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5.股票分析师在确定一支股票的价值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股票分析师在确定股票的价值时应该考虑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取决于以下因素: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所面临的顾客忠诚度、面对的政府管制和税收等。因此,股票分析师就要考虑所有上述因素以决定公司的一股股票价值为多少。
6.描述有效市场假说,并给出一个与这种理论一致的证据。
2.现值(present value)
答:现值指按现行利率为获得一个既定的未来货币量而在今天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值可用倒求本金的方法计算。由终值求现值,称为贴现。在贴现时使用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现值的计算公式可由终值的计算公式导出:fvn?pv?1?i?,则有:
pv?fvn?1n?1?i?n
上述公式中的1
5.风险厌恶(risk averse)
答:风险厌恶又称“风险规避”,指不喜欢不确定性。风险厌恶者总是以无风险或低风险作为衡量各种备选方案优劣的标准,把那些可能发生风险的备选方案拒之于外。
6.多元化(diversification)
答:多元化又称分散化,指通过分散投资于多项资产来降低投资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从理论上来讲,一个证券组合只要包含了足够多的相关性较弱(甚至负相关)的证券,就完全可能消除所有风险,但是现实中,各证券收益率之间的正相关程度较高,因为各证券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同一因素影响(如经济周期、利率的变化等),因此分散化投资可以消除资产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但是并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说,随着纳入同一资产组合的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或协方差)的减小,该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也随之减小。各个证券之间的收益率变化的相关性越弱,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效果就越明显。
9.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ch9经济波动导论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ch9经济波动导论
slide 7
9.2 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9.2.1 短期和长期有什么不同
• 长期: 价格是伸缩的,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
• 短期: 在某一给定水平上价格是粘性的
当价格为粘性时,经济行为大不相同。古典二 分法不再成立,名义变量会影响实际变量。
slide 8
9.2.2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在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中
slide 6
PMI
• 从业人员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回 落至临界点以下,并低于历史同期水平,表明制造业 在生产下滑,未来市场预期不够明朗的情况下,企业 劳动力需求有所回落。 •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7%,比上月提升1.2个百分 点,为2010年9月以来最高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 商交货时间与上月相比明显加快。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6.2%,比上月显著回落 10.4个百分点,是2009年4月以来首次跌落至临界点以 下,表明伴随着欧美经济的走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持续回落,以及我国一系列稳定物价政策措施的贯彻 执行,制造业通胀压力进一步缓解,价格快速上涨的 势头得到基本遏制。
slide 28
答案参考
• (1)将导致总需求曲线下移,货币供给M的减少将 导致产出的名义价值PY同比例减少 • (2)在短期,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因此,物价水平 不变,产出将减少5%;在长期,供给曲线垂直,产 出水平不变,价格水平降低5%。 • (3)短期内,价格不变,而产出下降,意味着失业 率将上升。在长期,产出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即 长期的产出水平基本不变,则意味着由短期到长期, 失业率将下降。 • (4)短期——Y减少,S减少,经济达到新的均衡,I 下降,实际利率上升;在长期,Y回到初始均衡水平, 实际利率也回到初始水平。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
济活动不完善的衡量。一旦男管家的工作成为他家务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劳务就不再计入GDP。
这例子说明,GDP不包括任何在家里产出的价值。同样,GDP也不包括耐用品(汽车以及电冰箱
等)的估算租金和非法贸易等物品或劳务。一
_I、政府采购、投资、净出口、消费、投资一
6、(1)2000年名义GDP-10000000,2010年名义GDP-15200000,2010年实际GDP-IOOOOOOO
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
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
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2010年GDP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1. 52,2010年(’PI-1.6一
(2)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CPI是拉斯派
尔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由(1)中计算得2010年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
是1.52,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年上涨了5)0,o;而(1PI是1.6,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
随着劳动力增加而递减。因此,实际工资下降。一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章节习题精编经济波动导论【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章节习题精编经济波动导论【圣才出品】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一、判断题1.由于股票市场价格上升而导致财富的增加会引起经济沿着现存的总需求曲线移动。

()【答案】F【解析】物价水平的变动才能使得经济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

股票市场价格,并不等同于实体经济中的价格,股票价格上升导致的财富的增加可能会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外移动。

2.实际GDP的波动只由总需求变动引起,不为总供给变动所影响。

()【答案】F【解析】长期而言,实际GDP是由总供给决定的,随着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劳动、资本以及技术的变动而变动。

3.如果作为总供给减少的反应,政府增加货币供应,失业率将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但是价格甚至还要上涨。

()【答案】T【解析】当经济面临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时,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以增加总需求,阻止产出的下降,但这种政策的代价是更高的价格水平。

4.无论产量减少是由总需求减少还是总供给减少引起,作为产出减少的反应,经济都会回到其初始价格水平和初始产量水平。

()【答案】F【解析】当经济面临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总需求来防止产出的下降,使产出回到初始产量水平,但中央银行这种反应的代价是更高的价格水平。

5.如果在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阶段上总需求增加,一部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将转化为通货膨胀。

()【答案】F【解析】在总供给曲线水平的阶段上,总需求增加,使得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全部转化为产出。

6.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答案】F【解析】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①劳动变动;②资本变动;③自然资源变动;④技术知识变动。

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主要是预期价格水平的上升。

单位生产成本下降造成的是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与宏观的总供给曲线属于不同的范畴。

7.在确定某一条特定的总需求曲线的位置时,假定货币供给是固定的。

()【答案】T【解析】根据货币数量论,MV PY,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货币供给M由中央银行固定,数量方程式表示了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由此确定一条向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腹有诗书气自华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奥肯定律(Okun ’s law )答:奥肯定律是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

但应该指出的是:①奥肯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②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③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

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答:领先指标是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

由于经济学家对前导指标可靠意见看法的不一致,导致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预测,其中就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情况的预测。

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大幅度上升预示经济很可能会繁荣。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宏观经济学 曼昆讲义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 曼昆讲义第九章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争论中的四 个中心分歧
1、就业波动是否代表时际劳动替代
2、技术冲击是否导致大多数经济波 动
3、货币政策是否影响实际变量
4、短期工资与物价黏性对理解经济 波动是否重要
三、劳动市场的解释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用时际劳动替代 (人们随时间推进重新配置工作时 间的意愿)来解释为什么就业和产 出会出现波动,引起利率上升或工 资暂时提高的经济冲击使人们想更 多的工作。工作的提高增加了就业 与生产。反之
因此,总需求的波动引起产出与就 业的短期波动,使工资和价格在短 期中有黏性的原因有三:
1、小菜单成本与总需求的外部性
即使价格调整的小额成本也会有重大 的宏观经济效应,这是由于总需求的 外部性(一个企业价格调整对所有其 他企业产品需求的宏观影响)
当存在总需求外部性时,小菜单成本 就会使价格有黏性(因为社会收益大 于企业收益)
时际相对工资= (1+r)W1/W2 W1= 当前的实际工资 W2 =下期的实际工资 r =利息率 批评者认为,就业波动没有反映人们 想要工作的数量变动,合意的就业对 工资和利率并不十分敏感。工资的调 整不象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所假设的那 样使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均衡
四、技术冲击的重要性
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技术决定了把 投入(资本与劳动)变为产出(产品与 服务)的能力。是技术波动导致产出与 就业的波动。
某企业降价 物价水平微降 实际货币量增加 总收入增加
对所有企业产品需求增加
2、作为协调失灵的衰退
衰退是由于协调失灵而发生的。某企 业降价会对另一企业产生正面影响 (由于总需求的外部性)
如果两企业可以协调,他们都会降价 并共同得到好结果。但现实中,协调 往往是困难的,因为制定价格的企业 太多了。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第9章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第9章

升应弼不实际GDP的下降相联系。失业不GDP乀间的这一负相关关系被称
为奥肯定律(Okun’s law),以首先研究这一问题的绊济学家阿瑟•奥肯 (Arthur Okun)的名字命名。如图9-4所示。
2013-12-17
图9—3
失业率
衰退时期失业率显著上升,这里衰退时期用阴影部分表示。
2013-12-17
家绊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一个非营利绊
济研究组织。NBER的绊济周期日期确定委员会选择每次衰退的开始日期,称为绊济 周期波峰,和结束日期,称为绊济周期波谷。
图9—1
美国的实际GDP增长
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但围绕这个平均值波动相当大。阴影部分表示 衰退时期。
2013-12-17
图9—2
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当经济陷入衰退时,实际消费和投资支出的增长都下降。图(b)显示的投资支 出比图(a)显示的消费支出波动要大得多。阴影部分表示衰退时期。 2013-12-17
二、失业与奥肯定律
经济周期显然不仅清楚地反映在国民收入账户的数据中,也清楚地反 映在表示劳动市场状况的数据中。 图9—3表示从1970年到2009年初的失业率,阴影部分仍然表示衰退时 期。你可以看到失业率在每一次衰退中上升。劳动市场的其他衡量指标 反映了类似的情况。 我们应弼期望发现在失业不实际GDP乀间有着什举关系呢? 因为就业的工人正在生产产品和服务而失业工人丌起作用,失业率的上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1、关3、总需求 4、总供给 5、稳定化政策 6、结论
前言
现代社会看待经济周期就像古代埃及人看待尼罗河洪水泛滥一样。 这种现象间歇性发生,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它的根本原因还未被认 清。 ——约翰•贝茨•克拉克 ● 对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来说,经济波动成为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 (John Bates Clark),1898 ● 一些年份的增长高于另一些年份。有时候经济没有进展,增长变为负值。 经济中产出的这些波动与就业的波动紧密相连。当经济经历产出下降和 失业上升的时期时,经济被称为处于衰退(recession)中。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0章总需求Ⅰ:建立IS LM-模型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IS LM- model)-模型(IS LM答:IS 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把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IS LM-模型。

2.IS曲线(IS curve)答: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它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

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产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曲线左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产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奥肯定律(Okun ’s law )答:奥肯定律是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

但应该指出的是:①奥肯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②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③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

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答:领先指标是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

由于经济学家对前导指标可靠意见看法的不一致,导致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预测,其中就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情况的预测。

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大幅度上升预示经济很可能会繁荣。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水平就上升。

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 C Y T I r G =-++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 L r Y P =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

如果AD 表示总需求,P 表示价格水平,总需求函数可写成()AD AD P =。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物价水平P 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Y 之间的关系。

由于价格和国民收入呈反向关系,所以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4.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答:总供给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总供给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f N K=,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

即:()=,Y f N K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①总产出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②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9-8所示。

图9-8 总供给5.冲击(shocks)、需求冲击(demand shocks)及供给冲击(supply shocks)答:冲击是指引起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外生变动的因素。

它包括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是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例如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供给冲击是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

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6.稳定化政策(stabilization policy)答:稳定化政策是指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

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例如面对总需求增加的冲击,减少货币供给以抵消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从而稳定总需求;面对不利的供给冲击,或者以衰退为代价保持总需求不变,或者以持久的较高的物价水平为代价扩大总需求。

二、复习题1.当实际GDP 在衰退中下降时,消费、投资和失业率通常会怎样变动?答:当实际GDP 在衰退中下降时,消费下降,通常下降较小的数量,因为消费比较稳定;由于企业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投资下降,通常下降较大的数量;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上升。

2.举出一个在短期中价格有黏性和在长期中价格有弹性的例子。

答:工资水平是一个短期有黏性而长期有弹性的例子。

在短期,工资是黏性的,难以随着市场供求情况进行调整。

但是,从长期来看,工资有弹性。

因为,从长期来看,工人的实际工资必须与工人劳动的边际产出相等,所以工资在长期必然会随着供求情况进行波动。

3.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分析中得出:(1)从总需求曲线的获得方法来看给定一个货币供给,价格水平上升会使LM 曲线向左移动。

因为在任何一个既定的货币供给M 时,较高的物价水平P 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供给M P ,而较低的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使LM 曲线向左移动。

现在考虑在IS LM 模型中当价格水平从1P 上升到2P ,则LM 曲线向左移动,这就使均衡利率上升和均衡收入下降(从1Y 下降到2Y ),如图9-9(A )所示。

总需求曲线总结了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9-9(B )所示。

图9-9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对P 和Y 的组合,从而构成图9-9(B )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从总需求曲线的产生效应来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余额效应、时际替代效应和国际替代效应三个因素。

①实际余额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手中名义资产的数量不会改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因此,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维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这就是实际余额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

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②时际替代效应。

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提高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

因此,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

所以,随着总价格水平的提高,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替代当前消费,从而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总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时际替代效应。

时际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③国际替代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从而商品需求总量也会减少。

因此,总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总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国际替代效应。

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国际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由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4.解释货币供给增加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答:(1)在短期,货币供给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图9-10所示。

由于在短期价格有黏性,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移动到B。

在新的均衡点B,产出与就业高于其自然水平,这意味着经济处于繁荣中。

图9-10 AD AS模型中的货币供给增加(2)在长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需求逐渐引起工资与价格水平上升。

价格水平逐渐上升,使经济沿着新的总需求曲线AD向上移动到C点。

在新的长期均衡点C,产出和就2业又回到其自然率水平,但价格比在原先的长期均衡(A点)时高了。

因此,货币供给增加在短期内影响产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企业调整其价格,这种影响逐渐消失,即产出回到自然率水平,而此时价格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5.为什么美联储对付需求冲击比对付供给冲击容易?答:美联储对付需求冲击比对付供给冲击容易,原因分析如下:(1)当发生需求冲击时,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在短期内导致产出高于潜在产出,在长期内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但价格上升。

如图9-11所示。

此时,美联储可以通过缩减货币供给量来使价格水平下降。

而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美联储来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因此,美联储应对需求冲击比较容易。

图9-11对不利冲击的调节(2)当发生供给冲击时,首先假设需求曲线不变,则短期供给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

如图9-11所示。

此时,均衡产出将下降,而且均衡价格水平将上升,即此时将出现“滞胀”现象。

如果美联储试图通过增加总需求来使均衡点向右移动,则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经济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但均衡价格水平大大高于从前。

而如果美联储保持总需求不变,此时,产出和就业就低于自然率。

最后,从长期看,物价逐步下降到原来的水平,实现充分就业。

但这个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也是痛苦的。

因此,美联储在应对供给冲击时,很难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保持就业率,又不引起物价上涨。

从以上分析来看,美联储对付需求冲击比对付供给冲击容易。

三、问题与应用1.假设政府管制变动,允许银行开始为支票账户支付利息。

回想一下,货币存量是通货和包括支票账户在内的活期存款,因此,这种管制的改变会使持有货币更有吸引力。

a.这种变动如何影响货币需求?b.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动?c.如果美联储使货币供给保持不变,短期和长期中产出与物价将发生什么变动?d.如果美联储的目标是稳定价格水平,美联储应该使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以应对这一管制改变吗?如果不是,它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e.如果美联储的目标是稳定产出,你对问题d的答案会如何改变?答:a.政府管制的改变会使持有货币更有吸引力,因此,人们对货币的持有量将增加,货币需求将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