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教堂建筑

合集下载

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艺术审美特征

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艺术审美特征

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艺术审美特征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广泛影响了后世建筑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教堂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表达信仰和神圣的象征。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教堂时,艺术家们注重呈现出庄严肃穆、壮丽华丽的艺术效果。

首先,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尖顶和拱形结构的运用。

尖顶是中世纪教堂建筑的标志之一,它带给教堂一种向上的感觉,使人们更能感受到神圣的氛围。

而拱形结构则是教堂建筑中最重要的构造,它体现了中世纪建筑师们对结构平衡和稳定性的追求,同时也赋予了建筑巨大的内在美。

这些特征的运用使得中世纪教堂建筑在外观上显得高大宏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其次,中世纪教堂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美。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教堂建筑的每一个雕塑、壁画和花窗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

例如,教堂的门廊和正面通常会有复杂的装饰雕刻,描绘圣经故事和宗教寓意。

同时,花窗玻璃是中世纪教堂建筑的独特之处,它不仅可以调节光线,还能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宗教故事。

这些精致的装饰和细节在教堂内外营造出宗教庄严和灵性的氛围,使教堂成为信徒们心灵追求的圣地。

此外,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这个时期,石材成为了主要的建筑材料,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好的结构支撑和耐久性。

通过巧妙地运用石材,建筑师们实现了大开间、高墙和灵巧的空间布局。

同时,他们还利用彩色玻璃、黄铜和蔗木等材料进行装饰,使教堂在光线、色彩和质地上都呈现独特的艺术效果。

最后,中世纪教堂建筑体现了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的紧密结合。

教堂建筑是城市和乡村中心的焦点,它们通常位于最繁华的地区,象征着教权的权威和尊严。

同时,教堂还代表着社会团体的凝聚力和组织方式。

例如,许多教堂都有监督部门,负责建筑与维护,这些部门反映了中世纪教堂建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特征。

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精湛地表达了信仰和神圣的内涵。

最新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四种形式专业知识讲座

最新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四种形式专业知识讲座
艾米利亚巴西里卡的正面复原图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巴西利卡公仿会。堂文档古如罗有马不时当的之交处易,市请场联,系后本又人充或作网裁站判删的除法。庭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二)拜仿。占文庭档如式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拜占廷原本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市,公元330年 ,罗马皇帝迁都拜占廷,改名君士坦丁堡, 从此拜占廷美术进入极为繁荣的时期。
拜占廷教堂建筑是在巴西里卡的基础上发展 形成的,和巴西里卡式相比,更广阔更通透 。
中世纪教堂建筑是西方建筑艺术非常重 要的内容,它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建 筑的继承,对欧洲现代建筑也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教堂的结构技术,室内空间 ,独特的外型,精美的装饰工艺,都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特里尔的巴西利卡罗马市里的 典型的巴西利卡有拉特朗大殿、 圣母大殿、圣彼得镣铐教堂, 接下来是每种教堂的图片展示: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拉特朗大殿
拉特朗大殿内部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巴西里卡式教堂建筑特点总结
平面图是长方形; 山字形木质屋顶; 它的主要部分是三个或五个长廊组成的 空间,每个长廊用柱子隔开,中间的长 廊比周围的宽而高,并有水平窗户照明。 祭坛在东,出口在西。

哥特式教堂建筑之美

哥特式教堂建筑之美

哥特式教堂建筑是中世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构造和壮丽的外貌成为众多游客和建筑师的心头好。

无论是古老的巴黎圣母院,还是英国的巴斯教堂,都展现了哥特式建筑摄人心魄的美丽。

哥特式教堂建筑之美不仅体现在其精细的细部雕刻上,还表达了人类对永恒和信仰的追寻。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结构设计。

哥特式建筑通常采用了悬挂式拱顶和高耸的尖塔,给人一种伸向天空的感觉。

由于拱顶的成形,教堂内部能够营造出宽敞、高大的空间,同时还能够支撑教堂的整个重量。

这种设计不仅给予了建筑物以轻盈感,还赋予了它们一种神秘的气息。

哥特式教堂建筑之美还体现在其华丽的外观上。

哥特式教堂的外部常常装饰有许多细致的雕刻,以及雄伟的窗户和尖塔。

由于采用了飞扶壁、尖形拱门和细长的尖顶,在太阳的照射下,这些建筑物会投下壮观的影子,其外貌无疑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哥特式教堂的玫瑰窗也是其独特之处。

玫瑰窗是一个大而圆形的窗户,常常装饰有精美的色彩玻璃,散发出柔和的光线,使整个教堂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除了结构和外观方面的美感,哥特式教堂建筑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离不开对宗教和信仰的思考和追求。

中世纪的欧洲教堂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人们相信进入教堂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与神的交流。

哥特式建筑的高拱顶和高尖塔象征着人类渴望与上帝相遇的愿望,希望通过这种建筑来表达对上帝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同时,在教堂的内部,细致的雕刻和祭坛的布置也是为了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使来访者感受到神圣和虔诚。

综上所述,哥特式教堂建筑之美是多方面的。

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如悬挂式拱顶和高耸的尖塔,赋予了建筑物轻盈感和神秘感。

华丽的外观和细致的雕刻使教堂成为一种艺术品,引人入胜。

更深层次上,哥特式教堂建筑反映了人类对永恒和信仰的追寻。

它们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和情感上的震撼和触动。

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哥特式教堂建筑都值得一探。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体现了社会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其中,罗曼式建筑便是一种充满神秘又典雅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带您一探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历史和艺术魅力。

一、什么是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起源于11世纪,是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代表。

该风格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并迅速在整个大陆传播。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罗曼式建筑中的教堂、修道院、城堡等,都是与宗教信仰和骑士精神紧密相连。

罗曼式建筑以其独特的构造、装饰和细节处理,形成了典型的风格。

该风格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文化传统,体现了罗曼式时期欧洲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神秘的文化情感。

二、罗曼式建筑的特点1.外观罗曼式建筑的外观通常非常壮观、浑厚,以材料的坚固和开放的空间感为主要特征。

该风格的外观常常使用拱形、柱子、方形塔楼等。

2.构造罗曼式建筑的构造以大量使用半圆形的拱门、圆顶、拱形天花板等为主,它们赋予建筑物强大的抵御力和支撑力。

拱形采用象征清晰的半圆形,反映出罗曼式建筑中强调对称和和谐的特征。

3.细节罗曼式建筑的细节很注意,多使用圆形的拱门,上部分经常斜切,外表饰以粗大的拱头。

拱门上方常常悬挂着雕刻精美的贝雕或者壁龛。

它们的原始雕饰主要源于古罗马艺术和宗教传统,形式多样,充满神秘色彩。

4.艺术罗曼式建筑以其专业艺术性,刻意为可见光线而设计而造,使建筑物在白天的阳光落差效果、暗角的强调,尖阁的破斜线,以及大胆构思的宏伟,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罗曼式建筑的历史在中世纪时期,罗曼式建筑在欧洲迅速流行。

该风格的建筑物遍布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

在不同国家的区别主要在于使用材料和装饰品的种类和风格。

14世纪后,罗曼式建筑逐渐拥抱文艺复兴,其装饰陈设也逐渐朝着更为精细和装饰状态的方向发展。

然而,罗曼式建筑始终保留了其神秘而典雅的特色,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

西欧中世纪建筑(哥特式教堂)

西欧中世纪建筑(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
拜占庭帝国于 15世纪被奥斯 曼土耳其帝国 灭亡
德意志
基督教的发展
西欧社会又古典奴隶时代向中世纪封建时代的转变,也 是罗马文化向基督教文化演变的过程,基督教文化逐渐 成为西欧的文化核心
--313AD,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确立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成 为罗马 帝国国教 . --496AD,法兰克国王率亲兵洗礼,成为西欧最早的正统基督教 徒,从此基督教便在西欧地区广泛传播。
彩色玻璃窗
彩色玻璃窗
玫瑰窗
玫瑰花窗玻璃以
红蓝两色为主。蓝 色代表天国的颜色, 又表现忠诚、信念、 真实、贞洁,因此 它也象征着圣母玛 利亚,红色在教义 中象征上帝之爱与 圣徒的流血牺牲。 耶稣和圣徒的衣着 均以红色为主,就 体现了这种象征性。
(三)内部特点
内部特点: 基本形制: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式 1、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
夏特尔教堂内的高窗和迷宫
迷宫是拯救的象征,只有 站到迷宫中心,才能看到大 教堂的奇观, 才能与上帝 对话。
夏特尔教堂内部
夏特尔教堂内部
德国的哥特式建筑
德国最大的教堂。它与巴黎圣母 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 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征,也
是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塔尖157m)
圣塞南主教堂
三.哥特时期.12-15世纪
• 手工业的发展,使反封建领主 的斗争高涨,城市有较大的自 治权,城市教堂取代修道院成 为主导的建筑物.
• 世俗文化文化进一步渗透教 堂建筑,对基督教的信仰产生 改变,而教堂亦不在纯粹用于 基督教仪式 .
• 技术上,解决了 罗马式十字拱 的结构问题,骨架券,两圆心尖 拱的应用为 歌特是教堂提供 了技术保障.

中世纪教堂建筑之美

中世纪教堂建筑之美

中世纪教堂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宝,其独特的风格与壮丽的外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古老的教堂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中世纪欧洲文化艺术的体现,展现了人类创造力的辉煌。

中世纪教堂的建筑风格充满时代特色,最为典型的是罗曼式和哥特式。

罗曼式教堂以其简洁、厚重的结构著称,采用方砖和方石建造,特征是坚固厚重,拱顶圆拱;而哥特式教堂则追求纤细、高耸的形象,采用尖拱和尖柱结构,给人一种崇高和庄重的感觉。

中世纪教堂的外观设计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教堂的建筑师们在外墙上雕刻了精美的浮雕,以及大量的雕塑和壁画,这些艺术精品不仅显示了教堂的宗教性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教堂的玫瑰窗是其特色之一,窗户上装饰着复杂的花纹和神圣的故事,光线透过玻璃窗的色彩变幻,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中世纪教堂内部设计更加令人叹为观止。

教堂的内部空间广阔,高耸的拱顶和雄伟的尖顶让人感受到神圣和崇高。

内部装饰多以钟楼、雕塑和壁画为主,寓意着当时基督教的价值观。

在教堂内,艺术与宗教融为一体,让人们感受到极富魅力的宗教仪式。

中世纪教堂的建造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工匠们耗费多年的时间和心血,使这些教堂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

石刻和拱顶是教堂建筑中最困难和关键的部分,工匠们不断探索并改进技术,使这些建筑物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壮丽的建筑之一。

这些教堂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当时的社交和政治中心,是展示城市威严和繁荣的象征。

中世纪教堂建筑之美不仅令人赞叹,也给后世的建筑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师从中世纪教堂中汲取灵感,将其特色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

中世纪教堂的建筑之美不仅是历史的遗产,也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

中世纪教堂建筑之美令人陶醉,每一座教堂都是独特的存在。

它们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艺术与宗教的结合,体现了中世纪欧洲人类文明的辉煌。

它们的壮丽无比,使人们感受到宗教与艺术的魅力,也让人更加敬畏和崇拜中世纪的工匠们。

中世纪教堂建筑

中世纪教堂建筑

教堂建筑空间宏大,宽阔的横厅和纵深的中 殿使堂基呈纵长方的拉丁式十字架形。 在建筑结构上运用厚实的石墙、圆形的穹 窿、半圆形的拱券和层层叠叠的连拱柱廊。 教堂的各个部分均可独立,自成单元,但 又互相联结成一整体。意大利比萨大堂(始建 于1063)可为代表。它继承了古罗马长方形会 堂的形式,并且运用了传统的哥林多式圆柱, 不设中庭,外墙用磨光的大理石贴面,逐层用 修长纤巧的柱子和连拱装饰,使建筑物外部可 与内部媲美。
教堂前方约60米处是一座洗礼堂,始建于 公元12世纪,它的布道坛可追溯到1260年。 洗礼堂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但后来的 一些工程也采用了哥特式风格。圆形洗礼堂 的直径为39米,总高为54米,圆顶上立有3.3 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 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拉? 皮沙诺创作的 雕塑《诞生》,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 画面中圣母玛丽亚侧卧其间,下面的羊群隐 喻耶稣救赎的民众。
第三 是地毯。寺内铺满了的伊索匹亚的 朝贡的地毯。 第四 是阿拉伯书写艺术。支撑大圆顶 的4根大柱直径
镶嵌画 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
位,这种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 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 它能反射出强烈的光彩,好像是小型的 反射镜一样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片非物质的闪 光幕帘,达到一种虚无缥缈的效果。
塔体倾斜原因是土层强度差,塔基基础 深沉, 是因建筑师的调查勘测,设计有误、奠基不慎造成。塔停 建96年后,又开始继续施工。为了防止塔身再度倾斜,采 取一系列补救措施,但建成的三层倾斜已成事实,全塔建 成后塔顶中心点还是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
主教堂里的祭坛雕刻、镶嵌画、洗礼堂中的 祭坛很有名,洗礼堂内有一雕塑《诞生》,主 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画中有圣母玛利亚和 一群迷途的羔羊。如今迷途的羔羊不到教堂里 去,都斜倚着洗礼堂或教堂的大理石外墙,欣赏 着明媚阳光恣意照耀下的比萨斜塔,感觉比萨 就是天堂。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介绍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介绍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介绍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建于1189年,是天主教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是巴黎圣母院的姐妹教堂。

它在哥特式建筑中独树一帜,是
一座地地道道的哥特式建筑,它的尖塔直插云霄,气势非常雄伟。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外表充满了欧洲中世纪建筑的典型风格,白色大理石的外墙与红褐色的墙壁形成了鲜明对比。

高大的拱门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座四层高的圆顶教堂出现在斯特拉斯堡老
城的中心。

这座大教堂是整个城市最辉煌、最有特色、最美丽的建筑。

它不仅是一座大型哥特式教堂,也是斯特拉斯堡城市地标。

它见
证了斯特拉斯堡从一个小镇发展为今天欧洲第二大城市和世界上
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同时也是斯特拉斯堡最著名、最壮观、最吸引人、最值得一看的景点之一。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又名“圣母升天教堂”,位于斯特拉斯堡
市中心,是一座天主教堂。

始建于公元12世纪,至今已有800
多年历史。

在15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它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最
为辉煌、最为美丽的天主教堂之一。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风格。
中世纪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比萨(Pisa)位于意大利中部,著名的比萨 斜塔,倾斜地立于比萨古城内绿草如茵的教 堂广场,叫作米拉科利广场,又叫奇迹广场 之上。
比萨斜塔是比萨教堂建筑群中一座造型古朴 秀巧的钟塔,因为斜而喧宾夺主了,知名度超 过了旁边华丽精美、更具艺术气质的比萨大教 堂和圆形洗礼堂。
其中央通廊上面是用木屋架,但其券拱结构,由 于采用层叠券廊,罗马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教堂前方约60米处是一座洗礼堂,始建于 公元12世纪,它的布道坛可追溯到1260年。
洗礼堂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但后来的 一些工程也采用了哥特式风格。圆形洗礼堂 的直径为39米,总高为54米,圆顶上立有3.3 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
主教堂里的祭坛雕刻、镶嵌画、洗礼堂中的 祭坛很有名,洗礼堂内有一雕塑《诞生》,主 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画中有圣母玛利亚和 一群迷途的羔羊。如今迷途的羔羊不到教堂里 去,都斜倚着洗礼堂或教堂的大理石外墙,欣赏 着明媚阳光恣意照耀下的比萨斜塔,感觉比萨 就是天堂。
意 大 利 比 萨 教 堂 群
比萨斜塔高54.5米,直径16米,分为8层,除 底层和顶层形状有所不同外,其余6层结构相同, 圆形立柱环绕四周,像个歪的大鸟笼。共有213 个由圆柱构成的拱形券门,斜塔通体由白色大 理石砌成,重达1.42万吨。塔内有螺旋状楼梯 294级,从楼梯走到每层围廊上向外眺望,沿梯 而上至塔顶,比萨城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教堂的主祭坛上方是镶嵌画《荣耀基督》, 两边是表现皇室参拜的镶嵌画。人物都被不成 比例地拉长了,但显得非常肃穆、庄严。
色彩和明暗变化被提炼到最纯粹、最简洁的 程度,丝毫不强调立体感,仿佛人们面对的不 是活生生气,织锦彩缎更为画面 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所有的人物没有动作,也没有变化,时 间与空间也由此被升华为一种永恒的存在。 人物与地面的垂直悬浮关系,仿佛宣称着这 凝结在金色闪光中的一切是一个折射的天堂 而不是人间的景象。
画匠们是要我们把皇帝与皇后当作耶稣 与圣母的。在提奥多拉的外衣边上有三王礼 拜的故事,同时查士丁尼两旁的12个随员象 征耶稣的12个门徒。这种人与神的混淆也正 是政教合一体制所需要的。
罗马式特征 比萨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
为了防御外敌,当时的宫殿或教会建筑,都筑成 城堡样式,如果是教堂,就要在它旁边要加筑塔楼。
于是,在筑墙时,一方面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 点承重,因而出现了承重的墩子或扶壁与间隔轻薄的 墙;另一方面是创造了肋料拱顶。呈明显的十字架形, 而十字交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有突出的圆形或多 边形塔楼,渐渐接近正方形。
第二讲 西方中世纪教堂建筑
第一节 伊斯兰教堂建筑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建于537年,是拜占庭建筑
艺术的颠峰之作, 历代皇帝都在此加冕.土耳 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后被改建清真寺。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三拱长方型建筑, 教堂的圆顶高60米,相当于20层楼高, 是世界有名的五大圆顶之一。它占地面积近 8000平方米,其中中央蓝色清真寺是回 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 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 的建筑之一。
第二节
基督教建筑
1,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 承和发展。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 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 崇拜。
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 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 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
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以“圆”
塔基碑文记载,从1174年到1350年竣工,经 历176年。据说大约10世纪比萨王国一次胜仗掠 获大批财宝,为炫耀功绩大公决定建座大教堂, 旁边修座钟塔。建塔之初塔体还是笔直向上的, 但兴建至第三层时,发现塔体开始倾斜,工程 被迫停工。
塔体倾斜原因是土层强度差,塔基基础 深度不够(只 有3米深),再加上大理石砌筑的塔身非常重,造成下沉, 是因建筑师的调查勘测,设计有误、奠基不慎造成。塔停 建96年后,又开始继续施工。为了防止塔身再度倾斜,采 取一系列补救措施,但建成的三层倾斜已成事实,全塔建 成后塔顶中心点还是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
600多年来,因松散的地基难以承受塔身的重压,塔身 仍以每年1.25毫米的速度继续而缓慢地向南倾斜,塔基南 面已开始下沉。近一个世纪以来,塔已向南倾斜大约30厘 米,斜度达到8度,塔身超过垂直平面5.1米。1972年10月 意大利发生一次大地震,斜塔受到强大冲击,整个塔身大 幅度摇晃22分钟之久。斜而不倒,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 迹,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
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拉? 皮沙诺创作的 雕塑《诞生》,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 画面中圣母玛丽亚侧卧其间,下面的羊群隐 喻耶稣救赎的民众。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 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 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
600多年过去了,比萨斜塔晃晃悠悠,就是不倒,歪歪 地游离在横平竖直的规则之外,成为迷人而神秘的另类, 还因而倍受关注。
意大利当局为拯救斜塔,早在1930年塔基周围就被 灌浆加固,1973年又禁止在以斜塔为中心半径1.5公里 范围内抽水。
到1999年1月塔顶距中轴线偏斜已达4.8米,意大利 当局已向全世界广泛征求保护方案,同时在塔北侧加压 830吨的铅块,在塔身三分之一处加了一圈铜缆,向北 牵拉固定。比萨斜塔的纠正工程实际上是固斜梦想工程, 目前在世界建筑名家的轮番医治下据说已经病情稳定, 可保300年不倒,人们都希望比萨斜塔能斜多久就斜多 久,不要倒啊。
第三 是地毯。寺内铺满了的伊索匹亚的 朝贡的地毯。
第四 是阿拉伯书写艺术。支撑大圆顶 的4根大柱直径
镶嵌画 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
位,这种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 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
它能反射出强烈的光彩,好像是小型的 反射镜一样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片非物质的闪 光幕帘,达到一种虚无缥缈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