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培训课件

01
02
03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 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和特点,传 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 染病等。
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传播速度快,范围 广,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 定具有重大威胁。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的重要性
控制疫情传播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推广 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 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04 医疗机构传染病医疗风险
管理
医疗机构传染病医疗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
医疗机构传染病医疗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医疗机构内传染病相关的医疗风险,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护措施 • 医院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导致多名医护人员感染 • 给医院正常运转和患者诊疗带来严重影响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案例的启示和思考
建立健全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
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及时 公开透明地向社会公众发布疫情 信息,消除恐慌情绪
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 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医疗机构传染病医疗质量管理的改进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 执行
完善医疗机构传染病医疗质量管理的法律法 规和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规定得 到有效执行。
强化监督检查
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 时整改,并严格追究责任。
加强信息公示
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
定期公布医疗机构传染病医疗质量管理相关 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透明度。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防护 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
传染病防控院内培训ppt

xx年xx月xx日
传染病防控院内培训ppt
CATALOGUE
目录
传染病防控概述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措施传染病防控的实践与思考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建议总结与展望
01
传染病防控概述
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对社会和个人都有极大的危害。
消毒防疫的定义
消毒防疫的种类
消毒防疫的措施
包括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等。
包括定期清洁消毒、紫外线照射、使用消毒剂等。
03
强化消毒防疫
02
01
04
传染病防控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
加强病例报告和追踪
提高诊断和鉴别能力
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要点三
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
根据疫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明确防控目标和重点措施。
提高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意识和技能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制度,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疫情监测制度
医院应加强预警体系建设,通过科学的预警指标、灵敏的预警系统和快速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传染病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加强预警体系建设
加强医院内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预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要点一
要点二
实施隔离和防控措施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加强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
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优秀课件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食物和水传播、虫媒及动物传 播等。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不同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有所不同,与年龄、职业、性别、免 疫状态等因素有关。如儿童易患呼吸道传染病,老年人易患消化道传染病等。
02
预防措施与策略
个人防护措施
1 2
3
保持个人卫生
传染病特点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 地方性、免疫性等特点。
常见类型举例
呼吸道传染病
如流感、麻疹、肺结核等,通过飞沫 、尘埃传播。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
如疟疾、登革热、狂犬病等,通过昆 虫、动物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
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通过食 物、饮水传播。
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
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通过血液 、体液传播。
达到预期。
05
合作交流与信息报告机制建 立
部门间协作配合重要性
加强部门间沟通
建立定期会议制度,促进各部门 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紧密合作
与信息交流。
明确职责分工
各部门要明确自身在传染病防治 中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
强化资源共享
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信息、技术 、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提高防治
效率。
信息报告渠道和时限要求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优秀课件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0
目录
• 传染病概述与分类 • 预防措施与策略 •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 • 合作交流与信息报告机制建立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传染病概述与分类
定义及特点
2024版医院传染病培训PPT课件

2024/1/30
6
02
CATALOGUE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2024/1/30
7
医院感染现状及危害
医院感染现状
当前医院感染率呈上升趋 势,涉及多个科室和多种 病原体。
2024/1/30
危害程度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 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 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 命。
影响因素
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医 务人员手卫生、患者自身 因素等均可影响医院感染 的发生。
3
传染病定义及特点
2024/1/30
传染病定义
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 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特点
具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 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4
常见传染病类型
01
02
03
病毒性传染病
如流感、艾滋病、病毒性 肝炎等
2024/1/30
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快速起效的消 毒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措施
通过培训、宣传、监督等方式提高医 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 风险。
10
03
CATALOGUE
临床诊断与治疗技术进展
2024/1/30
11
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流感
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乏力等, 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进 行诊断。
医院传染病培训 PPT课件
2024/1/30
1
目 录
2024/1/30
• 传染病概述与分类 •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 临床诊断与治疗技术进展 • 医护人员防护与职业安全教育 • 患者管理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措施。
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明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措施,包括传染病的预防和
控制。
03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针对医疗机构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规定了管理制度、监测与报告等方
面的要求。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职责和义务
医疗机构职责
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制度,开展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提供医疗救治 服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管理等。
患者心理干预与康复指导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恐惧等不良情绪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
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 病,积极配合治疗
鼓励患者参加康复活动,促进身心康 复和社会回归
05
法律法规与伦理要求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隐私保护
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应当严格保护患 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不得泄露患者姓名、 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社会参与和合作机制建立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 能力。
合作机制建立
政府、医疗机构、社区、企业等各方面应当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传染病防治体 系,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的传染病威胁。
加强实践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和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自己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和应急处置 能力。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加强与同事、上级、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 挑战和问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优秀课件(精)

新型技术在传染病防治中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介绍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 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防控中的应 用,如疫情数据分析、传播模型
预测和智能辅助决策等。
生物技术
探讨了生物技术在传染病防治中 的潜力,如基因编辑、抗体治疗 和细胞治疗等新型生物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
分析了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技术在 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如在线诊 疗、健康监测和公众健康教育等
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减少人员聚 集。
社区防控策略
加强社区管理
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做好人员排查、登记
和管理工作。
开展宣传教育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和能力。
实施环境整治
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定期消毒、通风换气
。
疫苗接种政策
推行全民免费接种
政府提供免费疫苗接种服务,确保全 民覆盖。
。
持续加强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1 2 3
完善培训体系
建议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体系化建设,包 括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建 立专业的师资队伍等。
创新培训方式
提倡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线上教学、实践 操作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
强化实践应用
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与实际工 作和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 对传染病的能力。
药物选择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和临床表现,选择敏感、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可 选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药物等。同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避免不合理用药。
04
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援流程
发现疑似患者处理程序
2024版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03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皮疹等。
肠道传染病
01
02
03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等。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持 续发热、头痛等。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通过污 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症 状包括剧烈腹泻、呕吐等。
血液传播类传染病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 或体液传播,症状包括乏力、食
欲不振等。
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传 播,症状包括轻度发热、恶心等。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血 液或体液传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寒战、 高热等。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与完善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
01 络,实现全面覆盖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
03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
02 并应对疫情
加强信息报告和公开透明,
04
保障公众知情权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途径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 置流程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 能力
集体活动安全风险评估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进行传染病 风险评估,了解活动场所的卫生
状况和参与人员的健康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 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
顺利进行。
在活动过程中,加强现场卫生管 理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和
疫情传播。
家长参与支持方式探讨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 学校防控措施。
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皮疹等。
肠道传染病
01
02
03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等。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持 续发热、头痛等。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通过污 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症 状包括剧烈腹泻、呕吐等。
血液传播类传染病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 或体液传播,症状包括乏力、食
欲不振等。
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传 播,症状包括轻度发热、恶心等。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血 液或体液传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寒战、 高热等。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与完善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
01 络,实现全面覆盖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
03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
02 并应对疫情
加强信息报告和公开透明,
04
保障公众知情权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途径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 置流程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 能力
集体活动安全风险评估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进行传染病 风险评估,了解活动场所的卫生
状况和参与人员的健康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 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
顺利进行。
在活动过程中,加强现场卫生管 理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和
疫情传播。
家长参与支持方式探讨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 学校防控措施。
传染病防治培训课件

避免接触感染源
02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应尽量避免与感染者近距离
接触,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应尽量减少外出。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03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触摸眼睛和鼻子等部位,这些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
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感染和重症死亡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 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加推荐接种。
特点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周期性和免疫性等 特点。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流感病毒、结 核菌等。
接触传播
通过皮肤、黏膜等接触传播,如破 伤风病毒、手足口病毒等。
食物传播
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如霍乱弧菌、 沙门氏菌等。
虫媒传病的危害与影响
1 2 3
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传染病可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严 重时可危及生命。
对社会的影响
传染病暴发和流行可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 影响,如导致社会恐慌、资源浪费和医疗挤兑 等。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传染病暴发和流行可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如导致旅游业的萧条和股市的下跌等。
02
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的重要性
强调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包括减少感染 风险、促进疫情监测和联防联控等方面。
提升公众参与度的措施
提出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度等 措施,增强公众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THANKS
接种卡介苗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等高风险人群,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 的感染。
05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与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类传染病合计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2010年
发病数
死亡数
6409962
15257
3185932
14289
7 157
0 15982 1317982 35277 1060582 153039 23682 45402
14849
12 85
0 13281 1425020 43841 1179607 131849 20275 49448
0 7 147337 52461 8745 2213 3913 305 351 271551 1076938 16938 625 1612 0 1412 22068 35816 119824 306381 562 3521 14098 2398833 198381 299329 69860 13707 424 2764 509 2676 0 655658 1155525
0 1 7123 38159 9526 2048 2541 223 289 252248 991350 14041 325 1764 0 1057 20876 33772 105544 358534 677 4317 7389 3224030 64502 298932 43117 290767 381 2235 361 2515 0 746551 1774669
-12.36 16.43 19.86 21.99
-47.85 33.72 -67.65
-0.64 -38.59 2010.70 -10.66 -19.56 -29.50
-10.08
-4.26
-44.44 84.38 19.73 -7.98
-19.94 -10.54
15.49 16.22 -8.64
-80.00 -95.19 -27.63
8.38 -7.92 -35.37 -27.39 -17.80 -7.58 -8.41 -17.52 -48.41
8.90 -
-27.57 -5.88 -6.18
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 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名
甲乙丙类总计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 鼠疫 霍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 肝炎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丙类传染病合计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发病数 402022 283296
0 0 0 1907 123853 2359 100932 14516 2258 3788 0 0 3833 834 1082 135 19 1 4 8436 99617 661 38 99 0 82 3143 1518 8217 29313 17 168 319 118726 6072 32810 1531 1116 41 111 24 244 0 44598 32179
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淋病,占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11%。
• 丙类传染病发病118726例,死亡12人。报告 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
病总数的92.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011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 疫情概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2011年1月,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法
定传染病402022例,死亡1004人。
• 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
• 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 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 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83296 例,死亡992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
2 0 0 7743 884 4 689 128 35 28 0 1 147 27 118 2014 92 0 6 36 3000 3 33 1 0 86 0 1 1 69 11 0 14 968 7 4 1 0 4 1 1 2 0 43 905
2009年
发病数
死亡数
5923909
15265
352507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011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 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名 甲乙丙类总计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 鼠疫 霍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 肝炎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死亡数 1004 992 0 0 0 540 88 2 67 14 5 0 0 0 15 1 17 159 2 0 0 1 145 0 4 0 0 9 0 0 1 7 0 0 3 12 0 1 0 0 1 0 0 0 0 4 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0 0 6596 1018 21 792 141 24 40 0 4 652 39 104 2131 172 0 3 38 3783 9 73 1 0 137 0 0 0 63 11 2 10 416 13 1 0 0 0 0 0 0 0 49 353
与去年比(%)
发病率增减
死亡率增减
7.66
-0.56
2010年
发病数
死亡数
6409962
15257
3185932
14289
7 157
0 15982 1317982 35277 1060582 153039 23682 45402
14849
12 85
0 13281 1425020 43841 1179607 131849 20275 49448
0 7 147337 52461 8745 2213 3913 305 351 271551 1076938 16938 625 1612 0 1412 22068 35816 119824 306381 562 3521 14098 2398833 198381 299329 69860 13707 424 2764 509 2676 0 655658 1155525
0 1 7123 38159 9526 2048 2541 223 289 252248 991350 14041 325 1764 0 1057 20876 33772 105544 358534 677 4317 7389 3224030 64502 298932 43117 290767 381 2235 361 2515 0 746551 1774669
-12.36 16.43 19.86 21.99
-47.85 33.72 -67.65
-0.64 -38.59 2010.70 -10.66 -19.56 -29.50
-10.08
-4.26
-44.44 84.38 19.73 -7.98
-19.94 -10.54
15.49 16.22 -8.64
-80.00 -95.19 -27.63
8.38 -7.92 -35.37 -27.39 -17.80 -7.58 -8.41 -17.52 -48.41
8.90 -
-27.57 -5.88 -6.18
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 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名
甲乙丙类总计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 鼠疫 霍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 肝炎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丙类传染病合计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
发病数 402022 283296
0 0 0 1907 123853 2359 100932 14516 2258 3788 0 0 3833 834 1082 135 19 1 4 8436 99617 661 38 99 0 82 3143 1518 8217 29313 17 168 319 118726 6072 32810 1531 1116 41 111 24 244 0 44598 32179
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淋病,占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11%。
• 丙类传染病发病118726例,死亡12人。报告 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
病总数的92.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011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 疫情概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2011年1月,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法
定传染病402022例,死亡1004人。
• 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
• 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 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 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83296 例,死亡992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
2 0 0 7743 884 4 689 128 35 28 0 1 147 27 118 2014 92 0 6 36 3000 3 33 1 0 86 0 1 1 69 11 0 14 968 7 4 1 0 4 1 1 2 0 43 905
2009年
发病数
死亡数
5923909
15265
352507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011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 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名 甲乙丙类总计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 鼠疫 霍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 肝炎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死亡数 1004 992 0 0 0 540 88 2 67 14 5 0 0 0 15 1 17 159 2 0 0 1 145 0 4 0 0 9 0 0 1 7 0 0 3 12 0 1 0 0 1 0 0 0 0 4 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0 0 6596 1018 21 792 141 24 40 0 4 652 39 104 2131 172 0 3 38 3783 9 73 1 0 137 0 0 0 63 11 2 10 416 13 1 0 0 0 0 0 0 0 49 353
与去年比(%)
发病率增减
死亡率增减
7.66
-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