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
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新生代生烃特征

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新生代生烃特征胡洪瑾;蒋有录;刘景东;徐田武【摘要】石炭二叠系是东濮凹陷煤成气的主力气源岩,尚不明确煤、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等组分在新生代的成气演化特征.基于高压釜热模拟实验,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气产率及气体组分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热模拟结果表明:初次加热过程中,不同类型烃源岩热解烃类气体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暗色泥岩生气能力最强,煤岩的次之,碳质泥岩的最差;不同类型烃源岩热解产物组分演化规律相似,随温度升高,甲烷摩尔分数逐渐增加,重烃气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非烃气摩尔分数减小.二次加热结果显示:研究区在新近纪可能存在规模成气;相比于一次生烃,二次生烃重烃气、总烃气及非烃气产率降低,但甲烷产率升高,干燥因数增大.研究结果对认识东濮凹陷煤成气演化规律、指导进一步勘探具有参考意义.【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1)004【总页数】9页(P53-60,115)【关键词】煤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石炭—二叠系;一次生烃;二次生烃;新生代;东濮凹陷【作者】胡洪瑾;蒋有录;刘景东;徐田武【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气凹陷,发育古近系沙三段和石炭—二叠系煤系两套烃源岩,其中石炭—二叠系煤系为煤成气的气源岩,包括煤系暗色泥岩、煤岩和碳质泥岩三种类型[1]。
人们对研究区碳—二叠系煤系烃源岩进行研究[2-5],认为受复杂的构造演化影响,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经历中生代三叠系末期、新生代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中后期三期热演化生烃过程。
其中,刘丽等[2]认为该区煤系烃源岩新近纪二次生烃区分布于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白庙和西斜坡带无二次生烃过程;朱炎铭等[3]认为新近纪二次生烃区分布于凹陷北部局部地区,且成熟度提高有限;何锋等[3]认为古近纪中期(Es3-Es1)以深洼陷带煤系烃源岩生气为主、斜坡带为次,古近纪晚期(Ed)和新近纪以斜坡带煤系烃源岩生气为主、地垒带次之。
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生烃史及二次生烃时空差异性研究

3 上 古 生界 二 次生 烃 时 空差 异性
31 北 部斜坡 带或 兰聊 断裂上升盘 浅埋 区 . 这些 浅 埋 区 的石炭一 二叠 系 烃 源岩 R 值 大 多为 。 05 % . % . 表 井有 毛 4 毛 6 范古 2 明古 1 卫 . 9 08 5 代 、 、 、 、
岩在 新近纪仍 可生烃排气 。对 于部 分地 区的石 炭一二 叠 系而言 . 如南 部 马厂 、 春集局 部地 区 , 三 由于前 2个
阶段 奠定的有 机质变质 程度较高 ,新生 界厚度未 达到
补偿 古温度所 需的厚度 。 有机质成烃 作用未继 续演化 。
08 %, 成熟早 期 。对于 印支期 生烃 作用 , .5 属 由于 生烃 早 (4 ~ 2 )生烃 后经历 了印支 、 山等构造 运动 2 0 2 0Ma , 喜
系 以 太 原 组 最 好 , 次 为 山西 和 本 溪 组 , 盒 子 组 非 烃 其 石
古 近纪 以来 ,东濮 凹陷进入 了断陷一 裂陷发展 时 期 . 系烃 源岩再 次被深埋 . 煤 超过 了印支期末 一次埋 藏 深度 , 区范 围广泛生烃 。 由于埋藏 深 , 机质演 化程 全 有
源岩 占有 较大 比例 . 石千峰组 地层 主要 发育红 色泥 岩 ,
属于非烃 源岩 的范 畴。上古 生界烃源 岩显微组 分 以镜
质组分 含量 最高 , 其次 为惰 性组 , 质组 最 低 , 壳 这种 显 微组分特 点也表 明上古生 界烃 源岩 以生气为 主 。
度高 , 成为本 区生烃 的 主要 时期 , 即二次 生烃期 。该 ]
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二次生烃史研究的开题报告

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二次生烃史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二次生烃史研究一、研究背景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区域是中国东部最主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之一,在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
该区域多年来的勘探发现,烃源岩及油气成藏类型等一系列最基本和核心的地质问题都已经获得了重大突破,但关于该区域的热演化史及二次生烃史等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针对受热影响下地质构造发育特点、油气成藏条件改善的影响因素及发育机理等问题,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系统研究。
因此,针对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及二次生烃史的研究,既有助于探明区域内油气成藏的规律和机制,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同时为区域内油气资源的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综合运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以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上古生界沉积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重点剖析热演化与构造演化的关系及其在区域内的作用机制;2、通过多种手段获取样品,对烃源岩、烃类组成、沉积物成分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区域的古环境演化及其对油气形成和埋藏过程的影响;3、基于区域内已知的油气勘探成果以及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对油气藏发育特征、油气运移过程及发育机理等进行分析和探讨;4、通过对区域内已有油气形成模式的综合分析,结合地质模拟等手段,模拟出不同成藏模式下的二次生烃史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热演化史及二次生烃史的规律和机制,深入研究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进一步提高该区域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技术水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深入了解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的构造演化及其与热演化关系的作用机制,对于油气成藏作用的深入认识和探索,提高油气勘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区域内的古环境演化与生烃成藏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古环境背景下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和机理,对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3、深入剖析区域内已知油气藏的特征和开发模式,结合地质模拟等手段,预测未来油气资源的勘探潜力,为资源的持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指示的油气勘探方向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指示的油气勘探方向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勘探区,其中生界烃源岩是该区石油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该区生界烃源岩的特征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指示意义。
生界烃源岩的特征1.地质时代生界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纪系。
其中,下白垩统的烃源岩分布最广,是生油潜力最大的单元之一。
2.岩石类型生界烃源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泥岩和炭质泥岩,也有少量煤系烃源岩。
3.有机质类型生界烃源岩中,有机质类型以藻类和藻类残骸为主,还有一定量的陆生植物残骸。
这些有机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下,可以形成丰富的烃类。
4.热演化程度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较高,主要处于成熟期和过成熟期,是成熟生油岩的典型例子。
生界烃源岩在油气勘探中的指示意义1.烃源岩发育区生界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可以指示潜在的烃源区。
研究发现,下白垩统的烃源岩沉积最广,发育最好,是该区域烃源发育的主要区域。
2.生烃能力生界烃源岩的成岩演化程度与生烃能力密切相关,在勘探中可以通过生烃反应指标(如干酪根稳定同位素)判断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生油潜力。
3.油气富集区生界烃源岩是石油勘探中的关键环节,其指示的石油勘探方向主要在靠近生烃区的烃源岩下方,即烃源岩的富集区。
例如在下白垩统烃源岩下,靠近 paleo-high 带的低阶储层组合是一个较好的勘探目标。
综上所述,生界烃源岩是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石油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分布特征、成熟度和生烃能力等信息可以为石油勘探提供重要指示。
在未来的勘探工作中,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该区域的生界烃源岩特征和勘探方向,为全面开发该区域的石油资源提供有力支撑。
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

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张庆峰;沈忠民;陈义才;汪巍【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34)1【摘要】通过对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研究,发现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主要为混合型,有机质类型较好,平均有机碳含量在0.56%~1.04%之间,属于差-较好的级别.从烃源岩的潜力指数来看,东濮凹陷沙一段生烃强度比较低,期望值为2.084×106 t/km2(相当于SPI为2.1).按照纵向排油系统和横向排油系统的潜力指数评价标准,烃源岩的充载能力分别属于低和中等.【总页数】4页(P69-72)【作者】张庆峰;沈忠民;陈义才;汪巍【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5【相关文献】1.川西南部下二叠统烃源岩生烃能力综合评价 [J], 刘林;李延钧;贾学成;张本健;罗迪2.优质烃源岩成烃生物与生烃能力动态评价 [J], 秦建中;申宝剑;陶国亮;腾格尔;仰云峰;郑伦举;付小东3.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能力评价 [J], 古伟;陈义才;王长城;胡修全;胡东风;孙廷金4.乌尔逊凹陷烃源岩细分层评价及生烃能力研究 [J], 张利5.东濮凹陷文留斜坡石碳二叠系烃源岩生烃评价 [J], 朱炎铭;崔新瑞;赵洪;唐兴文;汤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濮凹陷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论证报告【管理资料】

中原油田科研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项目名称: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编写人: _ 卢双舫_负责单位:东北石油大学二O一二年三月九日一、项目立项依据与目的意义东濮凹陷地处环渤海湾断陷盆地的西南缘,横跨河南、山东两省,主要在濮阳、东明、莘县、长垣及兰考五县,面积约5400km2。
盆地东部为鲁西隆起,西部为内黄隆起,北部为莘县凹陷,南部是兰考凸起,是一个呈北北东向、南宽北窄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盆地。
目前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有泥岩裂缝油井发现,~,,证明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含油。
此后在文14及文19等井见到泥岩裂缝油气显示,~,获工业油气流。
目前东濮凹陷已在文留、淮城、卫城、胡状、庆祖、刘庄等地区发现泥岩裂缝油气显示。
截止2003年底,东淮凹陷共有70口井泥岩裂缝见油显示,6口井测试或试油,主要分布在文留地区。
东濮凹陷展现出良好的泥页岩油勘探前景。
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步枯竭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迫使石油勘探家不得不探索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这使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重要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页岩油气在北美的成功勘探、开发自然就引起了油田领导对这一目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正因为如此,国土资源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及有关油田正在组织开展全国、全探区或矿权区包括海相、陆相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的战略研究工作。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可以说正处于页岩油气大发展的前夜。
中原油田各级领导也十分关注这一领域,尤其是已有较多显示的东濮凹陷泥页岩油潜力。
但评价过程中,地质和地球化学家普遍感觉到缺少指导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这是因为,泥页岩作为生成油气的源岩,虽然没有人怀疑其中残留蕴含着海量的油气资源,而且,应用现有的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人们不难计算出泥页岩中有机质生排烃之后残存的油气总量(卢双舫等,2008)。
东濮凹陷沙一段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

图 2 东 濮 凹陷 沙 一 段 千 酪 根 元素 范 氏 分 布 图
F g 2 Th it i u i n o e o e l me ti i. e d srb t fk r g n e e n n o
前 梨 园和柳 屯 一海 通集 地 区沙 一段 暗色 泥岩 的有 机碳 含量较 高 , 均值 分 别 为 1 0 和 0 8 ; 平 .4 .5 葛岗集 一 固阳和南何 家 一孟 岗集地 区沙一 段 暗色 泥 岩 的有机碳 含量 较低 , 均值 分 别 为 0 5 和 平 .6 0 7 。对 比东濮 凹陷沙 一段 与沙三 段 一沙 四段 . 暗色泥岩 的有 机 碳含 量 可 见 , 沙一 段 源 岩 的有 机 质 丰度 比沙 三 段 一沙 四段 的 略高 ( 1 , 本 上 表 )基 以较 好和差 的烃 源岩 为主 。考虑 沙三段 一沙 四段 的成 熟度 相对 沙一 段 的 高 , 岩有 机 碳 含量 受 热 源
维普资讯
・7 ・ 0
成都理 工 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第3 4卷
以文 留一带 为 中心较完 整 的湖泊沉 积体 系和 三角 洲沉 积体 系 。
2 源岩 地 球 化 . 有 机质丰 度是评 价 烃源岩 生烃能 力 的重要参 数 之一 。根据 东 濮 凹 陷沙 一 段 2 O多 口井 2 0多 0
维普资讯
第3卷 第1 4 期
20 0 7年 2月
成都 理工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J U N LO H N D NV R IYO E H O O Y(c n &T cnl y di ) O R A F E G U U I E S FT C N L G Si c C T e e e o g i n h o Et o
东濮凹陷盐湖环境烃源岩评价

综述与专论2019·0416Chenmical Intermediate 当代化工研究东濮凹陷-盐湖环境烃源岩评价*蒋超1 郭彬程2(1.长江大学 湖北 430100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摘要: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水平的提高,向更深层领域勘探已成了必然趋势。
研究表明,盐岩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影响,对油气的勘探十分重要。
东濮凹陷经过近四十年的勘探开发,已经进入高勘探成熟阶段,勘探难度也愈来愈大。
落实后备资源夯实稳产的资源基础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建立了一套盐湖优质烃源岩识别及评价方法,创新建立了盐岩发育区油气臧具“连续接力成藏、宝塔环状分布”的成藏模式。
关键词:盐岩盖层;盐构造;成藏特征;层状藻类体;标化物;生排烃模式中图分类号:P 文献标识码:AEvalu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Dongpu Sag - Salt Lake Environment Jiang Chao 1, Guo Bincheng 2(1.Yangtze University, Hubei, 4301002.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3)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level,exploration to deeper area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The study shows that salt rock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petroleum formation zang and is very important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After nearly 40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dongpu depression has entered a mature stage of high exploration.It is urgent to implement reserve resources and consoilidate the resource base for stable production.We have established a set of method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 of salt lake,and innovatively established the reservoir forming mode of “continuous relay reservoir forming and pagoda ring distribution”in the salt rock development area.Key words :salt caprock ;salt structure ;reservoir-forming characteristics ;layered algae ;target compou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model1.东濮凹陷盐湖区域区域地质概况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缘临清坳陷的东南部,东侧以兰聊断裂与鲁西隆起为界,西侧超覆于内黄隆起上,南隔兰考凸起与开封坳陷相望,北以马陵断层与莘县凹陷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 东濮 凹陷 不 同环境 烃 源 岩 演化 剖 面 ( 图 3 见 )
h doab n ep lo fsuc ok[ ]F ut lc i y rc o x us n o ore rc J . al- ok O l& G s r i B a
F ed 2 0 , ( 3 : -2 i ,0 6 6 1 )71 . l
科 学 出 版 社 . 0 7:6 5 . 2 0 5 —8
C e Yi a , h n h n mi L o hn e i S e Z o g n, u Xi o i g a p n .Or a i g o he sr g n c e c mity
0 ola d gsM]B in :c ne Pes2 0 5 —8 f i n a [ . e ig Si c rs .0 7:65 . j e [ 程 顶 胜 . 源 岩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评 价 方 法 综 述 []新 疆 石 油 地 质 , 4] 烃 J.
[ ] 付 秀 丽 , 雄 奇 , 顺 . 源 岩 排 烃 方 法 研 究 新 进 展 [ ] 块 油 气 5 庞 张 烃 J. 断
田 ,0 6, ( 3 : -2 2 0 6 1 )7 1.
Fu Xi l , n Xi n q , a g h n u i Pa g o g i Zh n s u .Ne w pr g e s o su y o o rs f td n
要 达 到 生油高 峰 时才 能排 烃 。而第 二 次生 烃 排烃 门 限
[ ] 马 国政 , 强 , 娟 . 6 金 王 I 坳 陷 太 原 组 煤 系 烃 源 岩 生 烃 演 化 特 征 [] 临清 J. 断 块 油气 田 ,0 9,6 6 :83 . 2 0 1 ( )2 —O
MaG oh n ,n Qa gWa gJ a. hrc r t so yrcro u ze gJ i , n u n C aati i f hdoab n i n e sc
3 8
断
块
油
气
田
21 0 2年 1月
5 不 同环 境 烃 源 岩 的生 排 烃 特 征
生 排烃 特 征 的研 究 方 法很 多 [ 53 0。其 中 , 油高 峰 生 的确 定 主要通 过 有机 质 的转化 率 来研 究 。有 机质 的转 化 指 标通 常用 氯 仿沥 青 “ / 机碳 来研 究 [] A”有 -。庞 雄奇 o 提 出运用 生烃 潜 力法 来研 究排 烃 门 限 ,用 生烃 潜 力指 数 (S+ 2/OC 来 表征 源岩 的生 烃 潜力 。源 岩 的生烃 ( 。.)T ) s 潜 力 指数 在演 化过 程 中开 始减 小 时 ,表 明有烃 类 开始 排 出 ,而 开始 减 小时所 处 的埋 深 正代 表 了源岩 的排 烃
门 限 _] 1。 1
G oo y a d E gn e n , 0 0 2 ( ) 2 — 5 e l n n i er g 2 1 , 4 6 : 2 2 . g i
[] 陈义才 , 忠 民 , 小平 . 油 与天然 气有机地 球化学 [ ] 京 : 3 沈 罗 石 M . 北
可 以看 出 ,不 同沉积 环境 烃源 岩 均有 2次 生烃 和 2次 排 烃 。其 中 , 一期 生 烃 为 。 于 07 该 期 主要 是 第 小 .%, 可 溶有 机 质直 接转 化成 未熟 或 者低 熟油 是 一 种典 型 的低温 生 烃 。 着可 直接 转化 成烃 的有机 质耗 尽 , 随 氯仿 沥 青 “ /O A” C逐 渐 减小 , T 到第 二 期 为 。 于 07 主 大 .%, 要 以干 酪根 热 降解 生成 成熟 油 为 主 。 从 排 烃 门 限和生 油高 峰关 系来 看 。第 一次 生烃 生 油 高 峰和 排烃 门限几乎 同时 出现 . 明生油 量 比较 少 , 说
1 9 1 ( ) 4 8 4 2 9 9,9 5 :2 —3 .
C e g Dn seg E au t n me oso orerc au t[ ] h n ighn . vlai t d fsuc ok m try J . o h i
Xi in e oem elg ,9 9 1 ( )4 84 2 n a gP t l j r u G Leabharlann oy 19 ,9 5 :2 —3 .
2 。 O 83 .
[ 廖 英 泰 , 风 勋 , 玉 玺 , . 华 北 南 缘 下 寒 武 统 优 质 海 相 烃 源 岩 7] 李 杨 等南
初 探 []石 油地 质 与 工 程 ,0 0,4 4 :62 , 1 J. 2 1 2 ( )2 —8 3 .
Lio Yi g a , F ng u Ya g Yu i e a . r lmi a y x l r t n a n t i Li e x n, n x , t 1 P ei n r e p o a i o o x e l n ma i e y r c r o i l we Ca ra o t e o t fecl t e rn h d o a b n n o r mb n n h s u h i
比生 油 高峰早 , 明生油 量大 , 未达 生油 高 峰 即 已开 说 还
始 排 烃
g n r to o c a — a u e o r e o k f Ta y a F r t n n e e ai n f o l me s r s u c r c o iu n o ma i i o
Ln ig D pes nJ . a lbok O l& G sFe 2 0 1 6 : iqn ersi []F ut lc i o - a il 0 9,6( ) d,