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03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03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01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1.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操作现象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红色红色蓝色蓝色分别加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无色无色红色红色2.将一个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可以看到__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2O3+6HCl===2FeCl3+3H2O__;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有__气泡产生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 +2HCl===FeCl2+H2↑__。

3.碱的化学性质(1)在试管中加入1~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__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CuSO4===Na2SO4+Cu(OH)2↓__;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沉淀消失,溶液变为蓝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u(OH)2+2HCl===CuCl2+2H2O__。

(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然后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

取该无色溶液约1 mL 放在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到__有白色固体出现__。

(3)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1 mL水,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__有少量固体没有溶解,溶液变红__,说明氢氧化钙__微__溶于水,其水溶液显__碱__性;继续在一支试管中加水使之溶解,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稀盐酸,振荡,观察到该试管__固体消失,溶液变为无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2HCl===CaCl2+2H2O__。

10.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0.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0.3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请您完成化学实验以及实验报告单,谢谢合作!
课型实验课姓名合作者班级九年级班日期名称酸、碱的化学性质(参见教材P69)
实验目的1. 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 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胶头滴管;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课堂笔记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1 酸碱+指示剂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稀HCl和稀H2SO4
Ca(OH)2溶液和NaOH溶液
2 稀HCl+生锈的铁钉①铁锈逐渐,铁钉变得,溶液由色变色;
②光亮的铁钉表面产生,溶液略呈色。

3 NaOH溶液+CuSO4溶液+稀HCl 产生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逐渐,溶液呈色
4 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HCl ①溶液由色变色,然后又逐渐消失为色;
②蒸发皿内有出现色晶体。

5 Ca(OH)2粉末+H2O+酚酞+稀HCl ①Ca(OH)2粉末溶于水,溶液由色变色;
②加入稀HC后,溶液又变为色。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实验活动 酸碱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组织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岁月如诗,初见如画,转眼间初三的征程已经行至过半,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上化学课的情景,高脚杯实验,让我们再重温一次【演示实验】(四个高脚杯)白酒变成炽热的红酒、红酒变成快乐的雪碧,雪碧变成浓香的牛奶【师】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如今的你们能为我这个实验揭秘吗猜猜看,这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生】【师】非常聪明!神奇的酸碱盐能为我们带来异彩纷呈的化学反应,今天我们将亲身实验再次验证酸、碱的某些反应【板书】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环节二:动手操作,汇报交流】【过渡】展示L稀盐酸,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生锈的铁钉已用细线栓住,注意不要使试管破损【生】描述实验现象【现象】铁锈消失,呈光亮的银白色,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师】(2)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

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有什么现象产生【生】有气泡产生【师】这里的原理是什么呢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书写一下化学方程式盐酸除铁锈,有气泡产生【师】好,请回,方程式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师】如果我们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预期会出现什么现象【生】【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可以明显感觉到两支铁钉的什么不同粗细不同,先取出的铁钉较粗,后取出的铁钉细【提问】从这二步实验中我们体会到了酸的哪些化学性质呢【生】【归纳总结】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板书】【过渡】所以盐酸、硫酸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除铁锈【问题交流】1、生活中除铁锈时可以选择厨房中的哪种物质(根据我们总结出的化学性质)2、在工业生产中用稀盐酸除铁锈时,能否把铁钉长时间浸泡在酸溶液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实验给我们的启示)【ppt】活动三:探究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过渡】让我们再亲身体验一些实验,有三组不同的实验,每个小组抽签决定接下来做的是哪一个实验(做好签,5个氢氧化钙、5个氢氧化铜、5个氢氧化钠)好,接下来按所抽取的实验按步骤来完成实验【师】实验指导【师】好,大家的实验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即将揭晓每个小组的实验及现象,抽到1号实验的小组请举手,来,XX你为大家具体陈述一下你们小组做的是哪一个实验,一定要说清实验分为几个步骤,每一步怎样做的及实验现象是什么【ppt】分步展示实验步骤,你们小组有补充吗好,那你们小组到前面为大家展示一下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检查方程式【师】做第二组实验的小组举手示意,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说一下实验步骤和每步的实验现象【生】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师】询问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谁能到前面写一下化学方程式,好请回【师】再看第三组,第三组实验举手示意,好,你为大家说一下实验内容和现象【生】陈述【师】你们小组有补充吗好,那你来为大家写一下化学方程式【评价】【过度】虽然大家做的实验是不同的,但是都达到了同样的实验目的。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Cu(OH)2+2HCl==CuCl2+2H2O
滴加盐 蓝色沉淀逐 酸 渐消失
4、酸与碱的反应
现象
滴入几 无色酚酞变 滴无色 红 酚酞
分析
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溶液 蒸干
蒸发皿中有白 色粉末状固体
NaOH + HCl==NaCl+H2O 反应生成了NaCl,
5、酸与碱的反应
现象
试管A 加入1ml水 试管B
铁锈逐渐减少,溶 铁锈逐渐减少,溶 液变成红棕色,铁 液变成红棕色,铁 钉变光亮 钉变光亮
锈减少,铁钉变光亮了。
取出铁 有少量气泡产生 钉2 对比铁 钉 1与铁钉2小
铁钉1与盐酸发生 了反应
3、盐与碱,酸与碱的反应
现象
滴加 NaOH溶 液
分析
有蓝色絮状 CuSO4+2NaOH==Cu(OH)2+Na2SO4 沉淀生成
实验活动六
酸、碱的化学性质
1、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
稀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变红
不变色
变红
变蓝 变蓝
不变色
变红 变红
氢氧化钙溶液
结论: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溶
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2、盐酸与铁锈、铁的反应
现象 分析
铁钉1
加入稀 盐酸
铁钉2
铁锈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生 成了红棕色的FeCl3,铁
分析 部分溶解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无色酚酞遇碱变 红 氢氧化钙溶于水, 是固体减少
部分溶解
无色酚酞变 红 固体减少
滴加无色酚 酞 A中滴加1ml 水
B中加1ml盐 酸
无色酚酞变 红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同酸、碱的性质和分类,了解酸碱反应的产物及特征。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物质,酸碱反应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酸有酸味、酸性、腐蚀性,能与碱中和,具有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碱具有碱味、苦味、具有碱性、腐蚀性,能与酸中和,具有与酸中和的特性。

酸碱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有无机酸和有机酸。

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硝酸等。

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乙酸等。

碱物质可分为强碱和弱碱,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弱碱有氨水等。

三、实验步骤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取一个皮革蓝瓶,将一根锌条放入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反应情况。

2.将一根铜条和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反应情况。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将盐酸、氢氧化钠分别稀释到一定浓度(使用试剂架上的药架样量瓶),然后取两个小杯,分别滴入适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并记录滴入的滴数。

2.观察两个杯子里的溶液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3.将滴加的酸、碱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指示剂中,研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三:碳酸和盐酸反应1.将小苏打依次加入盛有少量硝酸、盐酸、海盐酸溶液的试管中,研究反应的变化。

2.将发泡的试管口用酚酞指示剂蘸一下瓶口,看是否变成红色。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锌溶解。

化学反应式:Zn + 2HCl → ZnCl2 + H2。

2.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化学反应式:Cu + 2H2SO4 → CuSO4 +2H2O + SO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式:HCl + NaOH → NaCl +H2O。

观察到杯子中物质从酸性逐渐转化为中性,且呈现无色的状态。

2.滴加的酸和碱分别与酚酞指示剂产生变化,盐酸滴入后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滴入后变成紫色,滴入的滴数相等,表示酸与碱完全中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2.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 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 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 明显现象。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请设计实验方案予以证 明? 提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以下三种情况:(1)硫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2)硫酸钠和硫酸(硫酸有剩余);(3)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有剩 余)。由于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故可以用滴加硫 酸铜溶液的方法检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由于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 气,故可以用锌粒检验溶液中的稀硫酸。
5.(2021·光明区二模)如图所示烧瓶中装有某种物质Y,滴入足量试剂X后, 气球会鼓起。下面有关X和Y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C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项
A B C D
试剂 X 浓硫酸 水 NaOH溶液 稀硫酸
Y 水 NaOH CO2 镁
6.(2021·陕西模拟)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 所示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现象】(1)少量氢氧化钙中加入1 mL水振荡出现__浑__浊____。 (2)滴入酚酞后溶液__变__红__色___。 (3)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约1 mL水后振荡,液体仍__浑__浊__,__红__色__不__消__失_。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稀盐酸后,振荡,液体变__得__澄__清__,__红__色__消__失_。 【实验结论】氢氧化钙___微__溶___于水,溶液呈___碱__性___,能与___酸___反应。
【实验反思】 1.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氢氧 化钠溶液,你有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别开,你能用哪些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提示:①用酸碱指示剂。②用pH试纸。 ③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不 同点设计出实验方案,如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能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等。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酸碱的性质鉴别物质教学准备试管、钥匙、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

教学设计【课堂检测】1.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CuSO4B.FeCl3C.HCl D.H2SO42.某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溶液()A.变红B.变紫C.变蓝D.不变色3.苯甲酸(C6H5COOH)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某同学准备进行实验验证苯甲酸具有酸的某一通性,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铜B.铁锈C.锌粒D.紫色石蕊溶液4、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归纳:酸与碱中和反应后一般存在三种情况:酸碱恰好反应;酸过量;碱过量。

总结梳理: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板书设计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一、酸的化学性质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碱与酸的反应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碱与盐的反应4、酸与碱的反应。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主题:碱与酸的性质
目标:学生能够区分碱和酸的性质,理解其常见的性质和应用。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一个问题:碱和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学习(20分钟)
1. 理解碱的性质:
- 碱的定义及常见的碱物质有哪些?
- 碱的性质有哪些?如碱性、电解质等。

- 碱的应用:肥皂、清洁剂等。

2. 理解酸的性质:
- 酸的定义及常见的酸物质有哪些?
- 酸的性质有哪些?如酸性、电解质等。

- 酸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电池等。

三、实践(15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酚酞指示剂测试酸碱性质。

2.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碱和酸性质的小册子。

四、总结(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

五、作业(5分钟)
1. 完成小册子的设计。

2. 思考并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及其应用。

六、拓展
1. 学生可自行探索更多酸碱性质的实验。

2.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实验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酸、碱化学性质的各项实验,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之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酸、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酸、碱各项化学性质的验证实验。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具准备】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等。

【导入新课】
之前我们学习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时,大家都只是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今天,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一下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及酸碱的中和滴定实验。

请同学们按教材P
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69
【交流回答】
1. 现象:石蕊溶液使稀硫酸溶液变红,稀盐酸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氢氧化钙溶液变蓝;酚酞溶液使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稀硫酸与稀盐酸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

2. 现象:将两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红色的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待铁钉表面的锈被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放出,溶液由微黄色变成浅绿色。

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发现先取出的那支铁钉粗些,后取出的那支铁钉细一些。

原理:Fe
20
3
+6HC1=2FeC1
3
+3H
2
0 Fe+2HC1=FeC1
2
+H
2

3. 现象: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原理:2Na0H + CuS0
4=Na
2
S0
4
+Cu(0H)
2

Cu(0H)
2 +2HC1 =CuC1
2
+2H
2
4. 现象:在试管中加入约l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逐渐滴入稀盐酸,边滴边不断振荡试管,溶液红色逐渐减褪,至刚好无色时,取该无色溶液l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发现有白色晶体析出。

原理:Na0H+HC1=NaC1+H
2
5. 现象: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lmL水,振荡;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水,振荡,无明显现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mL稀盐酸,振荡,发现红色逐渐消失。

原理:Ca(0H)
2 +2HC1=CaC1
2
+2H
2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同学们课后要好好归纳总结,加强对酸、碱知识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 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

2. 原理:Fe
20
3
+6HC1=2FeC1
3
+3H
2
0 Fe+2HC1=FeC1
2
+H
2

3. 原理:2Na0H +CuS0
4=Na
2
S0
4
+Cu(0H)
2

Cu(0H)
2 +2HC1=CuC1
2
+2H
2
4. 原理:Na0H +HC1=NaC1+H20
5. 原理:Ca(0H)
2+2HC1=CaC1
2
+2H
2
本节课实验较多,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应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滴定、倾倒液体时的错误操作,实验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操作是为了清楚地观察到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细心观察。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