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_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鉴史问廉观后感3篇

鉴史问廉观后感3篇

鉴史问廉观后感3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鉴史问廉观后感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鉴史问廉观后感1近日,我认真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详实的史料,让人警醒的故事,振聋发聩,震撼人心,使我深受教育,备受启发。

在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央视播出《鉴史问廉》,无疑是对当前全国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有力配合,是从文化根源上对我们反腐倡廉进行的总结和认知。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鉴史问廉》使我更加增强了反腐倡廉的责任担当和忧患意识。

《鉴史问廉》善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让我们在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中,得到警示和启迪。

尤其是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在背景音乐的映托下,片子里多次出现的清勤慎匾额总能震撼人的心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清勤慎三字,出自晋武帝司马炎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意思是说,当官的如果能做到清正廉洁、勤勉政务、谨慎处事,国家哪有不长治久安的呢?宋代以后,清、勤、慎三字即成为官场普遍流行的当官箴言,多置匾额悬于衙署,以警戒为官者。

在《鉴史问廉》中我们得知,包拯当政的开封府衙门外,甚至刻有清勤慎的墙雕铭文。

清勤慎虽是封建官吏的为官标准,但却如一股政治清风,亘古千年绵延至今,与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普遍存在的庸懒散、懒官懒政、为官不为等浑浊之气形成鲜明对比。

清勤慎中的清指的是清正、清醒、清廉,它对应的是庸懒散中的庸:昏庸、平庸、庸腐;勤,指的是勤官勤政,有担当,它对应的是懒:懒官懒政,不作为;慎,指的是谨慎、用心、善始善终,它对应的是散:自由、散漫、得过且过。

清勤慎与庸懒散宛若官风的两极,为官者秉持任何一方,带来的施政成效确是天壤之别。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3篇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3篇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3篇《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

下面是带来的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道德是不同于法律的,道德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累积的,是一个人明辨是非的准则。

这一集的“道德之择”向我们讲述了为官所应的选择。

为政以德,是安邦治国的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对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用道德教化来赢得民心,则是古代政治家们成就一番伟业的秘密。

道德修养是个人修养的根本。

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

除了制度因素,道德约束是克制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

古今中外,法律和制度只能从外部围追堵截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道德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迷思”。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正面事例,如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

这些流传至今的人物和故事,已经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厚德载物。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恪守为官之德的政治家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坚守,谱写了中华文明的闪亮篇章。

在漫长的历史中,那些面对利诱、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气,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里的一座丰碑。

这种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高尚,直到今天还在感动着我们。

道德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规则,是明辨是非的准则。

为官之人更要懂得如何选择道德,如何用合适的方法给老百姓树立表率。

篇二: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看后,引人深思,让人清醒。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治国之道!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其中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第一篇:鉴史问廉近几天,单位组织全体人员观看《鉴史问廉》,观后受益颇多。

《鉴史问廉》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

查看资料了解到,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

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

观看后,悟出研究我国反腐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鉴史问廉》中每个故事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该片更具现实意义。

让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

我们要常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

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第二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团省委机关干部集中观看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鉴史问廉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纪录片《鉴史问廉》,共八集,每集45分钟,依次为《兴衰之思》、《清官之风》、《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根据省纪委关于继续开展以“清风中原·廉洁双节”为主题2015年廉政集中教育系列活动通知精神要求,为深刻领悟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站在历史、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大视野下,思考廉政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到集集观看,人人谈廉、思廉、崇廉、倡廉、尚廉,努力营造廉洁干事浓厚氛围,1月16日下午和1月19日下午,团省委组织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全体干部分两次集中观看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制作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精选11篇)

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精选11篇)

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精选11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篇1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

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

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

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

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

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
1. 通过2023年的鉴史问廉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我们研究过去的经验教训和错误,也是我们汲取智慧的源泉。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回顾了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错误,以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2. 鉴史问廉活动让我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因为贪污受贿、权利腐败而遭受惩罚和耻辱,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准则,远离贪污腐败的诱惑。

3. 2023年鉴史问廉活动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
造者和推动者。

过去的历史事件中,人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反抗压迫、争取权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应该行使我的权利,在社会议题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鉴史问廉活动让我明白,历史是犯错的显微镜。

历史上的错误和过失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

只有通过认识、鉴别和汲取历史的经验,我们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鉴史问廉观后感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感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感心得体会《鉴史问廉》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讲述了历史上一些人物的廉洁品质和不正之举。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我对廉洁的重要性和廉洁意识的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能够感受到廉洁人物的高尚品质,还能够反思当下社会的腐败现象。

下面是我对《鉴史问廉》的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

在《鉴史问廉》中,作者通过引用一些历史人物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廉洁的重要性。

廉洁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只有廉洁的人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

廉洁的人会对自己负责任,不会因一时的私利而背离公正原则。

廉洁的人不但在工作中不为自利而利,也能够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廉洁不仅从个人行为上体现,还需要在制度和环境的保障下实行。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廉政文化,才能够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廉洁意识的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在《鉴史问廉》中,作者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是如何培养廉洁意识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和思想引导。

只有通过教育,让人们明白廉洁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守法奉公。

同时,也需要通过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熏陶,让人们养成廉洁的习惯。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从而形成廉洁的社会氛围。

廉洁不仅是个人的追求,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在《鉴史问廉》中,我们看到一些历史人物是如何通过努力来实现廉洁的目标的。

这些人物通过清正廉洁的行为影响了整个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正面反应。

廉洁的行为会产生“示范效应”,从而激励其他人也去追求廉洁。

因此,要实现廉洁,就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廉洁,维护公正和公平的环境。

此外,廉洁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阅读《鉴史问廉》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意识到廉洁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

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廉洁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鉴史问廉》第四集文化之力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四集文化之力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四集文化之力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四集文化之力观后感
文化作为人民在创造历史的过程记录的载体,服务着人民,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反映着人民对公平、公正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丑恶的鞭笞,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进步。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为官从政者一生戮力奋斗的`终极目标。

在古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其中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了传统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彰显着中国人对清廉与正义的不懈追求。

这种蕴含在文化深处的巨大能量,直到今天还在激励着人们。

历史是天下苍生书写的。

每一种文化符号的背后,都有对现实的警示与告诫。

《诗经》中的民间疾苦诗,关汉卿《窦娥冤》、杜甫“三吏三别”等脍炙人口,正显示了廉政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在现代,在廉政主旋律的今天,“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廉政精神道出了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特殊的声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加强廉政建设,必须坚持发展和繁荣廉政文化。

以史为鉴,鉴往古今。

从政者要把“正心、修身”摆在首要位置,使廉政理念根植于从政者的每一寸肌肤,培育廉政文化的骨骼,从廉政文化里汲取养分,培植官德,形成了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社会氛围,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文化,全面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实现中国的“廉洁梦”。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历史能够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

近日来再次观察八集纪录片《鉴史咨询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找廉洁文化的力量。

现在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咨询廉》,第二次观察较第一次观之则感觉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考虑"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干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能够迟到,却从可不能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觉民众经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翼,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妨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会历史的分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浮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向来受到人们的景仰。

他们的共同特征算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

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推断与价值期待。

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妨碍。

学习《鉴史咨询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

廉洁,是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

《廉洁体系制度》是长城汽车职员的行为准则,自2008 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刻。

该制度严明清楚,在打击腐败维护职员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感谢您的阅读!
《鉴史问廉》观后感:廉洁文化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

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

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

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

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

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

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

廉洁,是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

《廉洁体系制度》是长城汽车员工的行为准则,自2008 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

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败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廉洁文化是长城汽车文化的
核心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纵使时代变迁,廉洁文化建设仍需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一、坚决打击硬腐败,持续遏制软腐败
长城汽车对于硬腐败的打击力度从历年的廉洁大事迹中可见一斑,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均须时刻牢记腐败是第一高压线,坚决不能触碰。

与合作方的业务往来严格遵守《阳光协议》,日常行为时刻谨记和践行《廉洁体系制度》,对内对外宣传牢记历史教训。

而软腐败较之硬腐败则危害度更甚,遏制软性腐败更需从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知职知责,做职做责,尽职尽责,这是博信内外饰目前对于"职责"的最佳诠释,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遏制软腐败的有效方法。

遇到问题正视问题而非掩盖,解决问题尽全力而不推诿,态度决定一切。

环境是影响人员行为的重要因素,创造"廉洁公正,远离腐败"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从意识上认可起来,从行为上规范起来。

廉洁文化推行需传承历史文化精髓,亦需随着时代变革创新发展,但反腐倡廉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

必须未雨绸缪,做好腐败预防;脚踏实地,建设廉洁文化。

我想遏制软腐败更需要从管理者自身做起,管理者用自身行动去践行,做到率先垂范。

二、以史为镜,以身作则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这堪称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历史是最明亮的镜子,不论是中华文化史,还是长城汽车迄今以来推行廉洁文化的历史,都足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腐败是一切祸事的根源,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而作为管理者,必须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制度,正确行使职责,积极对待问题,提升危机意识、风险意识,用负责任的态度去带领团队健康成长。

自古以来,贪赃枉法者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清正廉明者则垂名青史。

历史赋予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各自的使命,面对历史的是非成败,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之也".今天的我们当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让历史的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宋迅鹏
2015年9月2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