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钢琴伴奏写作
谈民族调式歌曲钢琴伴奏写作特征

谈民族调式歌曲钢琴伴奏写作特征
民族调式歌曲在中国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早出现在
民间音乐中,后逐渐融入到戏曲、歌曲等各个音乐形式中。
在钢琴
伴奏写作中,如何准确地表现出民族调式歌曲的特征,是钢琴伴奏
作曲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原调选择
民族调式歌曲的旋律往往是建立在主调与属调的关系之上的,
而这种关系却不像西方音乐那样简单明了,而是更加复杂微妙,需
要钢琴伴奏作曲家在选取原调的时候进行仔细考虑,才可以更好的
表现出民族调式的特点。
二、和声处理
民族调式歌曲的和声处理一般要求简洁,但还是有其特定的规律。
由于民族调式的旋律本身已经非常富有变化,并且很多时候有
着不同于西方音乐的跳音,因此在进行钢琴伴奏的和声处理时,需
要巧妙的使用大距离三度、小距离三度等特殊的进行方式,以充分
表现出旋律的特点。
三、节奏处理
民族调式歌曲的节奏处理与西方音乐有很大的不同,民族音乐
中往往没有明确的节拍和节奏模式,其中的节奏也更加灵活、多样。
因此,在进行钢琴伴奏的写作时,需要特别注意如何处理好民族调
式歌曲中旋律中所带有的紧密的节奏感,同时给予足够的空隙,让
钢琴伴奏演奏者在其中充分发挥。
四、表情的处理
民族调式歌曲经常反映出中国文化的情感和精神特质,因此在
钢琴伴奏的作曲中,需要充分发挥其情感色彩。
往往表现出来的是
韵味深厚、充满古朴的特点,需要通过精细的钢琴技巧和简练的和
声来表现。
以上几点特征是民族调式歌曲钢琴伴奏写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有了这些特征,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更好地抒发出中国音乐的情感内涵。
艺术歌曲《永恒的爱》的钢琴伴奏写作特点

第4 至4 小节 是一个 问奏 , l 4 它和前奏 的结构相 同, 不过 力度 由弱变为中强,最后一个小节也 由渐弱变 为渐强 。紧接 着歌 曲旋律发生变化 ,情绪也逐渐 高涨 。
首叙事诗 , 形象地表达 了作 曲家 的心声和渴盼 , 是一首刻
画人物心理活动 、 揭示爱情 的内心 隐秘 、抒发 内心 强烈感受
曲 的必 唱 曲 目。
前奏 要弹得低沉 、轻柔而连贯 ,左手的控 制尤其重要 , 用贴键的方法将声音送到底 , 注意指 间力量的传递,要营造 夜晚的气 氛;右手要注意休止符 ,这 四个小节的节 奏相 同,
要弹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右手声音更弱 ,用p 的力度触 键, p
手 腕 在 音 乐 的 进行 中要 注 意 调 整 , 手 协 调 的配 合 , 我 们 双 将 带入主旋律。 从 第 5 节 开 始 ,歌 声 缓 缓进 入 ,伴 奏 音 型 发 生 变 化 , 小
M o eae d rt
他的歌 曲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 ( 8 4年 以前 ),以民歌型分节歌 ( 16 分节歌指: 多段歌词配 以同一旋律的歌 曲叫 “ 分节歌 ”,其中各段歌词 在字数、韵律 等方面均大体相同)为主 ,他的歌 曲创作深受 民歌的影响 , 创作 了 《 摇篮 曲》 《 劳小夜 曲》 《 徒 故乡》 《 我 总是睡得 明朗、朦朦胧胧》等 。 中期 (8 4年 以后 ),创作体裁大多 以抒情歌为主 , 16 他 以旺盛的精力写 出了许多具有很高艺术价值、 欣赏价值与 咏唱价值 的抒情艺术歌 曲。 这些歌 曲的内容大 多关注家庭生 活和亲情 , 出诗 的质朴情绪 , 突 注重主观感受 的 自然和个人 情感体验的倾吐 。形式 由分节歌转通谱体和变奏形式的歌 曲。 《 永恒 的爱 》正是这一 时期 的代表作 ,成为古典艺术歌
安徽民歌钢琴伴奏织体写作探究

安徽民歌钢琴伴奏织体写作探究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安徽民歌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在音乐形式和主题上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安徽民歌的钢琴伴奏织体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音乐文化。
钢琴伴奏织体是指伴奏部分的进行方式和技巧,用钢琴曲谱来表现和配合主旋律。
安徽民歌的钢琴伴奏织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单音织体单音织体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主要以单音音符为主,配合主旋律进行音乐表达。
这种织体简洁明快,适合于一些节奏较快、活泼的安徽民歌。
比如著名的《折子戏曲调》就采用了单音织体的伴奏方式,给歌曲带来了明快的节奏感。
二、和弦织体和弦织体在安徽民歌的钢琴伴奏中经常运用。
它采用了多个音符同时演奏的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和声效果。
这种织体可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和谐感,使音乐更加丰满和饱满。
例如《黄山谣》,它的钢琴伴奏就采用了和弦织体的形式,使整首歌曲充满了宏伟壮丽的感觉。
三、旋律装饰织体旋律装饰织体是指在伴奏中添加一些装饰音符,使音乐更加灵动和华丽。
这种织体常用于安徽民歌中的柔情场景或是感情表达中。
它通过加入一些变化的音符和技巧,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比如《无尽思念》,它的钢琴伴奏中就采用了旋律装饰织体的形式,使整首歌曲更具有诗意和情感。
四、乐句重复织体乐句重复织体是指在伴奏中重复使用一个乐句,以增加音乐的连贯性和统一感。
这种织体常用于一些重复性较强的安徽民歌中,如《小白菜》等。
通过乐句的重复,使整首歌曲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和演奏。
钢琴伴奏织体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还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听上的愉悦。
钢琴伴奏织体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和演奏安徽民歌钢琴伴奏时,我们应该注重织体的把握和运用,使钢琴伴奏更加丰满和完整。
安徽民歌钢琴伴奏织体是安徽民歌中钢琴伴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不同形式的织体表达出了不同的音乐效果和情感表达。
《冬之旅》创作结构与钢琴伴奏织体分析

《冬之旅》创作结构与钢琴伴奏织体分析摘要: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新的表现手法,在以德、奥为中心的西方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抒发感情来满足和表现浪漫主义音乐家内心情感。
本文论述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以艺术歌曲形式写成的大型声乐套曲,充分体现浪漫主义精髓,套曲由24首相互联系的歌曲组成,1827年创作,舒伯特根据奥地利诗人威廉·缪勒的同名组诗谱写。
它旋律优美,洋溢着难以描绘的浪漫和忧郁,戏剧性的咏叹与充满失望、无助的独白融会在一起,使歌词意境和细腻的钢琴伴奏得到自然而完美的表现,对后人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套曲《冬之旅》创作结构与钢琴伴奏织体的研究,显得格外具有意义。
关键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曲式;调性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76-01一、声乐套曲《冬之旅》钢琴伴奏的类型《冬之旅》的钢琴伴奏音型、和声、力度等方面构思细腻,把诗歌的内涵用音乐的手段刻画出来。
舒伯特在套曲《冬之旅》钢琴伴奏写作上运用了以下四种创作形式:(一)支持性类型此类伴奏形式是指在钢琴伴奏中重复声乐的旋律,伴奏以次要地位来强调和突出歌曲的旋律。
(二)造型性类型此类伴奏形式是指根据歌词内容中所原有的形象,对音乐材料有意识的组织来实现表达,以补充声乐旋律中难以描述的内涵。
《冬之旅》钢琴伴奏部分的音型表现手法极具特色,对整部作品的艺术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前奏、间奏、尾奏等声乐休息的部位,多处运用了造型性的创作方式。
(三)意境性类型此类伴奏形式是指钢琴伴奏不重复声乐部分的旋律,也无具体的造型内容,但是作者通过其它手段;如和声、音型、对位来提示、烘托、强调歌曲的情绪、内容。
(四)象征性的类型此类伴奏形式是指钢琴伴奏用一些象征性的音乐语言,来表达歌曲中的特定环境,使歌唱者在钢琴伴奏的提示下进入音乐形象。
二、声乐套曲《冬之旅》曲式结构及调性套曲中24首歌曲,既相互联系成一整体又各自独立,以第13首《邮车》为界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流浪者因为失恋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但仍然会流露出对美好往事的留恋;第二部分则侧重刻画流浪者万念具灰,渴望用死亡达到解脱的无助。
浅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以《黄水谣》为例

浅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以《黄水谣》为例1、相关定义1.1、澄清”伴奏音型”与”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的两个不同概念二、澄清”伴奏音型”与”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的两个不同概念“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弹好歌曲伴奏的基本功。
我们可以通过“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的练习,缩短键盘和声与歌曲伴奏之间距离,也为钢琴即兴伴奏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我们还可以通过”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的继续学习,消除某些老师对钢琴伴奏的畏惧感,加强他们对钢琴伴奏织体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他们对键盘和声的陈述方式,作各种”伴奏音型”变化的钢琴伴奏织体的写作练习。
只要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就可以把”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转化为”伴奏音型”(音乐作品中常用的声部组合形式)。
这用不着学多少个和弦(会运用三个”正三和弦”)即可见效。
而”伴奏音型”与”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绝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王老师的《论钢琴体四部和声与合唱体四部和声的区别》(见《和声论文写作示例》)一文中,强调了”伴奏音型写作不能称其为‘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他指出,所谓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是指和声配置,而并不是在”音型”上作文章。
并且指出:”音型化之后,其‘四部’特征已大大丧失(实际上音型化已不属于和声学研究的主要范畴,而属于织体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至少不宜用来指导四部和声的写作)”。
这段话足以说明”四部和声”与“音型化”是不能相混淆的,否则,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例如1.学习歌曲伴奏者在学会”钢琴体四部和声”后,便以为已经万事大吉,能够为歌曲配伴奏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只是学习歌曲伴奏的一门基础课,如果不把”钢琴体四部和声”改编成具体的伴奏音型,很容易给人以”伴奏者技能太初级”之感。
这也是有些人”钢琴体四部和声”学得很好,但是真正的应用到为歌曲配伴奏时,又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所在。
2.如果歌曲伴奏者以为”伴奏音型写作”就是”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就很可能在刚一开始学习钢琴体四部和声写作时,便大量的运用伴奏音型,而对和声运用上的错误却一无所知——”和声关系”已经被复杂的”音型化”所掩盖,初学者是很难发现的。
安徽民歌钢琴伴奏织体写作探究

安徽民歌钢琴伴奏织体写作探究
了解安徽民歌的特点是必不可少的。
安徽民歌一般以平喉技巧为特色,又分为“安徽北部民歌风格”和“徽调”,表现了安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旋律优美,多为古朴而真挚的民间故事,通过歌唱来传递情感。
在写作钢琴伴奏时,需要注重保留民歌的原汁原味,以突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考虑到安徽民歌的表达方式和旋律特点,钢琴的伴奏织体也需要与之相协调。
在编写伴奏过程中,要注重旋律与伴奏的和谐与统一。
可以运用音阶、琶音、双音等音乐技巧来强调旋律的魅力。
可以尝试用和弦进行来装饰旋律,使之更加丰满动听。
还可以适当地运用装饰音、滚音等手法来增强曲目的表现力。
在细节处理上,也要注重创新与变化。
可以在特定的地方加入一些转调、变化行进或模仿声音等,以增加乐曲的音乐性和趣味性。
可以根据曲目的表达需要,恰当地运用暗示性和配合性技巧,使乐曲更加生动有趣。
将安徽民歌与钢琴的伴奏织体进行创新结合,需要我们对安徽民歌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写作过程中注重保留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特色。
也要运用西方音乐的元素和技巧,使曲目更加独特和丰满。
在细节处理上,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变化和创新,以增加乐曲的趣味性和音乐性。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将安徽民歌与钢琴伴奏进行创新结合,创作出更具魅力的音乐作品。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创作之特点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 曲钢琴伴奏创作之特点
宋玉红 ( 河南省周 口师范学院音 乐系 46 0 ) 60 0
象 ,使 音乐 融合 了钢 琴 的造 型 性的特 点 ,在 歌 曲的整 体构思 上 , 切为 了 内容表现 需 要 ,充分 调动 各种 因素如 旋 律音 区的转 换 、 节奏 张 弛 、调 性变 化及 钢琴 伴奏 织体 的发 展等 手段 ,使 音乐 获得 极 大的 能量 ,使钢 琴 伴奏 富于 内在 的结构 力量 ,具有谐和 统 一的 美感 。
一
摘要 :一 首完 整 的 艺术 歌 曲必 须 由歌 词 、旋 律 和 钢 琴伴 奏三 部 分 组成。舒伯特 的艺术歌曲一般 采用诗人名作作词 ,歌词的遴选 大多具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艺术性 高,意境深邃。其钢琴伴奏一般也 多是 由 作 曲家自己 创作 完成 ,常常与旋律一起 完整地表达着乐思的流动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想像 及 精 湛 的 专 业技 巧 和 音 乐枝 法 。 本 文 对舒 伯 特 艺术 歌 曲的钢 琴伴 奏 创 作 特 点进 行 了多方 面 、 多角 度 的 分析 与 探 讨 , 阐述 了 他 内在 的精神 追求和美学观念。 关键 词 :舒 伯 特 ;艺术 歌 曲;钢 琴 伴 奏 ;创 作
3以声 写景 .
情 景交融
艺术歌 曲原 是十九 世纪 起源 于德 国 的一种 在音 乐会 上演 唱艺 术性 强、格 调雅致 、 意趣深 远 的声乐 独唱 作 品。 “ 它与钢 琴 小品 成为 浪漫主 义新 抒情 风格 中最 具吸 引力 的形 式 。 ”…~ 首完整 的 艺术歌 曲必 须 由歌 词 、旋律 和钢 琴伴奏 三 部分 组成 。钢琴 伴奏 是 其重要 的有 机组成 部 分 。自 “ 曲之 王 ”舒 伯特 创 立艺术 歌 曲这 歌 体裁 以来 ,是他 最先 有意 识地把 和 声及器 乐伴 奏等 纯音 乐 因素 提 高到 与诗和 旋律 同等 重要 的地位 ,使 人声 与器 乐伴奏 得 以奇 妙 结合 ,从而使 艺术 歌 曲的钢琴 伴奏 为 “ 声乐 之花 的生 长提 供 了气 氛和 土壤 。 ” 赋 予歌 曲新 的 生命和 生机 ,进 而钢 琴伴 奏成 为极 具表现 意义 的钢 琴小品 。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的研究——以前六首为例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的研究——以前六首为例孙月红 / 张靖晖摘 要:罗伯特舒曼在继承了舒伯特艺术歌曲写作过程中的传统抒情风格,并充分结合自身对于浪漫主义独特风格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爱好情感阅读经验,以及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创作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将德国的艺术歌曲写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是舒曼在1840年根据德国著名的抒情诗人海涅的《抒情插曲》而创作的,被认为是德国现实主义艺术歌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本文以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前六首为例,所获资源来自在线声乐伴奏平台,对其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开展研究工作,期望能对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创作风格;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孙月红(1981-),女,硕士研究生,太原学院教授;张靖晖(2002-),男,太原学院本科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音乐资源合作社”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308);太原学院科研反哺教学专项课题:“创赛项目驱动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TYFB03)。
引 言罗伯特·舒曼艺术歌曲取材于浪漫主义诗人海涅的诗歌—《抒情插曲》,其音乐作品细腻纯净,旋律美妙而精确。
他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描写了一位诗人获得爱情以及失恋后的痛苦心情,充分展现了舒曼的音乐才华,是其声乐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此套曲无论在这首歌曲的写作和技法,还是它所需要体现出来的时代性和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因此,笔者从QQ 音乐、酷我音乐、99伴奏网、UU 伴奏网、伴奏音乐网等在线声乐伴奏平台搜索资源,找到《诗人之恋》前六首为研究案例,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
一、《诗人之恋》概述《诗人之恋》为舒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色性,该作品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展示出来,并对其赋予曲调,用音乐伴奏的艺术形式升华主题,从内外两个方面来深度阐述该作品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因而容易被掩盖。但如能将上、下两个织体结构层处理
好,真正处于陪衬的地位,而不压过主旋律,这种写法是可
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的,它可以将三个结构层都赋予一定的艺
术表现作用。
谱例3
谱例4
3、主旋律在伴奏的低声部
伴奏中的主旋律放在低音部,它的表现作用与旋律在中
间声部的情况相似。旋律在低音部一般是运用分两组写法的
一 、原样重复主旋律的伴奏写法
1、主旋律在伴奏的上方声部
主旋律在伴奏织体中的上方声部,易突出,不会被掩盖。
旋律有时用单音声部出现,有时用八度重复的形式出现,有 时则与陪衬的和弦音形成一个组等。
谱例1
勃拉姆兹《呻吟》
谱例2
亨德尔《让我痛苦吧》
2、主旋律在伴奏的中间声部
歌唱旋律放在织体的中间,由于旋律被夹在上下两组之
织体,上方一组是陪衬的和弦音型。旋律放在钢琴的中低音 区,音色深厚,有力度。
谱例5
舒伯特《乌鸦》
谱例6
柴可夫斯基《星光》
谱例8
马斯涅《悲歌》
二、变化重复主旋律的伴奏写法
1、加花装饰的写法 加花装饰的钢琴伴奏写法的主要特点,是将旋律的骨干 音前后用经过音、辅助音加以装饰形成华彩音型,使伴奏既 保持了旋律的骨架,而又形成连贯、流畅而有起伏的一个华 丽的声部来衬托主旋律。
谱例9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谱例9
柴可夫斯基《月夜》
2、音型化旋律的写法
伴奏中不原样重复旋律,而是将歌曲中的主要旋律音调
与和弦音结合起来写成音型。
谱例11
黄自《南乡子》
谱例11安门》
3、间断重复旋律的写法
在戏剧性、叙事性以及其它性质的歌曲中的宣叙调(朗诵
体、像说话似的歌调),或散板段落,常常采用间断伴奏的
形式,即在唱的时候,有时伴奏,有时停止伴奏,有时只用
几个和弦加强某一字、某一音的强度,来达到渲染气氛、增 强戏剧性表情的目的。
谱例13
《白毛女选段》
谱例14
贺绿汀《嘉陵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