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礼仪制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课件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课件

03
重要场合的礼仪
祭祀之礼
祭祀之礼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仪 之一,用于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 感激之情。
祭祀之礼中,人们会准备各种祭品, 如酒、肉、果品等,并按照规定的仪 式进行献祭。
祭祀之礼包括祭天、祭地、祭祖等内 容,通常在寺庙或祠堂中进行,由祭 司或族长主持。
祭祀之礼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还对人 们的道德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在与人相见时,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采取不同的礼节。如见到长辈要行跪拜礼,见到地位高的 人要行揖礼等。同时,要注意态度恭敬、礼貌待人,不可有傲慢、无礼的行为。在特定场合,如朝会 、宴请等,还要遵循一定的仪式和规矩。
服饰之礼
要点一
总结词
中国古代服饰之礼讲究合乎身份、地位和场合,有一定的 规定和规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古代中国,服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服饰之礼非 常重要。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服饰规定,如官员 的官服、士人的长衫等。在特定场合,如祭祀、朝会等, 也有相应的服饰要求。在服饰搭配和颜色选择上,也有一 定的规矩和讲究,如不可随意搭配、颜色要符合身份等。 同时,要注意保持服饰的整洁、合身,不可有过多的装饰 和配饰。
04
古代礼仪制度的影响
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维护阶级秩序
古代礼仪制度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它规定了不同阶层的人在各种 场合下的行为规范,确保了阶级 秩序的稳定。
强化尊卑观念
礼仪制度强调尊卑有序,让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明确自己的地位, 从而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尊重和敬 畏的氛围。
对个人修养的提升
培养道德观念
礼仪制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通 过学习和实践礼仪,人们可以培养出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共6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共60页
龙虫并雕斋
王力先生书斋名。“雕龙”(文心雕龙)“雕虫” 都是古代的典故,战国时,齐人驺奭记录了
邹衍谈天文之术而成文,人们称他为“雕龙 奭”,后来指善于写大文章。“雕虫”是雕虫 小技,出自扬雄《法言·吾子》“童子雕虫篆 刻”,后来指微不足道的小文章。王力先生引 用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大事小事两样都干。雕 虫虽是小计,但要真正做好,也绝非易事。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 “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 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 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 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 萸少一人”的诗句。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 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 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奸臣秦桧谥号为缪丑——恶谥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例子:柳河东、王临川、康南海 7.称郡望 例子:韩昌黎
姓名 字号
800多年来,秦桧其人在历史上一直 是人们加以深谴的对象。被“誉为”中 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 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 嵩、魏忠贤、和珅)之一。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 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 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 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 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 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 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 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 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 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PPT课件
16
3、宗庙祭祀 (1)宗庙——祖先亡灵寄居之所。 (2)周人宗庙制度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
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 大夫三庙,士一庙。 (3)周人宗廟祭祀程序 擇士-蔔日-齋戒-祼禮-“餕” 五祀 :春曰 祠 ,夏曰 ,秋曰尝,冬曰烝、 腊祭 (4)南宋宗族祠堂制度出现
之,故谓之有行。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 勇敢。故所贵于勇敢者。” 《礼记·聘义》:“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 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 4、士相見禮 《礼记·曲礼》:“礼者,自卑而尊人。” (1)士相见礼梗概 ①通过“将命者”转达求见的意愿。
38
②不以挚、不敢见
《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 夏用腒。”
17
《周礼·春官·太 祝》:“辨九拜, 一曰稽首,二曰 顿首,三曰空首, 四曰振动,五曰 吉拜,六曰凶拜, 七曰奇拜,八曰 褒拜,九日肃拜, 以享右、祭祀。”
18
4、其他祭祀 ①祀先代帝王 《礼记·曲礼》:“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
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 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②祀先圣先师 —立学之礼 周公,孔子—孔子、颜回 《礼记》载立学祀典有“释奠”、“释币”、 “释菜” ③籍田与亲桑 《礼记》有 “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 盛。”“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
1、朝观之礼
用意在于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
《周礼·秋官·大行人》:“春朝诸侯而图天下 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秋观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 (谋),冬遇以协诸侯之虑。”
《孟子·梁惠王下》所说:“诸侯朝于天子曰述 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35
王畿之内的诸侯,一年朝观四次。 六服:侯服,每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课件 (65张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课件 (65张PPT)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丧礼】中国古代丧礼制度,等级分明。同样是死,说法就尊卑有别,“天 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丧礼也有不同的 等级。 【丧服制度】丧服是居丧时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的亲属关系有亲疏 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期限也不同。分为五个等级,叫做五服。分别是 (1)斩衰(cuī):为父、为君、为夫,父为长子守丧三年。穿最粗的生麻布做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 揖:
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 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
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 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
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 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 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 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据记载,春秋 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人们纷纷来到江渚池沼的水边,以春水洗涤污垢, 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 吉祥如意。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
【寒食】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 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七夕】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 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 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 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 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 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侍,……沛公 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PPT)ppt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PPT)ppt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左传》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分为五类,即有关祭祀的“吉 礼”,有关丧葬的“凶礼”,有关军事活动 的“军礼”,有关外交活动“宾礼”,有关 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嘉礼”。这
些礼仪,都有严格的行为规范。
吉礼:有关祭祀,包括祭祀自然神和祖先;
《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音乐送别(送别诗、歌) 这多为唐代文人之间的送别方式。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写了送别时音乐的重要性。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P PT)pp t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P PT)pp t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P PT)pp t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P PT)pp t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P PT)pp t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P PT)pp t
婚礼:即男女结合为夫妻时的礼仪。
《礼记·士昏礼》记载,古时的婚仪又分为六种仪式,也就 是六个阶段: 一为议婚,商议婚配,称为“纳采”。 二为问名,询问女子之名。 三为纳吉。 四为纳征(又称纳币)。 五为请期。 六为亲迎。
养老礼
如:《礼记内则》“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 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
《寡人之于国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 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P PT)pp t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PPT教学课件(29页)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PPT教学课件(29页)
《寡人之于国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 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教学提 纲)高 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获奖课 件(29 页PPT) (免费 下载)
(教学提 纲)高 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获奖课 件(29 页PPT) (免费 下载) (教学提 纲)高 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获奖课 件(29 页PPT) (免费 下载)
(教学提 纲)高 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获奖课 件(29 页PPT) (免费 下载)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父亲过世,按封建丁忧制 度,曾国藩当应回家奔丧,然而此时战事吃紧,清政 府恩准夺情。然而他写了一封信给左宗棠,说了三个 理由,拒绝夺情。左宗棠受到信后,大骂曾国藩,说 他不忠、不礼、不义,将曾国藩骂了个狗血喷头。
(教学提 纲)高 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获奖课 件(29 页PPT) (免费 下载)
古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行礼时左右手的位 置恰是最好体现。男子行礼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若为丧事行礼,则正好相反。
(教学提 纲)高 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获奖课 件(29 页PPT) (免费 下载)
(教学提 纲)高 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获奖课 件(29 页PPT) (免费 下载)
(教学提 纲)高 考一轮 复习《 古代文 化常识 之礼仪 制度》 获奖课 件(29 页PPT) (免费 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之中国礼仪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中国礼仪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当代礼仪: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礼仪在中国成为一种 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一套以仁、义、 礼、智、信为中心的机制观念,也包 括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
叁 礼仪的分类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周人认为国祚绵长,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神鬼的保佑,一是人的 措施,所以非常重视神鬼的祭祀。《周礼·大宗伯》:“大宗伯之职 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郑玄 注:“立天神地祇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 ,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明 尊鬼神重人事。”古人分礼为五类。
出花园
(1)“出花园”时间 “出花园”在哪一天“出”,这是有讲究的。在潮州这边,一般会在前一
年年底先去“问老爷”,然后根据时辰八字制定一个日期来“出花园”,还会 写明一些祭拜流程和注意事项。而揭阳地区一般是七月初七。当然,也 要提前求神问卜,适宜者才能出花园。 (2)沐浴
这一天,最重要的是使用花草沐浴。这点在潮汕各地是一样的。至 于花草的种类,具体各地有所不同。饶平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 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种;潮州湘桥有些地方使用的是红花 (石榴花)仙草、龙眼叶、千日红、榕叶、竹叶各一对。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03 宾礼
一、诸侯定期朝见周天子的礼仪。四方诸侯在规定朝觐之年分别于春、 夏、秋、冬亲来朝觐,《周礼·大宗伯》贾公彦疏:
二、诸侯不定期朝觐周天子的礼仪。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 诸侯不服从天子之命,天子须要讨伐,所在方向的诸侯临时会合朝觐天子, 协同征伐。这种礼叫作“会”。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十二年中天子不巡守, 则六服之内诸侯都来朝觐,天子筑坛发表训话。这种礼叫作“同”。
人生礼仪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礼仪制度》教学课件(34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礼仪制度》教学课件(34张PPT)
D.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名是字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高考链接
2、分析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D ) A.“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
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
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 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 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表示已 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 “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 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空首是国 君回礼臣下之拜,顿空首 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 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 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C.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 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D. 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 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 取,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女子也可以取字
高考链接
3、分析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C ) A.“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因厚赂单于”
《苏武传》
节:旄节,以竹为竿,上 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 的信物。
持节、带礼物
嘉礼
嘉礼是古代礼仪制度中,内容最为 庞杂的一种礼仪,它涉及到日常生活、 王位承袭、宴请宾朋等多方面的内容。 包括婚礼、冠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
婚礼
婚姻六礼,中国传统嫁娶的礼仪。 起源于周代。
笄礼 古代女子在15岁许嫁时举行的成人礼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 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 “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 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 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 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 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3.祭祀礼仪
•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 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 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 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 吉凶如何。
2.家庭礼仪
(3)宗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
•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 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 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 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1.节日礼仪
•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 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 (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 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 习俗。
1.节日礼仪
•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 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 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 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 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 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制度
第一节 传统礼仪 第二节 古代制度 第三节 古代称谓
第一节 传统礼仪
1.节日礼仪
•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 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 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 “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 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 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 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 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 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 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 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 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 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 吃、蒸吃。
1.节日礼仪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 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 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 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 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 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 之一。
•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 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四日或五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 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1.节日礼仪
•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 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 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 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 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 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2.家庭礼仪
(1)排行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
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 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 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 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 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 禽父、仲尼父、叔父等。
2.家庭礼仪
(2)婚配
•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 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 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 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 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 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 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 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 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 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 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 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 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 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 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 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 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 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 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 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 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 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 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 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