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doc
无机实验卤素实验报告

无机实验卤素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操作,研究卤素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加深对卤素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技能。
2 实验原理卤素,是周期表中位于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等五种元素,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元素。
本次实验主要以硫代硫酸钠、氯化银和碘酸钾为原料,通过加热、滴定、酸基反应等操作,进行卤素的定量分析,确定其化学反应类型和各自的物化性质。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清洗玻璃器皿,取适量硫代硫酸钠,氯化银和碘酸钾等试剂,准备所需的药剂和溶液;(2)制备氯化银溶液:取适量氯化银,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使之完全溶解成氯化银溶液;(3)制备碘酸钾溶液:取适量碘酸钾,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使之完全溶解成碘酸钾溶液;(4)硫代硫酸钠测定氯离子:取适量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加稀酸使之酸化,再添加氯化银溶液,观察样品的状态,进行氯离子定量分析;(5)氯离子滴定:取一定体积的碘酸钾溶液,滴加氯离子检测剂,即硫代硫酸钠溶液至试样消耗完毕,记录滴定体积和滴定过程中试样的变化;(6)碘离子滴定:取一定体积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加碘酸钾溶液,至试样消耗完毕,记录滴定体积和滴定过程中样品的变化。
4 结果与分析实验操作完成后,我们记录了每个试样的数据,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在对各个试样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我们得到了卤素滴定结果的定量分析结果,并通过图表形式呈现,加深了对卤素物质的理解和认识。
5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卤素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卤素具有较强的电负性和活性化学性质,能够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反应类型和特征;卤素的基本属性和物理化学特征主要与其原子序数和电子方式有关;卤素的诊断和分析涉及到一系列的实验技巧和操作,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6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和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卤素物质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卤素的实验报告

卤素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卤素的性质与实验研究引言:卤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17族的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卤素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一:卤素的物理性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卤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和溶解性。
首先,我们将分别取一小块氟、氯、溴和碘的固体样品,并观察它们的颜色。
结果显示,氟呈黄绿色,氯呈淡黄色,溴呈红褐色,碘呈紫黑色。
这些颜色的差异是由于卤素原子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致。
接下来,我们测量了卤素样品的密度。
实验结果表明,氟的密度为1.7 g/cm³,氯的密度为3.2 g/cm³,溴的密度为3.1 g/cm³,碘的密度为4.9 g/cm³。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卤素的密度也逐渐增大。
最后,我们将卤素样品分别加入不同的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性。
实验结果显示,氟和氯在水中溶解,而溴和碘在水中不溶解,但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如醚和醇中。
这表明卤素的溶解性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实验二:卤素的化学性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卤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包括与金属的反应和与非金属的反应。
首先,我们将氯气通入一烧杯中,然后将一块钠片放入烧杯中。
观察到钠片迅速燃烧,并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这是由于氯气与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接下来,我们将溴溶液滴加到铁粉上。
观察到铁粉迅速变成红棕色,同时溴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淡。
这是由于溴与铁发生反应生成溴化铁,同时溴溶液被消耗。
最后,我们将碘溶液滴加到淀粉溶液中。
观察到溶液立即变成蓝黑色。
这是由于碘与淀粉形成的碘淀粉络合物呈现出特殊的颜色。
结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卤素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卤素的颜色、密度和溶解性与其原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在化学反应中,卤素可以与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产生不同的化合物。
卤族元素的实验报告

卤族元素的实验报告卤族元素的实验报告引言:卤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7族,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砹(At)。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研究卤族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实验一:卤素的物理性质首先,我们对氟、氯、溴、碘和砹进行了一系列物理性质的测定。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熔点和沸点,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这些元素的特点。
结果显示,氟是一种气体,呈黄绿色;氯是一种气体,呈黄绿色;溴是一种液体,呈红棕色;碘是一种固体,呈紫黑色;砹是一种固体,呈铅灰色。
此外,我们还测定了各元素的熔点和沸点,发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
实验二:卤素的化学性质接下来,我们研究了卤素的化学性质。
首先,我们将卤素与氢气反应,观察到氟和氯与氢气反应会猛烈燃烧,产生氢氟酸和氯化氢;溴在加热下与氢气反应会发生爆炸;碘与氢气反应则较为缓慢。
这些反应表明卤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此外,我们还将卤素与金属钠反应,发现氯和溴与钠反应会产生相应的卤化钠,而氟则不与钠反应。
这说明卤素的活泼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
实验三:卤素的应用卤族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中,氯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广泛用于水处理、游泳池消毒等领域;碘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和防腐剂,常用于医疗、食品加工等行业;氟化物则用于牙膏、饮用水等领域,有助于预防龋齿。
此外,卤素化合物还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制造、材料科学等领域。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卤族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应用。
卤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物理性质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变化。
卤族元素在消毒、防腐、有机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1. Cotton, F. A.; Wilkinson, G.; Murillo, C. A.; Bochmann, M. (1999).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6th ed.). Wiley-Interscience.2.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1997).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ed.). Butterworth-Heinemann.。
卤素实验报告

卤素实验报告篇一:卤族元素实验报告卤族元素性质复习重点1。
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差异及递变规律;2。
卤族元素的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3。
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
重点考查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
氯气[氯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
(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
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
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cucl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
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
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 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
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
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
h2 + cl22hcl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
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卤素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卤素元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2. 理解卤素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3. 掌握卤素单质、卤化物及卤素含氧酸的制备方法;4. 熟悉卤素元素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卤素元素的基本性质卤素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VIIA族,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砹(At)。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ns2np5,具有7个价电子,因此具有很强的电负性,易与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能氧化许多金属和非金属。
2. 卤素的氧化还原性质卤素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氧化性:卤素单质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许多金属和非金属。
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卤素元素从-1价被氧化为0价。
(2)还原性:卤素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
氧化性顺序为:F- < Cl- < Br- < I-。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卤素离子从-1价被氧化为0价。
3. 卤素单质的制备(1)氟(F2):氟气可通过电解氢氟酸溶液制备,即2HF → H2↑ + F2↑。
(2)氯(Cl2):氯气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即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3)溴(Br2):溴单质可通过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制备,即Cl2 + 2NaBr →2NaCl + Br2。
(4)碘(I2):碘单质可通过氯气与碘化钠溶液反应制备,即Cl2 + 2NaI →2NaCl + I2。
4. 卤素含氧酸的制备(1)次氯酸(HClO):次氯酸可通过氯气与水反应制备,即Cl2 + H2O → HCl + HClO。
(2)氯酸(HClO3):氯酸可通过氯气与浓硫酸反应制备,即Cl2 + H2SO4 →HCl + H2O + SO2 + ClO2。
(3)高氯酸(HClO4):高氯酸可通过氯气与浓硫酸反应制备,即Cl2 + 4H2SO4→ 2HClO4 + 4SO2 + 2H2O。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卤素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观察不同卤素元素的化学反应。
3.研究卤素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原理:卤素元素是第17族元素,包括氟、氯、溴和碘。
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研究卤素元素的物理性质、氯和溴与钠的反应、氟和氯气的反应以及主要卤化物的性质。
实验器材和试剂:1.氟、氯、溴、碘元素。
2.钠板和氢氧化钠溶液。
3.氯气和氟气。
4.氯化钾、溴化钾、碘化钾溶液。
5.纸条、过滤纸、试管、烧杯等实验器具。
实验步骤:1.观察卤素元素的外貌、颜色和状态。
2.将钠板与氯发生反应。
3.将钠板与溴发生反应。
4.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5.将氟气与氯气发生反应。
6.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钾、溴化钾、碘化钾溶液,并观察反应。
实验结果:1.氟元素呈黄绿色气体,溴元素呈红棕色液体,碘元素呈紫黑色固体。
2.钠板与氯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氯化钠。
3.钠板与溴发生慢慢反应,生成溴化钠。
4.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演变为深绿色。
5.氟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氟化合物。
6.氯化钾溶液观察无变化,溴化钾溶液颜色变淡,碘化钾溶液变为深红褐色。
实验讨论: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卤素元素的颜色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变深。
2.钠与氯的反应比钠与溴的反应更剧烈。
3.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
4.氯气和氟气反应生成氯氟化合物。
5.氯化钾与氯气反应无明显变化,溴化钾与氯气反应颜色变淡,碘化钾与氯气反应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卤素元素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卤素元素的颜色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变深。
卤素元素与金属钠的反应剧烈程度有所差异,氯与钠反应更加剧烈。
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而氯气和氟气反应生成氯氟化合物。
卤化钾溶液与氯气反应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暗示了卤素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实验感想:通过本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卤素元素的认识。
卤素性质的递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2. 了解卤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变化;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卤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VIIA族,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砹(At)。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本实验通过观察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卤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氟化钠(NaF)、氯化钠(NaCl)、溴化钠(NaBr)、碘化钠(NaI)、浓硫酸(H2SO4)、浓盐酸(HCl)、浓硝酸(HNO3)、碘酒、淀粉溶液、蒸馏水、酒精灯、试管、滴管、镊子、试管夹、玻璃片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烧瓶、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卤素单质性质的观察(1)观察氟、氯、溴、碘的颜色、状态和气味;(2)将卤素单质分别滴入水中,观察溶解情况和颜色变化;(3)将卤素单质分别滴入淀粉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2. 卤素氢化物的性质(1)将NaF、NaCl、NaBr、NaI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观察溶解情况和溶液颜色;(2)分别用滴管吸取少量NaF、NaCl、NaBr、NaI溶液,加入浓硫酸,观察反应现象;(3)分别用滴管吸取少量NaF、NaCl、NaBr、NaI溶液,加入碘酒,观察反应现象。
3. 卤化银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卤素离子的检验(1)将NaCl、NaBr、NaI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观察溶解情况和溶液颜色;(2)分别用滴管吸取少量NaCl、NaBr、NaI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颜色;(3)分别用滴管吸取少量NaCl、NaBr、NaI溶液,加入稀硝酸,观察沉淀溶解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卤素单质性质的观察(1)氟、氯、溴、碘颜色分别为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分别为气态、气态、液态、固态,气味分别为刺激性、刺激性、有腐蚀性、有腐蚀性;(2)卤素单质在水中溶解,溶液颜色分别为无色、浅黄绿色、黄棕色、棕色;(3)卤素单质与淀粉溶液反应,溶液变蓝色。
卤素实验报告_大学

一、实验名称卤素性质的探究二、实验目的1. 了解卤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3. 熟悉卤素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4.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卤素是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砹(At)。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 卤素单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其他物质氧化成相应的卤化物。
2. 卤素单质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
3.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
4. 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氢和氧气。
四、实验器材1. 仪器: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等。
2. 药品:氯气、溴水、碘水、氢氧化钠溶液、金属钠、金属铁、金属铜、盐酸、淀粉溶液等。
五、实验步骤1.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1)取少量氯气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溴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取少量溴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碘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 卤素与金属的反应(1)取少量金属钠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气,观察现象。
(2)取少量金属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气,观察现象。
(3)取少量金属铜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气,观察现象。
3. 卤素与氢气的反应(1)取少量氯气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气,观察现象。
(2)取少量溴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气,观察现象。
(3)取少量碘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气,观察现象。
4. 卤素与水的反应(1)取少量氯气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观察现象。
(2)取少量溴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观察现象。
(3)取少量碘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观察现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实验结果显示,氯气能将溴化钠氧化成溴,溴水能将碘化钠氧化成碘。
2. 卤素与金属的反应实验结果显示,氯气能将金属钠、金属铁和金属铜氧化,生成相应的卤化物。
3. 卤素与氢气的反应实验结果显示,氯气、溴水和碘水都能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
4. 卤素与水的反应实验结果显示,氯气、溴水和碘水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氢和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区别Cl
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教学难点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原理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
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
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
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 H2O === 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
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
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
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 ClO3- > IO3-。
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
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六、仪器与药品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 (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七、实验内容
(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①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Br-、I-的还原性
①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
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沾到瓶口处),微热。
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③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I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
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醋酸铅试纸检验试管口。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溴、碘的歧化反应
①溴的歧化反应取少量溴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
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②碘的歧化反应取少量碘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
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四) 卤素合氧酸盐的氧化性
(1)次氯酸钠的氧化性
取四支管,均加入0.5mLNaClO溶液,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
0.2mol/L的KI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MnSO4溶液,3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浓盐酸,4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
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2)KClO3的氧化性
①取两支管,均加入少量KClO3晶体,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
0.2mol/LMnSO4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
搅拌,观察现象,比较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O3晶体,加水溶解,再加入0.5mL0.2mol/LKI溶液和CCl4,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3mol/L的H2SO4溶液,观察CCl4层现象变化;继续加入KClO3晶体,观察现象变化。
用电极电势说明CCl4层颜色变化的原因。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五) 氯化氢HCl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① HCl的制备取15 ~ 20g食盐,放入500mL圆底烧瓶中,按图1-1将仪器装配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从分液漏斗中逐次注入30 ~ 40mL浓硫酸。
微热,就有气体发生。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② HCl的水溶性用手指堵住收集HCl气体的试管口,并将试管倒插入盛水的水槽中,轻轻地把堵住试管口的手指掀开一道小缝,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自水中取出,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管中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试HCl的pH。
③ HCl的鉴定在上述盛有HCl的试管中,滴加几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白烟实验把滴入几滴浓氨水的广口瓶与充有HCl气体的广口瓶口对口靠近,抽去瓶口的玻璃片,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解释。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