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建筑参数化设计
参数化设计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清代官式建筑为例

参数化设计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清代官式建筑
为例
谭洁;汪梦林;王建华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0(036)003
【摘要】以清代官式建筑为例,讨论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对古建筑进行特征分析,并采用GDL语言编程,建立相关构件模型,然后,根据参数化设计方法设计一个单檐庑殿式大木模型.最后,对该模型在设计、工程制图、构件制作与安装、材料与工程量统计等方面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实践.
【总页数】3页(P266-268)
【作者】谭洁;汪梦林;王建华
【作者单位】孝感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湖北,孝感,432000;孝感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湖北,孝感,432000;孝感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4
【相关文献】
1.古建筑保护中参数化设计应用 [J], 王丹
2.“托梁换梁”和“托梁换柱”在古建筑维修中的应用研究——以宁波安澜会馆保护与维修为例 [J], 黄定福
3.官式建筑内檐棚壁糊饰技艺在古建筑博物馆中的应用——以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
爽殿改陈项目为例 [J], 王添艺
4."多规合一"背景下古建筑规划保护辅助审批系统应用研究——以东莞市古建筑为例 [J], 覃俊;钱乐祥;吴志峰;陈颖彪;李安敬;周芬;许英明
5.清代官式建筑的预防性保护研究探索 [J], 袁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中国古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探讨

关于中国古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探讨摘要:本文对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概念,参数化设计的初始化设置,古建筑台基部分的参数化设计以及古建筑屋身部分的参数化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古建筑;参数化设计一、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概念一种建筑设计的方法就是参数化设计。
将建筑设计的全要素都变成某个函数的变量,通过对函数的改变,或者说对算法的改变,人们能够对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获得,简单理解为一种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设计方案的方法就是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
二、参数化设计的初始化设置1、基本绘图参数不管是对机械加工图、建筑施工图进行绘制,还是对服装剪裁图进行绘制,比例、线形、图纸幅面、文字样式等内容都会存在于图中,我们一般就会统称这些内容是绘图环境。
古人在建筑设计中,图画图样就已经开始进行运用了,这种方式是在春秋和战国时期进行采取的;而使用百分之一比例尺的图样和木制模型,这种方式是在隋唐的时候开始使用的。
在《营造法式》中,“殿阁地盘分槽图”就是平面图的名称(如图1)。
图中有很清晰的柱网,对于柱子立的位置要有明确的位置,也就是建筑平面的布置,“地盘”就是这里指建筑所占有的面积。
图12、台基放线定位对古建筑台基的放线方法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古建筑平面的朝向和总体布置进行确定,也就只能是在把计算机参数化方法进行引入的时候,才可以将基础的坐标参照系建立起来。
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五边形、圆形以及复合形都是包含在古建筑的平面形式中,下面就介绍其中几种放线方法:2.1长方形台基古建筑中最常用的平面形式就是长方形台基,也是较为重要方法。
它的放线步骤如下:2.1.1把台基所有尺寸包括灰土压槽的总尺寸作为依据,对建筑平面的大致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将放线用的“海将子”或者下“龙门桩”、钉上“龙门板”,在适当的位置进行砌筑。
其中,应该保持龙门板的上皮水平,并且保持一个高度与台基的平水;2.1.2把建筑群的“中”作为依据,对这个建筑的“中”进行确定,然后,再对通面阔和通进深的“中”以及各间的面阔、进深“中”进行确定,并且在龙门板上用小钉钉上这些“中”,用笔标识清楚;2.1.3根据面阔、进深“中”,将里包金、外包金、出山、下出以及灰土压槽的位置找出来,并且把它钉在龙门板上;2.1.4把所需要的点用坠子引至灰土表面,随着基础的砌筑,把需要的点逐渐引至基础墙体上,并且随之将标记画出。
古建定量尺度规制

古建定量尺度规制1、柱高与柱径古建筑的高德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宽也有一定比例。
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比例为10:8,即通常所谓面宽一丈,柱高八尺。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定径寸。
如面阔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径七寸七分。
”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根据这些规定,就可以推算出面阔。
大式带斗拱建筑的柱高,按斗拱口份数定,《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斗口七十份定高,”“如斗口二寸五分,得檐柱连平板枋、斗科通高一丈七尺五寸。
内除平板枋、斗科之高,即得檐柱净高尺寸。
如平板枋高五寸,斗科高二尺八寸,得檐柱净高一丈四尺三寸。
”从这段规定可以看出,所谓大式带斗拱建筑的柱高,是包括平板枋、斗拱在内的整个高度,即从柱根到挑檐桁底皮的高度。
其中“斗拱高”是指坐斗底皮至挑檐桁底皮的高度。
七十斗口减掉平板枋和斗拱高度,所余尺寸不足60斗口。
檐柱径约为柱高的1|10.2、收分、侧脚中国古建筑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
这种根部粗、顶部细的做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
木柱做出收分,既稳定又轻巧,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小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为3厘米,假定柱根直径为27厘米,那么,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
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营造算例》规定为7|1000.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
工人师傅称为“掰升”。
清代建筑柱子的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基本相同,如柱高3米,收分3厘米,侧脚亦为3厘米,即所谓“溜多少,升多少。
”由于外檐柱子的柱脚中线按原设计尺寸向外侧移出柱高的1|100,并将移出后的位置作为柱子下脚中轴线,而柱头仍保持原为不动,这样,在平面上就出现了柱根、柱头两个平面位置的情况。
明清古建筑参数化三维构件库研究

明清古建筑参数化三维构件库研究明清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旨在探讨明清古建筑参数化三维构件库的研究方法与成果。
在过去的研究中,针对明清古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保护和参数化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建筑的数字化测绘、虚拟修复和3D打印等方面,关于明清古建筑参数化三维构件库的研究尚不多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工程和参数化设计的明清古建筑三维构件库研究方法。
通过高精度激光扫描仪和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大量明清古建筑的三维数据和纹理信息。
然后,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可编辑的参数化模型,并建立明清古建筑参数化三维构件库。
构件库采用分层分类的思想进行组织,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的建筑构件,建立相应的参数化模型。
同时,为了方便构件的检索和应用,还开发了一个集成的三维构件管理系统,实现构件的分类、调用、编辑等功能。
通过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包含大量明清古建筑构件的参数化三维构件库,涵盖了诸如斗拱、梁枋、椽子等主要建筑构件。
这些构件按照功能和部位分类存储,并具有可编辑的参数化模型,方便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快速组装。
本研究还开发了一个集成的三维构件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构件的分类、调用、编辑等操作,提高了构件库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这些成果为明清古建筑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本研究构建的明清古建筑参数化三维构件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精确的三维建筑构件模型,而且通过参数化设计,方便了构件的编辑和应用。
同时,该方法还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数字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虽然我们成功获取了大量的三维数据,但由于部分古建筑存在破损严重或者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导致部分数据的质量有所降低。
未来需要对数据采集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以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Grasshopper在古建筑参数化中的应用

Grasshopper在古建筑参数化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10T04:56:59.6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6期作者:黄畅[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技术手段的提升,以及多方协作中技术管理的优化,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行业的高效化。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技术手段的提升,以及多方协作中技术管理的优化,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行业的高效化。
在建筑行业传统设计及建造领域趋于成熟的同时,参数化建构领域也被带上历史舞台并不断被完善,建筑设计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被推向新的高度,这代表着建筑师们最关注的往往是国际上最为前言的建筑科技,至此,我们是时候将视线移至中国传统建筑上来,将新兴建筑科技应用到传统建筑设计以及研究。
中国传统建筑本身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强有力的建构逻辑,这点十分复核参数化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因此将参数化技术与古建数字化技术紧密结合,中国传统建筑将在参数化技术领域中呈现出另一种古建之美。
关键词:参数化;古建数字化;大木作0 前言近些年,参数化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运用的技术领域也越来越宽泛,信息一体化也使跨专业的合作更加紧密。
一方面是源于参数化设计逻辑对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一体化使得实体模型和数据实现动态性的同步,另一方面,参数化技术所搭载的平台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协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其信息管理系统深入到项目的每一个专业领域,项目中各专业的信息可以通过联动的方式实时更新,对于项目的有效推进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我国参数化设计的研究中鲜有对中国传统古建筑做实质性的应用。
本文意图以grasshopper绘图制图逻辑,探讨数字参数化在古建筑建构逻辑中的应用。
1 古建参数化的意义中国传统古建筑历史久远,各朝各代的做法和样式千差万别,但即便如此,各朝代也会有自己的一套建筑规制,根据等级制度的不同,木作等级也有严格规定。
中国清代官式建筑翼角进行参数化精确建模的关键计算方法研究

中国清代官式建筑翼角进行参数化精确建模的关键计算方法研
究
孙晓阳;张有志;张润东;田晨;李越宇
【期刊名称】《建筑施工》
【年(卷),期】2024(46)4
【摘要】中国清代官式建筑翼角构造特殊,每根翼角椽、翘飞椽因为冲出、起翘、扭、撇等原因导致造型各不相同,给制作放线带来困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利用BIM 参数化工具,针对翼角参数化建模的关键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采用计算机参数驱
动影响古建筑的角数、步架、举高、椽平出、斗栱出踩、圆椽椽直径、数量等主要参数以及一些次要参数来驱动形成清代官式建筑翼角造型,为设计和加工提供便利。
【总页数】4页(P455-458)
【作者】孙晓阳;张有志;张润东;田晨;李越宇
【作者单位】中建八局文旅博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
【相关文献】
1.渐开线斜齿轮精确参数化建模关键问题研究
2.参数化设计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清代官式建筑为例
3.基于Pro/E的角变位斜齿轮参数化精确建模研究
4.参数化驱动的中国传统建筑翼角设计
5.南方古建筑翼角结构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建筑的参数化设计初探

玉 的 作 用
关键 词 : 中 国古 建筑 ;模教 制 度 ;参数 化 设 计
分类 号 :Tli2—39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08M-320【2002}01—0019-03
进 入 现代 社会 以来 ,人 们逐 渐认 识 到了古 代 文 明的 浩 瀚 精 深 ,投 人 大 量 的 人 力 、物力 保护 占代 文 化 遗迹 ,作 为 文化 的代 表—— 古 建 筑 物也 就 自然 而 然 的越来 越 受到人们 的 重视 。现 代 建筑设 计中遇 到 的仿 古建筑 和古 建筑 修 缮项 目越 来 越 多 了 ,然而 , 由 于古 建 筑 的 营造 复杂 、结 构 精 细 .现 有 的 计 算机 辅 助绘 图系统 远 远不能 满足 设计 师这方 面 的需 要 ,
样 的情况 下 ,中国古建 筑领域 方面 的专 用CAD软件 却 迟 迟 芳 踪难 觅 ,除 了 市场 分 额相 对 较tl,#b,其飘 逸潇洒的外形 和复杂 的构造作法一直是计算 机辅 助 设计 的难 点
2 中 国古 建 筑 参数 化 设计 的 现 实性
中国古建筑 的CAD设 计之难 是有 目共 睹的 。首 先 ,难在 其复杂 而琐 碎 的结 构。譬如 ,斗拱 看上 去很 美 观 .但是 又 有几 个人 能清 清楚 楚 地说 清楚 它的 层 层 叠叠 的构 造 呢 ?但是 古建 筑 结构 上 又很 规 整 ,总 是柱 上 抬梁 ,梁 上架 拱 ,每一 层 都清 清 楚楚 ,关 系明 确 。其次 ,就是 屋顶 的举 折 高度 。由于 古建 筑的严 格 的规 范 ,屋顶 的 举折 高 度是 有 规 律 遵 循 的 .不是 你 想 怎样 就 怎样 的 ,而 且 往 往 正 立 面 好 看 了 ,侧 立 面 卜却 不成 比例 。这也 是建筑 师们 头痛 的一点 再 次 , 就 是古 建筑 复 杂的 细部构 造 ,梁 上 的花 纹 、斗 拱 、挑 头 的形式 ,令人 眼花缭 乱。但是 ,作 为 当代 的建筑 师 就 应该 研究 出古建 筑本 身建 造 的规 律 ,找 到 相应 的 解决 办法 所 以 ,就必 须 先 了解 古建筑 的营造方 式
中国古建筑知识:古建筑尺寸规范

中国古建筑知识:古建筑尺寸规范1、面阔确定: 按门尺吉字定明间面阔尺寸;次间按明间面阔的8/10定尺寸2、进深确定: 小式建筑不超五檩四步,七檩房则增加前后廊来处理; 大式建筑按斗拱攒数定进深3、柱高柱径确定:柱高为明间面阔的8/10,柱径为柱高的1/114、收分、侧脚:小式建筑收分为柱高的1/100,大式建筑收分为柱高的7/1000;外檐柱侧脚为柱高的1/100(或7/1000),金柱和中柱均无侧脚5、上出、下出(出水、回水):无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筑上出为檐柱高的3/10,檐椽为上出的2/3,飞椽为上出的1/3;下出尺寸小式做法为上出的4/5,大式做法为上出的3/46、台明高度:小式建筑为1/5柱高或2D(D为柱径),大式建筑为挑尖梁底高的1/47、步架、举架:廊步架一般为4D~5D,金、脊步架一般为4D,顶步架不小于2D 也不大于3D;举架小式五檩房一般为五举、七举;七檩为五举、六五举、八五举;等等8、五架梁:高1.5D,厚1.2D或金柱径1寸,长为四步架加2D五架梁划线程序:将已初步加工完毕的木料在迎头画上垂直平分底面的中线在中线上分别按平水高度(即垫板高度,通常为0.8檩径)和梁头高度(通常为0.5檩径)画出平水和抬头线位置,将两端头中线、平水线、抬头线分别弹在梁长身各面、再以每面1/10的尺寸弹出梁底和侧面的滚棱线抬头线在正身又叫熊背线同时又是侧面上棱的滚棱线梁头划线首先应按檩径大小在檩中线两侧画出檩椀宽度,在此范围内顺梁身方向分四份,中间两份为梁鼻子两侧两份为檩椀9、三架梁:三架梁高为0.8檩径或0.65檩径,抬头为1/2或1/3檩径三架梁用料比五架梁小(厚为五架梁的8/10,高为5/6),故需适当减小平水(垫板)和抬头(檩椀)高度10、桁、檩:檩径一般为D或0.9D(大式带斗拱做法为4~4.5斗口)正身长按面阔,一端加榫长按自身直径的3/10下有重叠构件时均需做出“金盘”,金盘宽为3/10檩径11、瓜柱及角背:脊瓜柱高为脊檩和上金檩的垂直距离减掉三架梁的抬头和熊背高度,另外再加下榫长,上面加脊檩椀高(按1/3檩径)瓜柱厚为三架梁厚的8/10,宽为一份檩径脊瓜柱上端也应留鼻子,宽度可按瓜柱宽的1/4,高同檩椀角背制作:凡瓜柱自身高度等于或大于宽度2倍时都须按角背,以怎强其稳定性角背长为一步架,高为瓜柱高的1/3~1/2厚为自身高的1/3或瓜柱厚的1/3角背与瓜柱相交部分,在上部刻去高度的1/2,两侧做出包掩(俗称“袖”),包掩为构件厚的1/10角背与梁背迭合,两端还应栽木销固定12、抱头梁:长为廊步架加梁头长一份高由平水(0.8檩径)、抬头(0.5檩径)、熊背(1/10梁高)三部分组成约1.5D其后尾做半榫插入金柱,半榫长为金柱径的1/3~1/2,榫厚为梁厚的1/4梁后尾与金柱接触处肩膀有撞肩和回肩两部分,通常做法为“撞一回二”,即将榫外侧部分三份,内一份做撞肩与柱子相抵,外两份向反向画弧做回肩13、额枋(檐枋):高D,厚0.8D,燕尾榫头部宽和长相等为1/4~3/10柱径,根部按每面宽度的1/10收分,使榫成大小头燕尾榫两侧分三等分,一份为撞肩两分为回肩,反向画弧枋子底面的燕尾榫头部和根部均应比枋子上部每面收分1/10,使榫上大下小(称为收溜)14、金、脊枋:一般高为0.8D,宽为0.65D,做法与额枋(檐枋)相同15、箍头枋:用于稍间或山面转角处,做箍头榫与角柱相交的檐枋或额枋称箍头枋箍头枋的头饰大式做“霸王拳”小式作“三岔头”箍头榫长度,霸王拳由柱中外加一柱径三岔头外加1.25柱径箍头榫厚应同燕尾榫,为柱径的1/4~3/10霸王拳(或三岔头)宽窄高低均为枋子正身部分的8/10,因此,先画出扒腮线,将箍头两侧按原枋厚各去掉1/10,高度由底面去掉枋高的2/10肩膀处按“撞一回二”画出撞肩和回肩16、门尺:门尺1尺=1.44营造尺=46.08cm1门尺均分为8寸,每门尺的1寸=5.76cm;八个寸位分别为财、病、离、义、官、劫、害、本每寸分为5份每份均有吉凶定义.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古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探讨摘要:本文对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概念,参数化设计的初始化设置,古建筑台基部分的参数化设计以及古建筑屋身部分的参数化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古建筑;参数化设计
一、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概念
一种建筑设计的方法就是参数化设计。
将建筑设计的全要素都变成某个函数的变量,通过对函数的改变,或者说对算法的改变,人们能够对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获得,简单理解为一种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设计方案的方法就是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
二、参数化设计的初始化设置
1、基本绘图参数
不管是对机械加工图、建筑施工图进行绘制,还是对服装剪裁图进行绘制,比例、线形、图纸幅面、文字样式等内容都会存在于图中,我们一般就会统称这些内容是绘图环境。
古人在建筑设计中,图画图样就已经开始进行运用了,这种方式是在春秋和战国时期进行采取的;而使用百分之一比例尺的图样和木制模型,这种方式是在隋唐的时候开始使用的。
在《营造法式》中,“殿阁地盘分槽图”就是平面图的名称(如图1)。
图中有很清晰的柱网,对于柱子立的位置要有明确的位置,也就是建筑平面的布置,“地盘”就是这里指建筑所占有的面积。
图1
2、台基放线定位
对古建筑台基的放线方法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古建筑平面的朝向和总体布置进行确定,也就只能是在把计算机参数化方法进行引入的时候,才可以将基础的坐标参照系建立起来。
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五边形、圆形以及复合形都是包含在古建筑的平面形式中,下面就介绍其中几种放线方法:
2.1长方形台基
古建筑中最常用的平面形式就是长方形台基,也是较为重要方法。
它的放线步骤如下:
2.1.1把台基所有尺寸包括灰土压槽的总尺寸作为依据,对建筑平面的大致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将放线用的“海将子”或者下”龙门桩”、钉上“龙门板”,在适当的位置进行砌筑。
其中,应该保持龙门板的上皮水平,并且保持一个高度与台基的平水;
2.1.2把建筑群的“中”作为依据,对这个建筑的“中”进行确定,然后,再对通面阔和通进深的“中”以及各间的面阔、进深“中”进行确定,并且在龙门板上用小钉钉上这些“中”,用笔标识清楚;
2.1.3根据面阔、进深“中”,将里包金、外包金、出山、下出以及灰土压槽的位置找出来,并且把它钉在龙门板上;
2.1.4把所需要的点用坠子引至灰土表面,随着基础的砌筑,把需要的点逐渐引至基础墙体上,并且随之将标记画出。
把这些标记马磉、包砌台明和安装柱顶石作为依据。
2.2六边形台基
2.2.1对中心点进行确定;
2.2.2将十字线弹出;
2.2.3以十字线为中心将两个矩形弹出,矩形的短边和面阔相同;
2.2.4将两个矩形连接成八边形。
三、古建筑台基部分的参数化设计
1、台基的建造方法
从建筑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基础就是在屋身以下的建筑部分,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部分就是基础,它对于建筑物的压力进行承担并且传递,是对周围稳固的重要部分的保证,它又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1地基。
建筑物基础以下的土层就是地基,它对于全部建筑物的重量进行承担,可以分为人工地基和自然地基;
1.2基础。
木柱以下的部分就是古建筑的基础,它的构成由柱础、磉墩以及磉墩下面的人工地基;
1.3台基。
建筑物的基座就是台基,也就是建造在地面以上的方座部分。
室内地平就是台基的上平,“台帮”就是四周边,在台内包砌柱础、磉墩、拦土墙,将台基构成。
2、轴线网的参数化
在古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在严格的模数制度上,建立一切建筑尺寸,要对古建筑的平面设计进行完成,首先必须对古建筑平面轴线的组成关系进行掌握,但是这些平面尺寸又都在其台基的设计之中进行反映,所以,对台基的参数化设计进行完成是整个建筑参数
化设计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步。
四、古建筑屋身部分的参数化设计
古建筑的垂直受力构件就是柱子,用于支撑梁架。
在所有落地的柱子上,屋顶梁架上的重要全部分散传递,再由柱子向柱顶石上进行传递,最后传递到基础上,还有一类不落地的短柱,安装在梁与梁之间,也是传递力的构件。
这些柱子的名称是以柱子的位置确定的。
1、柱子的名称和尺度
1.1檐柱。
它的位置一般在房屋前、后檐最外一排,前檐柱和后檐柱是其分为的两个形式。
檐柱所处于的位置就是确定每个檐柱名称的依据;
1.2角柱。
方形在大多数的古建筑平面中都会运用到,至于“角柱”,就是处于四角位置的柱子;
1.3金柱。
它的位置在檐柱以内,平行于檐柱,梁架是其上面所要承受的,但是建筑中线上的一列柱子也不处于,这就是“金柱”。
“前檐金柱”就是在前檐的柱子,“后檐金柱”就是在后檐的柱子,若是建筑的进深比较大,则有外围金柱和里围金柱之分。
2、柱式的参数化生成
在中国古建筑中,我们最容易发现的就是其柱子的三大组成部分会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柱式定义及其相似,因此,我们就对古代欧洲对柱子构件整体的称呼进行借用,尽管,会比较明确古今柱式的名称位置和尺寸的规定,但是,针对于计算机来讲,想要进行处
理困难那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简化对它进行处理,以便可以把计算机处理的难度和错误发生的几率降低到最小。
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认为从构成成分上看古建筑柱子是尤为简便的,柱础、柱身和斗拱是组成每一根柱子的三个部分,但是构建它的直径位置和长短尺寸,都要把古时的构造规律作为依据来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越.中国古建筑参数化设计[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2,(05).
【2】张雯燕.现象学视角下,当代建筑设计策略的再思考[d].深圳大学硕士论文2011,(05).
【3】徐猛.数字时代下的建筑形态与普立兹克建筑奖[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