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 读《蒋勋说词》有感第二章 苏轼(真性情)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 读《蒋勋说词》有感-第二章 苏轼(感情)(通用)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读《蒋勋说词》有感-第二章苏轼(感情)感情苏轼,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与辛弃疾齐名。
其词大气磅礴,或深情,或俏皮,使宋词完全脱离了“附属”地位,登上大堂。
今天,我们欣赏他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他已去世十年的妻子的,已不像平时宋词只描写爱情的浪漫,而是多了生活的深沉。
所以发现了没有,读这首词根本就不费力,它一开始就是从真实的角度出发,是很自然的,但正因为自然,因此显得真情。
两个阴阳相隔的人,活着的思念着死去的,十年的生死相隔显得如此漫长,有话想对对方倾诉,却发现两人隔着一道永远过不了的“关”。
只能面对着一片孤坟,无法说出自己的悲痛。
这就是苏轼词真正美丽的地方,不走形式主义,只描述真实的情感。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一开口就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他真正经历过的,外人无法理解他痛的深处,也只有苏轼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是作者,也就是苏轼,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又回到了第一次与妻子见面的地方。
自己偷偷地看见妻子在窗台化妆,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妻子在苏轼心中永远是年轻的,不过这时苏轼也该说不出话来了,只有哭。
哭,他知道妻子已经死了,这不过是幻象,但这也足够引起他对妻子十年来的回忆了。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为什么我会把这两句本来不相邻的放在一起,因为我认为这两句有一些关系。
最后一句说了,每一年都令苏轼落泪断肠的景象是什么,那么我认为,“明月夜”与“短松冈”可能指是一个地方,只有这个地方足以引起苏轼如此悲痛,那就是他妻子的坟地。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不过苏轼很可能每年都会在这个地方,大家想象一下: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一位老者出现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坟地,冷冷的月光照亮了他的面庞——上面满是岁月拿锥子刻的痕迹,本就灰白的头发因光线而像表面结了一层霜。
我所了解的苏轼_初二优秀作文

我所了解的苏轼_初二优秀作文苏轼是中国宋代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艺术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个性使他成为了一个传奇。
苏轼的精神风貌和辩才才情,一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轼的才华横溢,无论是诗词、散文、小说还是书法,都表现出了他异常出色的表达能力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例如他的《赤壁赋》,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江城子》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悟,《水调歌头》则以其婉约柔美的语言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热爱。
这些作品不仅形式上独特,而且内容上也充满了深度和思考,使人们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苏轼的个性也是我所关注的一点。
他是一个敢于直言不讳的人,他在文学作品中对社会现象和政治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勇于通过自己的笔触表达出来。
即使在他困难的时候,他也不改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例如在《苏轼自题黄州石壁》中,他直接批评了现代社会的腐败和无能。
这种坚持和勇气是我所敬重的。
苏轼对艺术的热爱也是我所佩服的。
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和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自由奔放的风格而广受赞誉。
他在艺术中表现出的才华,使我对他的综合能力和追求精神产生了极大的敬意。
苏轼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艺术家,他的才华、个性和对艺术的热爱都让我深受启发。
他的作品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个性和品质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相信,在他的影响下,我会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热爱艺术,更加自由地追求真理。
我眼中的苏轼_初二优秀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_初二优秀作文人们常说,若将历史推向河流,就能找到一位琴瑟之间、书画之上、才情出众、风华绝代的文人,他就是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我眼中一位独特的文学巨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因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名句,被人们后世称为“诗仙”,他的诗词作品无数,其中以《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最为脍炙人口。
他的诗作通俗易懂,文字简练,意境深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的诗风宽松豪放,自由自在,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他的诗中,他以饱满的热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如《东篱乐府·登徒子好色赋》中对于美女的描写:“春光才疏,薰风卷地飞尘舞。
舞只舞得她窈窕孤红帏。
” 他的词作清新婉约,音韵和谐,表达了人类对爱情的痴迷和追求。
苏轼的诗词作品,无论是寄托哀思的《临江仙·滚瓜错土为谗言》还是流露真情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都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独具个性,洒脱奔放,意境独到,充满了丰富的审美情趣。
他的楷书工整醇厚,行间笔力显豪放之气,章法稳重庄重。
他的草书更是挥洒自如,飘逸流畅,气势磅礴,给人以一种豪放奔放的艺术享受。
苏轼笔下的字,犹如一条条舞动的龙蛇,展现出他雄心壮志的个性。
苏轼的绘画造诣同样非凡,他擅长山水画,以自然景色的写实和意境的塑造,使得他的画作在唐宋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的山水画作,色彩清新明朗,构图富有变化,以墨境为主,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他的画作给人以舒畅、开朗的气氛,让人无不感受到他的豪情壮志。
除了文学、书法和绘画,苏轼还是一位儒学大家,在政治和教育上也有重要贡献。
他在政务上具有远见卓识,为官清廉自持,致力于教育事业,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我眼中的苏轼是一位独特的文化巨匠,他的诗词、书法和绘画作品赋予了我们沉默的画面以灵动的生命。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 读《蒋勋说词》有感第二章 苏轼(蝶变一)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读《蒋勋说词》有感-第二章苏轼(蝶变一)蝶变一如果说苏轼在四十三岁以前是一位“愤青”,那么在四十三岁后苏轼就已经“死”了,东坡却“活”了过来。
四十三岁是苏轼生命跳跃的阶段,在这之后,苏轼才真的变得“豪放”,下面就是他变化后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时苏轼是被流放在黄州,据说这里曾是三国赤壁之战的战场,所以他才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毕竟时间和江水一样,都会流逝、逝尽,所有高贵,卑微都会被埋在历史中。
人也如此,因此要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比什么“政事”更重要,这时的苏轼身上,已经结合了儒、道、佛的思想。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朗赤壁。
”而西边就是赤壁,也是他听人说的,或许苏轼自己就没想到,自己留下的类似于口语化的东西,竟然会成为千古传唱的杰作。
但这也是他的一个优点,以平实代替雕琢,以一个三国时代人的眼光去看这段历史。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看到没有,这就是苏轼的“能量,”他可以把历史的沉重、开阔、壮观全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都不会让你觉得过于饱满。
“崩”字用得极好,将一种严肃的历史感完全烘托了出来。
宋词在前期写的都是生活,小事件,但在苏轼这全变了,他忽然写大事件,写历史,在之前,这可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说婉约派的词难,重点都在一种细腻无瑕的情绪表达上,那么像苏轼这种词难在一种全篇的气势。
如何在一种磅礴的气势下能将情绪、心理描写各部分进行有序的组合,使其在宏伟的外表下,内在又不显得空虚薄弱成为了重点。
但苏轼做到了,正是在坐牢和被流放的时间里他开始了生命的反省,或者说修行,他渐渐丢弃了浮澡、抱怨,而是改为了平常的心态,去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或者说,他不再是活在了宋代,而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历史,活在了历史中。
(下次讲《赤壁怀古》后半段)1。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 读《蒋勋说词》有感第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读《蒋勋说词》有感-第一章辛弃
疾(悲壮)
原先我一直很欣赏辛弃疾的词,因为我觉得他的词给人一种很雄壮的感觉,有着千军万马的气势。
细看了《蒋勋说词》后,我才发现,辛弃疾的悲壮与盛唐时李白的悲壮不同,他的悲壮,其实是悲惨凄凉的,似乎从头到尾都只有他一个人在呐喊。
他的悲壮,其实很无奈。
辛弃疾出生面南宋,当时南宋周围有鑫,西夏、辽几个强敌,而当年北宋的大片领地也被夺去了许多,都城被迫迁到了江南一带。
而当时时朝廷分为了两派,,一派主占,一派主和。
辛弃疾属于主战派,因此他很希望能够去边疆,但朝廷根本就不理会,所以他的词很多都是想像边疆战争的。
在《水龙呤》的第三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就很好地写出了辛弃疾的“悲”。
“落词”,“断鸿”总给人一种悲壮的感受,夕阳如血红一般,落单大大雁厉地叫着,大家可以在脑海中想像下这个画面。
画中就只有一轮血月份,一只黑影在被染红的天空中飞着,其实这里面有一种孤单与无奈。
人家来到金陵都有一种六朝古都的怀旧感,而只有辛弃疾一人想到天上落单的雁,染红了天空的落日,这让他感觉很孤单,因为孤单,才会无奈。
就好比他一个人飙高音,飙到最后上不去了,甚至还出现了破音,所以正是孤单与无奈使辛弃疾的词多少有一点凄历的感觉。
第一次讲辛弃疾是谈到他的孤单凄历,另外的几面我们还会在后面谈到。
1。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一:蒋勋眼中的诗词曲赋蒋勋说唐诗本书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宋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如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
蒋勋说宋词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蒋勋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瞳孔,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上重要的一篇——宋词。
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全书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与姜夔。
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和流畅具有度。
篇二:读书感悟读书感悟:103班高炳丽 10011172我要说的书是台湾艾台湾美学大家蒋勋的《蒋勋说宋词》。
蒋先生首先是位历史学,所以读这本书觉得写的很美。
但是不会以读《中国美术史》的心态来读这本书。
每个人对于尺牍的理解都是他自己。
他曾经说过:“其实文学不是那么一般而言的,文学里面有很多个人,人在某个特殊环境里面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我想这句话放在“宋词”这一文学形态上也是极为适合的,众多不同风格、派别、体系的词人,以“词”这一最美的最有意蕴的文体发出自己在那个时代是心声,留给我们后人歌颂。
这大抵是蒋勋颇有争议的论说著书,网评批评不断,说他的学问浅,经常随意按字面表述,典故也常常讲错,仿佛没甚可读。
带着这样瑕疵的遗憾,这本书仍给我很大的惊喜。
蒋勋是一个很多情的人,所以他带着他的情绪来看唐诗宋词,细细去体会作者的孤独,天真,迷茫,非常活跃突然就会觉得诗词都活跃了上去,不再是小学课上读诗释义的刻板了。
这两本书,把唐诗、宋词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概括,唐诗的浩瀚灿烂,宋词的精致温婉,其实都是大幅因的。
文学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和特点而已,诗词并说白了是文字,而是那一个时代人的报复梦想,喜怒哀乐,所以才纯粹的感人和精彩。
(初二作文)苏轼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苏轼初二下册语文作文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苏轼初二下册语文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苏轼初二下册语文作文1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离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满身狼狈,只有他脚踏芒鞋,处变不惊,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就是苏轼。
这个名字,我从小学听到高中,他的事迹也耳熟能详,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几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偏爱,使得我怀着疑问之心也踏入了苏轼这张迷魂网,成了他忠实粉丝。
众所周知,苏轼极富才华。
自科考欧阳修文章认错为曾巩所做,换为第二后,开榜后欧阳修说:“今天大家都读我的文章,十年后我的文章就无人读,都去读苏轼的了。
〞便可看出其才华之高。
而此后苏轼的人生也仿佛开了挂,仕途顺利。
诗书画琴棋无不精通,优秀的人总会招人嫉妒,很快一桩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接着贬谪黄州,又是他诗作创作巅峰的开始,?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
〞彻底奠定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说苏轼豁达,但他初到黄州时也有一段低迷期,比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时的自我调节。
我最喜爱?定风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狈,怨声载道,只有苏轼,他徐徐而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尤其喜爱老师对“顺其自然〞的解释,那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
他尽力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情,也无晴。
苏轼初二下册语文作文2是眺望大江东去的哲人,是竹杖芒鞋的达者,是赤壁泛舟的游者,是饮酒扣弦的歌者……苏东坡,以一个诗人不朽的才情点缀了北宋文学永恒的一笔,唐宋八大家他占得一席之地,苏氏家族他才气最高。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读《蒋勋说宋词》有感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读《蒋勋说宋词》有感接触蒋勋,是因为爱看《红楼梦》,我常说:“多情人看红楼,看的是‘身世浮沉雨打萍’,跟着哭,跟着笑;无情人看红楼,看的是‘食尽鸟投林’,知进退,明舍得”。
然而,蒋勋却把红楼一梦解释得既入情又清隽,这般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切换,实在让人惊叹。
从这点上看,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那种“静水流深”的学者一样惜字如金地道出哲理,而是把哲学用很人情味的过程表达出来了,就好像安徒生把塑造人性美与批判人性恶的箴言用很梦幻的童话传达给孩子们,蒋勋则擅长用很生活、很心灵的方式来向成人世界表达生命的意义。
蒋勋是个很纯粹的文人,只专注于艺术作品的文学性,比如他评价《红楼梦》,不会把美食、建筑、华服单独拿出来深入研究,若有些许篇幅的描述,也是为了让读者能了解当时的文化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本身。
他更多地是在讲人物的身世、心理、性格及命运;在讲癞头和尚、跛脚道士如何给执迷之人指点迷津;在通过曹雪芹的作品说一切人生的状态都是值得悲悯的。
所以看《蒋勋说红楼梦》,让我对作者的素养与境界真是肃然起敬。
基于以上所说的表达方式和他对经典之文学性的尊重,我对他的其余作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读《蒋勋说宋词》这本书仍然是一次意外。
相对于唐诗而言,我是不太喜欢宋词的,珠玉在前,唐诗恢宏大气,李太白一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就把古今万千气象都道尽了,再说宋词,“两宋之间,一人而已”,我们就来看周邦彦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种意象的对比,宋词就相对好像更纤弱一些,更耽溺一些;杜甫一生都是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志,然而李后主则终日关心的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种小情绪、小落寞。
也许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来说,比较难理解宋词的美,最在意“家国天下”的年纪,是看不上这些儿女情长的耳边絮语的。
所以,最初看这本书的目的,是想瞧瞧蒋勋这位“生命的旁观者”是如何看待宋词的小家子气的,会不会偶尔他也不那么中庸?可是这本书拿起就放不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读《蒋勋说词》有感-第二章苏轼
(真性情)
今天我们看的是苏轼的《蝶恋花》。
在讲辛弃疾时我们已经谈过了词诗(诗人)的多面性,所以完全不必惊讶苏试怎么也会写这一类的词,刚好可以和上一篇《江城子》作对比。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
”这一段写的就是一幅典型精美的宋代“山水画”;花色褪去了,青杏慢慢地长出来,燕飞起来,绿水在几家人家之间绕来绕去,柳枝上的柳絮越吹越少。
这里完全写的是一种客观景色,没带任何主观色彩。
“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很熟,现在往往都会用这句话去安慰失恋的人。
因此可见,真正好的词句应该是经常被人们应用于生活中的,因而苏轼的词通常都很好理解。
“墙里秋千墙外道”又是一句写景的,“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在墙里的秋千上正有一位少女坐在上面玩耍欢笑,至于行人……不用说,自然是苏轼,他在墙的另一端想看一看或听一听这位少女的面貌与笑声。
不要说苏轼无厘头,因为他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或许他觉得这个少女的笑声很好听,就想看看人,他才不会想那么多了。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那位少女可能发现有人在看自己,便跑掉了。
后一句就很精彩,这再一次体现出了苏轼的“真性情”,这看似是在写心理,实际是苏轼对自己的一种自嘲。
的确,人家与你也不认识,凭什么要和你谈话!所以在很多时候,苏轼都是通过自嘲的形式化解尴尬,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豁迈。
好了,今天就到这,下次我们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