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节能和室内热环境

合集下载

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设计方案

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设计方案

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设计方案一、概述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设计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段,使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因素达到舒适的状态,提高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品质。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为相关设计工作者提供指导。

二、设计原则1. 保持舒适度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持舒适度。

人们长时间在室内工作、生活,需要处于一个舒适的温度范围内。

因此,设计者应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类型,合理设置供暖、制冷设备,确保室内温度适宜。

2. 节能环保在设计建筑物室内热环境时,应该注重节能环保。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地热等,减少能源浪费。

另外,在设备选择和布局上,也要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能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安全可靠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设计方案必须确保安全可靠。

设备的安装、维护应符合相关标准,防止因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此外,在供热、供冷过程中,也要注意火灾防范和人身安全。

三、设计方法1. 合理布局在设计建筑物室内热环境时,首先要合理布局供暖、制冷设备。

设备应该分布均匀,保证整个建筑空间的温度分布均匀。

此外,应考虑设备的容量和效率,确保能够满足室内各个区域的需求。

2. 选择合适材料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设计方案中,选材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应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散热性能的材料,减少能量的损失。

同时,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和耐久性,确保室内环境质量。

3. 控制通风通风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

设计时要考虑通风口的位置和面积,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畅通。

在夏季,可以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减少制冷设备的使用。

而在冬季,则需要考虑通风口的遮挡,避免冷空气进入室内。

四、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维护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设计方案执行后,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预防故障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安全防护在供热、制冷设备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操作规范,确保安全。

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查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2021

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2021

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2021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2021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居住建筑的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建筑领域,热环境和节能设计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与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紧密相连。

如何在新的设计标准下,实现更高质量、更节能的居住建筑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中的挑战和机遇,以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热环境设计标准1. 热工环境指标的评估和分类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热工环境是评估一个建筑物对热环境的适应程度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标准《居住建筑设计通则》及其相关技术规范,热工环境可以分为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风速和室内空气质量等指标。

合理的热工环境设计能够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2. 设备选型和工艺选择为了满足热环境设计标准,建筑设计师需要选取合适的设备和工艺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冬季供暖中,可以选择采用地暖系统,它能够有效提高室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热舒适度。

在夏季降温设计中,可以采用节能空调设备和建筑隔热等工艺,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建筑朝向和遮阳设计建筑朝向和遮阳设计对于居住建筑的热环境至关重要。

合理的朝向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风来调节室内温度。

通过设置合适的遮阳设施,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对建筑物的热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4. 技术应用和智能化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概念越来越受重视。

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如智能温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可以实现对建筑热环境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居住建筑的热环境舒适性,还能够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节约。

二、节能设计标准1.能源利用的评估与优化节能设计是指在满足居住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建筑构造、设备选型和工艺选择等手段来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能耗、碳排放、室内环境、建筑材料方面相关知识要点

建筑能耗、碳排放、室内环境、建筑材料方面相关知识要点

命期内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建造、使用和拆除处置各阶段温室气体少排放
甚至是零排放的建筑,其目标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 放,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建筑材料
设备制造
施工建造
建筑使用
拆除处置
碳排放影响因素
张智慧等(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认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来源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物化阶段、使用阶段和拆除处置阶段。
室内环境参数及其控制
竣工之后的环境测量 室内热环境的控制参数为室内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测试仪表为TSI 7525室内空 气品质仪该仪表能同时测量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及室内空气环境参数 二氧化碳浓度。 室内环境评价可选取CO2, RSP, HCHO为室内空气环境的控制参数。二氧化碳是人 体生理代谢强度的表征,可用来代表以室内人员为污染源的空气污染物的释放水平。 声环境参数测试时按《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的规定,测量位置设在离墙面或其他 反射面1.2米,离地面1.5米,离窗1.5米处。测试仪表为图3.7所示的AWA 6218B型噪 声统计分析仪。 室内光环境参数,适宜的照度应当是在某具体工作条件下,大多数人都感觉比较满意 并保证工作效率和精度均较高的照度值。
测量方法
计算方法
DGNB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完整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的评价体系。 其使用的CCM算法(CommonCarbon Metrics)以建筑生命周期期一次能 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为研究对象,核算单位为kg COzeq/mz.yr, 目前己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家国际机构的认可。DGNB将建筑生命 周期分为建材生产与建造、运行、维护与更新、拆除与重新利用四个阶段, 分别计算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信息模型法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在今后的长时期内也将难以缓解。

为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必须节约使用能源,逐步扭转能源浪费严重的状况。

我国与同纬度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冬天气候更冷,夏天气候较热,南方空气湿度还很高。

在这种湿热环境下,我国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却要比发达国家差得多。

墙体、屋顶和门窗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2~5位左右;很多空调建筑也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

建筑用能浪费极端严重,现在建筑能耗已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近1/4,其增长速度还将大大超过“八五”计划期间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

如果放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工作,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建筑节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是在许多学科边缘的交叉和结合后形成的,因此建筑节能技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包含了多个领域。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采暖建筑的节能主要依靠减少围护结构的散热以及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两个方面。

前者要求适当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即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建筑外形尽可能规整,避免不必要的凸凹变化;加强门窗、外墙、屋顶和地面的保温,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使用多层门窗,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代替实心粘土砖;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门窗并加密封条,用密封材料填实穿墙管线连接处裂隙;在夜间加强保温的条件下,适当开大南窗,以增加太阳热能的获得。

后者由要合理提高锅炉的负荷离,改善锅炉运行状况,采用管网水平衡技术,以及加强供热管道保温等等。

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1)建筑节能与生态环境;(2)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3)建筑节能与经济效益。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节能和热环境设计两个方面,为您全面评估和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节能设计指标1. 寒冷地区的特点在寒冷地区,低温和大风是常见的气候特点,因此建筑需要更多的热能来保持温暖。

而且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隔热性能和空气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节能设计原则在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中,提高保温性能、采用地源热泵、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智能家居系统等是常见的节能设计原则。

3. 室内采光与通风设计在节能设计中,室内采光和通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寒冷地区,建筑需要更多的采光来增加室内的温暖感,而通风系统也需要合理设计,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4. 热量损失控制在寒冷地区建筑中,热量损失是常见的问题。

需要采用节能材料进行保温,并采取合理的隔热措施,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二、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1. 室内热舒适性在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性是非常重要的。

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以保证居民的舒适度。

2. 采暖系统设计在寒冷地区,采暖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合理的供暖方式、合适的供暖设备以及科学的供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的热舒适度。

3. 冬季暖阳的利用在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冬季的暖阳。

合理设计建筑外观和布局,以便更好地接受和利用冬季阳光,从而提高室内的温暖度。

4. 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的平衡在设计寒冷地区的建筑室内热环境时,需要考虑节能与舒适度的平衡。

既要保证室内的热舒适性,又要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方面,我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供暖设备和室内装饰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和热环境的设计目标。

四、总结与回顾在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2020/1/29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16
第一章 室内外热环境
(四)风
1.风——指由大气压力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2.风的类型
(1)季候风(大气环流)—— 由于太阳辐射热在地球上照射不均 匀,使得赤道和两极之间出现温差,从而引起大气在赤道和两极 之间产生活动,即为大气环流。
(2)地方风——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大气流动, 如海陆风、山谷风、庭院风等。
2020/1/29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12
第一章 室内外热环境
1 室内热环境
预测热感觉指数(PMV-PPD)
• 最为全面的评 价方式,广为 采用
• 尽管PMV=0, 仍有 5%的人 感觉不舒适
• ISO推荐0.5~0.5为热舒 适环境
2020/1/29
建筑物理(热工、光学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13
第一章 室内外热环境
22
第一章 室内外热环境
4 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途径
4.1太阳辐射热的利用与调节
(4)太阳房( solar house)
太阳房是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重要方面。把房屋看作 一个集热器,通过建筑设计把高效隔热材料、透光材料、 储能材料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使房屋尽可能多地吸收 并保存太阳能,达到房屋采暖目的。
4 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途径
4.1太阳辐射热的利用与调节
(3)被动式太阳能建筑(Passive solar house) 以墙、地板、屋盖等为主体,组成吸热、储
存、控制与分配太阳能的系统。不用机械力量而 靠对流、传导、辐射等传热机制吸收、蓄存、释 放太阳能的建筑。
2020/1/29

基于建筑节能设计的室内热环境比较研究

基于建筑节能设计的室内热环境比较研究
完善的地方 。
关键词 : 建 筑节 能设 计 ; 室 内热环境 } 住宅
中图分类号 : T U1 1 1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5 0 6 0 ( 2 0 1 3 ) 0 7 — 0 8 3 1 — 0 5
C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i nd o o r t h e r m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b a s e d o n b u i l di n g e ne r g y c o ns e r v a t i o n d e s i g n
t h a n t h e o n e wi t h o u t b u i l d i n g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d e s i g n . Th e r e s u l t s a l s o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e x i s t i n g
第3 6卷 第 7期 2 0 1 3年 7月
合肥 工业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 OU RNA L OF HE F E I UNI VE R S I T Y O F T E C HNOL OG Y
Vo 1 . 3 6 No . 7
J u 1 .2 0 1 3
CHEN Li - h u a . CH EN Ke - d i
( 1 . S c h o o l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Ar t ,He f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He f e i 2 3 0 0 0 9 , C h i n a ;2 . Ha n g z h o u L a n d s c a p e Ar c h i t e c t u r e D e s i g n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理念和措施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理念和措施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理念 和措施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理念 • 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
应用 • 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
应用 •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措施
01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理念
节能理念
节能理念是指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减少 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达 到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建筑给排水与节能设计
总结词
给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用节能型设备 ,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 。
详细描述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优先采用节水型卫 生器具和设备,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 同时,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废水回收等技术 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 的消耗。此外,还应合理设计供水系统,保 证供水压力的稳定,避免因压力过大或过小 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建筑采光与节能设计
总结词
合理的采光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工照明的能耗,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
详细描述
在建筑采光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光照条件,合理安排窗户的大小、位置和朝向等 因素,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同时,可以采用光反射、光折射等
技术手段,提高室内光照均匀度,降低能耗。
在建筑布局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合理安排建筑 物的朝向、间距、高度等因素,以充分利用自然光、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 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建筑通风与节能设计
总结词
良好的通风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舒适 度,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能耗。
VS
详细描述
在建筑通风设计中,应采用自然通风与机 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进风口、 排风口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室内空气流 通,降低空调等设备的能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经验告诉我们,在室内空气温度虽然达到标准(16—18~C),但有大面积单层玻璃或保温不足的屋顶和外墙的房间中,人们仍然会感到寒冷,而在室内空气温度虽然不高,但有地板或墙面辐射采暖的房间中,人们仍然会感到温暖舒适。

在夏季自然通风的房屋中,人们常常关注室内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忽视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以及屋顶和西墙隔热性能差,所引起内表面温度过高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

事实上,在顶层房间和有西山墙的房间中,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温度与其它房间相比,通常是稍高或接近,但由于屋顶和西墙隔热性能差,内表面温度过高隋时高达40~45qC),人们仍会感到炎热。

这时如果室内空气温度高,气流速度又小,则更会感到炎热难忍。

室内热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

在节能建筑中,为了节约采暖和空调能耗,除了应采用高效节能、便于调控和计量的采暖和空调设备之外,还应加强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层顶、门窗和地面等)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以及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以降低采暖和空调负荷。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符合节能要求的采暖居住建筑,其屋顶的保温能力(用传热阻表示,传热阻愈大,保温能力愈强)约为一般非节能建筑的1.5~2.6倍。

节能建筑一般都要求采用带密封条的双层或三层玻璃窗户,这种窗户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要
比一般窗户好得多。

在这种采暖居住建筑中,采暖能耗仅为一般非节能建筑的一半左右,但冬季室内温度可保持
18℃左右,而且因为围护结构的传热阻较大,保温性能较好,能使围护结构内表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避免了内表面结露、长霉,并使冬季室内热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由于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阻较大,对夏季隔热也有一定好处。

对于夏季舒适性空调建筑(即一般民用空调建筑,室温允许波动幅度为.-1-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相当于400毫米厚砖墙的传热阻,此外对窗墙面积比、窗户的气密性,以及窗户的遮阳措施等都提出了要求。

实现这些要求,不但能够降低空调电耗,而且能够显着改善室内热环境,做到冬暖夏凉。

一般顶层房间有一面屋顶、一面外墙暴露在室外。

一般端头房间有两面外墙面为山墙、一面为檐墙)暴露在室外。

顶层端头房间则有一面屋顶、两面外墙暴露在室外。

由于这些暴露在室外的屋顶和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较低f在冬季采暖期间,可低至10~12~C,甚至更低),而且这种低温表面的面积也较大,互程技术。

因此,与人体之间的辐射换热量也较大。

这时,虽然室内空气温度保持正常,但是人们仍然会感到寒冷。

如果采暖设计时对顶层和端头房间增加的热损失估计不足,从而导致散热器面积不足,则这些房间的室内空气温度将会偏低,这时再加上大面积低温表面的影响,则人们将会感到更冷。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由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流,室内空气温度基本上是随着室外空气温度而波动的。

即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的优劣对室内空气温度的影响并不大。

也就是说,顶层和端头房间的室内空气温度并不比一般房间的要高许多。

一般仅仅稍有偏高一些,但是由于屋顶和外墙
(特别是西向和东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较高,而且面积较大,因此,与人体之间的辐射换热也必然较大。

这时,虽然室内空气温度与一般房间接近,但是人们仍然会感到很热。

目前,由于有些设计人员对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B50176—93)T解不够或执行不力,使得许多屋顶和外墙最低限度的保温隔热要求未能得到保证,因此,顶层和端头房间的冬冷夏热问题较为突出。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认真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
规定,使得屋顶、外墙、门窗等最低限度的保温隔热要求得到保证,屋顶、外墙、门窗,以及采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质量得到保证。

这里提出下列几点建议以供选择:
(1)结合装修采用保温性和气密性较好的塑料窗(又称塑钢窗),或双层玻璃铝合金窗,或彩板钢窗代替原来的钢窗或木窗。

采取这一措施,可使冬季室温度2 3℃。

(2)在平屋面防水层上面铺设100—150毫米厚加气混凝土块,或铺
设混凝土薄板等架空隔热层,或涂刷白色或浅色涂料,以提高屋面的保
温隔热性能。

(3)在外墙内侧加轻质高效保温隔热层(虫口抹2O~30毫米厚保温砂

等),或在外墙外表面涂刷白色或浅色涂料,以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

(4)在屋顶(或顶棚)内表面贴低辐射系数材料(如铝箔等),以降低屋顶内表现与人体之间的辐射换热,经试用证明效果明显。

(5)如采暖系统有问题,应找有关部门检修、调整。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