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汇总篇.doc
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篇)

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篇)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思想感悟近日,我收到了一份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震撼。
这份心灵洗礼来源于观看电视节目《鉴史问廉》,这个节目以问答的形式,探究历史人物的廉政形象,追问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对廉洁的态度。
作为一个电视节目,鉴史问廉虽然只是一个晚间的娱乐节目,但它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却是深入人心,有力地唤起了我对历史人物的敬意和对廉政的关注。
这个节目告诉我,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通过鉴史问廉,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品行和世界观是受其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制约的。
我从节目中了解到曹操、刘备、孔子等历史人物极其耐人寻味的廉政行为和光辉事迹,也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一些瑕疵和缺陷。
然而,这些瑕疵恰恰使他们更加接近普通人,他们的矛盾和瑕疵凸显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鉴史问廉也唤起了我对廉洁政治的关注和推崇。
廉洁政治不仅是历史人物的强项,更是当代政治治理的追求目标。
正像节目中的部分嘉宾所说,廉政是一种政治文化,不仅是对财物的廉洁,更是对权力的节制和规范。
鉴史问廉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当代政治问题,让我对政府的廉洁治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判观看鉴史问廉,我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判有了新的思考。
历史是我们前人留下的财富,历史人物的伟大和不伟大同样需要我们去探究和反思。
曹操,作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在鉴史问廉中也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关注和讨论。
曹操先后在官场上屡立奇功,被封为魏王,然而他的手段和手法却常常引起争议。
曹操晚年迫害百姓,但他却在前期有着极高的修洁行为。
曹操执行手段的残酷性、他孜孜不倦地为民请命等行为都在鉴史问廉中得到了凸显。
那么,曹操的廉政形象该怎么看待呢?我认为,曹操不仅是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家。
他的措施和政策在当时虽然引发了很多争议,但从整体来看,他对魏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3年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3年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5篇)
1. 鉴史问廉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
2023年的收看中,我看到了以往一些国家和政治家的错误和
不良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历史中的教训,以及我们应该怎样避免重蹈覆辙。
2. 收看鉴史问廉也让我对当前社会的腐败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看历史上的腐败案例,我认识到腐败是一种严重的破坏力量,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发展,也危害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尽管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防范腐败问题的重要性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言而喻的。
3. 在鉴史问廉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英雄人物和良好的治国理政经验。
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令我钦佩,也使我更加意识到一个好的领导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与此同时,我还意识到,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要做到完美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应该努力争取更好,追求公平、正义和高尚的道德标准。
4. 鉴史问廉还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通过看历史上的种种困苦和磨难,我不禁感叹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时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感恩之情。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实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 最后,收看鉴史问廉给我留下了深思。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反观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只有正视历史的教训,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和敏感,尊重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第一篇:鉴史问廉近几天,单位组织全体人员观看《鉴史问廉》,观后受益颇多。
《鉴史问廉》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
查看资料了解到,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
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
观看后,悟出研究我国反腐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鉴史问廉》中每个故事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该片更具现实意义。
让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
我们要常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
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第二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团省委机关干部集中观看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鉴史问廉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纪录片《鉴史问廉》,共八集,每集45分钟,依次为《兴衰之思》、《清官之风》、《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根据省纪委关于继续开展以“清风中原·廉洁双节”为主题2015年廉政集中教育系列活动通知精神要求,为深刻领悟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站在历史、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大视野下,思考廉政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到集集观看,人人谈廉、思廉、崇廉、倡廉、尚廉,努力营造廉洁干事浓厚氛围,1月16日下午和1月19日下午,团省委组织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全体干部分两次集中观看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制作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3篇

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3篇鉴史问廉》是在新一届党中央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产生的历史节点上创作出的廉政文化精品。
下面是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看后,引人深思,让人清醒。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治国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其中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
先从秦朝说起,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秦朝的亡国是因为修长城、修驰道、建骊山,老百姓徭役太重,不堪重负。
秦始皇还集全国之力,用百姓血汗修筑"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奢侈浪费的耻辱代表。
秦始皇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只传二世。
西晋王朝,从皇帝到大臣人人都在比阔斗富。
在当时的西晋王朝,无论是石崇还是与他斗富的富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官员"。
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拜金的政权之一。
西晋文学家鲁褒在《钱神论》中辛辣的讥讽道,"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西晋王朝迅速陷入整体性腐败和社会溃败之中还有另外的因素:政治上,它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用人只看门第,看血统,而不看才能,把做正事干实事的这些人当作俗官,浊流,被社会看不起。
经济上,它施行占田制。
所谓占田制就是当的官越大,经济利益就越大。
所以,这样一个王朝,它不可能长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老百姓爱戴的明君,他对能臣廉吏爱戴有加,当一生清廉节俭的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慨的讲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
1. 通过2023年的鉴史问廉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我们研究过去的经验教训和错误,也是我们汲取智慧的源泉。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回顾了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错误,以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2. 鉴史问廉活动让我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因为贪污受贿、权利腐败而遭受惩罚和耻辱,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准则,远离贪污腐败的诱惑。
3. 2023年鉴史问廉活动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
造者和推动者。
过去的历史事件中,人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反抗压迫、争取权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应该行使我的权利,在社会议题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鉴史问廉活动让我明白,历史是犯错的显微镜。
历史上的错误和过失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
只有通过认识、鉴别和汲取历史的经验,我们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2024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模版(二篇)

2024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模版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日,我国中央电视台第九套频道播出了我省制作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根据县里的统一部署,本人已完整观看。
该纪录片播出恰逢其时,对于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的整体形势是一次有力的响应与配合。
它从文化根源上深入剖析了我国的廉政理念与民族心理,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廉政工作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信。
该纪录片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解读,为广大民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
在《清浊之辨》这一环节中,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展示了历史上关键时刻的忠臣与奸臣不同的人生道路,深入剖析了他们在重大是非面前的抉择,传递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秉持的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中,腐败行为历来是被唾弃和否定的。
在廉洁与腐败、清正与污浊之间的明确判断,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关键。
国家的兴衰和吏治的清廉程度,不仅取决于执政者和各级官员,更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繁荣发展,正是得益于无数中国人民的坚守和无私奉献。
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源自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
廉洁的对立面是腐败,当廉洁意识不能成为社会主流时,人们往往容易不知不觉地滑向腐败的边缘。
每一个腐败案例的起点,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
可以说,礼物虽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礼物的重量并非与感情的深度成正比。
相反,过重的礼物往往容易产生反效果,将恩人变为罪人,将善意转化为恶意。
每一次的腐败行为,都是在幕后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廉洁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防线,导致无法收拾的后果。
正如古语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观看《鉴史问廉》不仅引人深思,更令人警醒。
2024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模版(二)西晋时期,富豪官员竞相斗富的现象,折射出当时社会风气的浮夸与奢华。
唐朝由贞观之治转向安史之乱的过程,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收看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doc

收看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收看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
尤其是在审计一线的审计干部,在各种面前要把好自己的关,在行使权力时,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抵御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
《鉴史问廉》观后感_范文一ﻭ“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知得失,以史为镜知兴替”。
最近由河南省纪委,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河南新闻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电视连续剧《鉴史问廉》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连续播出后,引起全国上下乃至世界人们的强烈反响,其之威力,不亚于一颗原石破天惊的效应。
纵观《鉴史问廉》,之所以能成为一部短小精悍世人的巨片,它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所涌现出的无数优秀的清与贪了强烈的反差。
它用真实的事例再现了历明君王推行任人唯贤、听恤民情之国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清正廉明的国策,行之,则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反之,则走向衰败,甚至亡国。
剧中用鲜活的真人事例不仅再现了历史,也警示着我们后人。
ﻭ《鉴史问廉》中反映的清与浊,廉与贪,兴与衰,是颇为感人的,也是发人深省的。
仅一字之别,一念之差,其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
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
面对21世纪的今天,难道我们不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和反思吗?ﻭ当前,以总为首的面对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认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力挽狂澜,果断决定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虎拍蝇"的人民战争.其阵势可谓“感天地,泣鬼神".波澜壮阔的反腐运动,席卷神州大地各个角落,来势之快,来势之猛,来势之广,是空前的,也是大快人心的。
铲除,严惩贪,“苍蝇老虎”一起打,这铺天盖地的威慑力,使狂妄一时的贪们心惊胆颤,如惊弓之鸟,似热锅,无处躲藏,也令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拍手叫好!ﻭ“开弓没有回头箭。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篇)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篇)在观看鉴史问廉活动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这次活动以宣传廉洁为核心,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和讲解廉政风险,引起了我对廉洁的深思。
以下是我在活动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观看历史文物给我带来了对历史的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历史文物,如古代书法作品、瓷器、青铜器等等。
这些文物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廉洁风气。
一方面,我看到了古代士人的崇高品质。
他们在墨宝上留下的文字传递了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境界,这种追求贯穿于他们的一生。
他们追求学问,立志当君子,追求德行的养成。
他们在政务上廉洁自守,尽职尽责,为人民做主。
他们关心国家政治,谋求国家繁荣富强。
他们的墨宝中透露出一种无私奉献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古代社会的丑恶现象。
在一些历史文物中,隐藏着一些官僚腐败和徇私枉法的现象。
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破坏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一些人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地贪污腐败,使得整个社会风气败坏。
这些历史文物提醒着我们,腐败和贪欲是人性的弱点,必须时刻警惕和防范。
同时,观看廉政风险的讲解让我更加清楚了廉洁的意义和价值。
廉洁不仅是个人的道德追求,更是社会制度的保障和发展的动力。
在现实社会中,腐败和贪腐现象时有发生,使得社会诚信受到了威胁。
廉洁是公平正义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
只有廉洁的官员,才能为百姓谋福祉,恪守正道,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
而对于个人来说,廉洁对于提升个人品德和实现自我价值也至关重要。
此外,观看鉴史问廉活动还使我明白了如何廉洁做人、廉洁做事的重要性。
廉洁做人不仅要有慎独之心,将道德准则融入日常生活中,更要有实际行动。
廉洁做事不仅要遵循法律法规,更要注重道德约束和职业操守。
在工作中,要坚守公正,不受私利干扰,秉公办事。
在生活中,要守信用,不为个人利益损害公众利益。
这种廉洁的行为方式才能取信于人,并为自己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汇总篇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汇总篇
更新:2018-10-09 11:43:21
【第1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
《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观看了《清浊之辨》,感触颇深。
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是清,什么是浊,在清与浊、正与邪之间到底该作出什么样的抉择?
清和浊常常形容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
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
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
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做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内容是平凡的、普通的,我们既是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每天我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需要我们为群众办事公正、公平,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第2篇】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王国之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王朝”的“美誉”!
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
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
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喆,热衷于艺术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石异花,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介平民却献石有功的朱勔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
而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艮岳之石,最终却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园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频频闪现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坏了不仅仅是红十字会的名声,还引发了全国的血荒,成就了网络热词“干爹”;表哥杨达才不经意的名表炫富揭开了一个贪腐大案;湖北通山县80后女县长胡娟更是坐在铺满百元大钞的沙发上……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是“不患穷,就患不公”,一个个官员或是官员的“干女儿”厚颜无耻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们“仇官恨富”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再说说追求。
人是要有追求的,可这追求必须是正能量的、利人利己的,如果打着追求的幌子,利用手中的权利,满足一己
私利、贪图奢靡的享受,就不仅仅是“追求”那么简单了。
原江西省长胡长清就有追求,一向以“书法家”自居,南昌的大街小巷的店铺曾经挂满了他手书的匾额,但在他2000年3月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被判处死刑后,南昌的垃圾堆里处处可见他的“墨宝”!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的摄影作品集《真水天香》曾经悬挂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国门地铁,在北京开过个人摄影作品展,甚至获得过全国摄影界最高奖——艺术创作金像奖,然而在他“犯事儿”后,经专业摄影师曝出内幕称,秦玉海的摄影技术近卫入门级,其作品全部都是经过必要的修图软件处理,甚至有专业摄影师为他调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领导按下快门”——就是这样一个入门级的摄影大师,手持着价格不菲的摄影器材,走过了《焦作山水》、领略了《云台山风光》,在《十月凤凰山》留下了《五大连池印象》,并最终结成了个人摄影精品集《真水天香》(以上均为秦玉海摄影作品集名称),他的摄影足迹也是他从勤政到犯罪的历程!这,也叫一种“追求”!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
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