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余昌盛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原稿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余昌盛摘要: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客家人终于能在异地开基,重建家园。
他们根据所处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融入了传统的思想文化,并按照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需要,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修建出神奇的土楼住宅建筑物,并蔚然成风,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弘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
关键词: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形成原因价值意义一、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一座座奇特的土楼星罗棋布,它是居住在那里的客家人所创造的一种用生土夯筑的巨型的民居建筑,今天它在历经千百年的沉寂后终于爆发出了属于它的独特的光芒。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福建土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地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之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
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居民的杰出典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存的土楼中大部分只是简陋实用的大型民居。
而从历年来土楼普查数据中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在建国之后几十年里整个土楼社区的巨大变化,建造土楼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之前数百年,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型土楼的建造就迅速减少以致彻底消失。
但是现如今,这个“中国南方的山中传奇”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从日本和欧美远道而来的学者和旅游者。
伴随着土楼的申遗成功,现在客家土楼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并且逐渐走出国门。
近年来,前来考察客家土楼的国内外专家络绎不绝,他们无不被客家土楼之风采所折服,称赞其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旅游业的发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土楼旅游持续升温,土楼旅游服务业应运而生。
但为避免商业气息过浓,影响土楼保护及旅游秩序,当地进行科学规划、有序引导、特色发展,让客家土楼延年益寿,古韵犹存,永续利用。
二、客家人土楼文化形成的原因2.1土楼具有良好的安全防卫功能在闽粤赣地区这个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出现的客家土楼,具备防御功能是第一位要求。
探究世界遗产,传承土楼文化心得体会

探究世界遗产,传承土楼文化心得体会
在我们年底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去玩了永定客家的土楼。
永定土楼可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五星级的景区。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土楼几百座,有圆型的,有方型的,有大有小散落在各个小村里。
这些土楼都是客家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的。
我们去看的第一座土楼叫振成楼,它有103年的历史。
它从规划到建成共用了5年的时间,花了8万的银元,导游说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万元。
它是很具表代性的圆形土楼,它利用八卦的原理把整个圆形土楼分成十六间房子,每间房子的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粮仓,第三和第四层是住人的。
它的窗只开在第三,第四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范强盗的打劫。
它更有很好的防火设计,当一间房子着火时,它每间房子墙壁的青砖可防止大火烧到另外一间房子。
我们看的第二座的土楼是方形的,它叫奎兴楼,它是根据老虎的形象设计的,土楼后面的山坡是老虎身子,而土楼是老虎的头,非常的形象。
后来我们还看了各种各样的土楼,让我流连忘返,大开眼界!我下次还要来!。
闽西客家土楼的建筑形态与文化理念

闽西客家土楼的建筑形态与文化理念
谢彪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3)005
【摘要】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传承着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和族群记忆.本文从"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耕读传家"的宗法秩序等三方面对闽西客家土楼建筑文化进行探讨.通过对土楼面临的困境分析,提出客家土楼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措施,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谢彪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思政部,福建福州 35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4
【相关文献】
1.闽西客家土楼建筑语言下的美学解读 [J], 王舒祺
2.闽西客家土楼建筑与文化 [J], 陈李冬
3.闽西客家土楼建筑艺术在现代首饰中的借鉴启示 [J], 王舒祺
4.闽西客家土楼聚落景观要素特征识别与分析——以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为例[J], 王艺霖;杨建华
5.《永定客家土楼研究》译著:闽西客家文化翻译 [J], 邱冬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之福建土楼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之福建土楼【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杰作,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也是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本文主要粗浅的分析中国闽系建筑中的福建土楼的布局,形式,建造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土楼布局;形式;技术;文化内涵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它们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一、土楼的类型1、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
圆楼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
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2、方楼在土楼中最为普及。
该种土楼用直线勾勒其外部轮廓,以方为基本造型和主要特征。
一般呈“口”、“日”、“回”、和“目”等字型。
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
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
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
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3、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
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两凹三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
五凤楼沿全宅中轴线内前至后布置下堂、中堂和主楼(上堂),合称三堂。
下堂即门厅,中堂为家族聚会大厅,都是单层;主楼大多为三、四、五层,底层正中为祖堂,供祖先牌位,左右及以上各层为各家居室。
三堂之间隔以天井,左右各有厢厅,并有通道通向横屋。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摘要】福建土楼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本文从土楼建筑的特点、结构特征、建筑风格、传统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了福建土楼建筑的独特魅力。
土楼建筑融合了汉族、闽南和客家等不同民族特色,展现出多样化的建筑风格。
土楼建筑也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义,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地方文化。
在现代社会,福建土楼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展望未来,应该加强对福建土楼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传承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福建土楼建筑、特征、风格、历史背景、结构特征、建筑风格、传统文化意义、现代价值、独特魅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概述福建土楼建筑福建土楼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它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以其奇特的外观和坚固的结构闻名于世。
福建土楼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圆形或方形结构、厚重的土墙和木楼梯等方面。
这种建筑形式在福建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土楼建筑通常由内外两圈围墙组成,内圈是宿舍房间,外圈是厨房、堂屋等公共空间。
土楼建筑的结构特征包括厚实的土墙、精巧的木构件和独特的防御设施,使其具有较强的防御性和抗震抗台风能力。
土楼建筑的建筑风格受到了闽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和汉族民居建筑的影响,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福建土楼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土楼建筑的现代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具有较高的旅游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土楼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2 探讨土楼建筑的历史背景福建土楼建筑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作者:廖跃春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福建客家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夯土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文章从建筑的风水学说、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三方面来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并试图提出传统福建客家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福建客家土楼;风水学说;客家文化中图分类号TU-86;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41-01福建土楼文化创造者——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这个民系以客家方言为主要语言交流媒介,有着中原血缘和地缘历史渊源,并且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为纽带。
土楼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曾是中国分布最广、居住人口最多的普遍民居。
福建客家土楼是汉族客家民系的住宅建筑,它也是汉族客家文化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一、建筑风水学说对土楼的选址的影响土楼村落整体的风水主要是由一座座土楼组群来实现的,为了给子孙开创一处风水好的基业,使家族昌盛发达,客家先民对村址的选择是极其认真的。
土楼村落整体与外部山形水势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而土楼村落内部的环境则是人为创造的环境。
土楼的高低、坐向、门窗等设计,都要无碍于村落的整体风水以及邻居的风水。
福建客家土楼有的建的很奇怪,有的是位置特殊、有的是门户故意偏侧、有的是该高不高等等,这些看似不符合常理,但是背后却隐藏着风水的奥秘。
每一座土楼都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土楼的风水设计,基本上都是现实状况和生活需要与传统风水观念的调和。
大型圆、方形土楼的坐向宜忌集中在大门,其他部分无需多考虑风水问题,风水上认为,大型圆、方土楼大门以外的各向都是能壁邪煞的,尤其是圆土楼,它的造型本身就是一道镇压百煞千邪的符号。
浅谈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资源环境与保护与利用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学校:北京林业大学学院:园林学院班级:硕-城市规划与设计*名:**学号:*******2011年9月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摘要/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产生的生土建筑技术在福建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楼的保护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
本文以永定县初溪土楼群的保护为例,探讨了传统生土民居建筑遗产的保护对策,并对土楼建筑和土楼村落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遗产保护,景观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福建土楼多数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
据统计,南靖县现存土楼15000余座,永定县现存7000 余座。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主要集中在初溪、洪坑、高北3个片区,其建筑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蕴含着丰富的汉民族福佬民系、客家民系的文化内涵,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
永定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体现了11世纪以来福建西南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同时对中国生土建筑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项目,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概况1.1 历史沿革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历经沧桑,从黄河流域辗转迁徙到永定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自然环境并受传统观念的支配等原因,融合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发明、创造了以生土夯筑而成的土楼,是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元代以后,永定客家土楼已相当普遍。
明中叶以后,永定客家土楼进入了成熟期,高楼鳞次栉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造型千姿百态,功能日趋完善。
清初以后,永定客家土楼进入了全盛时期。
目前现存土楼20000多座,不但遍布永定全县每个乡村,而且辐射到周边其他地区,包括非客家地区。
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余昌盛

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余昌盛摘要:客家土楼规模巨大,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实厚重,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多元的信仰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
当前,土楼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土楼的建筑文化元素也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借鉴。
关键词:土楼文化;传承;发展一、当前客家土楼文化的内涵及发展价值(一)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1、建筑文化美建筑本身就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
客家土楼看似土气,但它“土”得非常自然,给人以质朴苍劲的感受,每座土楼都凸显了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从土楼建造过程来考量,它选址的自然性、建造科学性、整体造型的多样性、布局的对称性和装饰的简约性等方面都充分展示了客家先民高超的建造技术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2、传统文化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深深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客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也深深地植根于儒家思想之中。
千万座客家土楼折射出的古朴凝重而又绚烂的中原文化,正是浸润着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
客家土楼中最能直接凸显传统儒家文化的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之上的明珠——楹联,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可以说客家土楼是这些儒家思想、理念教化的实物。
3、信仰文化多元客家土楼居民的信仰是多元的,主要是信仰妈祖、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这些信仰在客家人中形成了一种融合,以西陂天后宫的土楼塔为例,从底层到五层,分别供奉有妈祖、关圣帝君、文昌帝君、魁星尊神、仓颉先师这五位神祗。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庞杂多样,与其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自然崇拜不无关联。
即使在现代科学昌明、农业技术发达的当下,土楼客家人仍然在求吉心理的驱使下,将神灵信仰中的祭祀仪式以民间习俗的形式展现,并糅合进传统文化因素和现实主义情怀,形成了具有深厚意蕴的民间信仰。
4、浓郁的民俗客家民俗文化是客家人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余昌盛
发表时间:2018-05-16T10:38:30.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余昌盛唐贵宏
[导读] 摘要:客家土楼规模巨大,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实厚重,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多元的信仰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300
摘要:客家土楼规模巨大,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实厚重,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多元的信仰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
当前,土楼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土楼的建筑文化元素也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借鉴。
关键词:土楼文化;传承;发展
一、当前客家土楼文化的内涵及发展价值
(一)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
1、建筑文化美
建筑本身就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
客家土楼看似土气,但它“土”得非常自然,给人以质朴苍劲的感受,每座土楼都凸显了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从土楼建造过程来考量,它选址的自然性、建造科学性、整体造型的多样性、布局的对称性和装饰的简约性等方面都充分展示了客家先民高超的建造技术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2、传统文化美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深深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客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也深深地植根于儒家思想之中。
千万座客家土楼折射出的古朴凝重而又绚烂的中原文化,正是浸润着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
客家土楼中最能直接凸显传统儒家文化的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之上的明珠——楹联,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可以说客家土楼是这些儒家思想、理念教化的实物。
3、信仰文化多元
客家土楼居民的信仰是多元的,主要是信仰妈祖、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这些信仰在客家人中形成了一种融合,以西陂天后宫的土楼塔为例,从底层到五层,分别供奉有妈祖、关圣帝君、文昌帝君、魁星尊神、仓颉先师这五位神祗。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庞杂多样,与其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自然崇拜不无关联。
即使在现代科学昌明、农业技术发达的当下,土楼客家人仍然在求吉心理的驱使下,将神灵信仰中的祭祀仪式以民间习俗的形式展现,并糅合进传统文化因素和现实主义情怀,形成了具有深厚意蕴的民间信仰。
4、浓郁的民俗
客家民俗文化是客家人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
客家人民风淳朴、岁时习俗、婚丧仪节仍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
例如:在春节,年初一拜年贺喜,初二新婚夫妇回娘家;元宵节,富裕人家举办花灯;每年晚稻收割后要“做福”,家家杀鸡宰鸭做米酒;婚嫁仪式要先定亲,迎娶时新娘还有“哭嫁”的风俗等。
(二)客家土楼文化的发展价值
1、史学研究价值
客家土楼历史悠久,它们沿袭了中原祖先的建筑艺术,结合当地环境,融合当地文化创造了生土夯筑的土楼,并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不断发展、创新。
客家土楼是集历史文化、审美艺术和科学研究为一体,且和自然山水环境相互融合的民居建筑,在中国民居史上的地位和它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它成为重要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
从历史学和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土楼悠久的传承中承载着雄厚的底蕴,通过对土楼的研究分析,能够反映古代地方历史和当时社会状况。
2、经济价值
随着客家土楼申遗成功,土楼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客家土楼旅游迅速发展,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旅游观光、体验客家风情、品味客家文化。
土楼申遗成功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拉动上,不少海内外客商看重客家土楼的名气含金量,纷纷来此投资创业。
土楼当地的发展既给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也间接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吸引了各地的商人游客投资入驻,拉动了地方经济与其对外的交流与发展。
3、建筑文化价值
客家土楼凭借它自身的建筑文化之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旅游者。
客家土楼建筑在布局上呈现中轴对称、层次丰富、秩序井然,具有明显的礼制建筑的特征。
土楼以祖堂作为中心,层层相套,这也是建筑文化在社会作用中的一种体现。
客家土楼建筑类型多样,最常见的是方土楼和圆土楼。
方土楼和圆土楼在布局上共同组成庞大的土楼群,十分壮美。
如著名的南靖书洋乡田螺坑村土楼群,一座方楼居中,四座圆楼合围,旁边还有若干方形土楼分布,如同方圆大器布满大地,体现了土楼建筑文化的无限包容之美。
二、在现代建筑文化中融入客家土楼文化
1、客家土楼建筑形式与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簸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土楼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土楼内部空间呈现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强烈向心的布局方式,这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向心性的特点,它表现着中国人一定的气质内涵。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土楼建筑正是因为它独特的形式与风格,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设计元素和发展方向。
如广东南海土楼公社,作品简介中曾这样描述“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除了形式和风格上的承袭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楼社区空间的再创造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意识和节奏。
”建筑师认为传统土楼将房间沿周边均匀布局,和现代
宿舍建筑类似,但较现代宿舍更具亲和力,有助于增强社区中的邻里感,因此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沿用了这一思想。
同时在土楼设计上运用了e型的建筑造型,打破了传统土楼的封闭形式。
然而这种传统的土楼居住理念并不适合完全融入到现代的建筑中。
传统的客家土楼是在结合古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建造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外部防御和内部凝聚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运用传统客家土楼元素建造的现代建筑并不以外部防御和内部凝聚功能为主,更多的是成为了毫无血缘关系的低收入者聚居地,这与建造土楼最初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2、客家土楼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可以为现代建筑所借鉴
客家土楼是生态型建筑,它就地取材,而土墙倒塌、木材腐朽后又回到土地中去。
土楼倒塌重建并没有造成对大自然生态的破坏,这种具有浓浓地域气息、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模式,对现代建筑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对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更唤起人们对它特殊美好的情感。
客家土楼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是“道”,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它是“器”,该文化以土楼作为载体,展现出它的丰富内涵,比如土楼依山就势、尊重自然的哲学观;土楼就地取材的生态观;土楼单体自我完备的秩序;材料与工艺的有机性等。
从人类与环境共生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客家土楼,可以发现客家土楼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典范,但是人们往往只注重土楼奇异的外表,忽略了土楼的精神内涵,这也是在现代建筑中所缺乏的。
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文化屹立于世界建筑艺术之林,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烙印。
无论从历史文化、空间布局、结构技术、原生态风貌或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客家土楼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反映了客家人民的历史文化和聪明才智,将会是中国未来建筑史和文化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长久守护和铭记。
参考文献:
[1]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王忠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土楼》[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3]廖冬,唐齐.解读土楼:福建土楼的历史和建筑》[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