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报告
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模板

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模板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报告编号:XXXXXX 日期:XXXX 年XX月XX日项目名称:XXX工程勘察项目承担单位:XXX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摘要:本报告针对XXX工程勘察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我们对该项目的地质情况和勘察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发现和建议,以供参考。
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XXXX地区,计划建设XXXX。
项目总面积约为XXXX平方米。
1.2 勘察目标本次勘察的主要目标是:- 详细调查项目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评估岩土工程性质和建设条件;- 提出合理的地质勘察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和过程2.1 野外调查通过野外实地勘查,我们对项目区域进行了地形、地貌、岩石露头等观察和记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土样采集、地下水位测量等工作。
2.2 室内分析测试采集回来的土样经过室内分析测试,包括粒度分析、含水率测试、压缩试验等。
地下水样品也进行了水质分析和测试。
3. 勘察结果3.1 地质构造根据野外调查结果,项目区域主要由XXXX岩层组成,分布较均匀。
地质构造相对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断裂、隆起等现象。
3.2 岩土工程性质针对土样和岩石样本的室内测试结果,我们评估了其岩土工程性质。
根据实验数据,土壤属于XXXX类,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抗剪性。
3.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较深,约为XXXXXXXX。
水质良好,不含有害物质。
4. 勘察建议根据对项目区域的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4.1 地基处理考虑到土壤的工程性质,建议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处理或土壤改良。
4.2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到岩石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3 地下水管理由于地下水位较深,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地下水管理措施,以避免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5. 结论本次地质勘察工作全面了解了XXX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勘察结果。
地质勘查调研报告

地质勘查调研报告地质勘查调研报告地质勘查是对地球地质情况进行系统观测和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
本次调研旨在对某地区的地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褶皱、断层和岩浆活动等特点。
褶皱的分布广泛且呈东西走向,其中以褶皱山脉最为显著。
断层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形成了断层盆地和断层峡谷等地貌。
此外,也有一些火山岩出露,表明该地区存在过岩浆活动。
这些地质构造特征的存在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通过样本采集与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为主,形成了火山台地和火山山峰等地貌。
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平原和河床,包括砾岩、砂岩和泥岩等。
变质岩主要以片麻岩和麻粒岩为主,形成了山脉和山地等地貌。
这些不同类型的岩石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通过采集矿石样本并进行分析,我们对该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初步评估。
我们发现该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矿、铜矿和铅锌矿等。
其中,金矿主要分布在河流沉积岩中,富集度较高;铜矿主要分布在变质岩中,有较好的潜力;铅锌矿则主要分布在断层盆地中,但富集度相对较低。
这些矿产资源的存在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本次地质勘查调研,我们初步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状况与矿产资源分布。
然而,由于调研的局限性以及时间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于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尚存在许多未知。
因此,我们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细化调研,加大样本采集数量和范围,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案,促进该地区的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地质勘查工作年度报告范文

地质勘查工作年度报告范文概述本年度地质勘查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深入开展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保障。
我们秉持科学、务实、高效的原则,以精细化勘查为方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升勘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工作内容区域地质调查针对本地区的地质状况和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地质调查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1. 地质地貌调查:对区域内地貌类型、地貌演化、地貌发育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后续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 土壤调查: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成分分析,为农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3. 地质灾害调查:重点调查了本地区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情况,为防灾减灾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矿产资源勘查本年度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矿产调查和评价: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等各种勘查手段,对矿产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发现了多个潜在的矿产资源点,并制定了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的计划。
2. 矿藏勘探:在潜在矿产资源点进行了详细的矿藏勘探工作,包括钻孔、地质测绘、矿石采样等。
通过勘探工作,进一步了解了矿床规模、品位和储量等关键参数。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结合勘查结果,对各个矿产资源点进行了开发利用评价,确定了开发方案和产值预测。
数据整理与分析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勘查数据,提高资源勘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
主要工作包括:1. 勘查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核查和清洗,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地质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勘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绘图,为后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数据存储与共享:建立起数据库,将整理的勘查数据进行存储和共享,方便相关部门的查询和利用。
工作成果今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 发现了多个潜在的矿产资源点,补充了本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
地质勘探工作报告

地质勘探工作报告一、引言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勘查、地质测量和地质勘探等手段,对地球表面及其下部结构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地质构造、地质历史、矿产资源等情况。
本次地质勘探工作报告旨在总结我团队在某地区的勘探工作,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勘探区域概况本次勘探工作的区域位于某省的甲市,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构造复杂。
该区域经济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势在必行。
三、勘探目标本次勘探工作的主要目标为:1. 发现和确认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包括金矿、铜矿、煤矿等;2. 掌握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发展情况,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3. 评估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四、勘探方法和技术1. 野外地质勘查:对勘探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包括地质剖面观察、采集标本样本等,以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质历史情况;2. 地球物理勘探:采用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方法,对勘探区域进行地下结构和矿产资源调查;3.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航空遥感数据,对勘探区域进行全面的空间信息获取和分析。
五、勘探成果1. 矿产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对野外地质勘查和地球物理勘探的数据分析,发现该区域存在丰富的金矿、铜矿和煤矿等资源。
其中,金矿主要分布在该区域东部,铜矿主要分布在该区域西部,煤矿主要分布在该区域南部;2. 地质构造研究:通过对地质剖面观察和遥感数据分析,发现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
其中,某个断裂带在地质历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对该区域的矿产资源分布和地质灾害风险具有重要影响;3. 地质灾害评估:综合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等因素,对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尤其是地质滑坡和地震的风险较高。
六、结论与建议1.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金矿、铜矿和煤矿等。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地质勘察报告是指通过对地球地壳构造和地质成因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后,得出的关于某一地区地质状况的报告。
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工作文献,地质勘察报告不仅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工程建设、资源勘探和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地下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进行地质勘察,可以得到独特的地质信息,如岩石层的性质、构造特征、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类型等,这对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基础设计、工程材料的选择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地质勘察报告还可以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选矿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地质概况、地质调查与测试、地下水勘察、工程地质特点、地质灾害评价等。
在地质概况部分,需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发育背景、地质历史、构造特征等进行描述,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状况。
地质调查与测试是地质勘察报告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地质特征、岩石层面、断裂带、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调查与测试,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地下水勘察主要是对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变动、地下水类型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条件的可行性评估。
工程地质特点则主要是对勘察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况以及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进行论述和预测,以便在工程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质灾害评价是对勘察区域地质灾害潜在性和风险的评价,如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三、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和审查要求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要注重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反映勘察成果。
首先,报告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和资料,主要依据实地调查、采样、测试、分析等获得。
同时,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勘察人员需要在报告中注明数据来源和测试方法,以便审查机构对其进行核实。
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

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这次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真是让人又惊又喜,想说的太多了,简直嘴巴都忙不过来了。
说实话,谁能想到我们原本以为是个小打小闹的地质勘探,居然这么给力,结果一出来,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地质勘查嘛,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毕竟是找寻地下的宝贝,不得不小心谨慎。
可是这次,地底下给我们的“惊喜”,简直让人感叹,这下可有好戏看了!我们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没抱太大希望。
毕竟这些地方,之前勘查过的资料说得明明白白,资源丰不丰富,大家心里都有数。
没想到,在那些老旧的资料底下,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咱们的勘探团队可是“心怀天下”的一群人,拿着那几张破旧的地图,一看就觉得,哎,这地方好像不太一样。
也许是地质结构的巧合,也许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勘探的结果一点一点浮出水面,大家都傻眼了:原来这儿藏着这么多宝贝。
一开始,有些人还以为我们是在开玩笑。
毕竟,地质勘查这么专业,又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但随着勘探的深入,眼前的一切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没想到那么不起眼的地方,居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资源。
就像老话说的,“别看人小,能顶一座山”。
我们本来还想着能找到个什么小金矿,结果,哎呀,真是“一物降一物”,资源的种类、品质比想象的都要丰富。
都说地球上的宝藏无穷无尽,结果我们这次就是活生生的证明了这句话。
再说说勘查过程中那些曲折的故事,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地质探险大片”。
你看啊,地质勘查的过程就像解谜一样,每次觉得找到头绪,结果一转身,又得从头再来。
那些原本被我们忽视的地层,居然隐藏着无数细小的线索。
我们有时一个小小的岩石剖面,一些奇怪的矿物颗粒,竟然能成为揭开地下奥秘的钥匙。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一条条线索紧密相连,错综复杂,却又不至于让人摸不着头脑。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原来大自然的每一块岩石、每一颗矿物,都在讲述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尤其是那次,大家差点儿就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
原本一块不起眼的岩石,经过仔细分析,居然透露出了矿脉的蛛丝马迹。
地质勘查工作情况汇报

地质勘查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XX项目地质勘查工作的负责人,现向您汇报我们的工作情况。
自从项目启动以来,我们一直秉承着“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全力以赴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首先,我们对项目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通过地质勘查技术手段,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
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精心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其次,我们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开展了地震勘探、地电勘探、重力勘探等工作,获取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项目区域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认识,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对项目区域的土壤、岩石、水样等进行了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地球化学数据的研究,我们不仅验证了地质勘查的成果,还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勘查工作的合法合规进行。
我们还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增强当地居民对地质勘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的来看,我们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合作、勇攀科技、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更大的成果而努力奋斗。
衷心感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不负重托,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谨此报告。
XX项目地质勘查工作负责人。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地质勘查调研报告

地质勘查调研报告
【地质勘查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调查区域地质情况,为后续地质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
调研区域位于某省某县,地处某山脉腹地。
2.地质背景
调研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地貌以溶洞、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为主。
三、地质调查方法与过程
1.野外实地地质调查
我们在调研区域选择了多个样点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地质剖面观测、岩石取样、地貌特征记录等。
2.实验室分析与检测
采集到的岩石样本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微观结构观察,萃取出的溶液进行了pH值测定、重金属含量分析等实验。
四、地质调查结果
1.岩石类型
调研区域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2.地下水情况
通过水质采样和分析,我们发现调研区域地下水富含溶解的矿物质,pH值较低。
3.地貌特征
调研区域存在大量溶洞和地下河,地表地貌呈现出突出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五、地质勘探建议
1.进一步勘探地下资源
根据调研结果,调研区域存在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建议在合适的地段进行深度勘探。
2.加强环境保护
在进行地质勘探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3.加强工程建设风险评估
考虑到地质构造复杂,建议在未来工程规划中加强地质风险评估,合理选址。
六、结论
通过本次地质勘查调研,我们对调研区域的地质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调研结果将为后续的地质勘探工作和未来的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勘查报告
西宁2014年
XXX工程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工程编号:2014-01
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四年九月
目录
1.拟建工程概况 (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评价及地基土承载力 (4)
4.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 (5)
5.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5)
6.场地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5)
7.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6)
8.地基土的冻胀性评价 (7)
9.结论与建议 (7)
10.附图、附表 (8)
毕业设计项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1.拟建工程概况
我公司受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委托,为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拟建XXX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1.1勘察的目的及技术要求
1.1.1勘察目的
勘察目的主要是为XXX工程建设项目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和不良地质作用提出建议。
1.1.2技术要求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判明场
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5)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详勘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1.2 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3 勘察方法和工作量布置
本次勘察采用探井方法揭露地层,辅以室内土工试验,以达到勘察目的。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三级,场地等级二级、地基等级二级,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探点沿拟建建筑物周边布置,本工程共布置探井6个,勘探点间距20.00-22.00米,深度为7.30-7.60米。
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如下:
(1)探井6个,总进尺44.70米,取Ⅲ级土试样19件;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西宁市市区,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2220-2225米之间,相对高差为0.40米,场地在地貌上属湟水河二级阶地。
2.2地层岩性特性
根据探井揭露,场地地层由第四纪全新世(Q
)松散堆积物组成,属冲、洪积
4
成因地层,自上而下由①层杂填土、②层细砂和③层角砾组成,其岩性特征如下: 4ml):黑褐-黄褐色,稍湿,主要成份为粉土,含植物根、石子、
①层杂填土(Q
4
砖渣等建筑垃圾,该层土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厚度为0.8-1.30米,平均厚度为1.15米。
1al):褐黄色、稍湿,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各类矿物
②层细砂(Q
4
岩屑,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80-87.20%,<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12.80-14.20%,密实度经野外鉴别为稍密,颗粒形状为粒状、片状和亚圆形状,厚度0.30-0.60米,平均厚度0.38米。
1al+pl):杂色,稍湿,中密,母岩成分以变质岩为主,磨圆度较差,
③层角砾(Q
4
颗粒形状多为扁平亚棱角状,稍具泥钙质胶结,粒径>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1.20-70.00%,平均值为67.03%;2-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7.00-32.30%,平均值为29.35%;<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00-6.50%,平均值为3.78%;不均匀系数Cu=30.52-64.25,级配较好,揭露厚度为5.00-5.40米,平均揭露厚度5.08米。
以上地层分布厚度及埋深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地层统计表》(表1)、
《细砂颗粒分析统计结果一览表》(表2)、《角砾颗粒分析统计结果一览表》(表3)。
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评价及地基土承载力
①层杂填土:天然含水量为13.6-20.2%,平均值为16.1%,湿度为稍湿,堆填时间短,欠固结、工程性质差。
②层细砂:经取样进行颗粒分析,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85.80-87.20%,平均值为86.43%,密实度为稍密,不均匀系数Cu=2.82-3.05,平均值为2.93,曲率系数Cc=0.885-0.937,平均值为0.911,属级配不良均质砂,承载力较低。
③层角砾:经取样室内进行颗分试验,>2mm骨架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61.20-70.00%,平均值为67.03%,密实度为中密,不均匀系数Cu=30.52-64.25%,平均值为52.03% ,级配较好,承载力高。
详见《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统计表》(表4)。
4.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
当基础宽度B≤3.0米,埋深D≤0.5米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变形参数(E
)如下:
=10.0Mpa
②层细砂: fak=140Kpa E
③层角砾: fak=300Kpa E
=20.0Mpa
5.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及周围不存在滑坡、崩塌、陡坎等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
场地无构造断裂通过,场地稳定,地基土主要为角砾层,角砾层厚度大,分布连续,属稳定地基,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6根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第3款估计各土层剪切波速值:①层杂填土Vs=100m/s,属软弱土;②层细砂Vs=150m/s,属软弱土;
③层角砾Vs=300m/s,属中硬土。
覆盖层厚度大于20米,按20米计算,剪切波自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t=0.081s,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246.91m/s,综合判定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属对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5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
a
max
9.结论与建议
9.1①层杂填土:欠固结,工程性质差,不应做为天然地基,建议全部挖除。
9.2②层细砂:承载力较低,工程性质较差,且厚度不大,分布不均,建议不作为天然地基使用,全部清除。
9.3③层角砾:分布连续,厚度大,承载力高,属均匀地基,是拟建建筑物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建议拟建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座落在此层上。
10.附图、附表
10.1勘探点平面位置布置图 1张
10.2工程地质剖面图 5张
10.3土工试验报告 1张
10.4土易溶盐分析结果报告 1张
10.5颗粒分析成果图表 5张
10.6地层统计表(表1) 1张
10.7细砂颗粒分析统计结果一览表(表2) 1张
10.8角砾颗粒分析统计结果一览表(表3) 1张
10.9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统计表(表4) 1张
角砾颗粒分析统计结果一览表
细砂颗粒分析统计结果一览表
表2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角砾颗粒分析统计结果一览表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