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启源 数学模型第五版-第2章
数学模型(姜启源第三版第二章)

数学模型(姜启源第三版第⼆章)1.学校共1000名学⽣,235⼈住在A宿舍,333⼈住在宿舍,432⼈住在,学⽣梦要组织⼀个10⼈的委员会,试⽤下列办法分配各宿舍的委员数:(1)按⽐例分配取整数的名额后,剩下的名额按惯例分给⼩树部分较⼤者。
(2)节中的Q值⽅法。
(3)⽅法:将A,B,C各宿舍的⼈数⽤正整数相除,其商数如下表:将所得商数从⼤到⼩取前10个(10为席位数),在数字下标以横线,表中A,B,C⾏有横线的数分别为2,3,5,这就是3个宿舍分配的席位。
你能解释这种⽅法的道理吗。
如果委员会从10⼈增⾄15⼈,⽤以上3种⽅法两次分配的结果列表⽐较。
(4)你能提出其它⽅法吗。
⽤你的⽅法分配上⾯的名额。
2.⽤微积分的⽅法导出节的公式(2)。
3.在节中考虑8⼈艇分重量级组(桨⼿体重不超过86kg)和轻量级组(桨⼿体重不超过73kg,建⽴模型说明重量级组的成绩⽐轻量级组⼤约好5%。
4.⽤节实物交换模型中介绍的⽆差别曲线的概率,讨论以下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协议关系:(1)以雇员⼀天的⼯作时间t和⼯资ω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画出雇员⽆差别曲线族的⽰意图。
解释曲线为什么是你画的那种形状。
(2)如果雇主付计时⼯资,对不同的⼯资率(单位时间的⼯资)画出计时⼯资线族。
根据雇员的⽆差别曲线族和雇主的计时⼯资线族,讨论双⽅将在怎样的⼀条曲线上达成协议。
(3)雇员和雇主已经达成了⼀个协议(⼯作时间1t和⼯资1ω).如果雇主想使雇员的⼯作时间增加到2t,他有两种⽅法:⼀是提⾼计时⼯资率,在协议线的另⼀点(2t,2ω)达成新的协议;⼆是实⾏超t t-付给更⾼的超时时⼯资制,即对⼯时1t仍付原计时⼯资,对⼯时21⼯资。
试⽤作图⽅法分析哪种办法对雇主更有利,指出这个结果的条件.5.在节核武器竞赛模型中,证明由(6)式表⽰的⼄安全线=的性质。
()y f x6.在节核武器竞赛模型中,讨论以下因素引起的平衡点的变化:(1)甲⽅提⾼导弹导航系统的性能。
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五版第二章

分析与建模
甲的无差别曲线
如果甲占有(x1,y1)与占有
y
(x2,y2)具有同样的满意程度, y0
即p1, p2对甲是无差别的.
y1
将所有与p1, p2无差别的点 连接起来, 得到一条无差别 y2
曲线MN.
O
.M
M1
p1
p3(x3,y3)
. .p2
N1
N
x1
x2
x0 x
线上各点的满意度相同, 线的形状反映对X,Y的偏爱程度.
参数估计 • 根据测试数据对模型作拟合.
• 调查交通工程学的相关资料:
司机反应时间c1约为0.7~1s, 系数c2约为0.01( mh2/km2)
城市通行能力模型
道路通行能力~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通行能力表示道路的容量,交通流量表示道路的负荷. 饱和度~流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 表示道路的负荷程度.
3个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q vk
交通流的主要参数及基本规律 q vk
速度v 与密度k 的关系 车流密度加大 司机被迫减速
数据分析、机理分析 线性模型 v v f (1 k / k j )
vf ~畅行车速(k=0时) kj~阻塞密度(v=0时)
流量q与密度k 的关系 q v f k(1 k / k j )
Ta~内层玻璃的外侧温度
内
Ta Tb
室 外
Tb~外层玻璃的内侧温度
T1 d l d T2
k1~玻璃的热传导系数
Q1
k2~空气的热传导系数
墙
Q1
k1
T1
Ta d
k2
Ta
Tb l
k1
数学模型姜启源 ppt课件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数学模型
9 五 5-6 6.4种群的相互依存
2
7.1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
10 五 5-6 7.2减肥计划-节食与运动
2
8.3层次分析模型
12 五 5-6 8.4效益的合理分配
2
9.2报童的诀窍(讨论课)
13 五 5-6 9.5随机人口模型
2
9.6航空公司的预定票策略
14 五 5-6 10.1牙膏的销售量
数学模型
对于一个现实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 根据其内在规律,作出必要的简化假设, 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
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
建模 (包括表述、求解、解释、检验等)
2020/11/13
12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
1.2 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及飞速发展; • 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一切领域渗透。
1.3 数学建模示例
1.4 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1.5 数学模型的特点和分类
1.6 怎样学习数学建模
2020/11/13
8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
1.1 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
我们常见的模型
玩具、照片、飞机、火箭模型… … ~ 实物模型
水箱中的舰艇、风洞中的飞机… … ~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2020/11/13
1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数学模型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先修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简介
数模学习(姜启源笔记)

天大万门数模写在开始今天第一次归纳、复习,整理思路重点,从最后两章(除了“其他模型”)开始,想可能印象比较深刻。
可实际开始总结才发现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很大差距,自己也是自学看书,非常希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内容、学习方法经验上的都是~~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思路、数学都有很大拓展,总结起来有一下几个特点:一,“实际—>模型”的建模过程很关键,本书的模型很多虽然所谓“简单”、“假设多”,但简化分析中,还真难找到比它更合适、更合理、更巧妙的建模、假设了;二,模型求解之后的处理,许多地方似乎求解完毕可以结束,但却都未戛然而止,而是进一步“结果分析”、“解释”,目的不一,要看进程而定,有的促进了模型的改进,有的对数学结果做出了现实对应的解释(这一点建模过程中也经常做,就是做几步解释一下实际意义),也还有纯数学分析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在我看来,这本书中的许多模型、论文似乎到了“结果分析”这一步才刚刚开始,前面的求解似乎是家常便饭了;三,用各种各样的数学工具、技巧、思想来建模的过程,这本书读下来愈发觉得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同时书中也设计到了一些(虽是浅浅涉及)新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许多我在读的过程中只是试图了解这个思想,而推导过程未能花很多时间琢磨,但即便如此,还是让我的数学知识有了很大的拓展(作为工科专业学生)。
从上周六继续自学《数学模型》开始一周,比预期的时间长了许多,但是过程中我觉得即便如此也很难领会完整这本书的内容。
最近学习任务比较多,所以两天前快看完时到现在一直未能做个小结,从今天起每天做2章的小结,既是复习总结重点,也是请诸位同学指教、提意见交流——毕竟自己领会很有限。
也可以作为未读过、准备读这本书的同学的参考~第1章建立数学模型关键词:数学模型意义特点第1章是引入的一章,对数学模型的意义来源,做了很好的解释。
其实数学模型也是模型的一种,是我们用来研究问题、做实验的工具之一,只不过它比较“理论”、“摸不着”而已。
姜启源 数学模型第五版-第1章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模型准备 模型检验 模型假设 模型分析 模型构成 模型求解
模型应用
模 型 准 备 了解实际背景 搜集有关信息 明确建模目的 形成一个 比较清晰 掌握对象特征 的问题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模 型 假 设 针对问题特点和建模目的 作出合理的、简化的假设 在合理与简化之间作出折中 用数学的语言、符号描述问题 发挥想像力 使用类比法
~ 实物模型
~ 物理模型 ~ 符号模型
模型是为了一定目的,对客观事物的一部分 进行简缩、抽象、提炼出来的原型的替代物. 模型集中反映了原型中人们需要的那一部分特征.
你碰到过的数学模型——“航行问题”
甲乙两地相距750km,船从甲到乙顺水航行需30h, 从乙到甲逆水航行需50h,问船的速度是多少? 用 x 表示船速,y 表示水速,列出方程:
可以对“皮的厚度随着半径变大而增加”的数量 关系作出合理、简化的假设,重新建模.
包饺子建模过程的基本、关键步骤 • 用数学语言(体积和表面积)表示现实对象(馅和皮). • 作出简化、合理的假设(厚度一样,形状一样). • 利用问题蕴含的内在规律(体积和表面积与半径间 的几何关系).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用这个模型解释的现象?
一定能找到四只脚着地的稳定点.
1.6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机理分析 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 内部机理的数量规律 对量测数据的统计分析 与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 机理分析建立模型结构, 测试分析确定模型参数. 白箱
测试分析
黑箱
灰箱
二者结合
机理分析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学习.建模主要指机理分析.
已知:f() , g()连续, 对任意, f() • g()=0 ,
且 g(0)= f(/2)= 0, f(0) > 0 , g(/2)>0. 证明:存在0,使f(0) = g(0) = 0.
姜启源数学建模资料

姜启源数学建模资料简单的优化模型3.1 3.2 3.3 3.4 存贮模型生猪的出售时机森林救火最优价格3.5 血管分支3.6 消费者均衡3.7 冰山运输<i>姜启源数学建模资料</i>静态优化模型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优化问题静态优化问题指最优解是数不是函数静态优化问题指最优解是数(不是函数不是函数) 建立静态优化模型的关键之一是根据建模目的确定恰当的目标函数求解静态优化模型一般用微分法<i>姜启源数学建模资料</i>问题3.1存贮模型配件厂为装配线生产若干种产品,配件厂为装配线生产若干种产品,轮换产品时因更换设备要付生产准备费,产量大于需求时要付贮存费。
备要付生产准备费,产量大于需求时要付贮存费。
该厂生产能力非常大,即所需数量可在很短时间内产出。
生产能力非常大,即所需数量可在很短时间内产出。
已知某产品日需求量100件,生产准备费5000元,贮存费件生产准备费已知某产品日需求量元每日每件1元试安排该产品的生产计划,每日每件元。
试安排该产品的生产计划,即多少天生产一次(生产周期),每次产量多少,使总费用最小。
),每次产量多少一次(生产周期),每次产量多少,使总费用最小。
不只是回答问题,而且要建立生产周期、要不只是回答问题,而且要建立生产周期、产量与需求量、准备费、贮存费之间的关系。
求需求量、准备费、贮存费之间的关系。
<i>姜启源数学建模资料</i>问题分析与思考日需求100件,准备费5000元,贮存费每日每件元。
件准备费日需求元贮存费每日每件1元每天生产一次,每次每天生产一次,每次100件,无贮存费,准备费件无贮存费,准备费5000元。
元每天费用5000元元每天费用10天生产一次,每次天生产一次,天生产一次每次1000件,贮存费件贮存费900+800+…+100 =4500 准备费5000元,总计元,准备费元总计9500元。
元平均每天费用950元元平均每天费用50天生产一次,每次天生产一次,天生产一次每次5000件,贮存费件贮存费4900+4800+…+100 =*****元,准备费元准备费5000元,总计元总计*****元。
姜启源 数学模型第五版-第1章

1.3
问题
建模示例之一 包饺子中的数学
通常,1kg馅, 1kg面, 包100个饺子. 今天,馅比 1kg多, 1kg面不变, 要把馅包完.
应多包几个(每个小些), 还是少包几个(每个大些)?
分析
直观认识——“大饺子包的馅多”! 但是:“用的面皮也多”!
需要比较:饺子从小变大时馅和面增加的数量关系.
C
C´ B´ B A´
O
A
x
D´
D
A,C 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 ~ f() B,D 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 ~ g()
正方形ABCD 绕O点旋转
模型建立
地面为连续曲面 椅子在任意位置 至少三只脚着地 椅子旋转900, 对 角线AC和BD互换 f() , g()是连续函数 对任意, f(), g() 至少一个为0 g(0)=0,f(0) > 0, f(/2)=0, g(/2)>0.
不平的地面上的椅子, 通常三只脚着地—— 放不稳! 挪动几下,使四只脚着地——椅子放稳!
讨论椅子能放稳的条件.
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
模型假设
四腿一样长,椅脚与地面点接触,四脚连线呈正方形. 地面高度连续变化,可视为数学上的连续曲面. 地面相对平坦,椅子在任意位置至少三只脚着地.
模型建立
椅子位置 利用正方形(椅脚连线)的对称性. 用表示椅子位置. 四只脚着地 椅脚与地面距离为零 距离是的函数. 四个距离 (四只脚) 对称性 两个距离
模 型 构 成
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模型 求解 模型 分析 模型 检验 各种数学方法、软件和计算机技术. 如结果的误差分析、统计分析、 模型对数据的稳定性分析. 与实际现象、数据比较, 检验模型的合理性、适用性.
(完整版)数学模型姜启源-第三章(第五版)

平均每天费用950元 • 50天生产一次,每次5000件, 贮存费4900+4800+…+100 =122500元,准备费5000元,总计127500元.
平均每天费用2550元
c2 t1x x
c3 x
其中 c1,c2,c3, t1, ,为已知参数
模型求解 求 x使 C(x)最小
dC 0 dx
x
c t 2 2c t
11
21
2c 2
3
结果解释 x c1t12 2c2t1
2c32
dB
dt
/ 是火势不继续蔓延的最少队员数
x
x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a
a
1
空杯质量w2取决于材料 (纸杯、塑料杯、玻璃杯).
设w2=150g 半升啤酒杯w1=500g a=0.3 x=0.3245
一杯啤酒约剩1/3时重心最低,最不容易倾倒!
问题分析与模型假设 x
w1 ~ 啤酒 (满杯) 质量
1
w2 ~空杯侧壁质量, w3 ~空杯底面质量
啤酒杯重心s(x)由啤酒重心和空杯 重心合成.
• s2=1/2 •xs(x) 液面 • s1=x/2 0
液面高度x时啤酒质量w1x, 啤酒重心位置 s1=x/2
忽略空杯底面质量w3 空杯重心位置 s2=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p2 x2
p3(x3,y3)
N1
N
x0 x
线上各点的满意度相同, 线的形状反映对X,Y的偏爱程度.
比MN各点满意度更高的点如p3,在另一条无差别曲 线M1N1上, 于是形成一族无差别曲线(无数条).
甲的无差别曲线 甲的无差别曲线族记作 f(x,y)=c1 c1~满意度
y
f(x,y)=c1
y
3个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q vk
交通流的主要参数及基本规律
q vk
司机被迫减速
速度v 与密度k 的关系 车流密度加大 数据分析、机理分析 vf ~畅行车速(k=0时)
线性模型 v v f (1 k / k j ) kj~阻塞密度(v=0时)
q v f k (1 k / k j )
T~温差, d~材料厚度, k~热传导系数
2d
热传导定律
T Qk d
Q2
墙
建模 记双层玻璃窗传导的热量Q1
Ta~内层玻璃的外侧温度
Tb~外层玻璃的内侧温度
k1~玻璃的热传导系数
室 内 T1
Ta T b d l d
室 外 T2
Q1
墙
k2~空气的热传导系数
T1 Ta Ta Tb k Tb T2 Q1 k1 k2 1 d d l
2.3 实物交换
问 甲有物品X, 乙有物品Y, 双方为满足更高的需要, 题 商定相互交换一部分. 研究实物交换方案.
用x,y分别表示甲,乙占有 X,Y的数量. 设交换前甲占 有X的数量为x0, 乙占有Y的 数量为y0, 作图: y y0•
y
O
.
p
• x x0 x 若不考虑双方对X,Y的偏爱,则矩形内任一点 p(x,y)
v v f (1 k / k j ) q v f k (1 k / k j )
速度v vf vm
0
km
kj vf vm
km=kj/2 ~最大流量时的密度
qm 流量q
km kj 密度k
0
vm=vf/2 ~最大流量时的速度
汽车刹车距离模型
刹车距离~从司机决定刹车到车完全停止行驶的距离. 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 二者是线性关系吗?
T1 T2 k1 l Q1 k1 , sh , h d ( s 2) k2 d
建模 记单层玻璃窗传导的热量Q2 T1 T2 T1 T2 Q1 k1 Q2 k1 d ( s 2) 2d
双层与单层窗传导的热量之比
室 内 T1
2d
室 外 T2
Q2
墙
Q1 2 k1 l , sh , h Q2 s 2 k2 d
D=d+d0 d = c1v + c2 v2
d0~车身标准长度与两车间安全距离之和,取固定值.
车速v一定时,道路通行能力N与c1,c2,d0 (道路、车辆、司机等状况)有关.
城市通行能力模型
最大通 行能力
Nm
1000
c1 2 c 2d 0
当d0,c1, c2变大时最大通行能力Nm减小.
通行能力~在安全条件下,当具有标准长度和技术指 标的车辆,以前后两车最小车头间隔连续行驶时,单 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最大车辆数N (辆/h). v~车速 (km/h), D~最小车头间隔(m)
N=1000 v/D
城市通行能力模型 城市干道的通行能力
N=1000 v/D
最小车头间隔D主要由刹车距离d决定:
对Q1比Q2的减少量 作最保守的估计,
Q1 Q2
k1=4~8 10-3 (J/cm· s· kw· h), k2=2.510-4, k1/k2=16 ~32
取k1/k2 =16
Q1 1 l , h Q2 8h 1 d
模型应用
Q1 1 l , h Q2 8h 1 d
Q1/Q2 0.06 0.03 0.02 O
2. 反应距离 d1与车速 v 成正比, 比例系数为反应时间.
3. 刹车时使用最大制动力F :
• F作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改变. • F与车的质量 m 成正比.
模型建立
d = d 1 +d 2
d1= c1 v
制动距离为d2时,制动力F作的功为Fd2 车速从v变成0,动能的变化为mv2/2 F d2= m v2/2 F = ma c2= 1 /2a
d2= c2 v2 , c2= m /2F
d = c 1v + c 2 v 2
参数估计
• 根据测试数据对模型作拟合.
• 调查交通工程学的相关资料:
司机反应时间c1约为0.7~1s, 系数c2约为0.01( mh2/km2)
城市通行能力模型
道路通行能力~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通行能力表示道路的容量,交通流量表示道路的负荷. 饱和度~流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 表示道路的负荷程度.
问题分析
刹车距离 ~ 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反应距离~司机决定刹车到制动器开始起作用. 制动距离~制动器开始起作用到汽车完全停止. 反应 距离 制动 距离 反应时间 车速 制动器作用力 司机状况 制动系统灵活性
常数 最大制动力与车质量成正比, 使汽车作匀减速运动
车重、车速
道路、气候… 常数
模型假设
1. 刹车距离 d 为反应距离 d1 与制动距离 d2之和.
x' y
y
g(x,y)=c2
c2
O
x
O'
两族曲线切点连线记作AB
y0
双方满意的交换方案必 在AB(交换路径)上!
因为在AB外的任一点p', (双方)满意度低于AB上的点p.
O
•p
A
P'
B
•
f =c 1 x0 x y'
g=c2
交换方案的进一步确定
交换方案 ~ 交换后甲的占有量 (x,y) AB与CD 0xx0, 0yy0 交换路 的交点p 矩形内任一点 径AB 等价交 双方的无差别曲线族 换原则 y X,Y用货币衡量其价值,设 y0 D 交换前x0,y0价值相同,则等 B 价交换原则下交换路径为 p
准 调查赛艇的尺寸和质量 备
l /b, w0/n 基本不变
问题分析 分析赛艇速度与桨手数量之间的关系
赛艇速度由前进动力和前进阻力决定:
• 前进动力 ~ 桨手的划桨功率
• 前进阻力 ~ 浸没部分与水的摩擦力 桨手 数量 划桨 功率
前进 动力 浸没 面积 前进 阻力
赛艇 速度
艇 重
赛艇 速度
• 对桨手体重、功率、阻力与艇速的关系等作出假定 .
模型 np fv, f 建立 s1/2 A1/3, A W(=w0+nw) n sv2,
pw
v (n/s)1/3 s n2/3
v n1/9
比赛成绩 t n – 1/9
模型检验
n 1 2 4 8 t 7.21 6.88 6.32 5.84
利用4次国际大赛冠军的平均 成绩对模型 t n – 1/ 9 进行检验.
2.2 划艇比赛的成绩 问 题
赛艇 种类 单人 双人 四人 八人
对四种赛艇 (单人、双人、四人、八人) 4次国际 大赛冠军的成绩进行比较,发现与桨手数有某 种关系. 试建立数学模型揭示这种关系.
艇长l 2000m成绩 t (min) 1 2 3 4 平均 (m) 7.16 7.25 7.28 7.17 7.21 7.93 6.87 6.92 6.95 6.77 6.88 9.76 6.33 6.42 6.48 6.13 6.32 11.75 5.87 5.92 5.82 5.73 5.84 18.28 艇宽b (m) 0.293 0.356 0.574 0.610 l /b 27.0 27.4 21.0 30.0 空艇重w0(kg) 桨手数n 16.3 13.6 18.1 14.7
.
x
p1
c1
(f ~等满意度曲线) 无差别曲线族的性质:
O
y
x
.
p2
x
• 单调减(x增加, y减小) • 下凸(凸向原点) 在p1点占有x少、y多, 宁愿以较多的 y换取 较少的 x;
• 互不相交
在p2点占有y少、x多, 就要以较多的 x换取 较少的 y.
分析与建模
乙的无差别曲线族 g(x,y)=c2具有 相同性质(形状可以不同). 双方的交换路径 甲的无差别曲线族 f=c1 乙的无差别曲线族 g=c2 (坐标系x'O'y', 且反向)
测试 车速v (km/h)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数据 刹车距离d (m) 6.5 17.8 33.6 57.1 83.4 118.0 153.5
200 150 100 50 0 20
d
00 120 140
需对刹车过程作机理分析, 建立d 与v的数学模型.
.
.
(x0,0), (0,y0) 两点的连线CD.
O
A
.
设X单价a, Y单价b, 则等价交换下ax+by=s (s=ax0=by0)
x0 x
C
2.4 汽车刹车距离与道路通行能力
背景和问题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是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重要课题. • 车辆速度越高、密度越大,道路通行能力越大.
• 车速高,刹车距离变大,车辆密度将受到制约.
• 运用合适的物理定律建立模型.
模型假设
符号:艇速 v, 浸没面积 s, 浸没体积 A, 空艇重 w0, 阻力 f, 桨手数 n, 桨手功率 p, 桨手体重 w, 艇重 W. 1)艇形状相同(l/b为常数), w0与n成正比 2)v是常数,阻力 f与 sv2成正比 3)w相同,p不变,p与w成正比 艇的静态特性 艇的动态特性 桨手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