲁匡古勒组特戈特罗段变质岩,矿石类型为含石墨的片麻岩型,工业类型为粗大鳞片状晶质石墨矿石。

本文为探寻适合莫罗戈罗地区的石墨矿勘查方法,通过分析含矿岩系、矿体、矿石及矿体激电异常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班巴拉维石墨矿的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认为“矿化露头调查+激电剖面测量+钻探深部查证”等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晶质石墨矿床勘查中能起到良好的找矿效果,论文研究可为相似成矿带石墨矿勘查及同类型矿床找矿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晶质石墨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班巴拉维石墨矿床莫罗戈罗地区坦桑尼亚[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0495-5331(2020)03-10Cao Yijia.Qi Dong,Chu Mingchun,Liang Yong^an,Zhang Dongxia・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the Bambarawe graphite deposit in the Morogoro area,Tanzania[J]・Geologyand Exploration,2020,56(3):0657-0666・非洲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石墨资源,且品质优良,目前开发程度相对较深的国家主要为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及马达加斯加(邱杨率等,2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矿产特征第一节地质特征坦桑尼亚位于非洲板块的东部,属东非克拉通南段的多多马克拉通地块,该克拉通是东部非洲几个高度成矿的克拉通之一,与赞比亚克拉通、津巴布韦克拉通和南非克拉通很多地方十分相似。

东非裂谷系在坦桑尼亚分为东西两支,西支在地表形成一系列盆地、山谷和湖泊,构成坦桑尼亚与西邻诸国的自然分界;东支由肯尼亚裂谷(常称为“格雷戈里裂谷”)向南延伸至境内,分成南东、南、南西三支,形成“坦桑尼亚北部发散带”。

非洲大陆大约有13个太古宙克拉通,如西非克拉通、刚果克拉通、卡拉哈里克拉通、坦桑尼亚克拉通等。

其中,坦桑尼亚克拉通位列第四(图2-1),因含有金刚石、镍、钴、铜、黄金等矿产而备受全球关注,具有发现世界级矿产的良好潜力。

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坦桑尼亚克拉通岩石圈厚度可达300-350km。

坦桑尼亚地质历史复杂而多样,太古宙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块体拼贴和造山作用。

坦桑尼亚高原主要由前寒武纪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

太古宙克拉通分布在坦桑尼亚的中部和北部,向北延伸至肯尼亚南部及乌干达西南部。

基底岩石覆盖了超过40%的陆地面积,包含各种不同时代(3.4-2.8Ga)和成因的岩石(变质花岗岩和变质沉积岩),是非洲大陆早期陆壳演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太古代以来,坦桑尼亚一直保持为稳定的克拉通,此后的构造作用仅限于古元古代乌萨迦兰(Usagaran)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SE侧、乌宾迪(Ubendian)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W-SW侧;中元古代契巴拉(Kibara)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的NW侧和新元古代泛非莫桑比克(Mozambique)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的东部。

元古宙活动带呈带状环绕克拉通分布。

泛非运动(900-550Ma)后,坦桑尼亚境内经历了相对平静的时期,广泛的准平原化阶段持续了近300Ma。

晚石炭纪-早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发生裂解,整个东非处于伸展机制下,沿坦桑尼亚东-东南部海岸沉积盆地沉积了古生代-新近纪的陆相和海相沉积物。

第三纪以来,长4000km的东非大裂谷分成东、西两支横断坦桑尼亚元古宙活动带,少量新生代火山岩沿裂谷分布。

坦桑尼亚北部,非洲第一高山乞力马扎罗火山分布于东非大裂谷东支的末端,矗立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边境地带;坦桑尼亚西南部沿东非裂谷系西支分布一系列火山岩系,伦圭(Rungwe)火山杂岩即分布其中。

图2-1 坦桑尼亚地质简图一、地层坦桑尼亚全境地层出露较广泛,可划分5大岩石地层单元,即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图2-2)。

太古宙地层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其范围与坦桑尼亚中央高原基本一致。

元古宙地层主要环绕太古宙克拉通展布。

东非前寒武纪构造事件尚无定论,因研究需要,前人将前寒武系划分成不同的“带”、“系”和“省”。

古生代-新生代沉积物覆盖了坦桑尼亚东南部的裂谷地堑、内陆盆地和海岸平原区。

图2-2 坦桑尼亚地层柱状图(一)太古宙地层太古宙地层分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主要由太古宙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及不规则状散布的绿岩和片岩带组成,向北延伸至维多利亚湖的东部边界及肯尼亚西南和乌干达东南的周边地区。

坦桑尼亚太古宙地体与非洲其他克拉通不同,不能划分出独立的片岩、绿岩和花岗岩地体,而是大量的花岗岩—混合岩—片岩地体所环绕的不同的片岩带。

克拉通内部出露的最古老的岩石为古太古代(3.8-2.5Ga),占据了多多马地区中央高原,被元古宙活动带(2.1Ga)所围绕。

坦桑尼亚太古宙地体主要可分为3个片岩带:多多马(Dodoma)、尼安萨(Nyanzian)和卡维隆多(Kavilondian)片岩带,片岩带被一系列花岗岩所分割,广泛的花岗岩浆作用发生在2500Ma左右。

太古宙岩石地层的下部为多多马超群的变质火成岩、变质表壳岩;尼安萨超群的燧石、变质泥质岩、条带状铁建造;上部为卡维隆多岩系的不成熟的碎屑变质沉积岩,可能源于尼安萨超群(表2-1)。

坦桑尼亚克拉通最晚的变质作用时代为2.4-2.7Ga,与东非地区深溶作用和花岗变质作用相一致。

相应的岩浆作用阶段时代为2500±100Ma,广泛分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大部分地区、乌干达的东南部和肯尼亚西部。

太古宙主要矿床是后生含金石英脉,位于维多利亚湖金矿区。

岩脉产于表壳岩的剪切带中,与花岗岩密切联系。

层状金矿床和贱金属(base metal)矿化与尼安萨岩系的条带状铁建造有关。

表2-1 坦桑尼亚北部太古宙地层划分对比简表1.多多马超群(Dodoma Supergroup)多多马超群呈近东西向展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中部,由各种高级变质的花岗岩、混合岩及变质表壳岩等组成,主要包括黑云角闪片麻岩、角闪岩、含赤铁矿石英岩等,走向SEE或NEE,倾角陡倾。

岩石局部经历了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岩化作用,可见麻粒岩相岩石组合及辉石片麻岩产于低级变质的滑石绿泥片岩、绢云母片岩和含刚玉片岩中。

坦桑尼亚克拉通南部麻粒岩相变质岩局部可过渡为混合岩,并被辉长质岩石侵入。

多多马超群的岩石时代可能与尼安萨超群相同或略早,但早于与之伴随的绿岩和花岗岩。

多多马超群中变质表壳岩多呈带状分布于花岗岩地体中,走向NWW-SEE。

岩石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最晚的变质作用Rb-Sr法年龄为2500±100Ma和2580±60Ma。

目前,多多马超群中具商业价值的矿床知之甚少,需要进一步地质调查。

2.尼安萨超群(Nyanzian Supergroup)尼安萨超群不整合叠加在多多马超群之上,主要包括基性和长英质火山岩、条带状铁矿石及与之伴生的低级变质沉积岩(绿岩带岩石组合)。

绿岩带呈不规则状透镜体产于花岗岩地体中,经历了强烈的褶皱作用,可见残留的陡倾向斜。

尼安萨超群岩石可划分为下部和上部两部分组成,下部主要为基性火山岩;上部主要为长英质火山岩及化学沉积物,两者之间未见明显的接触关系。

在盖塔山(Geita Hills)地区,尼安萨超群的下部系列中,基性岩石主要包括玄武辉长岩、拉斑玄武岩,科马提质玄武岩极少出露。

枕状熔岩保留了很好地脱挥发份结构。

未发现典型的科马提岩。

局部地区可见石墨片岩呈夹层产于玄武岩中。

也可见少量的流纹岩流和含石英长石斑晶的角砾岩管产出,岩石中含有基性火山岩捕虏体,岩石后期发生硅化,常见浸染状黄铁矿。

上部系列岩石主要包括条带状铁建造、火山角砾凝灰岩、块状和层状凝灰岩、长英质火山岩等,其中条带状铁建造从底到顶含有三个不同的岩相:磁铁矿-赤铁矿-燧石岩相:微-中条带状磁铁矿-赤铁矿和含铁-硅氧化物的燧石比率,下部约为3:1,上部约为4:1,向上逐渐过渡为燧石岩相,两者之间夹有极少量的基性和中性凝灰质夹层。

条带状燧石岩相:为条带状燧石含少量富磁铁矿层或薄层,白色和红色凝灰岩层呈层状夹于燧石中,厚度可达50cm。

凝灰岩/燧石岩相:是条带状铁建造的最上部单元,化学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交互产出。

该相下部岩石普遍硅化,上部凝灰岩的厚度和含量均占优势。

火山角砾凝灰岩呈灰棕色,以细粒火山碎屑岩石为主,含浮石碎块和圆形火山角砾。

局部地区火山角砾凝灰岩横向上变为黑色页岩或黑色石墨页岩,并含有球状黄铁矿和层状黄铁矿。

岩石具轻碳同位素组成,可能部分为生物成因,部分为变质成因。

块状和层状凝灰岩呈灰色,红棕色。

细粒结构,局部见斑状结构,含有少量布丁状或角砾状燧石层。

长英质火山岩为流纹岩,呈灰色、粉红色,细粒结构,流动带状构造,含长石、石英斑晶,基质由石英和绢云母化长石组成。

局部岩石硅化强烈,含有大量浸染状细粒黄铁矿。

在盖塔和卢马加沙绿岩带中,尼安萨超群的下部系列最大沉积厚度可达5000m。

上部系列以长英质熔岩、凝灰岩、铁质燧石、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岩石组合为特征,少量变质泥质岩。

条带状含铁建造与长英质凝灰岩紧密共生。

条带状含铁建造的最大厚度可达100-400m,而长英质熔岩的最大厚度在2000-4000m之间。

绿岩带普遍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局部达石榴角闪岩相。

岩石发生褶皱,轴面陡倾,形成东西向面理。

尼安萨绿岩带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赋存了大量的金矿床。

3.卡维隆多超群(kavirongian Supergroup)卡维隆多超群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穆索玛-马拉绿岩带)的最北部,在邻区肯尼亚广泛分布,在坦桑西南部Lupa金矿北部出露,是太古宙地层序列的最上部单元(Walraven et al,1994),不整合覆盖在尼安萨超群之上,岩石发生褶皱,褶皱轴走向E-W向。

主要由砾岩、石英岩、粗粒长石砂岩、粉砂岩、页岩、千枚岩和凝灰岩组成。

少量薄层火山岩呈夹层状产出,锆石U-Pb年龄为2667±8Ma。

在结构上和组成上,卡维隆多砾岩成熟度低-中等,以尼安萨超群中氧化的条带状铁建造砾石为主,少量脉石英砾石,缺少基性岩砾石。

卡维隆多超群底部和中部的砾岩中碎屑岩型金矿可能来源于尼安萨超群或内生的含金地层。

(二)元古宙地层坦桑尼亚境内,元古宙可划分出4个活动带,环绕坦桑尼亚克拉通展布,即乌宾迪活动带(古元古代),分布于克拉通W-SW侧;乌萨迦兰活动带(古元古代),分布于克拉通SE侧;中元古代契巴拉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的NW侧以及泛非莫桑比克活动带(新元古代),分布在克拉通东侧。

元古宙地层主要出露于上述活动带中,从下到上可划分为乌宾迪超群、乌萨迦兰超群、卡拉戈维-安科瑞安超群、布科巴超群。

1. 乌宾迪超群(Ubendian Supergroup)主要分布在乌宾迪活动带中,由沉积和火成成因的高级变质岩及再改造的太古宙岩石组成。

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岩,含少量基性、超基性侵入体、晚期花岗岩,大理岩少见。

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西向,变质作用主要为石榴角闪岩相,少数达到麻粒岩相。

表2-2 乌宾迪带地体的地质特征(据Stendal et al.,2004)前人研究表明,乌宾迪活动带由8个不同的构造岩石地体(或块体)组成,即卡图马、依库鲁、乌宾迪、瓦克尔、乌非帕、尼卡、乌旁瓦、卢帕(表2-2),总体呈NW-SE向延伸,块体间以断层或剪切带为界。

2. 乌萨迦兰超群(Usagaran Supergroup)乌萨迦兰超群分布于太古宙克拉通的南部和西部,出露在乌萨迦兰活动带中。

与乌宾迪超群相似,乌萨迦兰超群主要由泥质成因的麻粒岩和黑云母片麻岩等组成,常见石英岩。

大部分地区遭受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构造线方向以南西向为主。

乌萨迦兰超群可与加拿大地盾的变质格林威尔省(Grenville Province)相对比。

乌萨迦兰超群可划分出两个构造岩石系列,即伊斯马尼(Isimani)序列和康斯(Konse)群,两者呈构造接触或不整合接触关系。

伊斯马尼序列:位于康斯群的东部,原称为“乌萨迦兰高级变质岩”,为一套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榴辉岩相岩石,包括片麻岩-角闪岩系列和无角闪岩的片麻岩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