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发展路径及建设应用
能源行业: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

能源行业: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第1章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与趋势 (4)1.1 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背景 (4)1.2 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5)1.3 国内外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5)1.3.1 国内案例 (5)1.3.2 国外案例 (5)1.4 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5)第2章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6)2.1 企业战略目标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 (6)2.1.1 数字化转型与战略目标的协同 (6)2.1.2 数字化转型在实现战略目标中的作用 (6)2.2 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 (6)2.2.1 明确转型目标 (6)2.2.2 分析现状 (6)2.2.3 确定转型方向 (7)2.2.4 制定转型策略 (7)2.3 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路径 (7)2.3.1 项目规划与立项 (7)2.3.2 技术研发与应用 (7)2.3.3 业务流程优化 (7)2.3.4 信息系统建设 (7)2.3.5 人才培养与引进 (7)2.4 数字化转型战略评估与优化 (7)2.4.1 建立评估体系 (7)2.4.2 评估指标与方法 (7)2.4.3 优化转型策略 (8)2.4.4 持续改进与迭代 (8)第3章能源企业基础设施升级 (8)3.1 通信网络建设 (8)3.1.1 网络架构设计 (8)3.1.2 网络设备选型与部署 (8)3.1.3 网络安全防护 (8)3.2 云计算平台部署 (8)3.2.1 云计算平台选型 (8)3.2.2 云计算资源规划 (8)3.2.3 云计算平台部署与运维 (8)3.3 数据中心建设与优化 (8)3.3.1 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 (9)3.3.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9)3.3.3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9)3.4 边缘计算在能源企业的应用 (9)3.4.1 边缘计算场景识别 (9)3.4.2 边缘计算设备选型与部署 (9)3.4.3 边缘计算应用开发与优化 (9)第四章数据资源整合与管理 (9)4.1 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构建 (9)4.1.1 数据资产管理策略 (9)4.1.2 数据资产管理流程 (10)4.1.3 数据资产管理组织架构 (10)4.1.4 数据资产管理技术支持 (10)4.2 数据采集与存储 (10)4.2.1 数据采集 (10)4.2.2 数据存储 (10)4.3 数据治理与质量控制 (10)4.3.1 数据治理 (10)4.3.2 数据质量控制 (10)4.4 数据分析与挖掘应用 (10)4.4.1 数据分析 (11)4.4.2 数据挖掘 (11)4.4.3 数据可视化 (11)第5章能源生产与运营智能化 (11)5.1 智能勘探与开发 (11)5.1.1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勘探中的应用 (11)5.1.2 数字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11)5.1.3 智能钻井技术 (11)5.2 智能生产与调度 (11)5.2.1 生产过程智能化 (11)5.2.2 智能调度系统 (12)5.2.3 能源需求侧管理 (12)5.3 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 (12)5.3.1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12)5.3.2 预测性维护策略 (12)5.3.3 设备健康管理平台 (12)5.4 智能供应链管理 (12)5.4.1 供应链数据整合与分析 (12)5.4.2 智能采购与库存管理 (12)5.4.3 智能物流与运输管理 (12)第6章能源服务创新与客户关系管理 (12)6.1 能源服务数字化创新 (13)6.1.1 智能化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能源设备的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及新技术的应用

新能源及新技术的应用促进能源市场化,还原其商品属性,依靠市场的力量协助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平衡能源供需,并激发带动经济增长的活力。
下面是有关于新能源及新技术的应用的内容,欢迎阅读。
浅析几种关键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前景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确保能源的安全供给更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
不仅如此,能源与环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议题紧密相关,因此近几年来,能源相关的话题不仅持续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关注,而且已经受到了广大普通民众的极大关切。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能源格局有了新的变化,相应的很多国家也已经在能源转型方面开展了行动。
1、世界范围内能源转型的大背景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德国的能源转型。
德国在风电光伏部署,开发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地热,光热,光伏等),与邻国进行能源互动(丹麦),建设新一代能源系统示范区(例如BDI主导的E-Energy项目)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改革力度很大。
美国在过去几年中,大力推进页岩气革命,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这促进了油价降低,明显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此外美国在部署储能和光伏(代表为加州),推动电动汽车(代表为TESLA),研发和推进下一代电网关键技术(代表为北卡罗来纳大学的FREEDM项目)等方面的进展值得关注。
日本历史上就是一个缺少能源资源的国家,这样的紧迫性使其非常重视在能源材料、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近年来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许多空出的成果,比如电力电子元件、高性能电池(代表为松下),燃料电池汽车(丰田MIRAI),大量部署的分布式燃料电池三联供系统(代表为ENEFARM),这些都是能源体系的发展变革的重要支撑技术和方向。
我国能源呈现“富煤、缺油、少气”的格局,而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形势的变化,国内能源环境方面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能源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压力。
一方面是电力供应面临过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力偏弱;另一方面却是各地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及现有体制限制,仍在大规模建设各种火电传统能源,而传统能源的利用清洁程度低也是导致近几年来雾霾污染现象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能源互联网基础

办“公在室即里将和到工来厂的里时生代产,绿我色们可将再需生要能创建源一。多个能余源的互能源联则网可,以让与亿他万人人分能享够,在就自像己我的们家现中在、在
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杰里米·里夫金 (Jeremy Rifkin )
再“能生能源源互为联主网要一是次以能电源力,系与统天为然核气心网,络以、互交联通网网及络其等他其前他沿系信统息紧技密术耦为合基而础形,成以的分复布杂式多可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实施方案
能源互联网需要“自上而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实施”。
能源互联网实施的切入点:主要是“三点四面”
三点:以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PRO-DSM/DR、节能、储能/提高能效为切入点。 采用传感器及智能仪表实现数据采集。能量产品不同于简单商品,关键在于掌握 能源大数据。 中国能源实际:富煤、贫油、少气,人均占有资源有限,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 网络之间耦合度不高,中国电网是同步大电网。所以,能源互联网建设要从中国 实际出发,研究如何落地,明确特征与功能定位,踏踏实实的去做产品。未来市 场空间很大。
16
社区综合能量信息管理平台
2016/3/4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多能交易平台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17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多能交易平台架构
2016/3/4
来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雏形
广东电力交易平台(试点)于2015年3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用发交户电易数厂电::量:21308105个+个亿度
21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科学技术创新
2016/3/4
电力“新基建”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下)

电力“新基建”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下)第三章中国电力“新基建”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路径电力“新基建”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需要围绕源网储荷全产业链进行顶层设计,帮助电力基础设施从传统的电力输、配、送枢纽转变成为各类能源转换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并逐渐向能源互联网方向演进。
因此,要统筹规划好电力“新基建”发展的顶层设计。
本章节重点从中国电力“新基建”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探讨中国电力“新基建”的发展。
3.1. 发展思路和战略电力“新基建”包含五大发展战略,即“四个支柱一个保障”,四个支柱分别是数字设施建设、两网体系融合集成、业务模式创新、数字能源生态建设,一个保障是政策措施及治理体系。
数字设施建设,是指在电网上游、中游和下游阶段,加快建设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中枢、区块链系统等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物理层和部分信息层“新基建”内容,目标是形成电力“瓦特”流和数据“比特”流的物理连接,为电力网和数据网融合集成打下硬件基础。
两网体系融合集成,是指加快建设以智能终端和能源灵活交易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网络平台、大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智慧能源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和区块链平台,包括信息层和部分功能层内容,目标是促进电力网和电力数据网的深度融合,实现电力系统的精准负荷控制、现货交易、需求响应、低碳高效、智能控制等传统业务的价值增值和提效降本。
业务模式创新,是指深入挖掘“新基建”数据信息价值潜力,充分发挥电力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作用,创造新的增值业务模式,建设形成能源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价值创造平台层,包括功能层和价值创造层部分内容。
提质降本增效,对电网外提供赋能增值服务,且对外增值服务的业务占比逐渐占主导地位。
数字能源生态建设,是指依照“平台+生态”思路,建设涵盖发、输、配、用环节的电力工业物联网,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构建互惠共赢能源生态圈,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功能层和价值层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电网建设及其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电网建设及其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智能电网的需求日益增长。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新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网全过程、全环节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智能电网具有网络化、智能化、可靠性高等特点,在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电力系统的改造、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力市场的改革等。
首先,电力系统的改造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需要解决能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问题,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手段,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快速故障处理和预测,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最后,电力市场的改革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方面,需要完善电力市场的机制和规则,让市场发挥更好的作用,实现电能的高效利用。
二、智能电网应用智能电网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布式能源应用分布式能源是指在用户侧或负荷侧,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方式发电或储能,并通过智能电网实现对电网的贡献和效益。
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可以实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
2. 电动汽车充电与储能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和储能也成为了智能电网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智能电网的充电和储能,可以实现对电网负荷的平衡控制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 智能电表和电力负荷响应智能电表是一种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对电网中电力运行和消费监测的应用,可实现对电能消费的监控和计量,以及对电力负荷的控制和管理。
4.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依托智能电网建设,实现城市能源的高效利用、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智能电网面临的挑战在智能电网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电网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靠性。
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与前景分析

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与前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趋势和突破口。
工业互联网是指将物理世界的工业制造过程和数字世界的信息交互、通讯及智能决策相融合的全新产业模式。
它以现代工业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和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为支撑,将工业制造与信息通讯相融合,带来了能源、材料、制造、企业管理、产品服务以及消费者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开始引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本文将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发展路径、市场应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展背景工业互联网的诞生渊源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和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
2013年开始,国家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和智能化,标志着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正式阶段。
同时,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5G技术的应用,为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提供了了技术保障。
二、发展路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技术路径、应用路径和政策路径。
(一)技术路径技术路径是指从制造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多个技术领域进行融合创新。
其中,物联网技术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它通过识别、感知、收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物体之间的信息,构建了连接万物的数字世界。
人工智能技术可利用工业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
同时,3D打印、机器视觉、机器人等新型制造技术,也为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
(二)应用路径应用路径是指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需求,进行具体的实施和推广。
目前,工业互联网主要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等,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还涉及到能源、交通、医疗、建筑等行业领域,形成了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三)政策路径政策支持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战略文件和政策导向,明确提出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与发展推进余晓钟罗霞摘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对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现能源产业体系现代化,推动能源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就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重内涵予以研究,并针对其现状、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方向和推进策略。
研究认为,“互联网+”智慧能源是全球能源创新发展的新共识、实现能源综合转型的新方式、保障能源安全的新路径。
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紧跟世界数字经济步伐,契合我国能源需求和供给现状的两大发展方向下,凝聚各方共识、强化政策导向、探索管理制度、稳固技术支撑是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纵深发展的四个有效推进策略。
“互联网+”;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作者简介:余晓钟,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霞,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1)11-0091-11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有力保障作用。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能源安全、转型与改革等作出了系列指示,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2016年《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20年“两新一重”建设中进一步强调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模式创新研究”(18XGJ001);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研究”(SKA20-01);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项目“‘双碳’目标背景下国际能源共生合作研究”(2021RW034)。
91理念同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其转型升级,形成全新的能源技术、设施、模式、业态,为贯彻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 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行宇2016.09。
18什么是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 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 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
能源互联网有三大内涵:从化石能源走向可再生能源;从集中式产能走向分布式产能;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也意味着,未来能源行业的发、输、用、储及金融交易等环节都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实际上,能源互联网看似美好,但具体操作起来,从电网公司、发电企业、专门的调度机构等电力从业者,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监管部门,都会觉得很头疼。
因为新的电力价值链需要新的技术,更需要新的体制以及商业模式来支撑,而这恰恰都是目前能源行业所缺乏的。
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物理载体,根据地理因素与能源发/输/配/用特性,综合能源系统分为跨区级、区域级和用户级。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探究不同能源内部运行机理、推广能源先进技术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稳态分析是该领域研究的基础,是探究多能互补特性、能量优化调度、协同规划、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所在。
综合智慧能源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用积极的方式开发建设全新的综合能源,运用互联网创新技术让综合能源系统拥有智慧.综合智慧能源以功能区为单元,对不同能源品种,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横向“电热冷气水”多类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用”多种供应环节的生产协同、管廊协同、需求协同以及生产和消费间的互动。
一、综合智慧能源解决的问题《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互联网发展路径及建设应用吴燕1孟宪楠1金鹏2汪强3耿亮1白茹 1摘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全球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探索。
为顺应趋势发展、迎接新一轮机遇和挑战,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也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号召国家电网公司立足于电力行业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探索发展模式。
本文主要介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从电网发展理念角度,印证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推进的切入点;从电网实现功能角度,分别从发电侧、用电测及管控侧,提出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及应用的拓展思路;各子项建设具体方案作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基本单元,为未来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设,应用Development path and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of EnergyInternetWu Yan, Meng Xiannan, Jin Peng, Wang Qiang, Geng Liang,Bai Ru(1.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 Technology Co., LTD;2.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LTD;3.Xuji Changna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Energy Internet has been explored and constructed in worldwide.According the new trend and the new round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Liu Zhenya,the chairman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proposed that build a global Energy Internet and serv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Based in the power industry,he call of the company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 in this fiel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Revolution,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id development, confirms that the Energy Internet`s building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s advancement.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 including generation side, pow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ide of the building to carry out application. Each child as an Energy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unit,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Energy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1.能源互联网起源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今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人们一方面寻找可以持续利用,同时又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另一方面思考如何依靠通信信息、互联网络、控制技术有效地协调与利用资源,以解决难题。
然而,能源问题的解决,已不是通过简单地增加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全面的变革。
这个变革需要把能量流和信息流进行深度融合,建立一个全新的能源体系,形成能源应用的创新形式。
可再生能源为新能源体系提供了能源供给,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则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支撑。
随着行业进步、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能源需求,在此情况下出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变化,进而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的过程。
如下表所示。
表1 三次工业革命纵观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发现每次工业革命都有一种生产工具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每个人都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制造者,并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共享,传统的、等级森严的经济和政治权利将被节点式组织的扁平化权利取代。
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兴起,对传统行业的逐步渗透,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概念,能源互联网作为“互联网+能源”的载体,是能源领域的突破与发展重要方式。
1.1.智能电网承载能源互联网建设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源采集装置、分布式能源储存装置和各种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实现能源流双向流动的能源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这就是能源互联网。
电力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形式,以电为中心、以智能电网为平台是新一轮能源变革的根本。
智能电网作为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平台,并带来全局性的推动作用。
未来智能电网将发生四个主要变革场景:能源生产方式变革,能源配置方式变革,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并对支撑变革场景的电网信息通信提出更高需求。
目前公司作为世界智能电网建设的领跑者之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理念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坚强智能电网的实践成就举世瞩目,客观上已具备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坚实基础。
具体包括智能电网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通过特高压输电网络搭建,实现了远距离、低损耗的高效输送;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具备拉手链路,互为备份,有抵御突发性事件和严重故障的能力;显著的兼容性,具备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的条件;与用户之间的便捷互动能力,具备电力需求侧管理以及家庭能效管理中心,与互动平台相联通;基础电网有广阔的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可与多种平台灵活对接,服务国家“三网融合”战略。
1.2.电力领域发展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切入点随着新一轮能源变革的到来,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突破,我国电网也大力开展智能化建设,与能源发展新格局全面融合。
以电为中心转变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是目前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今后的能源变革都将围绕更清洁更经济的发电、更安全更高效的配置、更便捷更可靠的用电展开[3]。
(1)电力能源是唯一能承载信息的能源形式。
信息化是一切智能化的基础,随着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而创新出新的发展方式。
为满足能源互联网在能源生产方式变革,能源配置方式变革,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场景变革下,对信息通信的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具有先天的承载优势和能力,引领能源基础设施变革。
(2)电力能源在能源传输效率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未来能源互联网可以定义为互联网式的电网,狭义上实现家庭侧与电网侧的能量流通,广义上讲可实现“一级一道”的能量传递,智能电网支撑的能源互联网使电网由过去的封闭式、单向的电网,转变为互动式电网变成可能。
(3)电力是清洁能源,智慧能源是从根本上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实现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电力能源能够与其他能源形式灵活转化,包括电力的蓄冷蓄热,冷热电三联供,能够多角度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减少碳排放。
(5)电力基础设施完善,智能电网建设取得了一定得成就,包括特高压主网建设,为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2.能源互联网基本组成及建设应用能源互联网概念新、范围广,目前属于建设筹划初期,并无系统解决方案。
文本考虑从新能源、通信技术以及延伸的负荷管理的作为建设实施的重要建设组成环节(建设需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项目集成和拓展)。
首先新能源发展,即在现有传统能源供给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新能源技术,实现能量生产装置、信息采集装置、储存装置等的接入和应用,促进新能源的就地生产和消纳,提升清洁能源渗透率;信息通信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支撑,属于基础设施范畴,既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及小型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的必要基础,同时也是电网与用户之间的联动的必要支撑;用电负荷单元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最末端,是能源消纳端,对其智能化、交互式管理可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
清洁能源图1 能源互联网基本组成架构图2.1.供应端-发电侧(1)分布式光伏及微电网建设区域多微电网建设,包括嵌套式微电网、低压光储微电网和多点光伏并网等形式。
嵌套式微电网是与其他能源形式(包括冷热)联供,同时配有储能,为固定负荷供能;低压光储微电网是配套与负荷及储能同等规格的光伏装机容量,形成小型的定量式的循环使用;多点光伏并网是选择将光伏发电接入用户进线处,或在所属配电站下建设集中式储能,接入低压配电母线。
(2)储能安置小型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应用储能调频、调峰技术,配电网孤岛运行技术,对新能源输入进行缓冲,提升电网整体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配合实现新能源多场景应用。
另外,发生灾害时“电力路由器”之间通过流通蓄电池储备电力,防止区域停电。
(3)研发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接口装置研制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接口装置,集逆变装置、计量装置、保护装置、滤波装置、通信模块于一体,采用载波、WIFI等通信方式,实现与智慧家庭网络及(智能家居)进行交互,实现发电电量信息、身份认证、电量计费等信息的传输。
(4)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用户信息的管理与校验、分布式发电监测与评估、用户计费管理等。
基于智慧家庭网络,实现对用户的分布式电源接入装置进行监测、管理和电量结算。
实现用户的发电量,电卡标识等信息与营销业务系统交互,实现用户的电量结算。
2.2.调配端-管控侧(1)基于光纤网络的多业务承载立足电网基础设施,在已有光纤网络的区域,承载分布式电源接入、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家居等多项用电业务的基础上,承载配电自动化、配网协调管控等配电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