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实整理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实整理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
它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有三条重要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一、屈辱史中国近代史首先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
列强不断侵略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成殖民地。
为此,它们采取了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手段,把中国一步一步变成半殖民地。
这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霸权的必然结果。
体现了列强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贫苦落后。
1、史实要点:(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衰落目的: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变中国为英国殖民地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结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从此中国在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反映了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背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工业革命,中国门户已被打开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结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特点:时间长;国家多,英法联合发动,俄美是帮凶;签约多;割地多;攻占大城市多,攻占广州,并且攻陷清王朝首都北京,攻陷天津;文物损失巨大(火烧圆明园);开放通商口岸最多(11个)(3)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原因:根本原因是日本以大陆政策,谋求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直接原因是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派兵入朝,借机挑起侵略战争结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特点: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不宣而战;在中国境外爆发;危害大,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打败中国,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1901年)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保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根本目的是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结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特点:以镇压中国革命为直接目的,帝国主义各国联合发动战争为形式,在天津、北京建立了殖民统治机构,侵略者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再次攻陷北京,进行公开掠夺。
备课参考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复习纲要

1895到辛亥革命时期:仿效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是其指导思想
前期:指导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西方民主、科学走十月革命道路)
后期:指导思想—
严复:走英国人的路康梁:走日本人的路孙中山:走美国人的
路中共:走俄国人的路
抵抗派
洋务派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封建势力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革命派: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中国人民探索史
1840年—1895年: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中学为体,
(一)资本帝国主义侵华史
1.多样化的侵华手段
2.不同历史时期的侵华特点
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侵华势力的此消彼长
4.积极扶植代理人
5.共同支配中国
6.中国落后的内因和外因
(二)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史
1.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并与本国封建主义势力相勾结,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苦难史;
②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民主革命史;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产生、成长、萎缩的艰难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返回目录
群体 人物
事迹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革命 孙中山 (2)建立了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
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组织反袁活动。
(4)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
军校
群体
先进 知识 分子
人物
事迹
返回目录
(1)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首先提出民主
陈独秀
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2)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共一大上,
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胡适
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 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
李大钊 驱。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返回目录
群体 人物
事迹
(1)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新民
利,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
返回目录
群体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时 期的 代表 人物
人物
事迹
1927年,与贺龙等人领导南昌起义。1934年10月—1936 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代 周恩来 表中国共产党到西安参加谈判,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参加抗日战争,领导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1945年, 参加重庆谈判,随后参加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线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
1. 民族独立:中国近代史的一条主线是民族独立。
这主要是指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分割的压力,并最终追求独立和国家统一。
这一进程包括了反对鸦片战争和其他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2. 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条主线。
这主要是指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这一进程包括了废除科举制度、开始进行工业化、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
3. 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三条主线。
这主要是指中国在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变革和进步。
这一进程包括了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措施。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鸦片战争爆发—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两对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任务:民族革命(反侵略) 民主革命(反封建) 四条线索 : 屈辱史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抗争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 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 发展史 :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近代化之路)
(3)后果及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
的工具。③中国完全陷入
社会的深渊。
5、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1931-----1937 全面------1945)
(1)起因: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加紧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
派和
派,洋务派主张利
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时
间:19 世纪 60----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发起的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传播
主义。
性质意义:是一场空前的
运动,促使人们追求
和
,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为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无产阶级的探 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鸦片战争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它们凭借自己的船坚炮利,继续进行武装侵略,不断扩大侵略权益,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
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加紧侵略。
这时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掠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
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法国通过《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的结果。
清政府对日本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惨遭失败。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继《南京条约》以来失权最多、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在华通商口岸“设厂制造”等特权,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外输出资本的要求。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19世纪末,德、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近代史专题的三条线索

1861—1895
主持洋务运动
1895-1898
主持戊戌变法
1894兴中会 辛亥革命
1901-1911
参与清末新政 1840-1912 长期存在
立宪派
顽固派
地主阶级 倭仁、慈禧 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
内容或过程
性质
影响
洋务运动
挽救清朝 次保中国
挽救中国 次保大清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 封建地主 局、京师同文馆,派遣 阶级自救 留学生
新文化 运动
思想救国
《新青年》、民主、科 资产阶级 学、文学革命、马克思 思想解放 主义传播
打击封建旧思想, 为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五四爆发奠 定基础
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救亡的阶段
历 程 器 物 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 命—商品输出 两次鸦片战争 事 件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辛 亥 核心内容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 长生(代表企 业、双重性)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手段的演变趋势及背景。
A、政治侵略:从单国发动战争到各国配合瓜分狂潮 B、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C、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治经济政策,共管中国)。 19世纪40到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急需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用两轮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和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推行商品倾销。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政治上 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上推行资本输出为主,美国的门户开放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西方入侵
不平等 条约体系 对华影响C
民族危亡 四轮战争 六个条约 半殖民化 西学东渐 对华影响C
不同阶级 探索救亡 三阶段 五事件
中国社会 现代化转型C
西方入侵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轴及重大事件线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重大事件线索跨越了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时期。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
1.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2.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3.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
5. 1861年:同治维新,尝试进行西式改革的一段时期。
6.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败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7. 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尝试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8.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反对外国势力和基督教传播的民族主义运动。
9.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10. 1915年:新文化运动,推动文化和思想的现代化。
这些事件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反映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艰难历程。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王朝的衰落到民主共和制的尝试,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这些事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40到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急需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用两轮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和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推行商品倾销。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政治上 掀起瓜分狂潮,经济上推行资本输出为主,美国的门户开放 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所开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
置分布上有何不同特点?这样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南京条约》口岸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天津条约》口岸已经囊括中国整条海岸线(南北都有)
部分口岸位于内地长江沿岸。
表明中国被迫进一步向列强打开国门,西方势力已经进
入中国内地。
(4)获取特权的条款
赎辽费 5、《辛丑条约》:赔款共计4亿5千万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
(3)开埠通商类条约
1、《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天津条约》:开放牛庄(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 3、《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4、《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地主阶级 民资阶级改革 反帝爱国 地主阶级 民资革命
洋务派改革
顽固派改革
器物救亡 制度救国
制度救亡 制度救国
1840-1919年以来,国人发起多次抗争、探索运动, 1、以传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观来看,值得高度评价的是? 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新文化五四运动
开始沦为 进一步沦为
1897-1899 1900-1901 1894-1895 瓜分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 资本输出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势力范围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门户开放
1851-1864 太平天国 农民起义
1860-1895 1895-1898 1899-1900 1901-1911 1911
要求:具体内容、影响都需理解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给英国 3、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给日本
(2)赔款类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 2、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赔偿英400万两、法国200万两白银 3、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偿英法各800万两 4、中日《马关条约》: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另外还有3000万两
西方入侵的影响?
1、签订条约、民族危亡,同时西学东渐 2、受两者刺激,国人开始探索救亡 3、促进中国社会转型,现代化发展。
近代国人探索救亡的背景和影响?
社构经 政 思俗社 史
会 济 治想 会学
形 结 体文 习理
态
制化 念
C
背景:
1、签订条约、民族危亡,同时西学东渐导致探索救亡
影响:
3、探索救亡促进中国社会转型,现代化发展。
列强瓜分狂潮 戊戌变法、义和团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清末新政
2、六个条约内容比较和条款的归类
第一轮 鸦片战争后 1842《南京条约》
1843《虎门条约》
第二轮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天津条约》
1860《北京条约》
第三轮 甲午战争
1895 《马关条约》
第四轮 八国联军侵华 1901 《辛丑条约》
一、屈辱史(民族危亡)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列强侵华的四轮战争 2、六大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过程 4、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C
1、1840-1900列强侵华的四轮战争
侵华 原因 导火 线
战役 事件
第一次鸦片 第二次鸦片
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三条线索
1840——1949
1、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国人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 争史和救亡探索史。
3、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史。
1840-1842 1856-1860 鸦片战争 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虎门条约》 《北京条约》
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扩大在华政治、经济利益
虎门销烟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朝鲜东学党起义
火烧圆明园 丰岛海战、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
八国联军 侵华
义和团运动 廊坊、杨村
结果 影响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开始沦为 《北京条约》 进一步沦为
开眼看世界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
规定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7、永久居住权(租地):
以《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订立《上海土
地章程》,1845年上海租界产生。
8、其他权益:《虎门条约》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手段的演变趋势及背景。
反思
近代史考纲有四个C,它们的关系是? 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现代化)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梁启超与新史学
西方入侵
不平等 条约体系 对华影响C
民族危亡 四轮战争 六个条约 半殖民化
西学东渐 对华影响C
不同阶级 探索救亡 三阶段 五事件
中国社会 现代化转型C
2、以现代化史观来看,值得高度评价的是?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五四运动。
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刺激洋务运动开展 2、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外交、军事、教育现代化起步 3、甲午战争失败,维新派反思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进而开展 新一轮制度救国(戊戌变法)运动。
民族屈辱 刺激 探索抗争 推动 现代化进程
1、控制关税: 《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必须和英国协定关税
2、内河航运权: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舰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3、传教游历: 《天津条约》传教士、西人可以内地自由传教、游历
4、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
5、对清廷的控制: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