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信息系统题
现代物流管理试卷(附答案)

安徽农业大学2009―2010学年第1学期《现代物流学》试卷(A 卷)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小时 适用专业:08级物流工程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关于供应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供应链是指商品进入消费者手中之前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B.供应与需求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可把供应链与需求链的概念结合起来统称为“供需链”C.供应链就是原材料的供应渠道D.供应链涵盖着从原材料的供应商经过开发、加工、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到达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2.公路货运的优点有( )。
A 、适应性强B 、不适宜大批量运输 C、具有定时性 D 、不受天气影响3. 装卸搬运活性级别 4表示( )。
A.货物杂乱地堆放于地面B.货物已被捆扎或装箱C.被置于台车或起重机械上,可以即可移动D.货物处于移动状态4.你认为下列有关配送的理解,( )是正确的。
A.配送实质就是送货,和一般送货没有区别B.配送要完全遵循“按用户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配送的合理化C.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与商流是没有关系的D.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为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装卸搬运合理化原则的是( )。
A.消除无效搬运B.提高搬运活性C.尽量采用人工作业D.采用集装单元6.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在《财富》杂志发表了题为“经济的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黑暗大陆”一文,揭示了物流的重要作用。
A .彼德.德鲁克B .鲍尔索克斯C .西泽修 D.琼西.贝克7.配送中心不具备以下哪种功能( )。
A .运输功能B .储存功能C .统计功能D .包装功能8.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 ),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最终职能是保证客户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和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
A.临时需求和要求B.合同条款的规定C.供应商D.购买者9.在运输管理系统中(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新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已落下帷幕考研虽然已经结束好长时间,而它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昨天刚发生一样,清晰且深刻。
回首考研的这段经历,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以后一直到临近考试的状态,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考研一路走来,真的很辛苦,学长学姐们分享的宝贵经验不仅能让我打起精神背水一战,还使我的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初试成绩出来的这两天,酝酿了一下,我也想为将要参加下一届考研的的学弟学妹们写一篇文章,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
文章字数很多,大家有时间可以阅读,文末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分享,谢谢大家。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考研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30)管理学原理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阮文彪,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王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有关英语的一些经验大家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
阅读一共占40分,但如果把所有精力都花在阅读练习上,不注意其他题型的应试技巧,也是得不偿失的。
建议大家抽出3个小时的时间,完整地做一套题。
做完一套卷子之后,正确率是次要的,重点是发现自己的弱点,同时了解试卷结构并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与做题节奏。
对于真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一下子就扎进了哪个老师的长难句网课或者哪本阅读书当中。
不是说辅助网课和书不好,而是说要有的放矢,先整体,后局部深入。
没有哪个做题顺序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可以自由决定。
做真题一定要注意做题顺序,我是先从阅读开始,然后写完作文,最后再做完形填空。
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三部分斑块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第三部分景观格局一.斑块☐定义: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
➢强调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对景观异质性、动态、功能等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斑块的性质、分布、组合及动态、功能的研究.1.斑块的起源和类型●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 )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y )●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根据起源分为四类: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1.1干扰斑块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
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具有最高的周转率(turnover rates) ,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
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
1.2残存斑块起源:基质受到大面积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的影响,在其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其片断,其成因机制与干扰斑块相反。
特点: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干扰消失后,在自然界同化作用下能很快地融合在基质内,残存斑块消失。
具有较高的周转率。
基于智慧芽(PatSnap)平台的安徽农业大学专利信息分析

申请(专利权>人
公开 ( 公告)年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安徽农业大学
51 131 226 222 260 415 463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0
0
0
0
0
1
0
明光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1
陈德鑫
0
1 数据来源
本 研 宄 选 用 的 专 利 数 据 库 为 智 慧 芽 (PatSnap) 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该 公 司 深 度 整 合 了 从 1790 年 至 今 的 全 球 116个 国 家 地 区 的 1.3亿以上的国家 专利数据,提供专利检索、分析和管理的一站式信 息 服 务 平 台 ,对 国 内 外 专 利 的 法 律 状 态 、 同族及引 证信息进行了深度加工,实现全球专利中文翻译, 可较为全面获悉国外技术。通过多维度专利信息呈 现 ,可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及同行技术布局,挖掘 专利背后的竞争关系、公司战略、市场机会和技术 风险等同行技术情报,及时的动态跟踪帮助客户从
2 1 1 0 1 0 0 0
48卷2 期
汪 洁 :基 于 智 慧 芽 (PatSnap) 平台的安徽农业大学专利信息分析
321
1 . 3 时间分析 专利申请数量,是指申请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
向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授予其发明创造专利权并被受 理 的 件 数 ,而 专 利授 权 数 量是 指 受 理专 利中 能够 得 到最终授权的数量[21。对学校申请专利数和公开专 利数做统计分析,如 表 4 所示。 1.3.1申请趋势分析安徽农业大学最早作为专利 申请 人 于 1991年申请了 2 条专利,分别为发明人徐 忠 传 申 请 的 《苔干饮料》(公开号:CN1055288A ) 和 《苔干系列风味食品》(公开号:CN1055102A ) , 其后出现隔年断断续续申请现象,并 于 2003年之前 申请数量为个位数。自 2003年以后从未有过间断申 请 ,且申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从2006
地理信息系统-第一章-导论

10/16/2020
前言
☆学习目的与要求 ☆ 学时分配 ☆ 考核方式 ☆ 课程安排 ☆ 参考教材
10/16/2020
学习目的与要求
相关课程背景知识: 测绘学、地图学、数据库、数据结构、图形学……
掌握GIS的概念,了解GIS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掌握GIS的数据处理流程
采集、编辑、组织、管理、分析和输出; 熟悉GIS空间分析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用GIS解决相关问题
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未经加工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原始资料。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 备的形式而改变。
信息(information):狭义的说就是“两次不定性之差”,广义的说是指主体与 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 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10/16/2020
问题的提出
1. 与安徽省相邻且人口比安徽省人口多的省份? 2. 合肥市政务新区在什么位置? 3. 安徽农业大学到政务新区的最短路径、公交换乘? 4. 购房选择:住房面积>100 m2 &朝南&房价<1万元/m2 5. 长江西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中学有多少所? 6. 某老板想在国购广场开餐饮连锁店,如何选址?
的能力; 了解GIS的发展趋势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掌握GIS的基本原理、基 本方法与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GIS的开发、应用打 下理论基础。
10/16/2020
学时分配
讲课 25学时 实验 10学时 总学时 35学时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院第一章绪论院内容: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定义、产生、学科分化与发展背景,农业生态学与科学发展,农业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与中国农业发展。
彰武系统的概念,基本性质与研究的基本途径;生态系统的定义、基本组分、特点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基本组分、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基本研究方法。
200092重点:有关定义、农业生态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组分的构成。
同济大学四平路难点: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发展阶段与代表人物及贡献,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36 26038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生物结构共济内容:生态因子、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基本概念,最小因子律、耐性定律、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定义、区别、类型。
生态位的概念及应用,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正门对面生物种群与群落的概念,生物种群的结构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年龄与性比结构、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生命表与生命曲线、种群的增长模型(种群指数式增长、种群阻滞式增长);种群变动与调节(种群波动、r、k对策生物及种群调节),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种群和阿利氏原则,隔离与领域性;生物间的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及高斯原则,次生代谢产物在种间关系上的作用。
336260 37群落的基本特征、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边缘效应的概念与特点;自然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过程、原因,顶极群落理论,次生演替的特点。
农业群落的人工演替,结构趋同和协同进化。
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及类型,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价值,分子生态学的技术及在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存在问题及保护利用措施。
112室重点:生态因子、自然环境的概念,耐性定律及其应用,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
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协同研究

引文格式:付丹阳, 魏靖阳. 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协同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 18(1):130−140. DOI: 10.12371/j.ynau(s).202307078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协同研究付丹阳1, 魏靖阳1,2 *(1.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2. 安徽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6)摘要: 摸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家底,科学防范治理生态风险,可为地区在“两山”政策背景下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给出化人地“矛盾”为“和谐”思路。
鉴于近20年间安徽省经济增长突出、人地矛盾凸显,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综合运用空间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及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探究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影响关系。
结果表明:(1)20年间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下滑明显,流域与山区价值较高,中部北部耕地价值较低,景观生态风险(ERI )在20年间逐渐好转。
(2)研究区ESV 与ERI 的莫兰指数显著降低,高—高、低—高聚集区减少,且ESV 对ERI 的激化作用显著减弱。
(3)自然、社会因素均能显著驱动ESV ,ERI 则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
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稳定性对ESV 与ERI 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未来应持续保护南部山区林地,重点治理境内水域生态环境,提升草地景观整体性,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增强安徽省生态系统稳定度。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生态风险;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中图分类号: F 32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 (2024) 01−0130−11Study on Spatio-temporal Synergy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 Anhui ProvinceFU Danyang 1,WEI Jingyang 1,2(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2. Institute of Land and Resource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Abstract: Mapping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scientifically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ecolo-gical risk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guaranteeing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two mountains ” policy, and give the idea of transforming the “contradiction ”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nto “harmony ” . 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had been highlighted, so we took Anhui Province as the study area, construct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land use data from 2000 to 2020, comprehensively utilize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geographically-weighted regression and geographic detector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explor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trend and spatial influ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收稿日期:2023-08-04 修回日期:2023-09-12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教育服务三地一区建设的路径及政策支持的研究与实践”(SK2019A1150)。
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8期资源与环境科学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分析李宏1汪甜甜2桂苗1马友华2*(1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服务管理总站,安徽合肥230091;2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并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更新了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数据库。
结果表明,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为4.753等级,比2020年提升了0.041个等级,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耕地大多以中产田(4~6等地)为主。
该评价结果可为合肥市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安徽合肥;2021年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8-0138-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8.03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in2021LI Hong1WANG Tiantian2GUI Miao1MA Youhua2*(1Hefei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ervice Management Station,Hefei Anhui230091;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230036)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Hefei City in2021,this paper updated and evaluated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and updated the evaluation result database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 in2021according to releva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 in2021was4.753,which increased by0.041compared with that in2020.The cultivated land of Feidong County,Feixi County,Changfeng County,Lujiang County and Chaohu City were mainly middle-class fields(Grade4-6).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Hefei City to develop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grade change;evaluation;Hefei Anhui;2021耕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耕地数量和质量是农业生产的保障,也是社会发展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的保障[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试题名词解释:1、农业信息系统:是以农业信息科学为基础,把与农业有关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和科技等信息源,通过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农业信息技术为支撑,建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强大功能的高新技术体系。
2、安全与高效:就是既要保证人口众多的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力求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获取尽可能好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产者的积极性。
3、农业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农业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的作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4、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农用土地的自然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农用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成若干相对等级,以阐明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下,农用土地在各种利用方式中的质量优劣,对农作物的相对适宜程度。
5、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Precision farming, 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用 RS、GIS和GPS等技术找出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差异,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施肥,施药等),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
6、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oil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RIS )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它是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为基础的。
7、农业信息科学是根据农业科学的特殊性,借助于地球信息科学的技术支撑,从信息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填空题、判断题1、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的焦点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现在的农业信息技术主要由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所组成。
3、遥感技术的主要特征: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多时相性。
4、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信息共享化、人工智能化、信息集成化。
5、农业信息系统的分类1.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2.农业灾害信息系统3.农业生产信息系统4.农业管理信息系统5.农产品营销网络信息系统。
6、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1)土地资源信息分系统(2)土壤资源信息分系统(3)水资源信息分系统(4)肥料资源和施肥信息分系统(5)气候资源信息分系统(6)农业环境评价信息分系统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全面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和种质资源),防止资源破坏,使农业资源能够永续利用,而又不破坏环境。
8、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二是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
9、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走向:一是技术的综合;二是软件技术的分化。
10、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硬件、软件、数据和系统组织管理者四部分组成。
11、农业资源信息系统(ARIS)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和系统的组织管理者。
12、农业资源信息系统(ARIS)的开发可采用生命周期法,其开发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技术方案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
13、ARIS的用户按性质可作如下分类:(1) 政府管理部门(2)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3)农业生产单位(含农户)14、可行性分析是对建立系统的必要性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三大方面进行分析15、一般的ARIS应具有四个方面的任务:空间信息管理;空间指标量算;空间分析与综合评价;空间过程模拟。
16、系统应用设计中,根据ARIS和专业模型集成结构的不同,可进行松散、紧密和面向对象三种方式的应用模型开发。
17、ARIS系统的组织实施一般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完全自主开发、全盘委托开发、联合开发。
18、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职能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是系统效率的反映。
19、系统评价主要包括:系统效率与可靠性评价、系统可扩展性评价、系统效益评价。
20、土地资源信息的特征:区域性—本质特征;时效性-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综合性-不仅受土地所处的环境制约,同时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联系。
21、土地资源信息的类型:自然属性信息-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形与地貌;权属信息-行政境界和土地权属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
22、土壤资源类型划分的目的在于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划服务。
23、土壤资源类型的命名可采用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复合命名法。
24、土壤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25、土壤资源质量评价是指对土壤资源的质与量、适宜性与限制性作出评定,并综合评定其生产潜力。
26、土壤资源质量评价目的是在摸清土壤资源底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与管理服务。
27、土壤资源分区应以土壤改良分区为基础,并在土壤资源类型图上进行。
28、土壤资源农业开发分区的实质是土壤资源区域的划分。
它是土壤属性的差异性及其地理位置、经济社会的区域分异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带来的区域分异规律。
29、土壤资源农业开发分区采用方位(或地名)+地貌特征+土壤类别+利用方向的复合命名法。
30、SOTER的全称是全球和国家级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
31、施肥信息系统(Fertil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为FIS)是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是由施肥模型和GIS相结合组成的。
32、FIS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施肥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输出和施肥决策方面。
33、施肥信息涉及到土壤、作物、肥料和环境因子。
34、FIS的特点:1、时空动态性2、复杂性3、多学科性。
35、就施肥方法的科学基础而论,确定施肥量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肥料效应函数法和测土推荐施肥法两大类。
36、根据农业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农业土地评价可分为农业土地潜力评价、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土地经济评价和农业土地综合评价。
37、农业土地评价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各种评价数据的输人、存储、处理、分析和信息显示与输出几部分。
38、农业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
39、农业土地评价所需的数据一般需要自然环境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三组数据。
40、土地评价模型是通过建立土地质量和土地因素之间的数学或逻辑模式,对土地进行分类和评价。
简答题、论述题6、卫星遥感技术:用于农业的优点是:①观察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农作物及其环境物体的信息,具有覆盖面大、宏观性强;②扩大波谱视域和多波段获取地物信息、信息丰富多样;③获取地物信息具有多时相性、速度快有利于动态监测;④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相比具有成本低,能达到信息现势性。
7、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功能是对遥感技术或其他技术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存贮、查询、模拟和分析,并提出决策咨询方案。
用于农业的优点是:①能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处理;②实施多因素、多目标的综合处理;③能快速地大容量地处理数据;④能提供辅助决策方案,以供领导选择等。
12、发挥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功能的关键技术:1. 建立综合的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基础数据库2. 数据信息的快速更新技术3.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网络的集成技术开发4. 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5. 实际工作和科研成绩的积累是建立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的基础16、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①通过遥感与全球定位技术,结合某些常规技术,能快速、周期性、准确定位地采集环境资源的现势性信息;②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能快速大容量地处理所采集的环境资源现势性信息,并提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决策咨询方案;③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能把现势性信息和决策咨询方案,快速地传送到网域内的所有单位或个人。
这样的技术是现阶段解决农业的生产分散性、时空变异性、灾害突发性等困难的最佳技术手段。
17、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卫星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难度大、研究人员不稳定2.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投资大、应用费用更大、农业部门和基层单位难以承受3.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之间的脱节现象严重9、如何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一般而言,首先应对系统整体进行简单的总体设计;然后进行数据分类和编码,完成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称为数据库设计;其次是根据系统研究的目标,确定系统必须具备的空间操作功能,称为功能设计;最后是系统能够的建模和产品的输出,称为应用设计。
3、土地资源信息系统LRIS 的主要目标1、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2、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测3、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4、提供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和开发治理的方案5、为经济信息系统提供土地资源的背景数据和空间定位信息4、土地资源信息系统LRIS的功能1、存储和处理多种形式的土地资源信息的功能2、土地资源信息的查询检索和更新功能3、土地资源数据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4、土地资源综合分析评价功能5、辅助土地资源利用、开发治理规划决策功能6、具有多种输出功能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任务①具体落实土地利用总量动态平衡分解指标的数量与分布;②土地生产潜力等级和土地质量等级划分和图形编制;③土地开发、整治、复垦规划项目的落实与实施;④土地用途管制;⑤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反馈1、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oil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RIS )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它是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为基础的。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以一定的数据结构和格式,用已知的X、Y坐标系统去记录和贮存多维土壤资源实体的空间位置,这种多维土壤资源实体一般是各个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2)描述与位置无关的土壤资源实体的属性;(3)描述这些土壤实体的拓扑关系。
2、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开始向三个方向发展:(1)促使土壤数据库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2)促使土壤信息系统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发展(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4、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的原则:应该以土壤发生分类为基础,充分体现土壤资源空间分布的地理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反映出土壤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要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
6、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大农业服务,即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为土壤资源的利用规划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分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