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研究设计——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天成国际景观)

合集下载

肇庆鼎湖山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你好

肇庆鼎湖山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你好

1992-1995年因为以老面孔待 客,旅游内容简单,旅游区域 狭窄,导致进入衰落期。
年游客量/万人次
1996-1999年开辟鼎湖新景,开 始进入复苏期。
2000年以后,开发建设宝鼎 园,进入成熟期。
-----鼎湖山之所以能够由衰 落期进入复苏期,然后再进入 成熟期,主要得益于它的产品 营销策略。
三、鼎湖山旅游产品组合模式
70%
生态旅游
80%
55%
宗教观光
90%
探险旅游
科普教育
“品氧谷”生态旅游路线
健康道 沐足健身区
品氧居
品氧清肺区
净心调神区
眠绿亭
吐纳养生区
静养场
1、深度游:原始沟谷雨林体验
行程:约3个小时
2、深度游:蝴蝶谷探险 行程:1个小时,2.5公里左右
原始沟谷雨林体验
蝴蝶谷探险
庆云寺:
是著名的古寺大 寺,坐落于鼎湖山 的天溪山谷。与韶 关南华寺、潮州开 光寺、广州光孝寺 并称为岭南四大名 刹。
已经开发的旅游项目很粗糙,如飞水潭。
游客马蜂窝游记:山路 多石头,长了很多青 苔,踩着这样厚厚一层 树叶走山路的。原始 啊,原始。我就老想起 那些武侠电视里的场 景,特别是《英雄》里 面。
2、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不理想 旅游消费
鼎湖山景点多, 但是点散,游客跑马 看花,半天时间就游 玩了鼎湖山重点景 点,留不住客,不能 带旺第三产业的发 展。
白云:
“正法眼藏,涅槃 妙心”
2015年“森林知识进校园”系列科 普活动 2014年“探秘鼎湖山”科普活动、 “森林的秘密”科普活动 2013年“鼎湖山大型真菌调查”参 与式科普系列活动 2011年“大自然作坊”地理实践

鼎湖山生态旅游深层次开发策略

鼎湖山生态旅游深层次开发策略
与 悠 久 的 人 文 景 观 。 自然 景 观 以 山岭 、 洞 、 瀑 取 胜 , 凤 来 山 、 宝 峰 、 狮 岭 ; 觉 岩 、 岩 泉 如 三 青 先 阿
摩 岩 、 花 岩 ; 湖 、 水 潭 、 泉 等 。 主 要 名 胜 古 迹 有 : 磐 台 、 提 坛 、 灶 、 鱼 台等 。 早 在 莲 天 飞 龙 涅 菩 丹 钓 清康 熙 五 十 六 年 , 有 了 鼎 湖 十 景 ( 名 庆 云 十 景 ) 即 湖 山 鼎 峙 、 水 朝 宗 、 庵 环 翠 、 歇 群 就 又 , 峡 憩 小 峰 、 池 月印 、 径云 封 、 方 曲 龙潭 飞 瀑 、 岭 疏 钟 、 提 花 雨 、 院 香 风 _ 。 随 着 鼎 湖 山 的 开 发 . 风 菩 塔 1 j 现
类 共有 6目、4科 、8种 ( 1 3 含亚 种 )其 中列为 国家 保护 的珍 贵 动物 有穿 山 甲、 , 果子 狸 、 猫等 ; 豹
鸟类共有 l 7科 、O目 、7 4 17种 , 中 白 鹏为 广 东 省 省 鸟 。 由 于 鼎 湖 山 动 植 物 种 类 繁 多 . 华 南 其 有
湖 山凭 借 丰富的生 态旅 游 资源 . 适时地 推出 了一 些生 态旅 游 项 目, 存 在开 发力 度 不足 、 目 但 项
单一 、 生态 服 务 设 施 缺 乏 、 发 利 用 与 环 境 保 护 有 矛 盾 等 问 题 。 笔 者 认 为 , 态 旅 游 的 开 发 建 开 生 设 不 应 只 停 留在 生 态 观 光 、 览 等 项 目的 设 计上 . 是 应 从 当 地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 态 环 境 、 史 游 而 生 历 文 脉 出发 , 以科 技 、 业 为 依 托 . 以生 态 经 济优 化 设 计 和 管 理 ,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道 路 。 产 施 走

肇庆鼎湖山旅游介绍方案

肇庆鼎湖山旅游介绍方案

旅游线路 Tourist routes
• ——杜鹃山 Cuckoo mountain(赏漫山遍野杜鹃红) • ——宝鼎园 Baoding garden(品芳香四溢玉堂春) • ——蝴蝶谷Butterfly Valley(与蝶飞舞,共醉花海,蝶美花美人更美)
• ——飞水潭 Fly pool (负离子最佳呼吸区赏花养颜) • ——水帘洞天 Waterfall cave days (段段彩虹,飞瀑落) • ——七星岩 Seven-Star Cave(奇异岩溶,鱼姿百态) • ——庆云寺 Qing Yunsi(千年寺庙怀古 ) • ——品尝当地特产(Taste the local specialties)
• Dinghu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rea of about 17000 acres (1133 hectares),Located in Dinghu District of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distance 100 km southwest of Guangzhou, the main protection for South Asia zonal forest object tropical vegetation type-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its rich biodiversity; Rich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rea, is one of the richest set of biodiversities in South China area , is called "species treasure house" and "gene stores“ by biologists.

广东肇庆鼎湖山风景区案例分析

广东肇庆鼎湖山风景区案例分析
广东鼎湖山风景区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绿色动态保护,兼顾旅游发展
概览: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7000亩(1133公顷),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 距离广州市西南100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及 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被 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 因储存库”。
控制游客量 鼎湖山景区每天最大的游客承载量是1.2万人,现在基本上控制在每天 2000人左右,这个数字是经过调研以及有关专家论证的,既尊重和保护自 然保护区动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又兼顾适度开发,不破坏和影响自然保护 区的生态。
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 景区内的洗手间都是生态无公害厕所,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返流回溪中, 2002年,鼎湖山在袈裟田和门票房旁建成了两个污水处理站,将区内驻山 单位的日常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再用生化系统处理,如此排水的水质可达到 省一级之一; • 1978年,华南植物研究所在保护区内建立鼎湖
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被定为与南半球 同纬度的澳大 利亚昆士兰亚热带森林保护区进
得到
行比较研究的姊妹站; • 1990年被纳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 络”;
得到
• 1996年联 合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评 得到 议认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2006年,被中国科 技部正式命名为“广东鼎 得到 湖山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
广东鼎湖山风景区
开发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 目前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共有三个区域,旅游开发仅限于其中一个
区域。一是核心区,保持其原始的地貌,必须严格保护;二是缓 冲区;三是过渡区,可用于开展旅游业、养殖及生产活动,而开 发旅游资源也仅限于这个地带。三个区域的严格管理基本上既能 保持鼎湖山的原始状态,又能很好地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 如果到核心保护区考察,一定要拿到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特 批的条文才行。

广东鼎湖山自然教育径设计探讨

广东鼎湖山自然教育径设计探讨
’ ’ 风光 、 然 动植物等科 学知识 , 集游 乐 、 健身 、 教育 于 体 的 自然小道 。 自然 教育径是进行 公 民素质教育 、 环 境 教育的活教材 , 其设 立是 国内外科 普教育发展 的必然 趋势 。 广东 鼎湖山 自然教育径 以鼎湖 山特有 的 自然地 理

() 4 土壤条件 。 区内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 , 山地垂直分 布有黄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 。 赤红壤分布于海拔 30 0 m以
资源并辅 以独 特 的人 文风情 为基础 , 能力培 养 、 想 将 思 教育融为一体 , 对公 民正确认识 自然 、 认识世界 , 培养热 爱 自然 和爱 国情操及 正确 理解处 理和谐 人地 关系 的方
法, 提高公 民的地理素养 和基本 素质具有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对旅游资源 的开发保护及旅游业 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
() 1 地质条件 。 本区基岩为泥盆系 的厚层砂岩 、 沙页 岩, 硅化作 用较强 , 岩石坚 硬 , 理不 明显 。整个 山体 由 层
几 列东北一西 南走 向的 山脉 组成 , 呈西 北高 、 东南低 之 势。 山脊 陡窄 , 床多露出基岩或堆满乱石 , 河 因节理裂 隙 发育, 在裂点处往往发育成激流 、 瀑布和深潭 。 () 2 气候条件。鼎湖 山由于东濒太平洋 , 西临印度洋 , 夏季常吹暖湿 的东南及 西南风 , 雨水充沛 , 属南亚热带湿 润型季风气候 , 冬夏气候交替明显 , 年平均温度 2 .C 0  ̄。 9 () 3 水文条件 。 保护 区位 于西江 中下游 , 区内东坑和 西坑 两条溪 流发 源于西北 部 的鸡 笼 山 ,从西北 流 向东 南 ,汇合 于保护 区的人 口处流人 西江 。两条 溪流 全长
吸引 6 0多万旅游 者前来游览 ,成 为全 国接待旅游 者最 多 的 自然保护 区之一 。 二、 开辟 鼎 湖 山 自然 教 育径 的有 利条 件分 析

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及其机制研究——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及其机制研究——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第31卷 第6期热 带 地 理Vol.31,No.62011年11月TROPICAL GEOGRAPHYNov.,2011收稿日期:2011-03-23;修订日期:2011-10-24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支持中山大学985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05203200400010)作者简介:周志红(1972―),男,湖南邵阳人,博士生,总规划师,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一体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E-mail):13404683@。

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及其机制研究——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周志红1a,1b,2,廖继武3,周永章1a,1b(1.中山大学 a.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b.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2.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广州 510630;3.肇庆学院 旅游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摘 要:自然保护区具备良好的旅游发展条件,如何在自然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以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为研究区,探讨其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对象与旅游发展资源存在时空同一性,自然保护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提升了其文化价值,而旅游开发亦在资金投入、文物修复、生态恢复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者的互动是价值、功能、管理等要素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自然保护;旅游发展;互动机制;鼎湖山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11)06-0623-06工业化的推进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促使人类寻求对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

1872年美国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关注与保护由观念转化为行动。

我国亦于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美学、科学价值已使之成为旅游活动的目的地,如何协调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课题。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010年,广东肇庆鼎湖山下黑水入西江,污 染笼罩了那里的上万居民。污水源鼎湖区石咀涌 与广利涌U型连通,主要接纳坑口街道和桂城街道 的部分生活污水、养殖业(鱼塘、畜禽)及种植业 废水。由于该区市政排污管网未完善,该河涌段兼 顾排灌、泄洪等多重功能,未能清污分流。近年来, 随着该片区人口的增加,上游及周边养殖业的增加, 随之增多生活污水、养殖业及种植业废水直接流 入石咀涌。因该河涌的水体自净能力有限,目前淤 塞现象较为严重,而且石咀涌电排站去年以来的扩 改建工程对其水体流动造成影响,造成石咀涌水质 较差。
危机中的启发
从这次危机中可以看出,自然保护区 总是与当地居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解决类似的保护区问题都应该保持合作 态度以及为当地居民着想的态度。而要 做到这样,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当地人民 加入到保护区的管理当中来。
危机中的启发
比如新西兰的土地实行私有制,政府主要通 过购买和联合保护经营的方式来取得土地的 使用权。政府根据市价向居民购买土地,然 后由政府独立管理或与当地人共同把管理。 联合保护经营是政府与当地人达成协议,虽 然购买,但不能在土地上进行毁坏性开发建 设,只能进行保护和适当的旅游开发,公众 可间接参加经营管理或者自觉参与保护区的 入场维护,再或者通过对保护区管理层和游 客进行监督的方式参与管理。因此,在我们 国家保护区的管理与当地人民的利益发生矛 盾日益加剧的今天,应该抛弃传统的行政管 理模式,允许当地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 由代表参加保护区的规划决策以及执行中来, 采取公众参与,社会共管的模式。
解决方案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回应,为了解决石咀 涌污水排放问题,2007年投入了360万元新 建1座容积约3万立方米的园林景观型氧化 塘,“废水经处理稳定达标后由专管引至石咀 涌电排站缓冲池,再由电排站专门抽排出西 江”;规范排污口位置按要求安装了污水 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监测数 据实时上传至环保部门监控平台,处理后的 污染物指标稳定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 放限值》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鼎湖山景区功能分区评述1307

鼎湖山景区功能分区评述1307

鼎湖山景区功能分区评述实习项目名称:综合实习实习项目性质:课程实习所属课程名称:旅游规划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成绩:时间:目录一、鼎湖山概况二、基地解读1、鼎湖山资源调查2、鼎湖山旅游资源评价3、鼎湖山内部交通系统(1)鼎湖山交通工具(2)鼎湖山交通道路三、功能分区1、主题定位2、功能分区评述及建议(1)入口引导区(2)综合服务区(3)森林密语(4)心灵浴场(5)宝鼎文化园(6)探险蝴蝶谷(7)以及核心保护区四、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内容2、调查方法(1)文献分析法(2)实地考察法(3)访谈法参考文献一、鼎湖山概况鼎湖山面积1133公顷,最高处的鸡笼山顶高1000.3米。

鼎湖山——国家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眷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

鼎湖山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在公元676年,惠能高僧的弟子智常禅师在鼎湖山西南之顶老鼎建白云寺,此后,高僧云集这里,环山建起三十六招提,前来朝拜、游览的香客、游人越来越多。

鼎湖山作为佛教圣地一直在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直至现在的庆云寺,而鼎湖山也成为岭南四大名山之首。

鼎湖山与七星岩组成的星湖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示范点,是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

因其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而蕴藏着丰富的泉水,从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流泉飞瀑。

幽深的自然景观,东西两溪流形成三大景区:天溪景区、云溪景区、天湖景区。

二、基地解读2、鼎湖山资源调查鼎湖山乃旅游胜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也众多,一下是主要旅游景点调查和介绍。

庆云寺现存的千人镬、大铜钟以及有300年历史的白茶花树,被称为“镇山三宝”。

可沿“曲径云封”登637级石阶步行至庆云寺,沿路可观赏寒翠桥、半山亭、荣睿碑亭、补山亭等。

飞水潭又叫龙潭飞瀑,这里三面悬崖绝壁,一股急流从十几米高处飞奔而下,蔚为壮观。

20年代孙中山和宋庆龄曾在飞水潭游泳,宋庆龄后来题词“孙中山先生游泳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分析、成功案例的鉴借提出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建议和构想。

关键字: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一、鼎湖山景区概述。

1、地理位置鼎湖山景区位于肇庆市鼎湖区,南临西江,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东距广州市约80公里。

与相距18公里的七星岩景区,取七星岩之“星”与鼎湖山之“湖”,合称为星湖风景名胜区。

面积约11.33平方公里。

2、鼎湖山景区对星湖风景区的重要性鼎湖山景区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高等植物2500余种,约占广东省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

鼎湖山有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活的自然博物馆”之称。

1980年鼎湖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并设立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

鼎湖山景区是星湖风景名胜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鼎湖山景区对城市的重要性鼎湖山景区是城市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城市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鼎湖山景区自建立一日起,就成为肇庆乃至广东、广西的重要风景名胜区,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成为肇庆市旅游的支柱景区,也是市民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佳地。

风景区座落在城市中心区,是市内“山、湖、城、江”并存的自然基础,是传统城市(端州)和新城(鼎湖区)山水人文景观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市民最为重要的休闲场所,登山已成为肇庆市民喜爱的健身运动。

二、鼎湖山景区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分析1、鼎湖山资源保护现状及分析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惜动植物为保护核心。

鼎湖山景区实行分区保护,保护区化分四级。

详细如下表主要保护措施:特级保护区(核心区)除经批准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严禁开发任何游览项目;一级保护区严格保护其自然和历史风貌除开辟建设供游览、观赏、休息及安全所需的步行道、建筑物及维护设施外,不得增加任何建筑物;二级保护区提供游览或开发的区域,可修建园林建筑和服务设施,但必须经技术审查;三级保护区因地制宜力求绿化隐蔽,不得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绿化好进山道路组织好旅游交通。

由于管理部门制定了着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加以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当地居民,及游览游客对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使得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建立40多年来,生态系统,各类珍贵动植物资源仍保存完好,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目前,鼎湖山景区的保护手段较单一死板,以减少开发旅游面积严禁游人进入为主,达不到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的效果。

2、鼎湖山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

目前鼎湖山旅游开发面积较小,开发力度不强。

较为成熟的游览线路是鼎湖山牌坊入口到宝鼎园,主要景点有天溪谷、庆云寺、森林氧吧、宝鼎园等,发展森林观光旅游,宗教旅游活动。

“森林氧吧:开发以空气负离子为主的森林环境资源,推出以休闲保健、疗养康体为内容的“品氧谷”养生保健生态旅游产品。

它是旅游产品绿色开发成功案例,利用原有的旅游资源,赋予不同的心理感受,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利于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

“宝鼎园”开展文化旅游知识性强、品味高的,“庆云寺”开展宗教旅游。

鼎湖山景区旅游商品极具特色,既增加了旅游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性、纪念性、实用性,但艺术性方面仍可加强。

总体来说鼎湖山景区旅游开发形成了”山幽、林绿、水碧、气清、景美”五大特色,成为广东颇有影响的旅游地,吸引了大量珠三角、港澳游客。

旅游开发坚持资源特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核心,突出教育功能和保健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些方面鼎湖山景区很成功,但景区内旅游项目设置偏重游览观光,缺乏体验参与式项目,而且少数旅游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如上山公路的开发。

三、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功能、及异同1、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功能(1)、风景名胜区的定义: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2)、风景名胜区的功能:①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②供人游览,开展娱乐活动。

③发挥美学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④供人们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⑤提供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良好园地。

来源与《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2、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功能、(1)、自然保护区的定义: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功能:①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②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③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④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⑤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⑥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3、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异同:(1)、两者共同点两者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为前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满足人们游赏、休憩、科教等需求,从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两者差异性①监管部门:风景名胜区属于建设部管;自然保护区属于环保总局管。

②旅游开发:风景名胜区是人文的与自然的都有的区域,在保护人文与自然的前提条件下,旅游产品布局是遍地开发、因地制宜;自然保护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资源的利用,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且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是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严格遵循“同心圆”的布局模式,严格来说,不介入核心区,分布在试验区和外围区域③功能侧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人文景区,满足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等需求;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另外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功能。

四、典型案例分析1、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之上”的旅游定位和“小众”的生态旅游模式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绵阳•平武县境内,总面积 322.97 平方公里。

它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持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

目前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有:早晨观鸟、穿越原始林、漫步大熊猫栖息地、观花路线、蘑菇识别路线、登山、野外露营、晚间讲座等;并可以举办一般会议培训和青少年夏令营以及学生实习。

王朗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中较早开始生态旅游探索的成功典型。

王朗的“小众”生态旅游模式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资源。

它符合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也符合以保护为首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的战略目标,是一种值得其他自然保护区借鉴的可持续旅游模式。

(1)、“保护至上”的旅游定位王朗自然保护区把他们的生态旅游定位为“小规模、负责任的旅游,它促进周边社区、游客、公司与企业、政府与非政府部门参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机制的建立。

”在王朗的案例中,保护区没有把生态旅游的经济目标凌驾于其他目标之上,而是成功地让它成为推动保护区总体目标实现的一个工具。

自然保护区的首要目标是保护。

但是保护区的保护、科研、监测、巡护、环境教育都需要经费。

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也成为众多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强劲动力。

(2)、“小众”的生态旅游模式王朗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模式“小众”旅游,它以科研工作者、国际生态旅游者、会议旅游者、学生、驴友等八类市场为其主要服务对象。

保护区提供的专业性、知识性极强的旅游产品如讲座、科考、专业解说等也正是适应了这一类消费者的需求。

而旅游接待中保护区员工与旅游者个人接触广泛,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也十分契合这些目标消费者的心理。

这几类游客的数量只占王朗入区游客总数的25%,但其消费占保护区旅游总收入的70%。

王朗自然保护区以其鲜明的“小众”特点,在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中独树一帜。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和经营应当区别于其他风景区,严格控制旅游容量,坚持小规模、精品化、控制式发展的“小众”旅游模式。

我们认为,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那些资源观赏价值高、旅游吸引力强的保护区——应当拒绝大众游客,更不宜为了经济目的而盲目迎合市场需求。

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应当严格服从保护区的首要目标,寻找与保护区职能协调的主导旅游模式,限制游客数量,加强游客管理和环境教育,担负起引导和培育旅游者的任务,而这本来就是保护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后来又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同时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总面积6000公顷。

王朗景区景观4.2.1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走“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永续发展之路,加强自然保护,完善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提升管理服务。

九寨沟率先成为中国西部的世界旅游精品。

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九寨沟景区的游客从最初的几千人增长到2005年的201万人。

九寨沟景区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推动可持续发展,游客人数的大幅增长不但没有造成环境的恶化,增长近2300倍的旅游收入反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首先,大量资金投入完成了生态广场、粪便处理厂、景区电网和农网改造等一大批基础建设项目,全面改善了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环保水平和生态旅游品位。

其次,九寨沟景区全力开展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修筑了40多个拦洪坝、滤水坝等,完成13条沟的泥石流治理工程。

制定并完善了《森林防火扑救预案》,建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专职消防队、巡山队等,实现景区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

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草)6000余亩,景区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63.61%和85.5%。

同时加大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力度,严防外来物种进入,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或围栏保护,坚决禁止乱捕乱猎。

4.2.2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九寨沟景区坚持把科学研究贯穿于生态旅游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规划到开发,从保护到管理,从营销到服务,都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基础性作用。

先后委托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完成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九寨沟科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明确了不同区域的格局、功能和发展方向,确定了开发重点和开发时序。

坚持按照规划开展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审批程序,严格强化工程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