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2检测题及答案

x y O x y O x y O xyO高一数学必修2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若直线的倾斜角为120,则直线的斜率为( ) AB. C.3 D.-32.已知点(1,2)A 、(3,1)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A .524=+y xB .524=-y xC .52=+y xD .52=-y x3.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y x a =+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4. 两圆相交于点A (1,3)、B (m ,-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 -y+c=0上,则m+c 的值 为( ) A .-1B .2C .3D .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6.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B. 4π+C.23π+D.43π+7.已知直线01:1=++ay x l 与直线221:2+=x y l 垂直,则a 的值是( )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A 2B -2C .21 D .21- 8.若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a ,则c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A . 相交B . 异面C . 平行D .异面或相交9.已知点(,2)(0)a a >到直线:30l x y -+=的距离为1,则a 等于( )B.21D.1 10.如果ac <0,bc <0,那么直线ax+by+c=0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1.若()21P -,为圆()22125x y -+=的弦AB 的中点,则直线AB 的方程是( ) A .30x y --= B .30x y -+= C .30x y ++= D .30x y +-= 12.半径为R 的球内接一个正方体,则该正方体的体积是( )A . 3B .343R π C 3 D . 3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3.求过点(2,3)且在x 轴和y 轴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 . 14.已知圆2x -4x -4+2y =0上的点P (x,y ),求22y x +的最大值 .15.已知圆 422=+y x 和圆外一点 )3,2(--p ,求过点 p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16.若l 为一条直线,α,β,γ为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面四个命题:①α⊥γ,β⊥γ,则α⊥β;②α⊥γ,β∥γ,则α⊥β;③l ∥α,l ⊥β,则α⊥β.④若l∥α,则l 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A.3B.4C.5D.63.已知平面α和直线l,则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l() A.平行B.相交C.垂直D.异面4.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a⊂α,b⊂α B.a⊂α,b∥αC.a⊥α,b⊥α D.a⊂α,b⊥α6.下面四个命题:①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②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③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④若a⊥b,b⊥c,则a∥c.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4B.3C.2D.1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上的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如果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①EF⊥AA1;②EF∥AC;③EF与AC异面;④EF∥平面ABCD.其中一定正确的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B.8.设a,b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b B.若a∥α,b∥β,α∥β,则a∥bC.若a⊂α,b⊂β,a∥b,则α∥βD.若a⊥α,b⊥β,α⊥β,则a⊥b9.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n∥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B∥m B.AC⊥m C.AB∥βD.AC⊥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下列图形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1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C1-AB-C的平面角等于________.15.设平面α∥平面β,A,C∈α,B,D∈β,直线AB与CD交于点S,且点S位于平面α,β之间,AS=8,BS=6,CS=12,则SD=________. 16.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C⊥BD;②△ACD是等边三角形;③AB与平面BCD成60°的角;④AB与CD所成的角是6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如下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与△A1B1C1都为正三角形且AA1⊥面ABC,F、F1分别是AC,A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B1F1∥平面C1BF;(2)平面AB1F1⊥平面ACC1A1.18.(12分)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P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BC=22,M为BC的中点.(1)证明:AM⊥PM;(2)求二面角P-AM-D的大小.详解答案1[答案] D2[答案] C[解析]AB与CC1为异面直线,故棱中不存在同时与两者平行的直线,因此只有两类:第一类与AB平行与CC1相交的有:CD、C1D1与CC1平行且与AB相交的有:BB1、AA1,第二类与两者都相交的只有BC,故共有5条.3[答案] C[解析]1°直线l与平面α斜交时,在平面α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A错;2°l⊂α时,在α内不存在直线与l异面,∴D错;3°l∥α时,在α内不存在直线与l相交.无论哪种情形在平面α内都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4[答案] D[解析]由于AD∥A1D1,则∠BAD是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很明显∠BAD=90°.5[答案] B[解析]对于选项A,当a与b是异面直线时,A错误;对于选项B,若a,b不相交,则a与b平行或异面,都存在α,使a⊂α,b ∥α,B正确;对于选项C,a⊥α,b⊥α,一定有a∥b,C错误;对于选项D,a⊂α,b⊥α,一定有a⊥b,D错误.6[答案] D[解析]异面、相交关系在空间中不能传递,故①②错;根据等角定理,可知③正确;对于④,在平面内,a∥c,而在空间中,a与c 可以平行,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故④错误.7[答案] D[解析]如图所示.由于AA1⊥平面A1B1C1D1,EF⊂平面A1B1C1D1,则EF⊥AA1,所以①正确;当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的中点时,EF∥A1C1,又AC∥A1C1,则EF∥AC,所以③不正确;当E,F分别不是线段A1B1,B1C1的中点时,EF与AC异面,所以②不正确;由于平面A1B1C1D1∥平面ABCD,EF⊂平面A1B1C1D1,所以EF∥平面ABCD,所以④正确.8[答案] D[解析]选项A中,a,b还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A是假命题;选项B中,a,b还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B是假命题;选项C中,α,β还可能相交,所以C是假命题;选项D中,由于a⊥α,α⊥β,则a ∥β或a⊂β,则β内存在直线l∥a,又b⊥β,则b⊥l,所以a⊥b.9[答案] C[解析]如图所示:AB∥l∥m;AC⊥l,m∥l⇒AC⊥m;AB∥l⇒AB∥β.13[答案]α∩β=AB14[答案]45°[解析]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由于BC⊥AB,BC1⊥AB,则∠C1BC是二面角C1-AB-C的平面角.又△BCC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1BC=45°.15[答案]9[解析]如下图所示,连接AC,BD,则直线AB,CD确定一个平面ACBD.∵α∥β,∴AC∥BD,则ASSB=CSSD,∴86=12SD,解得SD=9.16[答案]①②④[解析]如图所示,①取BD中点,E连接AE,CE,则BD⊥AE,BD⊥CE,而AE∩CE=E,∴BD⊥平面AEC,AC⊂平面AEC,故AC ⊥BD,故①正确.②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E=CE=2 2a.由①知∠AEC=90°是直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且∠AEC=90°,∴AC=a,∴△ACD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③由题意及①知,AE⊥平面BCD,故∠ABE是AB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而∠ABE=45°,所以③不正确.④分别取BC,AC的中点为M,N,连接ME,NE,MN.则MN∥AB,且MN=12AB=12a,ME∥CD,且ME=12CD=12a,∴∠EMN是异面直线AB,CD所成的角.在Rt△AEC中,AE=CE=22a,AC=a,∴NE=12AC=12a.∴△MEN是正三角形,∴∠EMN=60°,故④正确.17[证明](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F、F1分别是AC、A1C1的中点,∴B1F1∥BF,AF1∥C1F.又∵B1F1∩AF1=F1,C1F∩BF=F,∴平面AB1F1∥平面C1BF.(2)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1B1C1,∴B1F1⊥AA1.又B1F1⊥A1C1,A1C1∩AA1=A1,∴B1F1⊥平面ACC1A1,而B1F1⊂平面AB1F1,∴平面AB1F1⊥平面ACC1A1.18[解析](1)证明:如图所示,取CD的中点E,连接PE,EM,EA,∵△PCD为正三角形,∴PE⊥CD,PE=PD sin∠PDE=2sin60°= 3.∵平面PCD⊥平面ABCD,∴PE⊥平面ABCD,而AM⊂平面ABCD,∴PE⊥AM.∵四边形ABCD是矩形,∴△ADE,△ECM,△ABM均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求得EM=3,AM=6,AE=3,∴EM2+AM2=AE2.∴AM⊥EM.又PE∩EM=E,∴AM⊥平面PEM,∴AM⊥PM.(2)解:由(1)可知EM⊥AM,PM⊥AM,∴∠PME是二面角P-AM-D的平面角.∴tan∠PME=PEEM=33=1,∴∠PME=45°.∴二面角P-AM-D的大小为45°.。
高一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己知正方形O A B C ''''的边长为1,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其原图形的周长为( )A.8B.22C.4D.2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圆心和圆上两个点确定一个平面C.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有一个交点,则必有无数个公共点D.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3.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Q ,R 分别是AB ,AD ,11B C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中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 )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4.某圆柱的高为2,其正视图如图所示,圆柱上下底面圆周及侧面上的点A ,B ,D ,F ,C 在正视图中分别对应点A ,B ,E ,F ,C ,且3AE EF =,2BF BC =,异面直线AB ,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5,则该圆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20πB.16πC.12πD.10π5.在《九章算术·商功》中将正四面形棱台体(棱台的上、下底面均为正方形)称为方亭.在方亭1111ABCD A B C D -中,1124AB A B ==,四个侧面均为全等的等腰梯形且面积之和为122( ) 282B.283142D.1436.异面直线是指( ) 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7.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1A D ,11B C 的中点,则与直线CF 互为异面直线的是( )A.1CCB.11B CC.DED.AE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两个不同平面α和β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公共点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0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综合测试B含解析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综合测试B 新人教B版必修2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直线x+(m+1)y+3=0与直线mx+2y-1=0平行,则m的值为( )A.1 B.-2C.2或-1 D.-2或1[答案] D[解析]由题意,得1×2-m(m+1)=0,即m2+m-2=0,解得m=-2或1.经检验知当m=-2或1,满足题意.2.(2015·辽宁沈阳二中高一期末测试)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以点A(4,1,9)、B(10,-1,6)、C(x,4,3)为顶点的△ABC是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实数x的值为( ) A.-2 B.2C.6 D.2或6[答案] D[解析]由题意得10-42+-1-12+6-92=x-42+4-12+3-92,解得x=2或6.3.(2015·甘肃天水市泰安县二中月考)直线l:x-y+1=0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A.x+y-1=0 B.x-y+1=0C.x+y+1=0 D.x-y-1=0[答案] A[解析]用-x替换方程x-y+1=0的x,得-x-y+1=0,即x+y-1=0,故选A.4.如果方程Ax+By+C=0表示的直线是y轴,则A、B、C满足( )A.B·C=0 B.A≠0C.B·C=0且A≠0 D.A≠0且B=C=0[答案] D[解析]直线是y轴,则斜率不存在且过点(0,0).斜率不存在,得B=0.A、B不同时为0,得A≠0,又过点(0,0),得C=0.5.直线(m+2)x+my+1=0与直线(m-1)x+(m-4)y+2=0互相垂直,则m的值为( )A .12B .-2C .-12或2D .-2或12[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得(m +2)(m -1)+m (m -4)=0, 解得m =-12或2.6.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y =kx +1与圆x 2+y 2=2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A .相离 B .相切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圆心C (0,0)到直线kx -y +1=0的距离d =11+k2≤1< 2.所以直线与圆相交,故选C .7.(2015·云南曲靖市陆良县二中高一期末测试)若圆的一条直径的两端点分别是(-1,3)和(5,-5),则此圆的方程是( )A .x 2+y 2+4x +2y -20=0 B .x 2+y 2-4x -2y -20=0 C .x 2+y 2-4x +2y +20=0 D .x 2+y 2-4x +2y -20=0 [答案] D[解析] 圆心坐标为(2,-1),半径为2+12+-1-32=5,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2+(y +1)2=25,即x 2+y 2-4x +2y -20=0.8.方程x 2+y 2+2kx +4y +3k +8=0表示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4或k =-1 B .k >4或k <-1 C .-1<k <4 D .以上都不对[答案] B[解析] 方程x 2+y 2+2kx +4y +3k +8=0,可化为(x +k )2+(y +2)2=k 2-3k -4,由题意,得k 2-3k -4>0,∴k >4或k <-1.9.(2015·广州二中高一期末测试)直线y =kx +1与圆x 2+y 2-2y =0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取决于k 的值[答案] A[解析] 解法一:∵直线y =kx +1过定点(0,1),又点(0,1)在圆x 2+y 2-2y =0的内部, ∴直线与圆相交.解法二:由⎩⎪⎨⎪⎧y =kx +1x 2+y 2-2y =0,得(1+k 2)x 2-1=0,Δ=4(1+k 2)>0,故直线与圆相交.10.已知直线x +3y -7=0,kx -y -2=0与x 轴,y 轴围成的四边形有外接圆,则实数k 的值是( )A .-3B .3C .-6D .6[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两直线垂直, ∴1·k +3·(-1)=0,∴k =3.11.若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 -3y =0和x 轴都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A .(x -3)2+⎝ ⎛⎭⎪⎫y -732=1B .(x -2)2+(y -1)2=1 C .(x -1)2+(y -3)2=1D.⎝ ⎛⎭⎪⎫x -322+(y -1)2=1 [答案] B[解析] 设圆心坐标为(x ,y ),由题意知x >0,y =1.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4x -3|42+32=1, ∴4x -3=±5,∵x >0,∴x =2.故所求圆的标准方程是(x -2)2+(y -1)2=1.12.将直线2x -y +λ=0沿x 轴向左平移一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x 2+y 2+2x -4y =0相切,则实数λ的值为( )A .-3或7B .-2或8C .0或10D .1或11[答案] A[解析] 直线2x -y +λ=0沿x 轴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后为2(x +1)-y +λ=0,即2x -y +2+λ=0,又直线2x -y +2+λ=0与圆x 2+y 2+2x -4y =0相切,则|-2-2+2+λ|5=5,解得λ=-3或7.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2015·广州二中高一期末测试)已知a <0,直线l 1:2x +ay =2,l 2:a 2x +2y =1,若l 1⊥l 2,则a =________.[答案] -1[解析] ∵l 1⊥l 2,∴2a 2+2a =0, ∴a =-1或a =0.∵a <0,∴a =-1.14.经过圆x 2+2x +y 2=0的圆心C ,且与直线x +y =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 [答案] x -y +1=0[解析] 由x 2+2x +y 2=0得圆心C (-1,0), 所求直线与x +y =0垂直,∴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 +1=0.15.已知圆O :x 2+y 2=5和点A (1,2),则过A 且与圆O 相切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答案]254[解析] ∵点A (1,2)在圆x 2+y 2=5上,故过点A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2y -5=0,令x =0,得y =52,令y =0,得x =5, ∴S △=12×52×5=254.16.一束光线从点A (-2,2)出发,经x 轴反射到圆C :(x -4)2+(y -6)2=1上的最短路程是______.[答案] 9[解析] A 关于x 轴对称点A 1(-2,-2),⊙C 的圆心C (4,6),|A 1C |=10, ∴最短路程为|A 1C |-1=9.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2分)(2015·湖南益阳市高一期末测试)已知两直线l 1:(3+m )x +9y =m -1,l 2:2x +(1+2m )y =6.(1)m 为何值时,l 1与l 2垂直; (2)m 为何值时,l 1与l 2平行.[解析] (1)由题意得2(3+m )+9(1+2m )=0, 解得m =1516.(2)由题意得(3+m )(1+2m )-18=0, 解得m =-5或32.当m =-5时,l 1与l 2重合;当m =32时,l 1与l 2平行.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l 1:x +2y -3=0与l 2:2x -y -1=0的交点是P ,直线l 过点P 及点A (4,3).(1)求l 的方程;(2)求过点P 且与l 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解析] (1)由⎩⎪⎨⎪⎧x +2y -3=02x -y -1=0,得⎩⎪⎨⎪⎧x =1y =1.∴P (1,1),∴l 的方程为:y -13-1=x -14-1,即l :2x -3y +1=0.(2)∵所求直线l ′与l 垂直, ∴斜率为-32.又∵l ′过点(1,1),∴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y -1=-32(x -1),即3x +2y -5=0.19.(本题满分12分)(2015·云南曲靖市陆良县二中高一期末测试)△ABC 中,点A (1,1)、B (4,2)、C (-4,6).(1)求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BC 边上的高及△ABC 的面积.[解析] (1)BC 边的中点D 的坐标为(0,4),∴中线AD 的斜率k =4-10-1=-3,故中线AD 的方程为y -4=-3(x -0), 即3x +y -4=0.(2)BC 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 BC =6-2-4-4=-12,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2=-12(x -4),即x +2y -8=0.点A 到BC 边的距离d =|1+2-8|12+22=5, ∴BC 边上的高为5, |BC |=-4-42+6-22=4 5.∴S △ABC =12×45×5=10.20.(本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已知A (-2,0),直角顶点B (0,-22),点C 在x 轴上.(1)求Rt △ABC 外接圆的方程;(2)求过点(-4,0)且与Rt △ABC 外接圆相切的直线的方程.[解析] (1)由题意可知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可设其坐标为(a,0),又AB ⊥BC ,则k AB ·k BC =-1,即-222·22a=-1,解得a =4. 则所求圆的圆心为(1,0),半径为3,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1)2+y 2=9.(2)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故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kx +4,即 kx -y +4k =0. 当圆与直线相切时,有d =|5k |k 2+1=3,解得k =±34,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34(x -4)或y =-34(x -4),即3x -4y -12=0或3x +4y -12=0.21.(本题满分12分)一圆与两平行直线x +3y -5=0和x +3y -3=0都相切,圆心在直线2x +y +1=0上,求圆的方程.[解析]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为|-5+3|1+9=210,∴圆的半径为110,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b )2=110,则⎩⎪⎨⎪⎧2a +b +1=0|a +3b -5|10=110|a +3b -3|10=110,解得⎩⎪⎨⎪⎧a =-75b =95.故所求圆的方程为⎝ ⎛⎭⎪⎫x +752+⎝ ⎛⎭⎪⎫y -952=110.22.(本题满分14分)已知P 是直线3x +4y +8=0上的动点,PA 、PB 是圆x 2+y 2-2x -2y +1=0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C 是圆心,那么四边形PACB 面积的最小值是多少?[解析] 解法一: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x -1)2+(y -1)2=1,圆心C (1,1),r =1,如图所示,当动点P 沿直线3x +4y +8=0向左上方或向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时,Rt△PAC 的面积S Rt △PAC =12|PA |·|AC |,|PA |越来越大,从而S 四边形PACB =|PA |·|AC |也越来越大.当点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 四边形PACB 变小,显然,当点P 到达一个特殊的位置,即CP 垂直于直线3x +4y +8=0时,S 四边形PACB 取得最小值.此时|PC |=|3×1+4×1+8|32+42=3,∴|PA |=|PC |2-|AC |2=32-12=22,故(S 四边形PACB )最小值=2·12·|PA |·|AC |=2 2.解法二:设点P 的坐标为(x ,y ), 则|PC |=x -12+y -12,由勾股定理及|AC |=1, 得|PA |=|PC |2-|AC |2=x -12+y -12-1,故S 四边形PACB =2S △PAC =2·12·|PA |·|AC |=|PA |=x -12+y -12-1.欲求S 四边形PACB的最小值,只需求|PA |的最小值,即定点C (1,1)与直线上动点P (x ,y )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小值,也就是点C (1,1),到直线3x +4y +8=0距离的平方,这个最小值d 2=⎝ ⎛⎭⎪⎫|3×1+4×1+8|32+422=9. 故(S 四边形PACB )最小值=9-1=2 2.。
宁远二中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二章测试题

宁远二中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二章测试题(立体几何部分)时间2012-12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廖才春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 .圆锥B .正四棱锥C .正三棱锥D .正三棱台2.在一个侧置的正三棱锥容器内放入一个钢球,钢球恰与棱锥的四个面都接触,过棱锥的 一条侧棱和高作截面,正确的截面图形是 ( )A B C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 、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 、11AC AD ⊥B 、11DC AB ⊥ C 、1AC 与DC 成45 角D 、11A C 与1B C 成60角5、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 、1B 、2C 、3D 、46、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相交于点P ,那么 A 、点必P 在直线AC 上 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 7.空间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AC CB CD BD =====,则AC 与BD 所成角为A 、030B 、045C 、060D 、0908、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A.α内有无穷多条直线与β平行;B.直线a//α,a//βC.直线a α⊂,直线b β⊂,且a//β,b//αD.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9、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A 、23 B 、76 C 、45 D 、5610、正六棱台的两底边长分别为1cm,2cm,高是1cm,它的侧面积为 ( )A .279cm 2B .79cm 2C .323cm 2 D .32cm 211.将一圆形纸片沿半径剪开为两个扇形,其圆心角之比为3∶4. 再将它们卷成两个圆锥侧 面,则两圆锥体积之比为 ( )A .3∶4B .9∶16C .27∶64D .都不对12、将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BD =a ,则三棱锥D —ABC 的体积为A .63aB .123aC .3123a D .3122a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等体积的球和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的大小关系是S 球_____S 正方体(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平面11AB D 和平面1BC D 的位置关系为15已知直线a//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a 与β的位置关系为 .16棱台上下底面面积分别为16和81,有一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面积为36,则截面戴的两棱台高 的比为班次 学号 姓名 得分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 14、 15、16、三、解答题(共74分,要求写出主要的证明、解答过程) 17、(12)画出下列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18. (12分)如图13-4,四棱锥P ABCD -是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B 垂直于底面ABCD . ⑴证明:侧面PAB ⊥侧面PBC ; ⑵求侧棱PC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C=2,∠ACB=90°,AP=BP=AB,PC⊥AC.⑴求证:PC⊥AB;⑶求点C到平面APB的距离.参考答案一、CB CDB, DDDDD, DD.13、小于14、平行15. .平行或在平面内 16 2:3 17.解:(1)的三视图如下: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2)的三视图如下: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含答案解析(56)

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复习测试题卷(共22题)一、选择题(共10题)1. 向量 a ⃗=(1,2),b ⃗⃗=(2,λ),且 a ⃗⊥b ⃗⃗,则实数 λ= ( ) A . 3 B . −3 C . 7 D . −12. 袋中共有完全相同的 4 只小球,编号为 1,2,3,4,现从中任取 2 只小球,则取出的 2 只球编号之和是偶数的概率为 ( ) A . 25B . 35C . 13D . 233.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C .圆心和圆上两点可确定一个平面D .梯形可确定一个平面4. 复数 1+i 2= ( ) A . 0B . 2C . 2iD . 1−i5. 已知 ∣a ⃗∣=1,∣b ⃗⃗∣=2,a ⃗ 与 b ⃗⃗ 的夹角为 π3,则 a ⃗⋅b ⃗⃗ 等于 ( ) A . 1B . 2C . 3D . 46. 已知平面向量 a ⃗=(1,x ),b ⃗⃗=(y,1),若 a ⃗∥b ⃗⃗,则实数 x ,y 一定满足 ( ) A .xy −1=0B .xy +1=0C .x −y =0D .x +y =07.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 (1,2),B (3,5),AD ⃗⃗⃗⃗⃗⃗=(−1,2),则 AC ⃗⃗⃗⃗⃗⃗+BD ⃗⃗⃗⃗⃗⃗⃗= ( ) A . (−2,4)B . (4,6)C . (−6,−2)D . (−1,9)8. 若 AB ⃗⃗⃗⃗⃗⃗=(1,1),AD ⃗⃗⃗⃗⃗⃗=(0,1),BC ⃗⃗⃗⃗⃗⃗+CD ⃗⃗⃗⃗⃗⃗=(a,b ),则 a +b = ( ) A . −1B . 0C . 1D . 29. 已知直线 a 在平面 γ 外,则 ( ) A . a ∥γ B . a 与 γ 至少有一个公共点 C . a ∩γ=AD . a 与 γ 至多有一个公共点10. 下列四个长方体中,由图中的纸板折成的是 ( )A.B.C.D.二、填空题(共6题)11.思考辨析判断正误当向量的始点在坐标原点时,向量的坐标就是向量终点的坐标.( )12.复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设z1=a+bi,z2=c+di(a,b,c,d∈R)是任意两个复数,则(1)z1+z2=;(2)z1−z2=.13.利用“斜二测”法作多面体直观图时,需考虑个方向上的尺度.14.若向量a⃗与b⃗⃗的夹角为120∘,且∣a⃗∣=1,∣∣b⃗⃗∣∣=1,则∣∣a⃗−b⃗⃗∣∣=.15.当时,λa⃗=0⃗⃗.16.“直线a经过平面α外一点P”用集合符号表示为.三、解答题(共6题)=bsinA.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sin A+C2(1) 求B;(2) 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2,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18.画出如图水平放置的直角梯形的直观图.19.按图示的建系方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ABCDE的直观图.20. 根据图形用符号表示下列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点 P 与直线 AB ; (2) 点 C 与直线 AB ; (3) 点 M 与平面 AC ; (4) 点 A 1 与平面 AC ; (5) 直线 AB 与直线 BC ; (6) 直线 AB 与平面 AC ; (7) 平面 A 1B 与平面 AC .21. 有 4 条长为 2 的线段和 2 条长为 a 的线段,用这 6 条线段作为棱,构成一个三棱锥.问 a为何值时,可构成一个最大体积的三棱锥,最大值为多少?22. 类似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定义平面斜坐标系:设数轴 x ,y 的交点为 O ,与 x ,y 轴正方向同向的单位向量分别是 i ⃗,j ⃗,且 i ⃗ 与 j ⃗ 的夹角为 θ,其中 θ∈(0,π2)∪(π2,π).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对于平面内的向量 OP ⃗⃗⃗⃗⃗⃗,存在唯一有序实数对 (x,y ),使得 OP ⃗⃗⃗⃗⃗⃗=xi ⃗+yj ⃗,把 (x,y ) 叫做点 P 在斜坐标系 xOy 中的坐标,也叫做向量 OP⃗⃗⃗⃗⃗⃗ 在斜坐标系 xOy 中的坐标.在平面斜坐标系内,直线的方向向量、法向量、点方向式方程、一般式方程等概念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相应概念以相同方式定义,如 θ=45∘ 时,方程x−24=y−1−5表示斜坐标系内一条过点 (2,1),且方向向量为(4,−5)的直线.),a⃗=(2,1),b⃗⃗=(m,6),且a⃗与b⃗⃗的夹角为锐角,求实数m的取值(1) 若θ=arccos(−13范围;(2) 若θ=60∘,已知点A(2,1)和直线l:3x−y+2=0.①求l一个法向量;②求点A到直线l的距离.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1. 【答案】D【解析】由a⃗⊥b⃗⃗,所以有a⃗⋅b⃗⃗=1×2+2×λ=0⇒λ=−1.【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2. 【答案】C【解析】在编号为1,2,3,4的小球中任取2只小球,则有{1,2},{1,3},{1,4},{2,3},{2,4},{3,4},共6种取法,则取出的2只球编号之和是偶数的有{1,3},{2,4},共2种取法,即取出的2只球编号之和是偶数的概率为26=13,故选:C.【知识点】古典概型3. 【答案】D【解析】由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A错误;由一条直线和该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故B错误;当圆心和圆上两点在圆的直径上,不能说明该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C错误;由于梯形是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可得梯形确定一个平面,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表示4. 【答案】A【解析】因为i2=−1,所以1+i2=0.故选:A.【知识点】复数的乘除运算5. 【答案】A【解析】a⃗⋅b⃗⃗=∣a⃗∣∣b⃗⃗∣cosπ3=1×2×cosπ3=1.【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垂直6. 【答案】A【解析】因为a⃗∥b⃗⃗,所以1×1−xy=0,即xy−1=0.【知识点】平面向量数乘的坐标运算7. 【答案】A【解析】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因为 A (1,2),B (3,5),所以 AB⃗⃗⃗⃗⃗⃗=(2,3), 又 AD ⃗⃗⃗⃗⃗⃗=(−1,2), 所以 AC ⃗⃗⃗⃗⃗⃗=AB ⃗⃗⃗⃗⃗⃗+AD ⃗⃗⃗⃗⃗⃗=(1,5),BD ⃗⃗⃗⃗⃗⃗⃗=AD ⃗⃗⃗⃗⃗⃗−AB ⃗⃗⃗⃗⃗⃗=(−3,−1), 所以 AC ⃗⃗⃗⃗⃗⃗+BD ⃗⃗⃗⃗⃗⃗⃗=(−2,4), 故选A .【知识点】平面向量和与差的坐标运算8. 【答案】A【解析】 BC ⃗⃗⃗⃗⃗⃗+CD ⃗⃗⃗⃗⃗⃗=BD ⃗⃗⃗⃗⃗⃗⃗=AD ⃗⃗⃗⃗⃗⃗−AB⃗⃗⃗⃗⃗⃗=(0,1)−(1,1)=(−1,0), 故 a =−1,b =0, 所以 a +b =−1.【知识点】平面向量和与差的坐标运算9. 【答案】D【解析】直线在平面外,故直线与平面相交或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 a 与平面 γ 平行时没有公共点,直线 a 与平面 γ 相交时有一个公共点,故选D . 【知识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0. 【答案】A【解析】根据题图中纸板的形状及特殊面的阴影部分可以判断B ,C ,D 不正确,故选A . 【知识点】棱柱的结构特征二、填空题(共6题) 11. 【答案】 √【知识点】平面向量和与差的坐标运算12. 【答案】 (a +c)+(b +d)i ; (a −c)+(b −d)i【知识点】复数的加减运算13. 【答案】三【知识点】直观图14. 【答案】 √3【解析】因为向量 a ⃗ 与 b ⃗⃗ 的夹角为 120∘,∣a ⃗∣=1,∣∣b ⃗⃗∣∣=1,所以 a ⃗⋅b ⃗⃗=∣a ⃗∣∣∣b ⃗⃗∣∣cos120∘=−12,因此 ∣∣a ⃗−b ⃗⃗∣∣=√(a ⃗−b ⃗⃗)2=√∣a ⃗∣2+∣∣b ⃗⃗∣∣2−2a⃗⋅b ⃗⃗=√1+1+1=√3. 【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垂直15. 【答案】 λ=0 或 a ⃗=0⃗⃗【解析】若 λa ⃗=0⃗⃗,则 λ=0 或 a ⃗=0⃗⃗.【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乘及其几何意义16. 【答案】 P ∈a ,P ∉α【知识点】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三、解答题(共6题) 17. 【答案】(1) asinA+C 2=bsinA ,由正弦定理 sinAsinA+C 2=sinBsinA .因为 A ,B ,C 是 △ABC 的内角,sinA ≠0, 所以 sin A+C 2=sinB =sin (π−B )=sin (A +C ), 所以 sinA+C 2=2sinA+C 2cosA+C 2,因为 0<A +C <π, 所以 0<A+C 2<π2.所以 sinA+C 2≠0,cosA+C 2=12,A+C 2=π3,所以 A +C =2π3,B =π−(A +C )=π−2π3=π3(2) 由正弦定理得 asinA =bsinB =csinC =2sinA , 所以 c =2sinC sinA,由三角形内角和知 A +C =120∘, 所以 C =120∘−A , 所以 c =2sin (120∘−A )sinA=√3tanA+1,又 △ABC 为锐角三角形, 所以 120∘−A <90∘ 且 A <90∘, 即 30∘<A <90∘, 又 S △ABC =12acsinB =12ac ×√32=√32c =√32×(√3tanA +1),30∘<A <90∘,因为30∘<A<90∘,所以tanA>√33,得√3tanA <3,即1<√3tanA+1<4,所以S△ABC=√32×(√3tanA+1)∈(√32,2√3).【知识点】正弦定理18. 【答案】(1)在已知的直角梯形OBCD中,以OB所在直线为x轴,垂直于OB的腰O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相应的xʹ轴和yʹ轴,使∠xʹOʹyʹ=45∘,如图①②所示.(2)在xʹ轴上截取OʹBʹ=OB,在yʹ轴上截取OʹDʹ=12OD,过点Dʹ作xʹ轴的平行线l,在l上沿xʹ轴正方向取点Cʹ,使得DʹCʹ=DC.连接BʹCʹ,如图②所示.(3)所得四边形OʹBʹCʹDʹ就是直角梯形OBCD的直观图,如图③所示.【知识点】直观图19. 【答案】画法:(1)在图①中作AG⊥x轴于G,作DH⊥x轴于H.(2)在图②中画相应的xʹ轴与yʹ轴,两轴相交于点Oʹ,使∠xʹOʹyʹ=45∘.(3)在图②中的xʹ轴上取OʹBʹ=OB,OʹGʹ=OG,OʹCʹ=OC,OʹHʹ=OH,yʹ轴上取OʹEʹ=1 2OE,分别过Gʹ和Hʹ作yʹ轴的平行线,并在相应的平行线上取GʹAʹ=12GA,HʹDʹ=12HD.(4)连接AʹBʹ,AʹEʹ,EʹDʹ,DʹCʹ,并擦去辅助线GʹAʹ,HʹDʹ,xʹ轴与yʹ轴,便得到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ABCDE的直观图五边形AʹBʹCʹDʹEʹ(如图③).【知识点】直观图20. 【答案】(1) 点P∈直线AB.(2) 点C∉直线AB.(3) 点M∈平面AC.(4) 点A1∉平面AC.(5) 直线AB∩直线BC=点B.(6) 直线AB⊂平面AC.(7) 平面A1B∩平面AC=直线AB.【知识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1. 【答案】构成三棱锥,这6条线段作为棱有两种摆放方式.(1)2条长为a的线段放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如图所示,不妨设底面 BCD 是一个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欲使体积达到最大,必有 BA ⊥底面BCD ,且 BA =2,AC =AD =a =2√2, 此时 V =13×√34×22×2=23√3.(2)2 条长为 a 的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此时长为 a 的两条线段必处在三棱锥的对棱,不妨设 AD =BC =a ,BD =CD =AB =AC =2. 取 BC 中点 E ,连接 AE ,DE (见下图).则 AE ⊥BC,DE ⊥BC ⇒BC ⊥平面AED ,V =13S △AED ⋅BC , 在 △AED 中,AE =DE =√4−a 24,AD =a ,S △AED =12a √4−a 24−a 24=12a √4−a 22,所以 V =16a 2√4−a 22=16√a 2a 2(16−2a 2)⋅14,由均值不等式 a 2a 2(16−2a 2)≤(163)3,等号当且仅当 a 2=163时成立,即 a =43√3, 所以此时 V max =16√(163)3⋅14=1627√3.【知识点】棱锥的表面积与体积22. 【答案】(1) 由已知 a ⃗=2i ⃗+j ⃗,b ⃗⃗=mi ⃗+6j ⃗,且 a ⃗⋅b ⃗⃗=2m +6+(12+m )(i ⃗⋅j ⃗)=53m +2>0,得 m >−65;若 a ⃗ 和 b ⃗⃗ 同向,则存在正数 t ,使得 t (2i ⃗+j ⃗)=mi ⃗+6j ⃗, 由 i ⃗ 和 j ⃗ 不平行得,{2t =m t =6 得 m =12.故所求为 m >−65,m ≠12.(2) ①方程可变形为x−01=y−23,方向向量为 d⃗=(1,3), 设法向量为 n ⃗⃗=(a,b ),由 n ⃗⃗⋅d ⃗=0 得 a +3b +12(3a +b )=52a +72b =0, 令 a =−7,b =−5,n ⃗⃗=(−7,5);②取直线 l 上一点 B (0,2),则 BA⃗⃗⃗⃗⃗⃗=(2,−1),所求为 ∣∣BA ⃗⃗⃗⃗⃗⃗⋅n ⃗⃗∣∣∣n⃗⃗∣=∣√(⃗+5j ⃗)2=7√3926.【知识点】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沪教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试题(含答案)

A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班别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2.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γβα,,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α,则n m ⊥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γ⊥,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以上都有可能4.如右图所示,正三棱锥V A B C -中,,,D E F 分别是,,VC VA AC 的中点,P 为VB 上任意一点,则直线DE 与PF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A .6πB . 2πC . 3πD .随P 点的变化而变化。
5.互不重合的三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成( )个部分 A .4 B .5 C .7 D .86.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当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时,直线BD 和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 .090 B .060 C .045 D .030 7.在四面体ABCD 中,已知棱AC ,其余各棱长都为1,则二面角A C D B --的余弦值为( )A .12 B.13C 3D .38.下列四个结论:⑴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⑵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⑶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二、填空题:1. 已知,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c a ,那么c 与b 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高一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单元测试精选(含答案)2

【答案】A
15.如图,在三棱柱 ABC-A′B′C′中,点 E、F、H、K 分别为 AC′、CB′、A′B、B′C′
的中点,G 为△ABC 的重心,从 K、H、G、B′中取一点作为 P,使得该三棱柱恰有 2
条棱与平面 PEF 平行,则点 P 为 ( )
A.K
B.H
C.G
D.B′
【来源】人教 A 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 2 章 章末综合测评 3
A.30°
B.60°
C.90°
D.120°
【来源】人教 A 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章末检测卷
【答案】C
19.如图,α⊥β,α∩β=l,A∈α,B∈β,A、B 到 l 的距离分别是 a 和 b,AB 与α、β
试卷第 5页,总 17页
所成的角分别是θ和φ,AB 在α、β内的射影长分别是 m 和 n,若 a>b,则 ( )
【来源】2013-2014 学年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数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①②
30.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 M,N 分别是棱 AA1 和 AB 上的点, 若 B1MN 是直角,则 C1MN ________.
试卷第 8页,总 17页
【来源】人教 A 版 2017-2018 学年必修二第 2 章 章末综合测评 1 数学试题 【答案】90°
29.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AC 折起,使得平面 ADC 平面 ABC , 在折起后形成的三棱锥 D ABC 中,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 DBC 是等边三角形; ② AC BD ; ③三棱锥 D ABC 的体积是 2 .
6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试卷第 1页,总 1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一、选择题(36分,每小题3分)1、已知A (-1,0),B (5,6)C (3,4),则||||CB AC =(D ) (A )、31;(B )、21;(C )、3;(D )、2。
2、直线0133=++y x 的倾斜角是(C )(A )、300;(B )、600;(C )、1200;(D )、1350。
3、若三直线2x+3y+8=0,x -y -1=0和x+ky=0相交于一点,则k =(B )(A )、-2;(B )、21-;(C )、2;(D )、21 。
4、如果AB >0,BC >0,那么直线Ax —By —C=0不经过的象限是(B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5、已知直线L 1 和L 2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x,如果L 1的方程是)0(0>=++ab C by ax ,那么L 2的方程是(A )(A )0=++c ay bx (B )0=+-c by ax (C )0=-+c ay bx (D )0=+-c ay bx 6、以A (1,3),B (-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B )A 、083=+-y xB 、043=++y xC 、083=++y xD 、062=--y x7、直线L 过点A (3,4)且与点B (-3,2)的距离最远,那么L 的方程为(C)A 、0133=--y xB 、0133=+-y xC 、0133=-+y xD 、0133=++y x8、光线由点P (2,3)射到直线1-=+y x 上,反射后过点Q (1,1),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C)A 、0=+-y xB 、03154=+-y xC 、0154=+-y xD 、01654=+-y x9、已知点A (x,5)关于点(1,y )的对称点(-2,-3),则点P (x ,y )到原点的距离是( D)A 、4B 、13C 、15D 、1710、已知直线024=-+y ax 与052=+-b y x 互相垂直,垂足为(1,c ),则c b a ++的值为( A)A 、-4B 、20C 、0D 、2411、直线06:1=++ay x l 与023)2(:2=++-a y x a l 平行,则a 的值等于( D )A 、-1或3B 、1或3C 、-3D 、-112、直线)12(++=m mx y 恒过一定点,则此点是( D)A 、(1,2)B 、(2,1)C 、(1,-2)D 、(-2,1)13、如果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的斜率1k 与2k 的关系是(D)A 、1k =2kB 、1k >2kC 、1k <2kD 、1k 与2k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14、直线是y=2x 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C )(A )、x y 21-=;(B )、21=y x ;(C )、y = -2x ;(D )、y=2x 。
15、已知点(a ,2)(a >0)到直线l :x —y+3=0的距离为1,则a 等于(C ) (A )、2;(B )、22-;(C )、12-;(D )、12+。
16、直线y=2与直线x+y -2=0的夹角是(A )43.)(;2.)(;3.)(;4).(ππππD C B A 二、填空题(16分,每小题4分)1、以原点O 向直线L 作垂线,垂足为点H (-2,1),则直线L 的方程为2x -y+5=02、经过点P (-3,—4),且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是 4x+3y=0或x+y+7=03、两直线0,0)2(=+=+-+y x m y x m 与x 轴相交且能构成三角形,则m 满足的条件是m ≠ 0 且 m ≠ -2且 m ≠-34、过点(-2,1),倾斜角的正弦为21的直线方程为 032333032333=+-+=++-y x y x 或三、解答题(48分)1、 一条直线经过点M (2,-3),倾斜角α=1350,求这条直线方程。
(6分)解:∵倾斜角α=1350 ∵斜率为k=tan α=-1又∵该直线经过点M (2,-3),根据点斜式方程得y+3=-(x -2)整理,得x+y+1=0,即所求直线方程为:x+y+1=0。
2、 求经过直线L 1:0543=-+y x 与直线L 2:0832=+-y x 的交点M 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2分)(1) 经过原点;(2)与直线052=++y x 平行;(3)与直线052=++y x 垂直解:由L 1与L 2的方程联立方程组 0543=-+y x x =10832=+-y x 解得: y =-2∴点M 的坐标为(1,-2)(1)所求直线方程经过(0,0)与M(1,-2),则直线方程为010020--=---x y 即2x+y=0(2) 所求直线与直线052=++y x 平行,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又经过点M (1,-2)则直线方程为y+2=-2(x -1) 即 2x+y=0(3)、所求直线与直线052=++y x 垂直,所求直线的斜率为21,又经过点M (1,-2) 则直线方程为y+2 =21(x -1) 即 x -2y -5=0 3、 已知直线062=++y m x 与直线023)2(=++-m my x m 没有公共点,求实数m 的值3、 :由题意可知:当m ≠0时m m m 3212=-≠m26, m -2≠0 ,;解得:m=3,m=-1,m ≠±3,m ≠2 当m=0时两直线分别为x+6=0, -2x=0 即 x=-6, x=0 两直线没有公共点综合以上知:当m=-1,或m=0时两直线没有公共点.∴m 的取值为-14、设三条直线x -2y =1,2x+ky =3,3kx +4y =5 交于一点,求k 的值(第3、4小题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只能根据第3题给分)(7分)4、解:由题意得 x -2y =1 x =46++k k 2x+ky =3 y = 41+k 即前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46++k k ,41+k ),且在第三条直线上。
∴3k ·46++k k +4·41+k =5 解得:k=1或k=316 5、已知:两点A ()132,4+-,B (3,2),过点P (2,1)的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7分)解:当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时,其倾斜角最小为直线PB 的倾斜角α,最大为直线PA 的倾斜角为β,∵直线AP 的斜率为K AP =33241132-=---+∴α=1500 ∵直线BP 的斜率为K BP =12312=--∴β=450 ∴直线l 的倾斜角θ的取值范围为:450≤θ≤15006、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用解析法证明)6、已知:等腰△ABC 中,AB=BC ,P 在底边AC 上的任一点,PE ⊥AB ,PF ⊥BCCD ⊥AB 于D求证:CD=PE+PF证明:以BC 的中点为原点,BC 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a ,0),B (0,b ),C (-a ,0)其中a >0,b >0,则直线AB 的方程为bx+ay -ab=0直线BC 的方程为bx -ay+ab=0设底边BC 上任意一点为P(x,0)( -a ≤x ≤ a) 则|PE|=()2222b a x a b b a abbx +-=+-|PF|=()2222b a x a b b a abbx ++=++|CD|=22222b a ab b a abba +=++∵|PE|+|PF|=()22b a x a b +-+()22b a x a b +-=222b a ab+=|C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7、证明: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用解析法证明)(第6、7小题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只能根据第6题给分)(8分)7、已知:菱形ABCD ,AC 与BD 相交于O求证:AB=BC=CD=DA证明:以O 为坐标原点,AC 为Y 轴,BD 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0,a ),B (b ,0),C (0,-a ),D (-b ,0)其中a >0,b >0,c >0|AB|=22b a + |BC|=22b a +|CD|=22b a + |DA|=22b a +∵|AB|= |BC|=|CD|=|DA|=22b a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8、设直角梯形ABCD ,DA ⊥AB ,在两平行边AB 、DC 上有两个动点P 、Q 直线PQ 平分梯形的面积,求证:PQ 必过一个定点。
证明:以A 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B|=2a ,|CD|=2b ,|AD|=2c ;则A (0,0),B (2a ,0),C (2b ,2c ),D (0,2c )其中a 、b 、c 为常数令P (m ,0)Q (n ,2c )则由已知得c b a c n m 2)22(21212)(21•+•=•+, 即 (m+n )=(a+b ) PQ 方程为y -0=mn c -2 将n=a+b -m 代入得2cx -(a+b )y+2m (y -c )=0 ∴直线PQ 经过直线2cx -(a+b )y = 0 和直线y -c=0 交点由 2cx -(a+b)y=0 解得 x =2b a + y -c =0 y= c∴直线PQ 一定过定点(2b a +,c )9、有定点P (6,4)及定直线l :y= 4 x ,Q 是l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
PQ 交x 轴的正半轴于M 点,问点Q 在什么位置时,△OM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解:∵Q 在直线l :y=4x 上,设点Q 的坐标为(a ,4a ),M (x ,0),△OQM 的面积为y ; ∴ax ax y 2421== 直线QM 的斜率为K QM =x a a -4;直线PM 的斜率为K PM =x-64 又Q 、P 、M 共线 ∴K QM =K PM ∴x a a -4=x -64 即x =15-a a ∴y=2a ·15-a a =1102-a a 整理得:10a 2-ay+y=0 ① 关于a 的一元二次方程,由已知可得:a ∈R∴△≥0 又△= y 2-4×10y = y 2-40y∴y 2-40y ≥0 解得:y ≥40 或 y ≤0由题意得y ≥0,∴y min =40 ②把②代入①的:a=2 ∴4a=8所以点Q 的坐标为(2,8) △OMQ 的面积最小值为4010、已知△ABC 的顶点A (2,-4),两条内角平分线的方程分别是BE :x+y -2=0和CF :x -2y -6=0,求△ABC 的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