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第二级预防的实施
二级预防的措施

二级预防的措施概述二级预防是指在某种健康问题已经出现或患病初期的阶段,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等措施,减少疾病的发展、向重度化或进行晚期治疗的可能性,以减轻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措施1. 建立定期体检制度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定期体检的内容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调整,包括身体检查、血液检查、生化指标检测等。
2. 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心理调适等方面。
3. 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疾病的流行状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同时,加强疾病的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4. 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工人、家庭有遗传病史的人等,需要进行定期的健康筛查和干预。
通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个体化的康复和治疗措施,可以减少疾病发展的风险。
5. 建立康复医疗体系对于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需要建立相应的康复医疗体系。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职业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品质。
二级预防的意义二级预防的意义在于,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二级预防还可以减少疾病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结语二级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减少疾病的发展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定期体检制度、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干预以及建立康复医疗体系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实施二级预防的工作,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二级预防的措施

二级预防的措施
二级预防是指在早期发现并治疗疾病,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产生严重后果的一种预防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
一、定期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地防止其恶化。
二、疾病筛查:疾病筛查是一种早期发现疾病的方法,如乳腺癌筛查、结肠癌筛查等。
通过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早期治疗,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三、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等形式,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认识和掌握的活动。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增强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四、定期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如流感、肝炎等。
总之,二级预防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通过定期体检、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和定期接种疫苗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疾病,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四级预防的内容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四级预防的内容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预防疾病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预防胜于治疗,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那么,什么是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和四级预防呢?接下来,我将从这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我们来说说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式,来降低患病的风险。
比如,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我们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这样可以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级预防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等方式,来阻止疾病的发展。
比如,我们要定期进行体检,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如果发现自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
二级预防就是要在疾病发展初期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再来看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已经发生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之后,通过治疗、康复等方式,来减轻疾病带来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比如,我们得了感冒发烧,要去医院看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如果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癌症等疾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争取早日康复。
三级预防就是要努力减轻疾病带来的负担,让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
我们来看看四级预防。
四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通过关爱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式,来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比如,我们要关心身边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四级预防就是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面对疾病时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总结一下,一级预防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等方式降低患病风险;二级预防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等方式阻止疾病发展;三级预防是通过治疗、康复等方式减轻疾病影响;四级预防是通过关爱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措施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措施预防,这个词儿在我们生活中可是常常挂在嘴边。
说到预防,咱们可以把它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别担心,听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像吃饭一样,分成了几道菜,慢慢来就好。
1. 一级预防:健康的起点一级预防就是咱们说的“预防胜于治疗”,就是要在疾病发生之前,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我们身体的健康。
比如,饮食上,大家都知道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想想,油炸的东西吃多了,不仅腻得慌,还容易得三高,是吧?所以,天天吃个苹果、喝杯牛奶,给身体补充点营养,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儿。
再说运动,运动可不是只有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才算,平时多走路、多爬楼梯,甚至就算是跟朋友聊天时站着,也能让咱们的身体动起来。
想象一下,走路的过程中,空气清新,心情也跟着爽,真是一举两得!1.1 健康教育:知识是力量再来,健康教育也很重要。
没错,听上去可能有点枯燥,但其实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就像是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想象一下,知道怎么选食物、如何做运动,那不就是让自己生活得更滋润嘛!比方说,了解一些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像是感冒的季节多添衣,冬天少出门,谁愿意被病毒盯上呢?1.2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再说定期体检,听上去有点儿老生常谈,但其实这真的是个好习惯。
每年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看看自己的身体状态,就像给自己的车做个保养,确保一切都在最佳状态。
早发现问题,早解决,免得以后麻烦更大,谁不想轻轻松松地生活呢?2. 二级预防:早期干预接下来是二级预防,简单来说,就是一旦发现问题,咱们就要采取措施,争取早治疗。
比如说,假设你有点咳嗽,别觉得无所谓,赶紧去看医生,别等到咳得像是要把肺给咳出来再说。
及时治疗,绝对能避免后面的麻烦。
2.1 提高警惕:身体的小信号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己的语言,会发出一些小信号。
比如头痛、发烧,这些都是提醒我们要重视的信号。
就像车子的警报响了一样,千万别掉以轻心,去医院看看,没事就安心,有事也能早处理。
预防医学第一版教学大纲三级预防策略

预防医学第一版教学大纲三级预防策略摘要:1.三级预防策略的定义与意义2.三级预防策略的分类a)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b)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c)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3.各级预防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案例a) 第一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b) 第二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c) 第三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4.三级预防策略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展望正文:一、三级预防策略的定义与意义三级预防策略是预防医学中的一种理念,旨在通过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减轻病痛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这一策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分别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三级预防策略的分类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第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采取的措施,主要针对疾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
通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例如,通过健康教育、疫苗接种、食品安全等措施预防传染病。
2.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第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采取的措施,主要任务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
这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例如,通过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等措施早期发现疾病,提高治愈率。
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第三级预防是在疾病已经发生时采取的措施,主要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例如,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并发症监测等。
三、各级预防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案例1.第一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实施第一级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环境改善。
例如,通过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降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通过消除水源污染、治理环境污染等措施,降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第二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实施第二级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体检、筛查和专科门诊。
护理学导论复习

长期目标:指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数周、数月)才能够达到的目标。
第十章
(1)文化的特征:1.超自然性2.超个人性3.地域性4. 超地域性5.时代性与超时代性6.文化的特征性7.文化的传递性。(会区分,P159-161)
(2)文化休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蜜月阶段、沮丧或敌意阶段、恢复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
适用于对慢性病服务对象的护理
第七章
(1)鲍威尔认为沟通交流可分为5个层次:1.一般性沟通 2.事务性沟通 3.分享性沟通 4.情感性沟通 5.共鸣性沟通
(2)人际沟通的基本形式分为:语言性沟通及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的表现形式:空间距离及个人的空间位置
第三章
(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依次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卡里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间增加了一个 刺激的需要,成为6个层次。
(3)需要论对护理实践的意义:
5.青春期,12-18岁,发展危机是 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
6.青年期,18-35岁,发展危机是亲密对孤独
7.中年期,35-65岁,发展危机是 创造对停滞
8.老年期,65岁以上,发展危机是完善对失望
(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2)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教学中、临床实践中、护理管理中、护理科研中 (P128-129)。
(3)临床护理决策的模式:1.服务对象决策模式2.护士决策模式3.共同决策模式。
(4)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
二级预防的内容

二级预防的内容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发生疾病或损伤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其发展和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在医学领域,二级预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管理和治疗中。
本文将围绕二级预防的概念展开,探讨其重要性以及实施二级预防的具体措施。
二级预防对于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对于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定期体检和监测可以帮助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疾病加重或并发症的发生。
二级预防还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在传染病防控中,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筛查,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范围,避免大规模的疫情爆发。
此外,对于一些潜在的传染源,如病毒携带者和病原体携带者,也可以通过二级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和治疗干预,减少其传播风险。
二级预防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筛查,可以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早期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此外,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和戒烟限酒等,也可以降低患疾病的风险,改善身体健康。
在实施二级预防措施时,需要全面考虑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因素。
个体层面的二级预防包括个人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管理,如定期体检、接种疫苗、按时服药等。
社会层面的二级预防包括公共卫生措施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疫苗接种计划、疾病筛查和监测系统的建立等。
教育和宣传也是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健康意识和行为改变的意愿,可以促进二级预防的实施和效果。
在健康教育中,应该注重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宣传,以及使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
二级预防在疾病管理和健康促进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减少疾病传播和扩散,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二级预防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二级预防名词解释

二级预防名词解释
二级预防是指在已发生疾病或损伤的早期阶段,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阻断疾病的进展或减轻损伤的严重程度,以达到减少残疾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级预防的主要任务是对已确诊的疾病进行治疗和康复,通过治疗和康复措施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级预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发现:通过定期体检、筛查检查等手段,对常见疾病或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在疾病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严重发展。
例如,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可以通过定期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波检查,以发现乳腺癌的早期病变。
2. 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有疾病存在,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阻断疾病的发展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例如,对于心脏病发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以恢复心脏功能,并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以稳定患者的病情。
3. 干预措施: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和生活方式,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疾病和促进康复。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规律的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 康复治疗:对于已经受伤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对于中风后遗症
患者,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康复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语言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总之,二级预防是在已经发生疾病或损伤的早期阶段,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阻断疾病的进展或减轻损伤的严重程度,达到减少残疾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级预防的核心思想是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或程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患病人群被遗漏(假阴性)可降低筛检方法的灵 敏度 –健康人群被错误地认为患有疾病(假阳性)可降 低筛检方法的特异度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或程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如果筛检方法的敏感性(灵敏度)下降, 阳性预测值比例仅轻微下降,但特异性( 特异度)下降,则阳性预测值下降非常明 显。
说明在有阳性检查结果的人群中仅有0.89%会在进一步检 查中发现确实患有该疾病。其他人则均为假阳性结果。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的不同灵敏度和特异性带来的不良结 果:
假阳性结果 的后果
个体将承受很大 心灵创伤
卫生系统要额外提供 足够的设施和人力以 确诊真正患有该疾病者
个人、单位或保险公司 要为这些服务花费买单
最低标准——伦理学方面
遵守尊重个人意愿、有益无害、公正等一般伦理 学原则 受检者“知情” 有益无害原则在筛检实施的标准中有明确体现 个体的预期寿命是否长于无症状患者早期筛检的 获益时间 公正原则要求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
二、确定筛检的频率
决定筛检频率的因素
–疾病的病理特点和速度 –筛检方法的灵敏度
第一次的检出率为80%; 第二次为剩余的80%: 80%+20%Х80%=80%+16%=96%; 第三次为第二次剩余的80%: 96%+4%Х20%=96%+3.2%=99.2%
危险度更多的是决定是否要做这项筛检,而不是 筛查的频率
二、确定筛检的频率
确定筛检频率需注意的问题
三、确定一次筛检所包括的项目
采用一组独立试验的筛检每1例非患者,至 少一项筛检试验产生1例假阳性结果的概率 ,计算公式为:
• 1-(1-)n • 为假阳性率,n是所作筛检试验数。
实施筛检试验数与至少有1例假 阳性者概率的相关性
实施筛检试验数* 1 2 4 5 10 20 25 至少有 1 例假阳性者的概率(%)# 5.0 9.8 18.5 22.6 40.1 64.2 72.3
最低标准——疾病方面
对所筛检的疾病或状态的预防效果及其副 作用有清楚的认识。
最低标准——疾病方面
清楚所筛检疾病或状态的自然史,所筛检 疾病应有可识别的早期临床症状或体征, 且有足够长的领先时间实施筛检。
领先时间是指通过筛检试验,在慢性病 自然史的早期阶段,如症状出现前,提 前作出诊断,从而赢得提早治疗的时间。
成年人 35~65 岁的男性 和 45~65 岁的女性 3~4•岁幼儿 65 岁以上老年人
三、确定一次筛检所包括的项目
在同一时间、同一受检者用多项筛检方法 来筛检多种疾病,不一定提高筛检工作的 效率
–在老年受试人群中的多项筛检,可能使受检者 的花费用于不必要的检查 –多项筛检产生较多的假阳性结果,使很多受检 者花费更多的经费进行后续检查
称量体重 胆固醇测定 视敏度筛检
进行 1 次弱视和斜视检查 进行青光眼筛检, 具体筛检间隔由临床预 防专业人员决定 听力测试 老年人 定期询问和监测听力 牙科检查 所有人 每年进行 1 次牙科检查和保洁 子宫颈癌筛检 有性生活的妇女 每 1~3 年进行 1 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乳腺癌筛检 40 岁以上妇女 每年接受 1 次乳房临床物理检查 50~75 岁妇女 每 1~2 年进行 1 次乳腺钼靶摄影检查 直 系 亲 属 中 有 绝 经 在 40 岁前应接受乳房临床物理检查 前患乳腺癌史 结肠直肠癌筛 所有 50 岁以上人群 每年进行 1 次大便隐血试验或每 5 年乙状 检 结肠镜检查
• 灵敏度高,筛检的频率主要根据疾病的病理发展的 速度来决定 • 灵敏度过低,需要增加筛检的频次
二、确定筛检的频率
确定筛检频率需注意的问题
–疾病的危险度并不是决定筛检频率的因素,而 是由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和疾病进展的速度决定 的
例如,考虑某种癌症从发生异常到无法 治愈需要经10年的缓慢过程(即假定这10年 任何时候检出都可得到好的治疗效果),所 采用筛检方法的灵敏度为80%,如果每三年进 行一次筛检。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的不同灵敏度和特异度带来的不良结 果:
假阴性结果 的后果
给受筛检者错误的 安全感
可能引起医疗法律纠纷
对筛检计划造成 负面影响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的可接受性:
–筛检方法必须是快速、简便、廉价和安全,以 避免在时间、人力和金钱方面的成本过高,便 于为受检者所接受,同时也不能给受检者带来 任何的伤害。
第一节 疾病筛检计划的制定
确定疾病筛检项目时需遵循的最低标准 确定筛检的频率 确定一次筛检所包括的项目 以定期健康检查取代每年全面体格检查 实施筛检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疾病筛检项目时需遵循的 最低标准
疾病方面 筛检试验方面 医疗保健系统 伦理学方面
最低标准——疾病方面
所筛检的疾病或状态必须是严重的(即有 较高的死亡率或发病率)。 ——避免出现 过多假阳性结果。
对于任何己限定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查方法,假 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数量与目标人群中该疾病的 患病率有关。该疾病为常见疾病则假阴性结果会 比较多;该疾病比较少见,则假阳性结果会比较多。
假设使用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80%的某筛 检方法分别在患病率为10%和1%的1000人中开 展筛检,请分别计算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最低标准——筛检试验方面
筛检方法的可接收性:在实施筛检时,应考虑:
–是否需要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资源(例如:电力、水、 移动运输车、接受筛检人员的运送)? –该筛检方法能否迅速实施? –人们能同意接受筛检吗? –是否有审美或文化上的障碍? –筛检费用对受筛检者而言是否能够接受? –在实施前应作什么样的宣传来克服这些障碍?
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当筛检方法的 灵敏度从90%下降到70%(特异度均为90%) 时,阳性预测值从50%下降到43.75% 而当特异度从90%下降到70%(灵敏度均为 90%)时,阳性预测值从50%下降到25%。
阳性预测值与疾病患病率的关系
若使用上述筛检方法1在患病率为1/1000的目标人群中进 行该病的筛检,阳性预测值为多少? 病例数=1000Х1/1000=1 非病例数=1000-1=999 真阳性数:1Х90%=0.9 假阳性数:999-999Х90%=99.9 阳性预测值:0.9/(0.9+99.9)=0.89%
学习目的
列举确定疾病筛检项目时需遵循的最低标准 讨论确定筛检的频率 学会确定一次筛检所包括的项目 明确以定期健康检查取代每年全面体格检查 列举实施筛检的基本程序 列举并讨论异常筛检结果的处理原则 列举不适宜的筛检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在临床场所如何确定合适的疾病进行筛检 ? 什么疾病应该进行筛检? 如何确定筛检频率 所有对象是否都要接受同样项目和频度的 检查? 筛检的项目是否越全面越好?
最低标准——医疗保健系统方面
对筛检阳性者能实行有效地追踪,以确定是否患 病。 在开展一项特殊疾病的筛检计划前,患病者应该 已经得到有效治疗。 必需治疗筛检和诊断过程发现的疑难病症者。 干预措施应该易于被筛检人群接受。 应该明确定义筛检的目标人群。 应该明确筛检的负责人和用于判断筛检试验阳性 结果的截断值,应该清楚如何使筛检结果成为受 检者常用医疗保健场所的医学记录。
筛检方法1
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0%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阳性
阴性 合计
90
9000 100
90
810 900
180
9810 1000
病例数:1000Х10%=100 非病例数:1000-100=900 真阳性数:100Х90%=90 假阳性数:900-900Х90%=90 阳性预测值:90/(90+90) =50%
患病率为10%的计算结果
病例
阳性 80
非病例
180
合计
260
阴性
合计
20
100
720
900
740
1000
患病率为10%:假阳性人数为180,假阴性人数为 20
患病率为1%的计算结果
病例
阳性 8
非病例
198
合计
206
阴性
合计
2
10
792
990
794
1000
患病率为1%:假阳性人数为198,假阴性人数为2
第二节 异常筛检结果的处理原则
发现异常筛检结果
临床医生在为受检者进行体检或开具有关检查 时,就应告知其这些筛检报告的重要性,并建立相 关的复诊或随访机制。
–阳性预测值也会随着该疾病患病率的下降而下 降。 检查结果阳性的人占实际患有该病的 人群的比例称为阳性预测值。
筛检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阳 性预测值的关系
假设在患病率为10%的某社区人群筛检1000 人,筛检方法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0% ;筛检方法2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90%; 筛检方法3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0%。 请分别计算三种筛检方法在该人群的阳性 预测值。
筛检方法2
病例数:1000Х10%=100 非病例数:1000-100=900 真阳性数:100Х70%=70 假阳性数:900-900Х90%=90 阳性预测值: 70/(70+90)=43.75%
灵敏度70%,特异度90% 病例 阳性 阴性 合计 70 30 100 非病例 90 810 900 合计 160 840 1000
五、实施筛检的基本程序
遵循筛检原则:见第六章 做好检查前准备 掌握检查方法 提供健康咨询: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筛检异常的处理:见第二节 了解并向受检者介绍筛检的不良作用:包括心理和生理上 的 掌握各种筛检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向受检者解释清 楚 注意事项:向受检者简介筛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