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中水处理技术简介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中水系统,又称再生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以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领域的系统。
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中水系统的处理原理。
一、中水系统概述1. 中水来源:中水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
这些水源经过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再生水。
2. 中水用途:中水主要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领域,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3. 中水处理目标:中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确保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二、中水处理工艺流程1. 预处理: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初沉池等,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泥沙等,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
2. 主处理:主处理阶段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种方式。
生物处理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物理化学处理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消毒、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提高水质。
三、中水处理关键技术解析1. 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降低污染物浓度。
其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
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利用混凝、沉淀、过滤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
3. 消毒技术:采用氯、臭氧、紫外线等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水质安全。
4. 臭氧氧化技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
5. 活性炭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等污染物。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四、中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管理1. 调节池的作用:调节池在中水处理系统中起着均衡水质和水量的重要作用。
它能够缓冲不同时间段的污水排放量,确保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2. 污泥处理: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这些污泥需要通过浓缩、脱水等手段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与处理方式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与处理方式1中水处理方式: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两种处理方式:1. 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2. 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
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
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生物处理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
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
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
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2中水处理回用系统按其供应的范围大小和规模,一般有下面四大类:1.排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统内杂用水和优质杂排水。
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清洗车、绿化等。
其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本建筑内部或临近外部。
如北京新万寿宾馆中水处理设备设于地下室中。
2.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城市排水体系不健全的地区,其水处理设施达不到二级处理标准,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减轻污水对当地河流再污染。
中水处理方法

中水处理方法
中水处理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中水处理方法一般是按照生活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中水用途及要求的水质,采用不同的处理单元,组成能够达到水处理要求的工艺流程。
中水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法等。
生物技术中水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中水处理多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为中心的中水处理存在以下弊端:
(1)由于沉淀池固液分离效率不高,曝气池内的污泥难以维持到较高浓度,致使处理装置容积负荷低,占地面积大;(2)中水处理出水受沉淀效率影响,水质不够理想,且不稳定;
(3)生物技术中水处理传氧效率低,能耗高;
(4)剩余污泥产量大,污泥处理费用增加;
(5)生物技术中水处理耐水质、水量和有毒物质的冲击负荷能力极弱,运行不稳定。
物理化学中水处理法是以混凝沉淀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
但混凝沉淀技术产泥量大,污泥处置费用高。
活性炭吸附虽在中水处理中应用较广泛,但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和污水回用量的日益增大,其应用也将受到限制。
中水处理技术方案

中水处理技术方案
一、预处理阶段
1.气浮除油:将中水通过气浮设备,利用气泡的浮力将悬浮的油脂和
悬浮物附着在气泡上,然后一起升至水面形成浮渣,以实现除油的目的。
2.粗滤:使用粗滤器对中水进行粗滤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颜
色较深的有机物。
3.活性炭吸附:将经过粗滤的中水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去除溶解有
机物和部分高分子物质。
二、主要处理阶段
1.细滤:使用细滤器对中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去除微小颗粒的悬浮
物和悬浮溶解物,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2.反渗透:利用反渗透技术深度处理中水。
反渗透膜具有高效率的除
盐和去除有机物能力,能够去除中水中的重金属、微量有机物、溶解盐等。
3.离子交换: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中水中的硬度离子、重金属离子等,提高水的质量。
三、后处理阶段
1.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中水,破坏水体中的微生物的DNA结构,达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目的,以保证出水的卫生安全。
2.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吸附装置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净化水质。
3.氯化消毒:对中水进行适量添加氯化物消毒,杀灭残留的微生物,保持水体的卫生安全。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辅助处理方法,如酸碱中和、沉淀等,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综合利用以上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的中水处理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将中水处理为可再利用水的目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水回用的几种处理方式

中水回用的几种处理方式一、按用途分类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种处理方式1. 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2. 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3.工业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将达到外排标准的工业污水进行再处理,一般会加上混床等设备使其达到软化水水平,可以进行工业循环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按处理方法分类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1 .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 .物理化学法: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
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
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 .生物处理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
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如图所示)、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
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
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
中水技术

1.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的依据是什么?举例说明中水处理常用的几种工艺流程并简述特点及适用条件。
处理流程简单、管理简便、投资运行费用低、硝化能力强。
1、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加压过滤工艺流程图生物接触氧化池采用先进的生物处理技术,对保证出水水质起到关键作用。
本系统工艺流程简单,管理运行方便,运行费用低。
系统稳定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该工艺处理中水的出水水质可以满足杂用水水质标准,处理直接费用(电费、人工费、药剂费)约为0.6 ~0.7 元/m 3 水,投资约为2500 ~3500 元/ 天吨水。
2、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流程如图采用了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使系统出水水质在各个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出水水质在感官上已接近于自来水的情况,可以作为中水回用。
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不必设立沉淀、过滤等固液分离设备,不需反冲洗,且出水悬浮物浓度远低于传统固液分离设备,使整个系统流程简单,易于集成,系统占地大为缩小。
生物膜反应器可以滤除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不需设消毒设备,不需加药,不需控制余氯,使管理和操作更为方便,并可节省加药消毒所带来的长期运行费用。
生物膜反应器内生物污泥在运行中可以达到动态平衡,不需污泥回流和排放剩余污泥。
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管理简单方便。
采用先进的日本进口中空纤维膜,膜使用寿命长,单位体积膜面积高,膜具有自修复能力,从而减少了设备维护工作。
通过独特的运行方式,使膜表面不易堵塞,洗膜间隔时间长,且洗膜方式简单易行。
独特的膜组件运行方式使水处理所需能耗很低。
2.我国中水利用意义,回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在污水再生利用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采用污水灌溉农田。
至80年代,随着大部分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加剧和各种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日趋成熟,污水再生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才得以加速发展,开始将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活和工业,并且首先尝试的是建筑中水的利用。
同时,我国在北京、大连、太原等缺水城市相继开展了污水再生回用于工业和民用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成果,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污水回用率还很低,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概述中水处理工艺的3种类型

莱特莱德北京水处理设备中水处理工艺的3种类型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1.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物理化学法: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
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
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生物处理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
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
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活性炭吸附;转盘莱特莱德北京水处理设备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
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
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
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近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中水回用技术成为解决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水回用技术是指通过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水再次利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环境绿化等用途的一种技术。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一、中水回用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中水回用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盐和微生物等,使得水质符合再利用的要求。
根据处理的方法和工艺的不同,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处理四类。
1.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工艺。
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对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的技术,过滤是通过过滤介质对水进行过滤除杂的技术,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分离的技术。
2.化学处理: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对污水进行处理,包括混凝、胶凝和氧化等工艺。
混凝是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降和过滤;胶凝是指添加胶凝剂使分散的颗粒物质聚集成团,便于沉淀和过滤;氧化是指通过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使其易于去除。
3.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生物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分解的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工艺。
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污水和活性污泥的系统进行接触、降解和分离的技术;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对废水进行降解分解的技术;人工湿地则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
4.综合处理:综合处理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综合起来进行处理,以提高处理效果和水质的稳定性。
二、中水回用技术方案:1.前期处理:包括污水收集、初级过滤和加药调节。
污水收集主要是通过下水管网将居民生活污水收集起来;初级过滤主要是通过物理处理方法,如格栅过滤和砂滤器等,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加药调节主要是针对污水中的磷、氮等营养盐进行调节,以控制后期处理的效果。
2.混凝沉淀: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降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中水处理技术简介
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简称生化法)利用自然界存生的各种细菌微生物,将废水中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无害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
原水→格栅→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地→过滤→消毒→出水。
生物化学法可以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塔、土地处理系统、厌氧生物处理法等方法。
1、活性污泥法
(1)鼓风曝气:即排流式曝气,将压缩空气不断地鼓入废水中,保证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氧,以维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解水中有机物,以达到净化污水效果。
(2)机械曝气:即表面曝气,利用装在曝气池内的机械叶轮转动,剧烈搅动水面,使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供微生物生命活动,进行生化作用以达到净化污水效果。
(3)纯氧曝气:它是按鼓风曝气方法向水中吹入纯氧,以提高充氧效率,从而加快污水净化速度。
(4)深井曝气:般用直径为0.5~6.0m,深度50~60m的曝气装置,利用水压来提高水中氧的转移速率,以提高其净化效率。
2、生物膜法
(1)生物滤池:使废水流过生长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通过两面间的物质交换及生化作用,使废水中有机物降解,达到净化目的。
(2)生物转盘:由固定在一横轴上的若干间距很近的圆盘组成,不断旋转的圆盘面上生长一层生物膜,以净化废水。
(3)生物接触氧化: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于废水中,并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入空气,使废水中有机物降解,以净化废水。
3、生物氧化塔:利用水中微生物的藻类、水生植物等对废水进行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的天然或人工塘。
4、土地处理系统
(1)土地渗滤:利用土壤膜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过滤、吸附、微生物分解等)来处理生活污水,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水、肥来促进农作物、牧草、树木生长。
(2)污水灌溉:主要目的为灌溉,以充分利用净化后的污水。
5、厌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厌氧微生物(如甲烷微生物等)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达到净化水目的,同时产生甲烷气、CO2等气体。
厌氧生化处理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及污泥硝化处理。
物理化学法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池→超滤膜→消毒→出水。
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通常是指由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组成的废水处理系统,或指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单项处理方法,如浮选、吹脱、结晶、吸附、萃取、电解、电渗析、离子交换、反渗透等。
1935年W.鲁道夫和E.H.特鲁尼克开始试验用物理化学处理系统处理污水。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水质日趋复杂,废水中许多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用通常的生物处理法难以去除;许多复杂的有机物、生物难以降解;对有毒的污染物其浓度超过微生物的耐受限度时,生物处理法又不适用。
为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对废水回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70年代以来,物理化学处理法得到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
物理化学处理既可以是独立的处理系统,也可以是生物处理的后续处理措施。
其工艺的选择取决于废水水质、排放或回收利用的水质要求、处理费用等。
为除去悬浮的和溶解的污
染物而采用的化学混凝-沉淀和活性炭吸附的两级处理,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物理化学处理系统。
处理过程是在废水中投加石灰,快速混合后,进行絮凝沉淀,除去大部分悬浮的和胶体的物质,同时除去一部分磷酸盐。
沉淀后的出水,流过活性炭接触床,由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溶解的污染物,如溶解的有机物等。
活性炭要进行反冲洗和再生。
沉淀池的沉渣经脱水、煅烧后,其中石灰可回收利用;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作调整沉淀出水的pH。
通过这个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的代表性数据是:BOD(生化需氧量)5mg/L、COD(化学需氧量)15mg/L、悬浮物5mg/L、磷0.15mg/L、氮2.6mg/L。
假若对水质有其他要求,还可增加相应的处理过程,如为了进一步脱氮,可以增加氨解析、离子交换或折点氯化。
和生物处理法相比,物理化学处理法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可少1/4至1/2;出水水质好,而且效果比较稳定;对废水水量、水温和浓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可以除去有害的重金属离子;除磷、脱氮和脱色的效果好;可根据不同要求,选择处理方案;处埋系统的操作管理易于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
但这种处理系统的设备费和日常运转费较高,要比生物处理法消耗较多的能源和物料,因此决定处理工艺方案时要根据对出水水质的要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对环境影响的全面分析。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物化生化结合法)
MBR工艺概述
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
其处理流程为:原水→格栅→调节池→活性污泥池→超滤膜→消毒→出水。
(一体式)
对于中水处理流程选择的一般原则是,当以洗漱、沐浴或地面冲洗等优质杂排水(CODcr 150~200mg/l,BOD5 50~100mg/l)为中水水源时,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法为主的处理工艺流程即可满足回用要求。
当主要以厨房、厕所冲洗水等生活污水(CODcr 300~350mg/l,BOD5 150~200mg/l)为中水水源时,一般采用生化法为主或生化、物化结合的处理工艺。
而物化法一般流程为混凝、沉淀和过滤。
传统的生物化学法运转时必须考虑到反应速率和污泥的沉降性能。
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活性污泥的浓度,污泥浓度高,则反应速度就快。
但考虑到二沉池不能过大,所以活性污泥的浓度就不能太大,从而影响了反应速率。
污泥的沉降性能则取决于曝气池的运行条件。
严格控制曝气池的操作条件是首要条件,因此也限制了生物化学法的应用范围。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科学家们首先想到了用膜来进行固液分离。
超滤膜分离技术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展起来的。
其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采用具有一定孔径的分离膜,将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胶体、细菌和微生物截留下来,从而达到浓缩与分离的目的。
其处理精度可达0.1微米。
不会产生生化法那样的气味儿,污泥量少,无需进行污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