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概念研究综述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概念研究综述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概念研究综述徐璐璐,江六一(铜陵学院经济学院,安徽铜陵244000)摘要:产业融合的概念源于国外,最早出现在信息通信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了研究。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由产业融合的概念发展而来,中国政府在2015年正式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并强调其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现将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融合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归纳和总结理论共性与创新之处,以获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概念的内涵。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融合模式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18)10-0059-03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Rural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Xu Lulu,Jiang Liuyi(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Abstract: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originated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initially appeared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In view of this subject,foreign and domestic professionals have studied industrial convergenc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 -velopment evolved from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Chines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this strategy in 2015,and emphasized its importance in supporting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as well as the pro -cess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This study will introduce the existing research,summarize the theoretical commonality and innovation,in order to obtain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Key word: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agriculture industrial -ization,convergence mode,new industry收稿日期:2018-07-02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310);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SK2015A175)作者简介:徐璐璐(1987-),女,安徽铜陵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江六一(1975-),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内产业振兴的研究:文献回顾与未来展望

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内产业振兴的研究:文献回顾与未来展望
实践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关产业振兴的参考和建议, 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
02
文献综述
产业振兴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
产业振兴是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和效率,实现产业持续、健 康、快速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
内涵
产业振兴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产业政策调整 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产业附加值、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振兴的重要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的 持续增收。
现有研究的不足
虽然已有不少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政策分析和宏观层面,对于产业 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未来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内产业振兴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 展农村产业经济理论,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Hale Waihona Puke 研究方法文献回顾案例分析
系统回顾国内外关于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 略中的理论与实践,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和观 点。
选择国内外的典型产业振兴案例,进行深入 剖析,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比较分析
专家访谈
对比分析不同产业振兴模式的异同点,探讨 其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获 取第一手资料和观点。
2
对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 总结和归纳,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 指导和启示。
3
针对未来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 了预测和分析,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标题: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意义与路径 作者:张三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综述研究。

在概述了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

在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业技术创新与提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结合每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指出了相关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展望了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政策制定者、农业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对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为推动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技术创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政策研究、展望。

1. 引言1.1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概况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逐渐聚焦在优化农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方面。

在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上,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

研究者们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数理模型构建等方法,对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国内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应对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问题。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经济效应与对策研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经济效应与对策研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经济效应与对策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经济效应与对策研究引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

评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分析其经济效应以及研究对应的对策,对于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通过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和产业间的联系程度,评估农村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水平。

其次是资源利用效率。

包括资源利用的效率、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如农村资源的集约利用、资源的综合利用等等。

再次是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

包括农村企业的规模扩大、生产技术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

最后是质量和效益。

这包括生产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等。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带来许多经济效应。

首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加强农村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衔接,形成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农村企业的竞争力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

再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最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为了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首先,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提供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其次,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建设。

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等形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编号(学号):文献综述(2012届本科)题目: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 4 月28 日注:[封面的文献综述编号统一填写学号]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加之地区间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模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此后的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从政府高度重视,到各项促进措施可以看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增长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历史跨越。

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在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

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是1993年在山东潍坊提出来的。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1. 引言1.1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三产融合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三产融合即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重要路径。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的综述将有助于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

当前,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总结,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国内农村三产融合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多重问题,研究如何有效推动三产融合的发展,对于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至关重要。

因此,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综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三产融合的概念和意义三产融合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相互融合发展,实现三者互补、共生、共赢的一种发展模式。

三产融合的概念源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需要,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乡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向更加现代化、多元化和绿色发展。

二是扩大农村就业机会。

三产融合可以为农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就业在家门口,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三是促进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三产融合,可以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推动农村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增加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提升农村综合竞争力。

三产融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 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国内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从粮食生产导向向多种农产品生产导向的转变。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的重大战略,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产业发展不仅关乎农民的生计和农村经济的繁荣,更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深入探讨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发展。

1.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

它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此外,农村产业发展还能够推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农村产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农村产业发展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和路径。

一方面,可以依托农民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乡村体验、特色产品加工等服务型产业,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生活的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3.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乡村振兴需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发展也需要走融合发展之路。

可以通过农业与农村旅游业、乡村文化传承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结合,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例如,农民可以在农田旁边开办乡村民宿,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同时还可以体验农耕活动,了解农村文化,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4.推动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有合适的土地支持。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农村产业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土地流转还可以吸引外部资本和技术,推动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5.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因此,加强农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以建设农村专业化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农民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技能。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作者:吕岩威,刘洋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7年第10期吕岩威,刘洋(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山东威海 264209 )[摘要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探讨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纵向一体化、工商资本引领、龙头企业引领以及现代电商平台,进而总结出纵向一体化对应产业渗透和产业间产业重组的融合方式 , 龙头企业引领以及现代电商平台对应产业渗透的融合方式,工商资本引领对应产业交叉的融合方式,并针对不同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发展;一二三产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 F269.2 ; F32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0461 ( 2017 )10-0038-06收稿日期: 2017-05-11网络出版网址: /kcms/detail/13.1356.F.20170925.1719.004.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7-9-25 17:19:0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业模块化的产业融合机制、测度及效应研究》( 13BJY00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布局、关联效应与比较优势研究》( ZR2014GP005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政府竞争格局下的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14DJJJ04 )资助。

作者简介:吕岩威 (1983-) ,男,山东荣成人,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是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刘洋 (1993-) ,女,山东聊城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是产业经济学。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平稳增长,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从农业的经营模式看,我国长期粗放式经营,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方式来增加收益,提高粮食产量,既浪费农业资源,又使得农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从农民收入看,在家庭经营受成本抬升和价格“天花板” 双重挤压下,农民收益十分有限,从而使农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局面面临极大的挑战;从资源环境看,农产品产地环境受到污染、耕地资源逐渐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等农业资源环境问题,不仅降低土地生产能力、抬升生产成本,而且威胁农业生态系统的安全、威胁农业的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Һ㊀我国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综述郑晓媚摘㊀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内涵㊁动力机制㊁发展路径㊁效应和质量这五个方面综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ꎬ指出现有研究的空白ꎬ并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ꎮ关键词:乡村振兴ꎻ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ꎻ经济新常态中图分类号:F290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8-0025-02一㊁引言产业融合是伴随技术在各产业间相互渗透ꎬ带来新增长动力和新业态的一种经济现象ꎬ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ꎮ西方学者最早从技术发展以及产业间技术联动的角度来研究产业融合的问题ꎬ并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率先提出了产业融合的思想ꎮ随着研究的推进ꎬ从以技术角度逐渐拓展为以产品㊁服务和市场的角度来研究产业融合问题ꎮ最先的产业融合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工业和服务业ꎬ并没有涉及农业ꎮ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ꎬ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最早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ꎬ打破了先前产业研究的局限ꎬ将农业纳入了产业融合的研究范畴ꎬ并提出通过农业㊁工业㊁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互动ꎬ以第一产业为依托ꎬ第二㊁第三产业依附其上ꎬ使农业变为综合性产业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ꎬ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ꎮ一㊁二㊁三相加等于六ꎬ一㊁二㊁三相乘也是等于六ꎬ于是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的思想也被称为六次产业化思想ꎮ日本的六次产业化运动和韩国的新村运动ꎬ都遵循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ꎬ整合农村资源和调整产业结构ꎬ推进了农业现代化ꎮ随着我国农村发展战略从建设新农村过渡到振兴乡村战略ꎬ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课题逐渐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ꎮ2015年ꎬ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 推进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发展 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ꎮ众多学者在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下文简称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这个领域做了大量学术研究ꎬ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㊁动力㊁路径㊁效应和质量这五个方面展开ꎮ二㊁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当前ꎬ学术界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定义并没有形成明确且统一的标准ꎮ不同的学者做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时ꎬ会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界定ꎮ具体而言ꎬ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强调融合目标㊁融合过程和融合的本质等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ꎮ农村三产融合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村产业振兴ꎬ创新农村产业结构ꎬ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ꎬ以此带动乡村振兴㊁农民增收ꎮ基于融合目标的角度ꎬ何立胜等(2004)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即让农业与其他产业在市场㊁技术㊁服务和产品等方面相互融合ꎬ创造出新产业属性和新型产业形态ꎮ姜长云(2015)在此基础上ꎬ延伸拓展了这个观点ꎬ认为农村第一㊁第二㊁第三产业不管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融合发展ꎬ都必须有新技术㊁新业态㊁新商业模式的诞生ꎬ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ꎮ农村三产融合发展ꎬ以农村的资源要素为基础ꎬ集聚第二㊁第三产业的资源要素ꎬ通过技术渗透和体制创新ꎬ深度延伸农村产业链条ꎬ发挥农业多功能性ꎬ培育农村新型业态ꎬ形成农业与二㊁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ꎬ打造农民增收㊁农村发展良好的农村发展新格局(王丽娜等ꎬ2018)ꎮ农村三产融合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ꎬ产业融合的过程统一论则是认为产业融合是从技术层面开始ꎬ到业务层面ꎬ再到市场层面的融合这样一个逐渐推进的互相融合的动态过程ꎮ王昕坤(2007)认为农村产业融合是在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ꎬ或者农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跨越自身产业边界ꎬ出现产业边界模糊化ꎬ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动态过程ꎮ马晓河(2015)根据国内外发展的实践经验ꎬ认为农村三产融合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ꎬ通过产业联动㊁产业集聚等方式ꎬ跨产业配置资本㊁技术㊁自然资源等要素ꎬ使第一产业生产的原材料及其资源㊁第二产业的技术㊁第三产业的渠道和模式等服务业实现互相融合的一个过程ꎮ农村三产融合本质上是归属于产业融合的范畴ꎮ基于产业融合本质的角度ꎬ胡永佳(2007)根据劳动分工理论将产业融合定义为: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分工实现内部化ꎬ或是不同产业之间的分工转化为同一产业内部分工的过程和结果ꎮ苏毅清ꎬ游玉婷和王志刚(2016)在胡永佳研究的基础上ꎬ提出农业内部细分的产业与二㊁三产业中细分的产业之间的互动融合ꎬ所形成的产业之间分工在农村实现内部化ꎮ这是学术界首次强调三产融合发展必须控制在农村地区实现内部化分工ꎬ目的是要将其产生的利益尽可能地留在农村㊁留给农民ꎬ避免资本与劳动力的趋利性而脱离农村和农业ꎮ谭明交(2016)基于趋同理论的基础ꎬ认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农业与其他产业间或农业内部不同产业间在趋同过程中的稳态收敛或达到均衡状态ꎬ通过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间相互融合㊁联动发展ꎬ形成交易成本不断降低ꎬ经济收益不断增加的一个过程ꎬ使得农村就业岗位增多㊁农民收入提高ꎬ从而实现第一㊁第二和第三产业趋同发展ꎮ三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农村三产融合虽然是新的产业现象ꎬ但也是符合经济学行为的一般规律ꎬ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ꎬ因此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是其发展最根本的动力ꎮ谭明交(2016)在这个思想上ꎬ采用交易成本理论建立成本函数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进行分析ꎬ采用趋同理论(这里的趋同是指工业和服务业的收益应该与农业的收益几乎持平ꎬ否则资本和劳动力会由于趋利性而脱离农业)ꎬ建立收益函数ꎬ推理论证了交易成本最小化和融合收益递增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ꎮ梁立华(2016)也认同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农村三产融合最核心的动力ꎬ此外ꎬ她还聚焦创新驱动ꎬ从科技㊁体制和组织等创新角度阐释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动力ꎮ科技创新为农村三产融合带来正的外部性ꎬ为三次产业间的融合互动创造了技术条件ꎻ体制创新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制52度保障ꎻ组织创新积极引导了产业间的相互融合ꎮ此外还有其他学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ꎬ需求结构升级ꎬ产业规制放松等也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外在驱动力ꎮ四㊁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现阶段ꎬ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主要是利用产业集群㊁产业联动的方式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来实现互融互动发展ꎮ梁树广和马中东(2017)利用案例分析法ꎬ提出农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相融合的路径ꎬ建设信息化农业ꎬ创新生产模式ꎬ提高生产效率ꎻ提出农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ꎬ建设农产品加工业ꎬ延伸农业的产业链ꎻ提出了农业与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相互融合的发展路径ꎬ建设新型生态农业ꎻ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相互融合的发展路径ꎬ建设旅游观光农业ꎻ多种产业的渗透融合ꎬ建设综合型农业的发展路径ꎮ根据日本的六次产业㊁韩国新村运动的产业融合㊁荷兰的农业产业链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精致农业等这些典型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ꎬ杨云霞(2018)提出建立农村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融合发展路径㊁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路径以及功能拓展型的农业三产融合发展路径ꎮ第一㊁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组织在农村地区集群化ꎬ建立如 公司+农户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等的新型经营模式ꎬ更有利于把握市场动态以及为农产品提供更广阔的销售渠道ꎮ姜长云(2015)认为走农村三产融合道路是主动适应国民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ꎬ并提出农业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要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性ꎬ为农业赋予人文和环境价值ꎬ打造地域品牌ꎬ发展特色经济ꎮ王丽娜和汪长明(2018)考虑不同区域的异质性ꎬ提出走 因地制宜㊁因势利导 ꎬ实现农业 接二连三 发展的三产融合发展路径ꎮ五㊁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的效应已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ꎬ都得出一致的结论:农村三产融合能够使农民实现增收ꎮ三产融合的 加法效应 和 乘法效应 创造新供给和新业态ꎬ推进农村产业振兴ꎬ提高农民收入(周立㊁方平等ꎬ2018)ꎮ三产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㊁提高农业竞争力㊁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何立胜等ꎬ2004)ꎮ农村三产融合发展ꎬ创造出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ꎬ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ꎬ增进社会福利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ꎬ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ꎬ实现农村增效㊁农民增收(梁伟军ꎬ2010)ꎮ农村产业融合通过以农业为基本依托ꎬ有利于农民分享融合带来的红利ꎬ从而提高农户收入(马晓河ꎬ2015)ꎮ农村产业融合程度越完整越能够促进农户收入增加(苏毅清ꎬ2016)ꎮ李云新㊁戴紫芸和丁士军(2017)研究2016年345个农户调查的家庭微观数据ꎬ发现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ꎬ农村三产融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ꎬ增收效应在50%以上ꎮ六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质量分析梁树广ꎬ马中东(2017)利用2004~2016年的数据ꎬ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农业与其他18个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发现:农业与交通㊁物流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关联度为0.8ꎬ表明农业与交通㊁物流产业紧密关联ꎬ后者为前者与其他产业融合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ꎻ此外ꎬ农业与科学技术的关联度最低为0.5以下ꎬ说明了科学技术与农业的融合情况不乐观ꎬ农业的科技服务还是很薄弱ꎮ苏毅清㊁游玉婷和王志刚(2016)建立指标体系分析我国6个代表性省份(包括浙江㊁湖北㊁重庆㊁河南㊁安徽和山东)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状况ꎬ发现具有融合程度不一致㊁融合方式单一的特点ꎬ有较好的经营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浙江和重庆两地的农村三产融合情况较为良好ꎬ其余四个省份的农村三产融合则是正在计划中或者是还没被观察到ꎮ谭明交(2016)通过测算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系数ꎬ发现中国各省市融合水平有较大差距ꎬ总体上ꎬ东部地区农村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系数大ꎬ融合程度相对较高ꎬ中部地区融合水平次之ꎬ西部地区融合水平整体最低ꎮ七㊁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现有的研究成果已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ꎬ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宏观层面对其含义㊁动力和效应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ꎬ或者以具体地方案例经验研究其路径㊁效应ꎮ鲜有研究具体从政府㊁企业和农村本身这三者具体的角度去厘清它们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扮演的角色与职能ꎮ农村三产融合的研究仍然存在研究空白的领域ꎬ应该采用多重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ꎬ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启发ꎮ联系当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ꎬ以问题为导向ꎬ从政府㊁企业和农村这三个层面考虑ꎬ破除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ꎬ推动未来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与相关政策的制定ꎮ因此建议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应该采用多方视角:政府层面的研究应该基于深化改革与制度供给(包括制定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ꎻ企业层面的研究应该以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切入点ꎻ农村层面的研究应该基于农村人口外迁或者农业土地使用改变等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ꎮ参考文献:[1]何立胜ꎬ李世新.产业融合与产业变革[J].中州学刊ꎬ2004(6):59-62.[2]姜长云.日本的 六次产业化 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ꎬ2015(3):5-10. [3]王立娜ꎬ汪长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实践与现实启示 以湖南涟源为例[J].行政与法ꎬ2018(3):37-43.[4]王昕坤.产业融合 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ꎬ2007(3):303-306ꎬ321.[5]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ꎬ2015(2):43-44.[6]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ꎬ2007.[7]苏毅清ꎬ游玉婷ꎬ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㊁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ꎬ2016(8):17-28. [8]谭明交.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16.[9]梁立华.农村地区第一㊁二㊁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㊁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J].改革与战略ꎬ2016ꎬ32(8):74-77. [10]梁树广ꎬ马中东.农业产业融合的关联度㊁路径与效应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ꎬ2017(6):79-84.[11]杨云霞.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ꎬ2018ꎬ34(5):84-88.[12]周立ꎬ李彦岩ꎬ王彩虹ꎬ方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8(5).[13]梁伟军.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10.[14]李云新ꎬ戴紫芸ꎬ丁士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 基于对345个农户调查的PSM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7(4):37-44ꎬ146-147.作者简介:郑晓媚ꎬ女ꎬ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投资经济与消费经济ꎮ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