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抗弯性能试验方法(精)
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简支梁抗弯曲实验方法研究

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简支梁抗弯曲实验方法研究摘要:通过对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简支梁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弯实验成果对比,讨论了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变形性能和破坏特点。
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在受力过程中包含四个显著的特点,即弹性、开裂、屈服和极限;根据平截面假定可以推断出正截面的平均应变。
最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可以给本实验提供依据,从而检验与计算出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极限弯矩和开裂时的弯矩以及挠度等。
关键字: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梁、抗弯、极限前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建筑物大多以高层形式出现,其中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物中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研究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性能就十分重要。
本文欲通过实验对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性能特征和受力状态加以简单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1、了解受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分别为钢筋混凝土梁跟纤维筋混凝土梁在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2、两种不同梁受弯时正截面的极限承载力大小、挠度大小和最大裂缝宽度以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3、测定或计算两种类型梁受弯时正截面的开裂弯矩和极限承载力,验证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二、试验设备(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2)手动式液压千斤顶(3)20T荷重传感器(4)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5)X-Y函数记录仪(6)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7)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三、玻璃纤维筋混凝土试件规格:本试件采用的截面尺寸为 b=120×180mm,h=2000mm,混凝土采用C30;钢筋HPB235--HRB400;跨度l=2m的玻璃纤维筋混凝土简支梁。
1、截面尺寸确定:l=4.5mh=(1/18—1/12)l=400mmb=(1/3—1/2)h=200mm2、材料选择: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RB335。
四、实验步骤1、按照规格制作试件2、定期养护3、确定加载方案及加载程序4、混凝土达到初期设计强度之后,对构件表面做些简单处理,之后安装5、布置各种测点6、预加载7、正式加载五、试验结果及分析将所测得的结果绘制纤维筋混凝土梁的曲线(M~f),纵坐标为弯矩,横坐标为挠度,详情见下图所示。
混凝土中添加玻璃纤维的试验方法

混凝土中添加玻璃纤维的试验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具有高强度、耐久性等优点。
然而,由于混凝土本身的脆性和易开裂性,使得其在某些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在混凝土中添加了一些增强材料,如钢筋、纤维等。
其中,玻璃纤维是一种常用的增强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抗冲击性能等。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添加玻璃纤维的试验方法。
1. 实验材料(1)水泥:按照国家标准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2)砂:按照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砂》选用;(3)玻璃纤维:按照国家标准GB/T14470-199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配料》选用;(4)水: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选用。
2. 实验设备(1)混凝土搅拌机:用于混合水泥、砂、水等材料;(2)模具:用于制备混凝土试件;(3)振动器:用于振动混凝土,使其密实;(4)压力试验机:用于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 实验步骤(1)制备混凝土试件将水泥、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玻璃纤维。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比例的玻璃纤维。
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用振动器振动使其密实。
待混凝土凝固后,将模具取出,将混凝土试件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等待养护。
(2)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混凝土试件养护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将混凝土试件放入压力试验机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测量其承载能力。
可以根据需要,测试不同比例的玻璃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方法,可以得到不同比例的玻璃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分析玻璃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增强效果。
一般来说,添加适量的玻璃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从而提高其整体性能。
但是,如果添加过多的玻璃纤维,反而会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 实验注意事项(1)在制备混凝土试件时,需要确保各种材料充分混合,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2)在混凝土试件养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3)在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时,需要根据标准方法进行操作,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4)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混凝土用玻璃纤维型检报告

混凝土用玻璃纤维型检报告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人们研究出了添加玻璃纤维的混凝土材料。
本文就针对混凝土用玻璃纤维型进行了检测和分析,以期为混凝土建筑的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二、样品来源与检测方法本次检测的样品来源于一座在建的高层建筑项目。
样品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配方,其中玻璃纤维的掺量为5%。
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检测方法:1. 细观结构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对玻璃纤维与混凝土的结合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2. 力学性能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对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3. 耐久性能测试:通过浸泡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评估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三、细观结构分析结果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玻璃纤维与混凝土基体之间存在良好的结合。
玻璃纤维与混凝土基体之间形成了一种机械锚固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此外,玻璃纤维的添加还能够填补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四、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在力学性能测试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了10%;2. 抗拉强度:玻璃纤维的添加使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了15%;3. 抗弯强度:玻璃纤维的掺量为5%时,混凝土的抗弯强度提高了20%。
五、耐久性能测试结果通过浸泡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我们对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玻璃纤维的添加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和抗冻融性。
六、结论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玻璃纤维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2. 玻璃纤维能够填补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3. 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能够抵抗渗透和冻融引起的损坏。
玻璃纤维混凝土抗折性能及弯曲韧性试验研究

胰岛细胞瘤治疗体会(附8例报告)
罗苏明;韩振魁;刘妍芳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08(038)008
【摘要】胰岛细胞瘤按有无内分泌功能紊乱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两种。
肿瘤由胰岛内B细胞组成,分泌过多的胰岛素,称功能性胰岛细胞瘤(FIT);另一种不产生胰岛素,称无功能胰岛细胞瘤(NIT)。
前者主要因胰岛素分泌过多而表现为低血糖反应及长期低血.糖所产生的神经精神症状和其他伴随症状;后者由于肿瘤本身的生长和浸润而表现为上腹部渐进性增大的肿物。
该病发病率较低,既往诊断较为困难。
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及术中超声的应用,对该病的检出率已有较大的提高。
我院自1992年至今共收治该病种8例,并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岛细胞瘤,治疗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罗苏明;韩振魁;刘妍芳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8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7例报告 [J], 杨毅;肖劲松;汤恢焕
2.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17例报告) [J], 张尚武;张海涛;孙君君;韩拓;陈维中
3.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分析(附16例报告) [J], 李文波;陈炯;杜敏;雷春;汤厚阔
4.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 [J], 张国伟;周杰
5.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附32例报告) [J], 王欣;刘吉华;纪清连;蒋刚;曹文;牛军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研究进展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期关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一些研究成果。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拉、抗弯、抗冲击性能。
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耐久性;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一些实验研究成果;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施工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应用等。
并对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未来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耐久性;最佳配合比0.前言GRC是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英文名称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的缩写,在GB/T16309—1996《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名词述语》中的定义为:用玻璃纤维作增强材料,水泥净浆或砂浆作基体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1-12]。
它不但具有优良的抗拉、抗弯、抗冲击性能,还具有抗裂性好、重量轻、易模性好、加工方便、不怕潮、不燃烧等优点。
上世纪40年代,欧洲就开始研究玻璃纤维混凝土(以下简称GRC)。
60年代初,德国专家进行了早期的试验研究工作。
随后英国、奥地利、瑞典等国也相继从事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研究,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GRC产品。
目前国内外关于GR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其性能和适用范围这两大板块。
本文对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耐久性和相关实验成果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作了概述。
1.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耐久性国内外学者曾对GRC长期性能下降的机理提出了许多学说。
归纳起来,GRC 长期性能下降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1)水泥水化后孔溶液中的OH-离子对玻璃纤维硅氧骨架(-Si-O-Si-)的侵蚀,即典型的化学侵蚀机理;(2)由于界面区Ca(OH)2晶体生长所产生的压力造成的破坏;(3)玻璃单丝与水泥水化产物胶结处形成的应力集中原因;(4)水泥水化物填充了玻璃纤维间的空隙,使玻璃纤维的变形自由度下降,导致GRC的破坏。
曹巨辉,汪宏涛两人[2]通过多个实验得出耐久性的改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玻璃纤维化学成分;(2)基体的改性;(3)玻璃纤维表面涂覆处理;(4)界面改善。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GRC)及工艺摘要:以水泥为基体的建筑材料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抗压强度高而抗弯(折)强度。
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低。
采用纤维材料对水泥基材料进行性能改善,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些纤维只能提高水泥基的抗弯(折)强度和抗拉强度,但不能改善其抗冲击性能;有些纤维只能提高水泥基体的抗冲击性能,但无法改善其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而玻璃纤维不仅可以提高水泥基的抗弯。
抗拉强度,还可以提高其抗冲击强度。
关键词:玻璃纤维水泥复合材料无机胶凝材料前言: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缩写为GRC)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水泥净浆或水泥砂浆为基体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问世以来,经历多次大的发展,以扩大用途与提高力学性能为主线:波特兰水泥→砂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门(1850)→石棉水泥门(1900)→预应力混凝土(1929)→外加剂混凝土(1935)→聚合物水泥混凝土(20世纪50年代)→高强混凝土(20世纪70年代)→高性能混凝土(20世纪90年代)。
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自石棉水泥到20世纪50年代的GRC(玻璃纤维水泥)、60年代的钢纤维水泥(SFRC)、80年代的碳纤维水泥(CFRC), 以至后来的纤维增强聚合物水泥,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用途随之扩大。
1.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的发展以水泥为基体的建筑材料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抗压强度高而抗弯(折)强度。
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低。
采用纤维材料对水泥基材料进行性能改善,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些纤维只能提高水泥基的抗弯(折)强度和抗拉强度,但不能改善其抗冲击性能;有些纤维只能提高水泥基体的抗冲击性能,但无法改善其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而玻璃纤维不仅可以提高水泥基的抗弯。
抗拉强度,还可以提高其抗冲击强度。
玻璃纤维较高的抗拉强度(单丝抗拉强度可达1770-2550MPa)和较高的弹性模量(约为70GPa,为水泥基体的2.5倍)为其能够大幅度提高水泥基体的强度和韧性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加固砼梁的抗弯试验

1 试 验 设 计
1 1 试 件设 计 与 制 作 、 试 件 混 凝 土 的 立 方 体 强 度 : 2 、 a 轴 心抗 压 强 度 ^ 一 9 5MP , 拉 强 度 ^ 一 0 7MP , 、 a抗 为 屈
t 0 P , 性 模 量 一 2 a 、 8M a 弹 4GP .钢 筋 和 GF RP 片 材 的力 学 性 能 , 如表 1所 示 . 中 表
1 2 试 验 参 数 设 计 . 本 试 验 的 试 验 参 数 为 GF RP 片材 加 固 层 厚 度 h 长 度 z 加 固方 式 和 粘 胶 层 厚 度 n 各 参 数 、 、 .
及试 验 结 果 , 表 2 示. 中 , 极 限荷 载 , 破 坏 时 梁 跨 中位 移 , 1 试 件 模 型 图 , 如 所 表 尸为 d为 图 为
表 1 材 料 的 力 学 性 能
服强 度 , 为 极 限强 度 , E为 弹 性 模 量 , G为 剪 切 模 量 、 验 之 前 , 试 件 的 混 凝 土 表 面 进 行 打 试 将
收 稿 日期
2 0 — 20 011—7
作者 简 介
黄 奕 辉 (92)男 , 教 授 1 6一 ・ 副
Tu 7 1 . 379 02 文献标 识码 A 中 围分 类 号
纤 维 增 强 塑 料 ( RP 加 固 修 复 混 凝 土 结 构 技 术 , 近 年 来 在 发 达 国家 兴 起 的 一 项 新 型 加 F ) 是 固技 术 . 项 技 术 利 用 树 脂 类 材 料 把 碳 纤 维 粘 贴 于结 构 或 构 件 表 面 , 成 复 合 材 料 体 F . 该 形 RP 通 过 其 与结 构 或 构 件 的协 同 工 作 , 到 对 结 构 构 件 补 强 加 固 , 及 改 善 受 力 性 能 的 目 的 。 、本 达 以 。 文 将 对 5根 采 用 GF RP 片材 抗 弯 加 固 的 混 凝 土 粱 和 t根 基 准 梁 , 行 加 固 梁 抗 弯 性 能 试 验 研 进 究 . 用 玻 璃 纤 维 增 强 塑 料 ( RP) 固 钢 筋 混 凝 土 梁 后 的 受 弯 破 坏 特 征 , 对 GF 加 以及 对 梁 的极 限 承 载力 、 度等 的影 响 , 刚 进行 系统 的 研 究 分析 、
2024-《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建筑应用》技术标准

2024-《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建筑应用》技术标准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和指导GRC在建筑应用中的使用,制定了以下技术标准。
1.标准名称:《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2.范围:适用于GRC在建筑领域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及质量评定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3.规范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相关技术文献和专利-GRC行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要求4.术语和定义:-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由水泥基体和玻璃纤维等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GRC构件: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作的建筑构件。
-设计寿命:指GRC构件在正常使用和养护条件下的设计使用年限。
-GRC板材:指通过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成的平板形式的构件。
5.材料要求:-水泥: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或其他指定的水泥品种。
-玻璃纤维:符合国家标准的玻璃纤维或其他指定的增强材料。
-减水剂:符合国家标准的减水剂或其他指定的添加剂。
-其他辅助材料:符合国家标准的辅助材料或其他指定的材料。
6.设计要求:-结构设计:GRC构件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要求。
-尺寸和几何形状:GRC构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保温隔热:GRC构件在需保温隔热时,应符合热工性能要求和相关标准。
7.生产要求:-原材料控制: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采购和质量控制应符合标准要求。
-成型工艺:包括模具制作、浇筑工艺、振捣、固化等工艺要求。
-凹凸面控制:GRC构件表面应平整光滑,凹凸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养护:对GRC构件的养护时间、养护条件等进行规定。
8.施工要求:-安装:包括GRC构件的搬运、吊装、安装连接等工艺要求。
-防震设计:GRC构件在地震区域的安装应符合防震要求和相关标准。
-防水处理:GRC构件与其他建筑构件的接缝及连接处应进行防水处理。
-防火要求:GRC构件在防火要求严格的场所应符合相关建筑防火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抗弯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抗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净浆或砂浆(GRC)的抗弯性能,包括抗弯比例极限强度(LOP)及抗弯强度(MOR),本试验实施细则是遵照国标GB/T 15231.3-94规范要求撰写。
2.仪器
2.1 电子万能试验机:量程10kN,精度1%。
2.2 游标卡尺:精度为0.1mm。
3.试验条件
试验在20±5℃室内进行。
4.制作试件
4.1 试件尺寸
试件长250 mm,宽50 mm,厚10 mm。
若试件厚度大于10 mm,则长
度为厚度的20倍再加50 mm。
若制品不能按规定尺寸切割出试件时,可
以把上述的20倍改为16—20倍。
4.2试件数量
从600mm×600mm×10mm的试验板中部切取试件,每组6块。
试件表面平
整且上下两面平行。
4.3养护条件
试件在温度20±3℃,相对湿度80%以上,充分湿润养护26天,再在通
风良好的常温室内气干48小时后进行试验。
5.试验步骤
5.1 对于厚度为10 mm的试件,跨度为210mm,若试件的厚度大于10 mm时,
跨度为厚度的20倍。
当试件不能按规定尺寸截取时,试件的跨度可以是
厚度的16—20倍。
5.2 试件的支撑及加荷方式如图1所示。
5.3 每组6块试件中,3块加荷于试件正面,另三块加荷于反面,以2—5mm/min
的速度加荷,直至破坏,并由函数记录出荷载一挠度曲线。
5.4 测量每一件已破坏试件的宽度和厚度如下:测量破坏区的宽度(避开破坏
截面),精确到0.25 mm。
沿宽度两端分别测其厚度,精确度到0.1mm,并取其平均值。
若破坏区发生在中间小跨之外,则舍弃该试件。
6. 结果计算与评定
6.1 由荷载一挠度曲线求出下列值:
·抗弯比例极限荷载(即在曲线上刚开始离开直线时之点的荷载)
W
1;·抗弯最大荷载W
2·三分之二抗弯比例极限荷载
W 3
·W 3时加荷点的挠度δ。
6.2 按式(1)计算抗弯比例极限强度:
LOP =bd w L 21
χ10 3 (1)
式中:LOP —抗弯比例极限强度MPa ;
W
1—抗弯比例极限荷载,kN ;L —跨度,mm ;
b —试件宽度,mm ;
d —试件厚度,mm 。
6.3 按式(2)计算抗弯强度:
MOR =bd w
L
22χ10 3 (2)
式中:MOR —抗弯强度, MPa ;
W
2—抗弯最大荷载,kN ;L —跨度,mm ;
b —试件宽度,mm 。
d —试件厚度,mm 。
6.4 按式(3)计算抗弯弹性模量:
Eb =
bd w L 27533
3χ10 3 (3)
式中:Eb —抗弯弹性模量,MPa ;
W
3—三分之二抗弯比例极限荷载,kN ;L —跨度,mm ;
δ—W
3时加荷点的挠度,mm ;b —试件宽度,mm 。
d —试件厚度,mm 。
若挠度是在试件跨度中央测定时,则试算公式为:
Eb =bd L
w 1082333
3χ10 3 (4)
6.5 结果以6块试件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MPa 。
7. 试验报告
试验结束后,记录原始数据于记录表WKT 。
试验结果须以试验报告表TP 印制,包括下列内容:a. 试件的种类,尺寸,龄期和养护条件;
b. 抗弯比例极限强度平均值(LOP );
c. 抗弯强度平均值(MOR );
d. 抗弯弹性模量平均值(Eb );
e. 试验日期,单位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