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吸痰护理技术ppt课件

吸引器应放置在患者床旁或便于操作 的位置
实施吸痰操作
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 项,取得患者配合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 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 操作并报告医生处理。
吸痰时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 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头偏向一侧,面 向操作者
采取止血措施
根据出血情况,可采取局 部止血药、冷敷等止血措 施,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 处理。
窒息应急处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吸痰过程中,如患者出 现窒息症状,应立即停止 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 畅。
采取急救措施
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急救 措施,如给予氧气吸入、 心肺复苏等,同时通知医 生进行抢救。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吸痰护理技术ppt课件
目录
• 吸痰护理技术概述 • 吸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 吸痰护理技术注意事项 • 吸痰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吸痰护理技术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 吸痰护理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吸痰护理技术概述
定义与目的
目的
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氧合 指数。
定义:吸痰护理技术是一种通过 负压吸引的方法,将患者呼吸道 内的分泌物或异物清除,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的操作技术。
的发生。
案例三
一位手术患者因麻醉药物影响导 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通过术中 及术后吸痰护理,确保了患者安
全度过手术期。
经验分享与总结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呼吸道 特点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使 用过大或过小的吸痰管导致患者 不适或操作不便。
吸痰前评估
在进行吸痰护理前,应对患者的 病情、意识状态、呼吸道状况等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吸痰操作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施吸痰操作
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 项,取得患者配合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 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 操作并报告医生处理。
吸痰时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 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头偏向一侧,面 向操作者
采取止血措施
根据出血情况,可采取局 部止血药、冷敷等止血措 施,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 处理。
窒息应急处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吸痰过程中,如患者出 现窒息症状,应立即停止 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 畅。
采取急救措施
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急救 措施,如给予氧气吸入、 心肺复苏等,同时通知医 生进行抢救。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吸痰护理技术ppt课件
目录
• 吸痰护理技术概述 • 吸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 吸痰护理技术注意事项 • 吸痰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吸痰护理技术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 吸痰护理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吸痰护理技术概述
定义与目的
目的
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氧合 指数。
定义:吸痰护理技术是一种通过 负压吸引的方法,将患者呼吸道 内的分泌物或异物清除,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的操作技术。
的发生。
案例三
一位手术患者因麻醉药物影响导 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通过术中 及术后吸痰护理,确保了患者安
全度过手术期。
经验分享与总结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呼吸道 特点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使 用过大或过小的吸痰管导致患者 不适或操作不便。
吸痰前评估
在进行吸痰护理前,应对患者的 病情、意识状态、呼吸道状况等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吸痰操作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吸痰护理》ppt课件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吸痰不畅
可能由于痰液黏稠、吸痰管堵塞等原因导致。解决方法包 括增加负压、更换吸痰管等。
患者不适
可能由于负压过大、操作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解决方法 包括调整负压、缩短操作时间、给予患者安慰等。
感染风险
可能由于器械消毒不彻底、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原因导致。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器械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提 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意识等。
观察患者反应
在吸痰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 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 以及吸痰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 操作。
预防感染措施
01
02
03
器械消毒
吸痰器、吸痰管等器械应 严格消毒,遵守消毒规范 ,确保器械无菌。
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护理 时,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交叉感染。
手卫生
护理人员应做好手卫生, 洗手、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要做到位。
《吸痰护理》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吸痰护理概述 • 吸痰护理的操作流程 • 吸痰护理的注意事项 • 吸痰护理的案例分析 • 吸痰护理的进修与提高
吸痰护理概述
01
吸痰护理的定义和意义
定义
吸痰护理是通过使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一种医 疗护理行为。
意义
吸痰护理能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堆积引发感染,改善患者的呼 吸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步骤三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并插 入患者呼吸道。
操作后的处理事项
患者观察:吸痰后,要密切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 是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 时处理。
器械处理:用过的吸痰管等 器械,要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规定进行处理,防止交叉感 染。
吸痰护理PPTPPT课件

或平卧位
04
吸痰:将吸痰管 插入病人口腔,
进行吸痰操作
05
观察:观察病人 反应,如呼吸、
面色等
06
记录:记录吸痰 时间、痰量等
07
清理:清理吸痰 器,进行消毒处
理
08
洗手:操作结束 后,洗手并脱下
无菌手套
注意事项
1. 操作前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2. 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者
气道
3. 吸痰管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 理
吸痰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吸痰护理的重要性 02. 吸痰护理的操作步骤 03. 吸痰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04. 吸痰护理的实践案例
吸痰护理的重要性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吸痰护理可以清除呼 吸道中的分泌物和异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
04
吸痰护理可以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如气胸、
肺不张等。
预防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 畅,避免痰液
积聚
操作时动作轻 柔,避免损伤
黏膜
定期检查吸痰 管,确保无破
损、堵塞
吸痰后及时清 理吸痰管,避
免重复使用
操作前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
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发现异
常及时处理
吸痰护理的实践案 例
4
案例分析
01
案例背景:患 者因呼吸困难 需要吸痰护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案例过程:护 士进行吸痰操 作,包括准备 吸痰器、吸痰 管、润滑剂等
吸痰后,及时清 理吸痰管和吸痰 器,防止交叉感 染
定期对吸痰护理 人员进行培训和 考核,提高护理 质量
启示与建议
吸痰护理需要专 业培训和实践经 验
04
吸痰:将吸痰管 插入病人口腔,
进行吸痰操作
05
观察:观察病人 反应,如呼吸、
面色等
06
记录:记录吸痰 时间、痰量等
07
清理:清理吸痰 器,进行消毒处
理
08
洗手:操作结束 后,洗手并脱下
无菌手套
注意事项
1. 操作前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2. 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患者
气道
3. 吸痰管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 理
吸痰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吸痰护理的重要性 02. 吸痰护理的操作步骤 03. 吸痰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04. 吸痰护理的实践案例
吸痰护理的重要性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吸痰护理可以清除呼 吸道中的分泌物和异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
04
吸痰护理可以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如气胸、
肺不张等。
预防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 畅,避免痰液
积聚
操作时动作轻 柔,避免损伤
黏膜
定期检查吸痰 管,确保无破
损、堵塞
吸痰后及时清 理吸痰管,避
免重复使用
操作前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
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发现异
常及时处理
吸痰护理的实践案 例
4
案例分析
01
案例背景:患 者因呼吸困难 需要吸痰护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
案例过程:护 士进行吸痰操 作,包括准备 吸痰器、吸痰 管、润滑剂等
吸痰后,及时清 理吸痰管和吸痰 器,防止交叉感 染
定期对吸痰护理 人员进行培训和 考核,提高护理 质量
启示与建议
吸痰护理需要专 业培训和实践经 验
吸痰ppt课件

吸痰操作流程
01
02
03
准备物品
备齐所需物品,如吸痰器 、消毒液、棉签、纸巾等 。
核对患者信息
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患者 身份。
消毒
用消毒液清洗患者口鼻部 ,以减少感染机会。
吸痰操作流程
插入吸痰管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呼吸道 内,深度适宜,一般插入 10-15cm左右。
吸引
打开吸引器开关,吸引患 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引 时应适度用力,避免过度 吸引。
提高睡眠质量
通过吸痰,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有助于提高 睡眠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休息。
3
增强患者信心
对于一些长期受到呼吸道疾病困扰的患者,吸痰 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增强信心,提高生活质 量。
04 吸痰的并发症及处理
CHAPTER
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及处理
原因
吸痰过程中,痰液被迅速吸走,导致 肺通气不足,氧合作用下降,引起低 氧血症。
吸痰管的使用
吸痰管应选择适当的大小,插入深度不宜 过深,以免损伤呼吸道。使用前应先检查 是否通畅,有无破损。
连接管的使用
连接管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如有破损 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开关的使用
开关应灵活,易于操作。使用时应注意开 关方向,避免反向吸引,造成负压过高, 损伤呼吸道。
过滤器的使用
过滤器应定期清洗,如有堵塞,应及时更 换。
02
吸痰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操作之一 ,尤其适用于昏迷、咳痰无力、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的患者。
吸痰的适应症
适用于昏迷、咳痰无 力、呼吸道分泌物潴 留的患者。
适用于长期卧床的患 者,预防肺部感染和 窒息。
适用于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的患者,保持 呼吸道通畅。
吸痰护理的ppt课件

对于神经科患者,吸痰可以帮助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提高生 活质量。
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
对于内分泌科患者,吸痰可以帮助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促进康 复。
05
吸痰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
原因
吸痰过程中,痰液被迅速吸出,导致短时间内大量氧气流失,使血氧饱和度急 剧下降,引发低氧血症。
处理
吸痰时应控制吸痰时间,避免长时间持续吸引,同时注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 的变化。当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立即停止吸痰,采取氧气吸入等措施。
长期卧床、咳嗽无力、呼吸道 分泌物潴留的患者。
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全身衰 竭等危重患者。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导致窒息的 患者。
各种原因引起呼吸不畅,需要 辅助呼吸的患者。
吸痰护理的禁忌症
咯血、肺水肿、心力衰竭、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气管、食管、心脏大血管异常的患者。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
预防并发症
吸痰护理可以预防因呼吸 道分泌物潴留而引起的并 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 。
吸痰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01
吸痰器的发明
最早的吸痰器是由法国医生路易·德沙内尔于1892年发明的。早期的吸
痰器主要采用电动吸引器原理,使用时需要手摇吸引器,操作较为繁琐
。
02
雾化器的应用
1950年代,雾化器开始广泛应用于吸痰护理。雾化器可以将药物雾化
吸痰有助于提高血氧饱和 度,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降低呼吸衰竭的风险。
04
降低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的发病率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吸痰能够减少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患 者的康复速度。
吸痰护理在呼吸科的应用
01
02
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
对于内分泌科患者,吸痰可以帮助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促进康 复。
05
吸痰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
原因
吸痰过程中,痰液被迅速吸出,导致短时间内大量氧气流失,使血氧饱和度急 剧下降,引发低氧血症。
处理
吸痰时应控制吸痰时间,避免长时间持续吸引,同时注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 的变化。当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立即停止吸痰,采取氧气吸入等措施。
长期卧床、咳嗽无力、呼吸道 分泌物潴留的患者。
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全身衰 竭等危重患者。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导致窒息的 患者。
各种原因引起呼吸不畅,需要 辅助呼吸的患者。
吸痰护理的禁忌症
咯血、肺水肿、心力衰竭、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气管、食管、心脏大血管异常的患者。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
预防并发症
吸痰护理可以预防因呼吸 道分泌物潴留而引起的并 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 。
吸痰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01
吸痰器的发明
最早的吸痰器是由法国医生路易·德沙内尔于1892年发明的。早期的吸
痰器主要采用电动吸引器原理,使用时需要手摇吸引器,操作较为繁琐
。
02
雾化器的应用
1950年代,雾化器开始广泛应用于吸痰护理。雾化器可以将药物雾化
吸痰有助于提高血氧饱和 度,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降低呼吸衰竭的风险。
04
降低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的发病率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吸痰能够减少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患 者的康复速度。
吸痰护理在呼吸科的应用
01
02
吸痰护理操作ppt课件

• 观察与记录
• • 1、观察呼吸是否改善、痰液吸引情况,
•
有心电监护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
SpO2 情况
• 2、记录痰量、性质、颜色
•
完整版ppt课件
11
完整版ppt课件
12
•
前后给予100%氧气吸入。
•
5、患者:头转向一侧,检查口腔黏膜,取下活动性假
•
牙,颌下铺治疗巾
•
C
完整版ppt课件
9
实施
• 1、连接痰管,试吸力 ,湿润导管
• 2、插管:过管时阻断负压
• 3、痰:左右旋转,向外退出,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15s,
•
间歇3~5min,若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先抽吸气管插管或
(二)电动吸引器
完整版ppt课件
3
流程
核对
评估
告知
准备
实施
观察与记录
完整版ppt课件
4
核对、评、姓名,手腕带
•
评估:1、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
•
2、呼吸状况:有无呼吸困难和发绀,
•
SpO2是否下降,有无痰鸣音
•
3、听诊:部位(喉头、双肺的上、中
•
下肺部)以便判断痰液聚积的部位。
•
等(检查无菌用物消毒日期)
•
治疗车物品摆放图
• 下层:医疗垃圾桶
•
N.S 吸痰管
生活垃圾桶
•
手 无 听 手 吸 洗手液
套菌诊电痰
巾器筒包
•
完整版ppt课件
8
• 准备
•
4、连接并检查吸痰装置,调节负压(成人调节压力:
•
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小儿:
吸痰护理ppt课件

气道痉挛是由于气道平滑肌收缩引起 的呼吸道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可能 的症状包括胸闷、喘息、咳嗽等。气 道痉挛可能与过敏反应、哮喘发作等 有关。
感染
总结词
吸痰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感染。
详细描述
吸痰过程中,如果吸痰管污染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将细菌等微生物带入呼吸道,引发感染。感染的症 状可能包括发热、咳嗽、痰多等。因此,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吸痰管清洁、消毒彻 底。
01
02
03
04
清洁口腔
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 者的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视察效果
视察吸痰后的效果,如呼吸是 否顺畅、痰液是否已被清除等
。
整理用具
吸痰结束后整理用具,清洁并 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记录情况
记录吸痰的时间、痰液性质、 吸痰前后患者的反应等情况,
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04
吸痰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吸痰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培训和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对吸痰护理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水平,推动吸痰护理的规范
化和标准化。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组织医护人员分享吸痰护理的临 床实践经验,总结成功案例和经 验教训,促进吸痰护理水平的提
升。
宣传和普及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普及吸痰护 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对吸 痰护理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吸痰
选择合适的吸痰机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机,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负压和吸力,同时保证 安全性和舒适性。
吸痰前的准备
准备吸痰机及配件
确保吸痰机性能良好,准备好所 需的吸痰管、导管等配件。
病人准备
告知病人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安慰病人,使其放松配合。
感染
总结词
吸痰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感染。
详细描述
吸痰过程中,如果吸痰管污染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将细菌等微生物带入呼吸道,引发感染。感染的症 状可能包括发热、咳嗽、痰多等。因此,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吸痰管清洁、消毒彻 底。
01
02
03
04
清洁口腔
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 者的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视察效果
视察吸痰后的效果,如呼吸是 否顺畅、痰液是否已被清除等
。
整理用具
吸痰结束后整理用具,清洁并 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记录情况
记录吸痰的时间、痰液性质、 吸痰前后患者的反应等情况,
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04
吸痰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吸痰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培训和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对吸痰护理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水平,推动吸痰护理的规范
化和标准化。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组织医护人员分享吸痰护理的临 床实践经验,总结成功案例和经 验教训,促进吸痰护理水平的提
升。
宣传和普及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普及吸痰护 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对吸 痰护理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吸痰
选择合适的吸痰机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机,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负压和吸力,同时保证 安全性和舒适性。
吸痰前的准备
准备吸痰机及配件
确保吸痰机性能良好,准备好所 需的吸痰管、导管等配件。
病人准备
告知病人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安慰病人,使其放松配合。
《吸痰护理》ppt课件

避免平卧位
在吸痰过程中,应避免让患者处于 平卧位,以免影响吸痰效果和导致 患者窒息。
吸痰的压力和频率
压力控制
吸痰时应控制适当的压力,压力过大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影响患者的呼吸功 能。一般建议使用小于300mmHg的压力进行吸痰。
频率适度
吸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痰液量来决定,不宜过于频繁,以免对患者造 成不必要的损伤和不适。一般建议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之间应间隔 2-3分钟。
了解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等基 本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吸痰方式。
选择合适的吸痰设备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01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呼吸道通畅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型号的
吸痰管。
选择合适的负压吸引器
02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负压吸引器,以确保有效的吸痰效果。
准备必要的辅助设备
03
准备要的辅助设备,如手套、口罩、消毒液等,以确保操作
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吸痰前的准备
01
02
03
确保患者舒适
在吸痰前,确保患者处于 舒适的状态,如有必要可 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检查吸痰设备
确保吸痰管和负压吸引器 处于良好状态,没有损坏 或堵塞。
准备消毒液
准备消毒液,对吸痰管和 相关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吸痰操作
01
02
03
04
插入吸痰管
将选择好的吸痰管插入患者呼 吸道,深度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观察患者情况
观察患者症状是否有所改 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 有需要,可调整吸痰的深 度和频率。
03
吸痰护理的注意事项
吸痰时患者的体位
患者体位
吸痰时应将患者置于舒适的体位, 如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在吸痰过程中,应避免让患者处于 平卧位,以免影响吸痰效果和导致 患者窒息。
吸痰的压力和频率
压力控制
吸痰时应控制适当的压力,压力过大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影响患者的呼吸功 能。一般建议使用小于300mmHg的压力进行吸痰。
频率适度
吸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痰液量来决定,不宜过于频繁,以免对患者造 成不必要的损伤和不适。一般建议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之间应间隔 2-3分钟。
了解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等基 本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吸痰方式。
选择合适的吸痰设备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01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呼吸道通畅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型号的
吸痰管。
选择合适的负压吸引器
02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负压吸引器,以确保有效的吸痰效果。
准备必要的辅助设备
03
准备要的辅助设备,如手套、口罩、消毒液等,以确保操作
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吸痰前的准备
01
02
03
确保患者舒适
在吸痰前,确保患者处于 舒适的状态,如有必要可 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检查吸痰设备
确保吸痰管和负压吸引器 处于良好状态,没有损坏 或堵塞。
准备消毒液
准备消毒液,对吸痰管和 相关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吸痰操作
01
02
03
04
插入吸痰管
将选择好的吸痰管插入患者呼 吸道,深度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观察患者情况
观察患者症状是否有所改 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 有需要,可调整吸痰的深 度和频率。
03
吸痰护理的注意事项
吸痰时患者的体位
患者体位
吸痰时应将患者置于舒适的体位, 如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⑦吸痰过程中要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 面色、口唇颜色的变化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 理若有异常立即停止吸痰,给予高流量、高浓度 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⑧吸痰完毕,再次给予高流量(5~10L/分)、高 浓度(80%)吸氧3分钟。
⑨吸痰后再次听诊双肺呼吸痰护理
ICU吴玲君
-
1
吸痰的目的
将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 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发绀, 甚至窒息。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麻醉后未 清醒者。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 功能不全,导致不能将痰液咳出,或将呕吐物误 吸。
-
2
操作要点
准备工作 ①首先要保证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接正确、紧
3
病人准备
④由于吸痰本身对病人是一种刺激,清醒的病人 通常不愿意吸痰,而昏迷病人的家属也认为吸痰 特别痛苦。此时护士应以温和的语言,耐心的态 度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吸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 及拒绝吸痰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示意病人及 家属自己动作轻柔,同时指导清醒病人如何配合 会尽可能减少吸痰所带来的不适,以取得病人及 家属的配合。
密、通畅,保证有效的负压,一般成人10.64~ 15.96KPa,婴儿应控制在7.98~10.64Kpa. ②准备2瓶冲洗吸痰管的无菌生理盐水,1瓶专门 用于冲洗抽吸气管插管内的吸痰管(称其A盐水), 另1瓶专门冲洗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称其B盐 水)。 ③备好不同型号的无菌吸痰管及无菌手套。
-
过3分钟。吸痰动作要轻柔。
-
11
⑥吸痰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吸气管插管内的 痰液前先将吸痰管在A盐水瓶中润滑一下同时启动 吸引器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吸痰顺序一般为先 吸气管插管,再吸口、鼻腔。吸过口、鼻腔的吸 痰管不可再行气管插管内吸引,若需要吸引则需 另换吸痰管。吸完气管插管后若需再次气管插管 内吸引则要在A盐水瓶中冲洗吸痰管,若要吸口、 鼻腔则可在B盐水瓶中冲洗。但吸完口、鼻腔一定 要在B盐水瓶中冲洗吸痰管。对于有些自气管插管 内吸痰不易刺激出咳嗽反射的病人,可先吸鼻腔, 刺激病人咳嗽后另换吸痰管再吸气管插管内,这 样可以减少自气管插管内吸痰的次数又能彻底吸 净痰液。
35℃,以达到有效的湿化气道。
-
7
吸痰时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由于吸痰过程中病人的氧气被部分或完全中断, 所以吸痰前一定要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氧气吸入 以增加机体的氧储备。未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给高 流量吸氧5~10L/3分钟,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给予 80%氧气3分钟。根据蓝宇涛的调查,吸痰前后给 予3分钟80%氧气吸入,可使吸痰后SPO2达到 97%,给予3分钟100%氧气吸入,吸痰后SPO2仍 为97%.鉴于高浓度氧气的毒性作用及氧气能源的 节省方面,我们现在吸痰前后各给80%氧气3分钟。
-
4
⑤检查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是否有变动及听诊 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如果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 离有变动或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可能是气管插管 移位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应及时报告医生进 行处理。
-
5
⑥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判断痰液的位置。在病情 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轴式翻身。叩背时注意 叩背的顺序应自下而上,由外向内避开关节、脊 柱,手呈叩杯状。根据听诊情况及胸片情况着重 扣击炎症较重的一侧,以便痰液松动,从周边肺 野向中心集中,便于吸出。一般叩击完毕一侧自 气管插管内注水后吸一次,再行叩击另一侧再行 吸引。
①用B盐水将吸痰管及连接管冲洗干净,将吸痰管 弃于医用垃圾桶中,将连接管头端的1/2浸泡在B 盐水中。
②及时记录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③气管内所滴注药液、注药用的注射器、冲管用
的生理盐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吸痰车、吸引 装置、各管道表面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湿纱布 擦拭一遍。 ④储液瓶内吸出液要及时倾倒,不得超过1/2满。 ⑤储液瓶每周消毒一次,方法为浸泡于含氯消毒 剂500mg/L中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连 接管每周更换一次。
-
6
⑦由于气管插管的病人,气体交换不经过鼻咽部 的湿化,使气管插管内较干燥,故应定时做雾化 吸入2次/日~4次/日,以起到湿化气道、防止痰 液结痂的目的,而且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 加入治疗性的药物,如庆大霉素、氟美松、糜蛋 白酶、沐舒坦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行机 械通气的病人要保持湿化蒸发器的温度为32~
-
14
护理要点
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从气管导管口可以看
到分泌物,有痰鸣音或哮鸣音,患者氧分压或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致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出
现高压报警。吸痰时负压应保持在10.7~
20.0kPa,压力过高易损伤气管内壁,压力过低
使吸痰不净。此组患者均采用密闭式吸痰,根
据患者咳嗽反射强弱及排痰能力确定吸痰管进
入的深度,做到既吸干净又减少刺激,避免损
伤气管黏膜。同时应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心律变
化,防止心率减慢、骤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
过15s.吸痰动作要轻柔,不可反复上下提插,吸
痰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净吸痰管。等到气管内
的痰液吸净后,再进行咽部、口腔和鼻腔内的
果及气体交换。
-
9
④吸痰管的选择上,吸痰管的外径一般为气管插 管内径的1/2~2/3,这样有利于气体从缝隙处进 入气道。吸痰管过细,会导致插入次数增加和吸 痰不尽,而过粗会阻碍气体交换和加重缺氧,对
痰液粘稠者可选用较大外径的吸痰管。
-
10
⑤吸痰管插入深度应超过气管插管外约0.5~1cm, 这样既不易发生堵塞又不易损伤气管黏膜。插管 前应阻断吸痰管的负压,到达合适深度后放开负 压,边旋转、边上提、边吸引,在最初的3~4cm 或感觉痰液较多的地方要慢一些,随后较迅速的 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
-
8
②为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吸痰前先自气管插管 内注入生理盐水3~5ml,注水时应拔掉针头,在 病人吸气时缓缓注入,待病人行5~10次通气后吸 出,对于痰液特别粘稠不易吸出时可同法注入2% 碳酸氢钠溶液2~3ml后再行吸引。
③吸痰时病人头部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插管 头端抵到气管壁引起气管插管堵塞,影响吸痰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